南派足球往事(三):粤足起步颇顺水,大起大落谁人过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南派足球从广东队一运会之旅: ,今天我们接着聊进入60年代的广东足球。

1960年3月,首次参加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广东队第一阶段被分在广州赛区,同组对手有上海一队、八一队、上海青年队、化工队、黑龙江队、辽宁青年队,最终广东队6战全胜以小组第一出线进入前六名分组。随后广东队前往北京-天津赛区参加前六名争夺战,共有七支队伍(其中北京体院一队参赛但是不计成绩)参赛,最终广东队1胜1平4负名列第五。而同样参加甲级联赛的广东青年队最后名列第17名(一共25支队伍参加联赛,北京体院一队和火车头联队不计成绩)。

同年举行的首届全国足球锦标赛(可以看做足协杯前身,单场淘汰),广东队一路过关斩将,首轮6-0大胜湖北,第二轮2-0力克湖南体院,八强赛上4-2淘汰广西体院,半决赛3-1拿下江西体院杀进决赛,只可惜决赛中0-1惜败劲敌天津队,最终获得首届全国足球锦标赛亚军。

同样是1960年,参加乙级联赛的广州前卫足球队(前身为广州公安足球队)夺得亚军,冲甲成功。此时的广东足球可谓全面开花,顺风顺水。

1961年,参加全国足球联赛(1961年,全国足球联赛取消联赛分级,同时取消升降级)的广东足球队共有三支,分别为广东队、广东青年队和广州前卫队,其中广东队被分在长沙赛区,广东青年队分在上海赛区,广州前卫队分在长春赛区。

结果广东队名列长沙赛前第5名(共11支队伍),广东青年队在上海赛区位列第9名(共11支队伍),而广州前卫队在长春赛区排名第8(共9支队伍),全部未能晋级下一轮前9名争夺战。

同年11月,广东体委决定成立广东足球三队(广东少年足球队),取名“萌芽足球队”,由陈少伟担任领队,张文禄和龚伯强任教练。

1962年,联赛恢复为分级制,在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广东队从上海赛区的10支球队中名列第4,获得下一阶段比赛的晋级资格,而广东青年队在武汉赛区(9支队伍)名列第7、广州前卫在天津赛区(10支队伍)位列第9,均未能获得晋级资格。最终广东队在前11名争夺战中名列第6,而广东青年队和广州前卫队最终排名为第18名和第25名。同年,参加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的广东梅州队获得了杭州赛区第1名。

同年10月,《体育报》评出全国22名优秀足球运动员,广东队黄福孝、张均浪入选其中,而在《北京晚报》评出的全国10名优秀射手名单中,张均浪名列第2。

南派足球往事(三):粤足起步颇顺水,大起大落谁人过

后排左一为张均浪

1963年,国家体委将全国足球甲乙级联赛合并改为定级赛,共有39支队伍参加,获得前23名的队伍将获得甲级资格,从第24名之后的队伍将参加来年的乙级联赛。而这次参赛的广东足球队仍然是三支,但是却与62年有所不同,分别为广东队、广州队以及广东梅州队。广州前卫队的缺席是因为当时国家体委出台相关规定,产业系统不能办“专业”体育队伍,随后广州前卫队后转为业余足球队。广东青年队我猜测是为了增强广东队实力被合并,而广州队为乙级联赛队伍。最终广东队获得第5名、广州队排名第20名,而广东梅州队排名25降为乙级。其中广东队中杨子旋在第二阶段的北京赛区的比赛中打入6球位列射手榜第二名,同年杨子旋被《体育报》和《北京晚报》联合评选为全国优秀足球射手。

同年,张均浪、梁德成、冼迪雄三位广东籍球员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在雅加达举行的首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


南派足球往事(三):粤足起步颇顺水,大起大落谁人过

张均浪(前排左二)、冼迪雄(前排左三)、梁德成(后排中间)

1964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开战,共有12支队伍参加,定位(1963年的定级赛应该是有23支队伍参加次年的甲级联赛,为什么只剩下12支队伍的原因没能查到)。最终广东队仅名列第10,差点降级。

附1964年广东队参加联赛人员名单:

主教练:郑德耀

队员:任文根、梁珊成、林效才、丁为夫、熊耀健、冼迪雄、程洪森、黄福孝、杨子旋、廖德营、杨霏荪、胡洪斌、周彬铉、吴荣根、冯美禄、林伯濂、张道济、陈汉粦、梁通发、蔡棠耀、杨干昌、李金昌、马伟斌

我们可以看到一运会前从广东青年队上调的一批年轻球员如除了熊耀健外,张均浪、邓锡权、温绍均、林桁、雷添祺均不在这份名单中。据查,当时广东省体委对广东队的梯队衔接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此处猜测与此有关。

同年7月,广东省总工会在广州市体委支持下,组建一支工人足球队,对外称为“广州工人足球队”,由陈天佑任领队,李文俊为教练。

同样是在7月,广东省足球协会正式成立,曾生任名誉主席,秦元邦任主席,陈远高任副主席。

从1964年底至1965年初,《羊城晚报》开辟专栏,针对“广东足球队为何大起大落”展开讨论。前后共收到来自全国球迷和专业人士的信件1000多封。

1965年,广东队在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共12支队伍参加,其中北京体院一队和上海队不计成绩)11战2胜2平7负进4球失20球,位列第10,惨遭降级。而征战乙级联赛的广州队只获得第六名也未能晋级。

随后,为备战七月举行的二运会,广东队进行了大幅调整,由张日扬担任领队,潘培根、苏永舜、龚伯强出任教练。第一阶段的小组赛,广东被分在青岛赛区,同组对手分别为河北、广西、福建、河南、宁夏、浙江。广东队6战全胜进17球0失球无红黄牌的创纪录表现挺进前12名的决赛阶段比赛。可随后的决赛阶段,广东队临阵换帅,7名主力离队(支援广州队)参加乙级联赛,最终广东队在二运会中只获得第8名。

1965年底,针对广东足球成绩大幅退步的问题,广东省体委对广东和广州两支队伍进行大规模调整。广东队由苏永舜执教,除保留较年青的16名队员外,调进原广州队12名队员。而广州队则变为广州工人足球队为班底,由林效才担任教练,胡鸿斌、杨霏荪辅佐配合。

次年,一场席卷全国的变故,让广东足球乃至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皆噶然停滞。

其实,建国初期,由于当时的资源匮乏、信息传播不发达、与国际先进经验也基本脱轨,国内足球联赛的体制并不健全,也缺乏专业,所以规则变化频繁,甚至有些任性也能理解。可现如今已经2020年了,我们足球职业化也已经20多年,可足协的管理水平依旧如此落后,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中国足球的止步不前,甚至越来越退步,可以说绝对是人祸。

肆意调侃,

嬉笑怒骂,

都是希望中国足球能好,

哪怕他弯路崎岖,

哪怕他病入膏肓,

我是硬腿子,

欢迎大家一起来聊个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