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起義第29講:袁晁起義

唐寶應元年(762)八月,浙江台州縣衙小吏袁晁因重賦而反抗的農民而被官員鞭打,而後率眾在唐興縣(今天台縣)起義,陸續攻佔台州、信州(今江西上饒)、溫州(今浙江溫州)、明州(今浙江寧波),盡有浙江東、西道地區。

古代起義第29講:袁晁起義

袁晁起義

袁晁隨後建立政 權,公卿大臣均由普通百姓擔任,以建丑月為正月,改年號為寶勝。義軍獲得廣大貧苦農民歸附,德清縣(今浙江吳興南)人朱泚、沈皓等積極響應,很快發展近20萬。

此時,唐王廷仍在加緊對史思明、史朝義等叛軍的追剿,代宗李豫仍令駐臨淮(今江蘇盱眙)的河南道副元帥李光弼率精銳官軍討伐袁晁,其部將張伯儀、御史中丞袁慘、偏將王棲曜和李長榮等率領各軍發起攻勢。

古代起義第29講:袁晁起義

李光弼

當年十二月至次年四月,義軍與官軍交戰十餘次但都戰敗,袁晁被俘並押往長安處死,其弟袁瑛率領500名騎兵衝出重圍後佔據附近紫溪洞,憑藉險要地勢,被官軍長期圍困而全部餓死,起義失敗。


【文殳子云】

安史之亂以後,因北方常年戰亂破壞和藩鎮割據,長江以南逐漸成為王朝賦稅地,在殺雞取卵式的賦稅下,起義之火連年燃起。袁晁起義是唐中期規模Zui大的一次起義,但自身準備不足、軍事缺乏,在面對名將李光弼統帥的長期與安史叛軍作戰的精銳官軍時被迅速擊敗,殊為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