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銀員李志雲的“疫”常:正月十五前每天收銀近300單,至今不敢親兒子一口

“正常!”早8點半,日百新瑪特購物廣場超市,李志雲正在幫同事測量體溫。

  “志雲,現在有時間去幫‘優品’,把配送用的購物袋找出來嗎?”“這就去!”看了看錶,離上崗時間還有20分鐘,她放下電話,小碎步跑向倉庫。

  其實,33歲的李志雲是一名收銀員。

  作為超市一名普通的收銀員,從大年三十開始,她一直在崗位堅守,不光是做本職工作,更是隨時“補位”。疫情下的超市收銀臺,是超市裡接觸顧客最多、時間最長,被稱為“風險最大”的地方。

日照戰疫有我 | 收銀員李志雲的“疫”常:正月十五前每天收銀近300單,至今不敢親兒子一口

一個班次5小時,不喝水、不吃飯,

每天收銀近300單

每天早上8點10分左右,李志雲都會準時推開單位大門,測體溫、登記、消毒,正式投入“戰鬥”——戴上兩層口罩、兩副手套,一次性手套帶裡面,外套橡膠手套,“這樣數錢更方便。”

  提前20分鐘到崗,是李志雲的工作習慣,整理、清潔消毒收銀臺,將所有收銀設備開機,9點開始迎接顧客的到來。

  “那幾天,店裡的客流量跟年前一樣多,而且都是一車車(購物車)的買,客單價也比平時番了兩倍。”這也意味著,收銀員和每位顧客接觸的時間拉長。

  看著排隊的人多了,李志雲就會勸導大家,互相拉開間隔1米或1.5米左右。“大多顧客都挺配合。”

  “那段時期,顧客很多!”從開門到關店,甚至中午吃飯時間,人都不少。

  雖然大多數同事都沒上班,“收銀組”還是保持了最強戰鬥力,“一共開了5條收銀通道,全天在崗上班,大家互相鼓勵、相互打氣!”

  那幾天,李志雲顧不上吃飯、喝水。

  “沒法打‘暫停收銀’!”每個收銀臺前,都是一條整齊的隊伍,只能堅持,連上廁所都是忍著。

  一天一個班“拉下來”,全賣場共收銀2800多人次,平均到她,一個班次5個小時,要收銀近300單。“正月初十之後,同事們都陸續上班了,我們的工作量就沒那麼大了。”


年初四到十五,7點的半公交車上,

她是唯一的乘客

  原本上完正月初二的班,李志雲可以休三天。

  “志雲,能來加個班嗎?”初四上午9點,李志雲收到值班經理的微信。

  沒有耽擱,李志雲戴上口罩出門了,她心裡很清楚:“要不是實在沒人,經理也不能找自己。”

  那時,疫情發生,城鄉公交取消,李志雲的很多同事都在村裡回不來,“我還好!雖然住的也遠,好歹還有趟公交車。”

  裴家村村口,登記、量體溫,十幾分鍾後,李志雲來到29路公交車站牌處等車。

  “市區大部分公交車也停了,去單位只有這一趟車。”李志雲所說的這趟車,在以前根本不是她的首選:發車時間間隔一小時,只能坐到銀座,再快走十分鐘到單位。

  從正月初四到正月十五,李志雲每天早上7點半以前,都得準時到達29路公交車站點,“錯過這趟,又得等1小時,我就遲到了!”

  坐在空蕩蕩的公交車上、看著窗外空無一人的街道,李志雲真正感到疫情的嚴峻:“我是唯一的乘客!”

  下午下班時,李志雲連這唯一的公交車也趕不上,只能由丈夫開私家車來接。“我不會開車,村裡管得很嚴,不讓私家車進出,這也是實在沒辦法了,向村裡說明情況,才能來接我一趟。”


很多老人不會手機支付

耐心收現金 默默做消毒

  其實,李志雲的“還好”,大多時候是用來安慰顧客以及親友的。她心裡“也有緊張、害怕的時候”。

  現在,大多市民都用支付寶或者微信無接觸支付,但還是有一些老人不會用。“用現金支付的顧客大約佔到四分之一。”

  每天的顧客裡,老年人也不少。“大多老年人,用的都是老年機,根本沒有手機支付功能。”對於這點,李志雲早已習以為常,之所以戴橡膠手套,也是為了數錢更方便、快速。

  “其實,有些老人用現金時,我都能感覺到他們那種不好意思。”好幾次,看著前面的顧客用手機付款,有些老人會說:“姑娘啊,我不會用手機交錢,辛苦你了。”這時候,李志雲邊安慰老人邊麻利地收銀。

  “還好啊!收銀的時候,倒不覺得怕了。”等人少一些的時候,她開始默默用酒精擦拭雙手手套,“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回家洗澡消毒一個小時,

至今不敢親兒子一口


 “還在上班嗎?”“一定要多注意安全啊!”……

  看著親友每天在微信裡發來的一些關心、提示、安慰,李志雲心裡暖暖的、酸酸的。

  “特別溫暖,卻也是我最掛心和隱約的內疚。”每天下班後,李志雲在單位換下口罩、手套這些裝備,消毒後回家。

  在家門口,李志雲把外衣脫在外面,在丈夫或是家人的掩護下,迅速衝進衛生間。

  “我還沒消毒,怕兒子撲過來!”7歲的兒子,正是需要媽媽陪伴的年紀,每天都會跟奶奶唸叨:想媽媽!

  洗頭、洗澡、換衣服,把穿回來的衣服除外衣外,全部用熱水浸泡,一個小時後,李志雲才敢出現在兒子面前。

  “媽媽!”兒子一頭扎進李志雲懷裡,柔柔地小臉貼上她的臉頰,“真想親親兒子,但不敢啊!”

  晚飯後,兒子總喜歡纏著媽媽陪他玩一會兒,李志雲就讓兒子坐得離自己遠一點,“隔著”一人遠玩遊戲。

  兒子總問她:“媽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媽媽都在家裡陪他們,你總在外面?你又不是醫生。”婆婆替她回答了:“媽媽不是醫生,但你看,我們吃菜、吃肉,是不是需要媽媽在超市工作,我們才有的吃?媽媽也很勇敢,是不是?”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蓓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