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冷落魏延

魏延是义阳人。义阳这地界靠近南阳,南阳又地属荆州。说来奇怪,三国志中并未记载魏延何时加入刘备,只是说

(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要知道,早在刘备依附刘表,成为荆州的北方门户之前,宛、南阳就随着张绣的背叛成了曹操的地盘。而受争议的点,在‘部曲’二字上,如果这部曲是指魏延是以士兵的身份随刘备入川,那么早在官渡之战前,魏延就是只身一人流落在荆州地界。后刘备屯兵新野,魏延加入刘备,但这时候的魏延仍然是一个无名的士兵,直到跟随刘备入川,立下战功,才被刘备擢升为牙门将。根据刘备传的记载,从刘备受刘璋邀请入川到夺取汉中,并没有提起过魏延二字,也就到了刘备称王后,才出现这么一句话: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冷落魏延

从牙门将跃升为汉中都督,魏延的平步青云实在让人难以不眼红。但要是部曲所指就是士兵身份,那么从入川开始到夺取汉中,魏延是历经八年的基层打工时间才坐上了蜀汉集团重要干部。其所经历,自然是能轻易引起刘备的共鸣,毕竟刘备的前半生也是一样苦逼般的流离失所。且长时间在基层工作的魏延,经验值早就远超于其他人。通过时间的证明,刘备提拔魏延做这个汉中都督,显然是深思熟虑的。更是说明,刘备用人的眼光之毒辣。

后刘备病逝白帝城,伟大的政治家但非成功的军事家诸葛亮上台,在经历长达六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诸葛亮毅然决然地将治军中心迁移至汉中,并且发动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奇怪的是,诸葛亮并没有重用已经治理汉中九年之久的魏延都督,毕竟年限摆在这,又是伍兵出身,亲身经历过战事,经验丰富。如果说,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而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太过风险,与其战略理念背道而驰,实在有点牵强。他大可以拒绝采纳,实际上也是如此。却在

‘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任务上,交给了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马谡。马谡兵书是看得多,但临危应变的能力有点低,一切都按书上所说,那何必亲临战场,指挥布阵。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冷落魏延

单凭这点,马谡跟魏延差远了。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自率主力北向祁山,命赵云、邓芝作为疑军牵制曹真主力。另一边,曹真主力虽说被诸葛亮的疑军牵制在郿县,但仍然派出张郃直取街亭。对比之下,赵云作为疑军牵制主力失败,张郃作为偏军直取街亭成功。局势就此扭转,诸葛亮因此退兵,北伐结束。

所以到了这里,在网上就出现了很多讨伐诸葛亮的声音,同时也将魏延为施行的‘子午谷奇谋’奉为神计。

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根据魏略所记载,曹魏自刘备死后,蜀汉沉寂多年,对其防备自然有所降低。毕竟刘备一生都是举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走南闯北,而曹丕篡汉称帝,对于蜀汉自然是首要敌人。刘备死了,举起的领袖也没了,加上蜀汉又沉寂多年,曹魏也就放下‘戒心’。所以当诸葛亮‘出其不意’北伐时,曹魏朝廷自然是十分震惊。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冷落魏延

同样,曹魏不备应该也是适用于魏延‘子午谷奇谋’的。

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不过十日可达长安,有种天降神兵的味道。按照魏延的话来说,夏侯楙胆小又无谋,必定会被吓跑。届时,拿下长安据守,只需等待诸葛亮大军二十天到来,就能一举拿下长安以西,也就是雍凉地区。

毕竟,诸葛亮一北伐,陇右三郡吓到,皆都归亮,由此可见不仅曹魏不备,更是疏于对雍凉地区的管控。

当然,这是魏延一方的说辞,说得也都是理想状态。能拿下长安固然是好,可以将关中地区跟雍凉地区隔开,关门打狗。但是,曹魏吓是吓到,作出反应还是非常及时的。

诸葛亮传: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曹叡传: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

照这么看来,魏延以五千精兵独守长安城二十天似乎有点痴人说梦,曹魏反应如此及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魏延以五千精兵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

,没有损耗是不可能的。再者,很关键的一点,于长安城,蜀汉连一天的恩威都未著,能真像诸葛亮的《隆中对》所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怕是望见曹魏大军到来,直接就开门相迎!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魏延‘子午谷奇谋’的风险系数高,但他的目的总归是: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冷落魏延

这显然也是诸葛亮的目的,都是为了夺取凉州地区,只是诸葛亮是安从坦道,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目的一样,方向却不同,诸葛亮就‘冷落’了魏延,实在有些小家子气。直到最后一次北伐,才让魏延独自领兵作战。

魏延传: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

汉晋春秋曰: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

而重用魏延的原因却在于,蜀国人才凋敝,短短数年之间,死了七十多个将领。可以说,魏延的遭遇竟然跟曹魏的张郃有点类似,无敌于后期。恰巧的是,两个人都死在了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张郃是无奈执行司马懿的命令,命丧木门。而魏延是因为诸葛亮死后,遭到杨仪的污蔑,死于自己人手中。

简直是同为天涯沦落人。

所以,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点是,为何诸葛亮就是不重用魏延。如果街亭之战,守将的是魏延,以魏延多年伍兵的经验来说,恐怕结局会大大的不同。届时,曹魏是张郃,蜀汉是魏延,此战必然好看得多。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冷落魏延

在这里,浅谈两个观点:

一、魏延是先帝旧臣,得刘备倾心重用。好比刘封,作为刘备养子,虽然因为做人的问题导致孟达叛变,刘备也仅仅只是责备,并没有起杀心。可诸葛亮却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让蜀汉白白丢了一门年轻猛将。除了有易主的危害,我想诸葛亮更担心的是管理的问题。毕竟大家履历都一样,就像魏延,从伍兵做到都督,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军功,这是诸葛亮没有的。所以诸葛亮不重用魏延的一个点在于,魏延是先帝重臣。因此,为了方便控制,诸葛亮给了魏延一个更大的头衔,也就是凉州刺史。但我们知道,凉州都没拿下呢,这个刺史有什么用呢。

二、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点魏延跟关羽很像,重将士,轻士族,自恃勇武,眼里容不下他人。所以在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后,诸葛亮就不敢让他独自领兵了,说白了,就是担心自己不采纳他的建议,回头他带着自己的部曲自行攻打长安去了。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冷落魏延

所以,以诸葛亮‘一生谨慎’的特点,实在不太可能会重用魏延。但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放着魏延不用,却启用了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确实是诸葛亮军事能力的一大污点。哪怕是出了祁山,再让魏延率一支队伍镇守街亭,他再自傲,总不能从祁山绕回来子午谷吧!


资料出处:《三国志》、《魏略》、《汉晋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