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征“拯救人類”。他帶給我們的成長啟示錄

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和國士的擔當。

我們以為他出生名門世家,沉浸雙語環境,從小立志從醫,一生技藝高超,受人愛戴。後來才知道他生逢戰亂,“黑五類”子弟,36歲從醫,43歲學習外語,非典後身體一度抱恙。

他是怎麼做到一路逆襲?為什麼兩次救國家於危機?為什麼他能成為了我們心中的標杆?

我們可以從他身上中獲得哪些成長的啟示?

3月13日,鍾南山院士領銜專家團隊對2例重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會診結束後,他遇到在樓下等候的“粉絲團”。“粉絲團”自發送上鮮花,並齊聲唱起《感恩的心》。

平素一直嚴肅認真的鐘南山,笑了!


84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征“拯救人類”。他帶給我們的成長啟示錄

84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征“拯救人類”。他帶給我們的成長啟示錄

如今,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海外疫情愈演愈烈。意大利、泰國先後向我國提出援助請求。巴西總統、伊朗高層等一些國外政要都被坊間傳聞檢測成陽性。

張文宏教授說—

"中國最艱難的一段時間已經過掉了……看看下一階段,中國能不能也為世界做些什麼。”

84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征“拯救人類”。他帶給我們的成長啟示錄

為了幫助世界,中國捐物資,派專家團隊, “國寶”鍾南山再度“出征”。

從1月20日,鍾南山院士首度發聲新型冠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至今,很多人都盼著聽到他的聲音。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大家覺得聽到鍾南山的聲音就踏實。

如今鍾南山說,新增病例方面,中國已少於國外。韓國、伊朗、意大利,他們增加非常快,可能中國做法對他們會有些啟發。我應邀介紹中國經驗。這是人類的病,不是中國的病。

古語說: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國。這句話的意思是:普通醫生治療疾病,好醫生醫治人的本身,而大德之醫治理的是國家之疾。

大家心中的鐘南山院士,就是這樣的一位大德之醫。

鍾南山院士一生獲得的榮譽等身。

2003年,榮獲200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白求恩獎章。

2010年12月6日,鍾南山等十人獲評"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6年6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榮膺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獲得這項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的,截至2016年僅有6人,包括錢正英、潘家錚、朱光亞、師昌緒、張光鬥等科技界泰斗。


但是,鍾南山院士最常說:“我是一個胸肺科大夫”。

關於鍾南山在“非典”、“新冠”等抗擊疫情方面的故事,我們已經聽說了很多很多。

我們以為他出生名門世家,雙語環境教學,早年立志從醫,一生技藝高超,受人尊敬。瞭解他的成長故事,才知道他生逢戰亂,“黑五類”子弟,36歲從醫,43歲學習外語,非典後身體一度抱恙。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一路逆襲?為什麼向世界分享中國經驗時,能全程飆流利英文?為什麼兩次國家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的是他?為什麼他能成為了我們心中的標杆?我們可以從他身上中獲得哪些成長的啟示呢?

職業選擇的難題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說:生為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天命。“天命”是什麼?“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做的事情。“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做什麼,當你渴望得到某種東西時,最終一定能夠得到,因為這願望來自宇宙的靈魂,那就是你在時間的使命”。


84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征“拯救人類”。他帶給我們的成長啟示錄


然而,我在諮詢過程中,發現很多人選擇究竟要在什麼職業上深耕下去,並不清晰。甚至,是為了父母的意願而選擇工作,不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

鍾南山在年輕時,其實也遇到這個難題。

年輕時的鐘南山是一名田徑運動員。在他年輕時期,讓他出人頭地的一直是體育特長,而不是醫學才能。1959年9月的首屆全運會上,22歲的他因為成績顯赫,他完全可以在北京當一名職業運動員。

要知道,在那個困難時期,運動隊可是相當好的職業。

到底是否選擇當職業運動員呢?

他沒有草率做出決定,而是非常認真的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了分析。

他覺得,以他的身體素質想達到世界水平很難,於是他果斷選擇了放棄。

得到很容易,放棄很難。這是人類認知上的一種“損失厭惡”,這樣心理讓大家在職業選擇時難以放棄沉沒成本,即如果在一個職業上付出很多,甚至小有成就,那麼在面臨新的選擇時,除非獲利非常大,否則很難選擇新的道路。

比如

小A大學四年,學的是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會計,是求職時仍選擇當會計,即便不喜歡。為什麼?

1.四年的學習,已經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相對有一定專業優勢;

2.前期的付出是一種沉沒成本,此時選擇其他路重新開始,擔心自己承受不了風險。

這個時候,到底該怎麼辦呢?

從鍾南山的職業選擇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

對於自己的職業選擇和定位,要從能力、興趣和價值多方面探尋。只有當關的瞭解的重要性。當個人特質和職業要素之間獲得了較好的匹配,才能在工作收穫巨大的提升和成功。這也是職業規劃的核心問題:先選擇再努力。

世界並非只有你以為的那一條跑道。有時候停下來看看其他的風景,也許你能發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清楚知道我是誰,我想去哪裡的時候,按步就班和積極變革也許都只是漫長人生旅途中的一場修行而已。

職業適應和發展的難題

鍾南山24歲從北大醫學院畢業。之後的整整11年,他都沒有當過醫生。在那個特殊時期,因為母親的華僑背景和父母的留洋經歷,他並不好過。母親自殺了,他也在分配留校做助教期間被下派到山東鄉下整整 3 年。

這一耽誤,鍾南山35 歲才當上醫生。

1971年,他從北京調回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時為廣州第四人民醫院),本來想當一名胸外科醫生。但是一個老醫生說,鍾南山都35歲,還做什麼外科?因為資歷不足,他被安排到了急診科,從最基礎的崗位做起。期間,還發生過誤把被魚刺卡到胃小動脈的病人當成結核咳血處理,差點鬧出醫療事故。這對他刺激很大。

那段時間,他看到父親的眼中充滿了焦慮。

一直不愛說話的父親一日問了他一句:“南山,你今年幾歲了?”

他答道:“36歲了”

瞬間他明白了,作為一名醫生36歲還一事無成,真的很可怕。

84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征“拯救人類”。他帶給我們的成長啟示錄


從此,他再也不敢怠慢。

之後的8個月,鍾南山每天工作到深夜,寫下4大本醫療日誌,體重掉了12KG。他進步很快,終於勝任了醫療工作。

這又努力了工作6年後,43 歲的他好不容易有了英國求學的機會。但是,求學初始,卻因為語言不通學習極為困難。於是,那段時間他每晚都要用一個小時練習英語聽力,反覆聽反覆寫,慢慢英語聽力就好起來了。這才有了一次次他在國際舞臺精彩的英語彪悍呈現,讓我們年輕人都讚歎不已。

從鍾南山的職業適應和發展難題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

你必須加倍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在鍾老的職業適應和發展期,他和我們大多普通人一樣也遇到了各種難題。但是當他堅定了目標後,遇到困難從不輕言放棄,而是充分做好知識、技能和才幹的磨練。無論是專業知識和實踐、無論是英語學習還是抗疫難題。

在職業道路上,我們經常會遇到瓶頸期。當遇到職業發展難題時,職業焦慮倦怠時,

我們可能會迷茫、焦慮,可能會不知所措。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

我為我的職業發展做了多少努力?

與其抱怨,不如奮起反擊。當我們真的成長了再回頭看,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發現。

當然,他的奮鬥為的不僅僅是職業,而是醫生的事業。

84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征“拯救人類”。他帶給我們的成長啟示錄

什麼是事業?就是渴望自己的物質收入外,更加打動自己的東西。比如實現夢想,成就他人。正如他在給孩子們的回信中所寫到得:“恰同學少年,願風華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證道。”

那麼,我們也可以問一問自己:我目前所從事的職業僅僅是一份職業,還是在職業裡孕育著更大的事業呢?在這份職業中,能不能即實現自我,又能成就他人呢?

鍾南山說:我任何時候都不會消極,我會試圖找到方向,找到希望所在。

84歲的鐘南山,再度出征“拯救人類”。他帶給我們的成長啟示錄

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從來沒有捷徑。縱觀鍾南山的一生,他從不走捷徑,而是選擇“醫國醫心”的大醫之路。

如今,耄耋之年仍願意肩負舉國上下的期望。

關於他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如果我們在職業發展之路上遇到一些難題時,不妨想想他的故事,也許會能夠得到不一樣的啟示。

我是個人成長教練顏如玉,持續與你分享職場乾貨,我會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