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應該讀好書,還是讀喜歡的書?

他只是很傷心


作為資深書迷,希望書香居的回答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通常從目的而言,讀書分為三種:樂讀,閱讀,悅讀。

1、樂讀:為了愉悅自己而讀書,那就讀自己喜歡的書;

閒來無事,一窗陽光、半壺清茶,數時神遊、滿室書香,是一樂;

或有心事,無計排遣,雲籠心空,以書為風,風吹雲散,亦一樂。

2、閱讀:為了提升學習而讀書,那就讀能幫自己的書。

為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或臨時突擊,或厚積薄發,讀書是理智的。

為了提升修養、涵養心性,或對話先賢,或涵泳經典,讀書是智慧的。

3、悅讀:為了心情好、有收穫,就讀 既能愉悅自己、又能幫助自己的書。

找到您自己樂讀和閱讀的交集,就是您的悅讀的領域了。

如果能夠選定一本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經典,

是此生行旅之幸,亦讀書生活之福。

用心對話,用真體悟,以誠修正,

您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您自己。

比如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論語》;

比如教人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易經》;

比如令人返璞歸真、清靜恬淡的《老子》;

比如使人自在安詳、無所掛礙的《心經》……

無事時,以之養心;煩惱處,以之化解;

順境裡,以之平淡、平靜、平和;

逆境中,以之平心、平氣、平衡。

悅讀,一舉多得,何樂不為!
祝福您:擁有悅讀,悅享人生!


書香居


個人建議是先讀喜歡的書,按照自己的興趣點去讀書,培養看書的習慣。

  • 在讀書上個人覺得這是培養習慣的過程,沒什麼可說教的,就講講我看書的過往。講講印象比較深的書籍。我是普通人,跟那些什麼從小就看大家著作的奇人比不了,我小時候就愛看故事書,印象最深的是看《格林童話》跟字典一樣厚。稍大點就看《魯濱孫漂流記》,《天天曆險記》之類的,小時候還喜歡看動畫片。到初中看書就特雜,漫畫也看,小說也看,影響最大的是看姜戎《狼圖騰》完全開啟新世界,尤其是對中國史。
  • 到高中時期也沒時間看,那會身邊同學都愛看網文之類的,我也看但是沒花太多時間,因為看了幾本基本都是一樣的寫作套路,就疲了。那時正好宿舍的同學正好從家裡拿來幾本書,有幸看到季羨林老先生的《季羨林散文選集》。細膩,動人,樸而不素。而後是大學時期,有了充沛時間,除去打遊戲的時間,都在看書,《活著》《人生》《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等等也會喜歡看《鬼吹燈》之類的。還喜歡看專業性比較強的書籍。
  • 從畢業至今要工作時間也不多看書不是很多,但還保持著習慣。《燦爛千陽》,《追風箏的人》《百年孤獨》《廢都》《黃金時代》還有最近看的《沉默的大多數》。這些都是好書,當然了還有些沒提到都值得去讀。所以說先讓自己喜歡讀書,接著好書就會找你。其實讀下來會發現本人沒看過四大名著,是的,一本都沒讀過,不是代表不好是我個人不感興趣而已。所以說看書要找到讓自己讀下去的點,而不是一味的逼迫自己去看所謂的好書,從而生出厭惡感。

讀書也沒,有些人說的神乎其神,什麼提升人格之類的。個人覺得讀書能使自己在社會亂流中更好的辯明自我。“不失自我,方得始終”。能有更多知識面去應對來臨的挑戰。


東經105


應該讀好書還是讀喜歡的書?

與“應該做好工作,還是做喜歡的工作”一樣的命題。

記得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別人眼中的好工作,離家也很近,走路十分鐘就到,不過可惜不是我喜歡的。每天早上睜眼第一件事,就是想有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請假,就這麼用盡全力只堅持了一年。

三十多歲的時候,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剪輯,別人也許不理解,認為人到中年還瞎折騰什麼,但我就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拔。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坐到腰痠背痛眼抽筋,還高興的不得了。

我想,這,就是喜歡的力量。


下面回到這個問題本身。

當然要讀喜歡的書

你喜歡這本書 ,讀它就是享受,是快樂。還記得第一遍讀《狼圖騰》,一晚通宵看的都不帶眨眼的,覺得上個廁所都是浪費時間;

還記得第一遍讀《明朝那些事兒》,看到激動處,還非要給家人朗讀出來,絲毫不管人家在幹嘛。

有時候,你能感受到作者想給你傳達的深層信息,消化理解吸收,還有可能實踐在工作生活中,給你帶來切實的幫助。

如果不喜歡呢?那麼讀它就變成了任務,是負擔。感覺是負擔的事,都不會真心想做,勉強讀了也吸收不到書中營養。看著是在讀書,但很可能只是在看字,並沒有接收到作者的意思,與其這樣痛苦的浪費時間倒不如別讀了,去打球,逛街,陪家人。


前提是自己三觀要正,那麼喜歡的書也差不到哪裡去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個正能量的人,自然,你喜歡的書就是正能量類型的書,普遍意義上的好書。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本身三觀不正的人,就喜歡陰暗的思想,這樣的人就算讀了正能量的書,怕也是抱著挑刺的態度,沒有意義。


對酒當歌欄目


讀書是一個人自身行為,就我平時讀書習慣的話,我喜歡的書都是好書。反過來,好書我不一定都喜歡。

讀書和交朋友一樣,講究情投意合,講究情感共鳴。讀後讓人舒服,讓人開心,讓人茅塞頓開,讓人廢寢忘食,這就是遇到知己了,讀到好書了。這好書也不一定是大家公認的好書,但肯定讓我有所收穫。

好書和朋友一樣,有時也會鬧彆扭,有時也會忽然發現這個朋友之前沒被發現的優點,對他又一種感覺。第一次讀一個感覺,感覺不錯,相別幾日後,又想來讀一次,依然如故,那這個朋友交定了,遇到現實中的朋友,也要順口誇他幾句,引薦一下。為認識這麼個朋友感到自豪。當然偶爾遇到心情不好時,或者思想跟以往發生變化時,那之前讀的書,交的朋友,也可能成為批判的對象。有一種被朋友騙的懊惱。當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跟哪本讀過的好書絕交過。

說到這,我記起曾經買過一本書,完全是被書名吸引的。看了幾頁,我是越看越生氣,越想越生氣,為自己的行為生氣,居然看這本書,居然還買這本書,對自己愚蠢的行為是又憤怒又後悔,真是花錢買侮辱。為此,我是把這個書的作者,在心裡詛咒謾罵了好幾遍。當然,書也就沒讀了,所以對於我來說,自然也不是好書了。

我經常讀的還是自己喜歡的書,好書如果自己不喜歡,其實也是讀不了的。我有好幾次讀《紅樓夢》都讀睡著了,覺得沉重。其他好書也都沒系統讀過。更熱衷於自己想自己的,偶爾遇到志同道合,就欣然讀個幾遍。所以,若是問我,我肯定選擇讀喜歡的書。



別去桃花


這個時代,著書的門檻實在是太低了。商人可以寫書,學生可以寫書,農民也可以寫書……

我上高中的時候,同村同班的一個同學,對網絡小說愛不釋手,鬥破蒼穹,誅仙等等很厚的書,讀的津津有味,不能說是津津有味,應該說是沉迷。上學的時候看,放學的時候看,鎮上租書吧裡的網絡小說基本被他看了一遍。在村人家長眼裡,他是一個讀書非常刻苦的學生,但是成績卻一直不怎麼樣……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個同學沉迷成功學,床頭放的都是成功學大師的書,自己跟著別人去搞安利,結果錢沒賺到,生活費倒是賠了不少…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是有些書真的算是書嗎?我們不得不對 書 的內涵做些討論。

印成冊的一定是書嗎?一般而言,書裡應該是有能讓我們獲取新知的媒介,它能讓我們越過空間和時間的阻隔和其作者進行思維層面的交流。你在讀它的時候,會有疑問,會有贊同,會進行自我思考,或學習作者,或嘲笑作者,讀完之後,會讓你對某一領域有深層次的認知。

但是那些網文和垃圾書呢,看的夠爽,但是沒啥營養,只會刺激你的多巴胺,讓你感覺讀了這個很快樂,像是肥皂劇一般,實際上實在浪費你的時間精力。

所以,讀好書和讀感興趣的書並沒有需要特別加以區分的。我們所需要區分的應該是哪些是書,哪些是印成冊的肥皂劇之流就行。

你喜歡這個類型,就讀這個類型的書。如果不是因為感興趣,誰會去寫書、讀書呢?你們說對吧。


有大招


我讀書喜歡依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純粹的讀,遇到喜歡的書,就會去儘可能把這個作家所有的作品都找來,細細品讀,直到自己完全熟悉這個作者的寫作風格才肯罷休。有人說不為了寫的讀不是真正的讀,我雖然讀完一本書,寫不出什麼深刻的東西,然而讀書卻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讓我內心沉靜安祥,這於我也便足夠了。已經畢業很多年了,依舊懷念大學讀書時候的快樂時光。什麼也不需要想,只是靜靜的閱讀就好,什麼時候還能回到那時的簡單純粹就好了。


學府資料庫


兩種都要讀。

如果會讀書,其實書就不分好與壞。

如果能辯證地讀書,每本書都是好書。

價值觀正的書就是正面教材,價值觀負面的書就是反面教材,都能學到東西。




一,讀喜歡的書,養成讀書的習慣。

現代社會有很多人不喜歡讀書,沒有形成讀書的習慣。

大多數的人還是因為覺得書本枯燥,沒有辦法靜下心來讀。

要想養成讀書的習慣,還是需要對讀書有興趣。從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慢慢地被書的內容吸引。

一本一本讀著自己喜歡的書,形成經常讀書的習慣,發現一天不讀書好像就少了點什麼的時候,習慣就慢慢在形成了。



二,嘗試讀哲學書,嘗試讀難讀的書。

形成了習慣後,就可以嘗試啃一些哲學書,啃一些大部頭的書。

書的類型裡,哲學書估計是相對很難讀的類型了。語言便古,表達繞人,看了似懂非懂。有的一本看完了也不知道自己是看了還是沒看。

但看哲學書很重要,哲學不僅是一種知識類別,更多的是世界觀價值觀,是看事物思考事物的視角。

看哲學書能輔助我們從更高視角思考事物,更廣範地思考。

我們常見的哲學書一般也很大部頭,看完需要很長時間。

但適當地啃大塊頭的書可以培養我們讀書的毅力和適當的提高讀書成就感。



三,讀一些工具書,練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許多不經常讀書的人,估計工具書也是偶爾會讀的。

讀工具書能解決眼前的問題,有時候也不需要完整的讀完。只需要找到書中能解決問題的那部分就可以。

讀工具書其實也很重要。需要很快很針對地找到你需要的知識。如果不能很快很針對就會走很多“彎路”。

但就是這些“彎路”反而真得很重要。在走“彎路”的時候你會看到不同的東西,給你更多的思考方向。

因此,如果沒有讀書的習慣。先養成有問題找書本的習慣。對讀書習慣的形成也會有很多助益。

學習有問題的時候知道如何找資源解決問題,不但鍛鍊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也是在一步一步養成愛看書的習慣。


悠悠哩仔


這是個極好的問題,想必會困擾很多人,因為人們都是憑著興趣去讀書,一條路走到黑,不經意間放棄了全世界。

讀書目的是什麼

如果讀書目的是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那就必須讀相關領域的好書,必須廣大精微,感不感興趣已經是其次了

如果只是陶冶情操,或者打發時間,那就只能讀感興趣的書,名篇鉅製多的是,恐怕也讀不進去。

讀好書改善格局

之所以是所謂的好書,那麼必有其思想性,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地方。比如,通篇讀幾遍《史記》,或者讀幾年《資本論》,或者讀幾年領袖文集,那格局視野幾年後,就非常人可比了。

讀感興趣的書提升內涵

感興趣才能讀進去,這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狀態。曾經風靡一時的瓊瑤言情小說,金庸古龍溫瑞安,都曾是我們的最愛。讀之,可以使我們在這些方面形成自己見解,感覺好像挺有內涵深度的。

當然,這都是對普通人而言。


鋤揚軒


讀書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愛好,是一種精神。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內在,就決定著他的精神世界是不一樣的。也決定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選擇和選擇書的習慣。

首先,我覺得應該讀喜歡的書。自己喜歡的書,感興趣的書,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這種吸引會不斷推動一個人去讀書,去提升,並由此去拓展更多的喜歡。也就是說喜歡的書是圓心,以這個圓心去讀書,那麼你會得到更大的提升。所以應該先讀喜歡的書。

其次,我覺得應該學會選擇喜歡的書。喜歡的書有很多,你不可能都拿來去讀。那麼就要去甄選一些合適的書,先是適合自己,接著是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最後是通過各種途徑去幫助自己選擇,比如書的層次簡介,書的口碑影響等等。這樣基礎就有了。

再次,可以適當的功利性讀書。讀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喜歡的書。比如你喜歡體育,或者喜歡文學,喜或者歡歷史等等,那麼可以看這方面的書籍,注意在讀書中逐漸提升書籍的層次。

最後,讀喜歡的書能提升思想,推動個人的各種觀念的形成與提高。由此不斷拓展,書越讀越多,越讀越提高。

當然,讀好書和讀喜歡的書並不矛盾,當你把喜歡的書讀好了,你就會不自覺的讀好書,而且是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細,精深!





小獼猴桃子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確切的說讀書是應該讀好書,可有一點啊!好書我們買不起呢?!個人認為讀書就應該從讀好書開始,讀好書能培養出你的興趣愛好!因為好書博大精深,深奧玄妙,巨典名著,中外名著,當你讀了這些書,才能豐富充實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大量的吸收文化的素養,來提高我們廣泛的興趣,才能激發你喜歡書的樂趣與情趣,


那麼首先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懂得人生哲理是必修課,名人語錄、精句精選、名言警句!這都是從好書上來的,這樣一來,你自然而然的就喜歡上你所喜歡的書了,


就拿我本人來說吧,就在上5年級的時候,家裡父親是個文化人,私塾底子是還行,毛筆字寫的也可以,他整天就是文縐縐的,突然有一天,我就發現家裡有一本《紅樓夢》書,是一本老式繁體字的,還是文字是豎條的裝訂本的,一看那個書是非常古老的,我就出於好奇,就看了一下,有的繁體字不認識的,就問我父親,可是看著看著,就亂套了,



因為《紅樓夢》人物眾多,根本就記不住誰跟誰是什麼關係,再加上是繁體字,真是看不懂,越看越糊塗,也就看了第一、二回就看不下去了,再就沒有看,當時也不知道它是一本好書,等後來上了初中,才知道四大名著,就有《紅樓夢》!這才知道它是本真正的奇書,經典!


但是因為家裡窮,買不起後來發行的新版白話文的《紅樓夢》,所以我是渴望多讀一些好書,但是財力不允許呀,就在10多年前才買了一套收藏了,

所以我想,還是讀好書為贏,那些能人志士,哪一個不是熟讀古今中外,知識儲備量驚奇,他她絕不可能只喜歡讀自己喜歡的書,單調必會缺失,獲取更多全方面的知識!才能創造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