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钱有各自的“心理账户”

陈茜小姐发朋友圈说:抛个硬币,如果摔碎了口红就不买了。这是多么强硬的态度,女神节怎能不买礼物呢?昨晚陈茜告诉我,买了一整套口红。内心很窃喜。同时间还给我说了一个笑话。她们夫妻去蛋糕店看到一小块榴莲蛋糕28元,她爱人这样回复她说:28元都能买多少鸡蛋吃。陈茜很鄙视回怼:这个能做对比吗?

是啊,榴莲蛋糕和鸡蛋能做对比吗?一套口红价格对应的鸡蛋差不多够我们正常吃一年的。

明天传统三八节,现在学名“女王节”又做“女神节”,手机里面推送各种优惠活动,宗旨就是需要大家买他买他买。今年受疫情影响情人节没有花出去的钱,在女神节终究还是要花出去的。逢年过节是消费的代名词。这个节日过了,还有下一个,还有下下下一个。

之前很好奇为什么买有些东西一定要选择逢年过节呢?平时难道就不能买吗?还是说平时优惠不够?

前段时间看薛兆丰教授的演讲,才明白原来消费这个行为和经济学概念有一定关系。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塞勒提出“心理账户”概念。他说我们会把各种支出或收益划分到心中不同的账户中,而这些账户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互通的。

打个比方,假如你去买了一杯奶茶,不小心洒了,你多半是不会再去店里重新买一杯,但是如果你在去买奶茶的路上丢了20块钱,你还是会去店里买一杯奶茶的。在同样损失20块钱的情况下,为什么后者依旧会让你做出买奶茶的行为,这是因为买奶茶的钱属于“奶茶账户”,而丢失的20块钱是属于“零钱账户”。

第一种情况,“奶茶账户”里的钱已经用掉了,而第二种情况,“奶茶账户”里的钱还在那里,不要说“零钱账户”只是丢了20块钱,哪怕是丢失200块钱,你依旧去会买奶茶的。因为这两个账户之间是不互通的。

同理可得,对于女神们来说,情人节的“情人节账户”钱没有花出去,等到“女神节”终于可以消费了。肯定需要买买买。

小姐姐们买买买。。。。。。过了这个村就要等到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了。

我们平时对待不同账户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按照高老板发信息的说那句:大的不算小的算。其实和大小没关系,是我们对待账户的理念不同而已。“日常生活账户”我们肯定需要做到“能省一分是一分,省出来就是赚了”。但是类似“节日账户”我们的态度应该就变成“钱不是花出去了,而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着我”。

陈茜小姐你的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在你身边,而且是很久很久的陪伴,很值得奥。

明天女神节,小伙伴们让你们的钱换一种方式陪伴你们吧,口红包包买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