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齡同崗,地鐵倆“麗華”守好兩扇“門”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通訊員 張曉慧 曹翠 林藝壕)無巧不成書,一起書奇緣。在廣州地鐵裡,有兩位值班站長,她們都是共產黨員,都是40歲,她們還有一個相同的名字——麗華。當她們相互得知跟自己同齡同名的“姐妹”同時奮戰在戰“疫”一線時,她們給彼此打起了Call:“加油!守好西塱,守住嘉禾,待春暖花開之時,我們一定相約遇見!”

她是劉麗華,車站的“知心大姐”

劉麗華,廣州地鐵西塱站值班站長,2001年入司。西塱站是廣佛線與一號線的換乘站,也是廣州地鐵歷史上的“起點站”,劉麗華在這裡堅守了19年。

作為交通樞紐站之一,西塱站連接著廣佛兩城,異地防控是車站的重中之重。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開,自2月24日以來,該站日均客流達4.5萬人次,疫情防控要求一刻都不能放鬆。為了做好復工防疫工作,劉麗華除了加強對進站監測點的巡視,確保乘客“100%測量體溫、100%佩戴口罩”,她還會親自監督消毒水的兌水比例,對到站列車消殺情況和車站的衛生情況加密巡視頻次。當班期間,她耐心細緻地對每一個員工做好上崗前的防疫培訓,確保員工知悉防控工作部署的要求、自身防護要點以及現場應急處置流程等。

劉麗華事無鉅細的貼心讓她成為車站公認的“知心大姐”,這一點還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她對乘客的細心和耐心。曾有一次,一名年近七旬的老伯拖著菜籃沒戴口罩就強行想要進站,被攔下後在安檢點情緒激動地破口大罵。劉麗華在監控留意到該情況後,立馬趕到現場。只見老伯激動地指著安檢員在爭論,看到劉麗華過來後還沒等她開口就惡言相向,但劉麗華沒有著急解釋,而是等老伯罵累了、消停了才跟他拉起家常,“阿伯,您剛剛是不是去菜市場買菜了?”“是啊,剛剛我在外面沒戴口罩也沒人說我,憑什麼現在不戴口罩不讓我進!”“剛剛您在室外,空氣流通,而地鐵是相對密閉的空間,為了您自己著想,也是要戴好口罩才不容易被別人感染,您身上有帶著口罩嗎?”原來,老伯覺得現在疫情沒有那麼嚴重了,口罩又不好買,不想浪費,所以把口罩放到口袋收了起來。“阿伯,現在口罩確實難買,但疫情現在還沒結束,要是現在鬆懈了前面一段時間的努力就都白費了。”在劉麗華耐心地勸說下,老伯情緒逐漸平穩下來,最後把口罩戴上進站坐車。

看著一列列車忙碌地開進開出,兩地市民往來穿行,劉麗華說:“經歷過2003年抗擊非典,我們地鐵人沒有怕過,這一次也不會退縮!”

她是周麗華,久經沙場的“戰士”

周麗華,廣州地鐵嘉禾望崗站值班站長,2005年入司。周麗華所在的嘉禾望崗站是線網中唯一一個三線換乘站,承擔著廣州白雲區、花都區和從化區的轉乘客流,而臨近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也賦予了車站更多的防疫“使命”。而有6年外科護士經驗的周麗華,此時毅然挑起了車站的“大梁”。

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嘉禾望崗站全體員工除了佩戴口罩,還要同時穿戴手套和全封閉式護目鏡上崗服務。面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周麗華運用所學的專業醫護知識,手把手教導員工穿戴防護服、手套以及正確洗手方法,並帶領員工開展車站的辦工場所和辦工用品消毒,將防護的重要性深植他們心中。“值站,近期客流量攀升,咱們車站旁邊是定點醫院,來往的人流比較複雜,我心裡有點害怕。”剛入司不久的小張在疫情面前不免心生怯意,周麗華知道後便耐心地開導她:“不怕,小張,我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防護措施,如果連我們自己都輕言放棄,病毒就更肆無忌憚了,我們要有信心,一定能守好市民出行這道‘門’。”這樣循循善誘的例子還有很多,周麗華藉助EAP手段適時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員工消除恐懼、穩定情緒,極大地增強了員工戰勝疫情的信心。

自復工復產以來,嘉禾望崗站的客流也明顯增多,為了保證消毒效果,車站公共區每天消毒不少於五次,並在每個安檢測溫區都增加了消毒墊。同時,根據客流情況適時啟動三級客流管控,緩解客流擁擠。這些工作都有周麗華忙碌的身影,單是車站的鐵馬陣型,她就因“客”制宜編寫了三種方案,以應對不同程度的客流回升。她還牽頭組織多方聯動,帶領當班員工、安檢員聯合輔警共同開展防疫防控應急演練。

當被問到這次疫情的最大感悟時,周麗華說:“在二號線工作多年,經歷過2008年的雪災,經歷過二八號線拆分,每一次,都使命在肩,都是奔赴上‘戰場’,每一次,我們都能圓滿交卷,這一次也一定不會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