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剧震”:中国会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吗?

金融市场“剧震”:中国会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吗?| 资本市场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加上沙特在与俄罗斯“谈崩”之后发动石油价格战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全球金融市场迎来剧烈震荡,面对新一轮冲击来临,全球主要央行或将迅速出台竞争性大减息或动用量化工具来应对。相比之下,A股市场却保持了相对的“抗跌性”和“免疫力”,多位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或将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新冠疫情等多因素致全球金融市场“剧震”

近日,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加上沙特在与俄罗斯“谈崩”之后发动石油价格战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市场恐慌情绪急剧飙升,引发全球股市剧烈震荡。

北京时间3月9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线大幅低开。标普500指数不到5分钟跌7%,触发第一级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数十只股票出现交易中断。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跌逾2000点,创12年来最大当日跌幅。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一度跌破8000点大关。全球其他市场也出现大跌。巴西基准股指也下跌10%,触发熔断;加拿大开盘下跌7%,为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幅则扩大至8%;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收盘大跌5.07%,创近三年股市最大单日跌幅;MSCI全球股市指数跌5.3%,迫近2008年12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全球主要股市均出现深幅震荡,陷入历史性的风暴中。

而3月10日,美国三大指数在大幅高开之后,随即就出现了杀跌,道指一度抹去近4%的涨幅转为杀跌147点,但随后市场拉开了全天反弹的序幕。最终道指收涨1160点以上,盘中震荡幅度达1300点。在美股开盘之前,欧洲股市也全线高开,全球市场都在大幅反弹,其中巴西BOVESPA指数收涨7%,创2009年1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加拿大基准股指涨3.1%,创2011年11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此外,恒生指数、日经225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也分别收涨。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指出,除了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全球石油争端升温等因素,国际经济体之间发展的长期不均是促成本轮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的更深层原因。目前全球经济体均面临着长期技术进步不断放缓叠加过度货币财政刺激带来的产能过剩矛盾,技术进步迟迟未有重大突破,而短期的货币财政刺激却使得落后产能难以快速出清。而全球货币政策由于资产价格过于高昂也难以实质性的收紧,结构性的不均衡与安全资产的不均衡在不断累积,最终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令全球避险情绪快速释放。

摩根大通日前发出警告,新冠病毒全球传播的影响可能会对信用债市场和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摩根大通分析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其报告中指出,除非美联储/美国政府采取“迅速、有效、直接的信贷支持”,否则未来几个月信用债市场面临更大的风险,可能出现更多的评级下调,甚至违约。投资级债券评级下调之所以非常重要在于,对于很多高收益债券基金经理,其只被允许持有投资级债券,一旦评级下调,其必须抛售。如果评级下调按照今年迄今的速度持续下去,降级压力将对信用债市场产生与2015年类似的压力。

如何应对?

面对新一轮冲击来临,各国将会如何应对?从2008年的经验来看,在金融层面,全球主要央行采取及时、一致的行动,仍是不变的“法宝”。安邦研究估计,主要央行可能需要迅速出台竞争性大减息或者动用量化工具,否则金融市场就可能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

在美股大跌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参议员举行会晤,敦促推出减税及其他刺激措施。美国白宫官员表示,特朗普提出将工资税税率降低至0%,持续至年底。

Cantor Fitzgerald LP全球首席市场策略师Peter Cecchini指出,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在3月会议上降息至接近0的预期也在上升。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3月降息至0-0.25%的概率高达86.7%,降息至0.25%-0.50%的概率为13.3%。

美联储已经在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美国纽约联储官网显示,该行将日常隔夜回购的规模由1000亿美元提高到至少1500亿美元,并将于3月10日和3月12日,将14天期回购规模由200亿美元增至450亿美元。为了解决融资市场短期资金价格高企的问题,美联储从去年9月开始重启回购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额外流动性,以每月60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美国国债,当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约为3.8万亿美元。去年12月纽约联储增加回购操作,在30天内投入将近5000亿美元支持金融市场顺利度过2019年年底,也是有史以来美联储最大规模的回购操作。据报道,经过几轮回购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上升至4.242万亿美元,即将恢复到4.5万亿美元,达到次贷危机三轮量化宽松后的历史水平。

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也表示,日本央行将采取紧急行动。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也表示,欧洲央行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及其对经济、中期通胀和货币政策传递的影响,随时准备采取适当的针对性措施。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管涛表示,在全球股市剧震模式下,A股保持了相对的抗跌性和免疫力,主要反映了境外疫情走势的反差。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中国境内已初步呈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而2月底以来,全球各地却不断拉响警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和死亡病例,境外每日新确诊病例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中国境内。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提振了境内投资者信心,令A股走势呈现一定独立性。

“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对于国内加大逆周期调节应对疫情冲击的宽松预期。自2月3日节后央行开启“抗疫”模式,启用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引导市场利率走低以来,截至3月6日,DR007(7天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日均为2.1240%,较年初至1月23日(节前)日均水平低27个基点,较上年日均水平更是低了41个基点。因此,这轮A股走强具有较明显的流动性驱动特征”,管涛进一步指出。

中国会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吗?

高盛投资策略组亚洲区联席主管王胜祖表示,鉴于较早从疫情中恢复,中国可能会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避风港”。高盛投资策略组在1月发布的2020年投资展望中预计,今年新兴市场的表现将略优于美股,在当前情况下仍维持这一预测。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A股市场有着自己独立的经济周期,A股目前处在泥石的半山腰。此外,中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2%之上,30年期的收益在3%之上,因此,目前中国经济形式应该是相对较好。美国股市暴跌的话,国际资本会寻找避风港湾,A股市场以及中国的国债市场目前应该是全球最安全的。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指出,与海外相比,当前国内疫情整体可控,且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稳增长基调下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持续发力。从货币政策空间看,国内空间也大于海外。因此,国内经济可能较早走出疫情“阴影”,中国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并不高,且从股债比价关系角度来看,相对占优。短期市场虽然受到情绪扰动而出现调整,但后续A股具备一定以自身因素为主导的独立性。随着政策持续宽松、逆周期调节强化、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市场中长期趋势值得看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则指出,在现在这样一个“比烂”的环境下,因为疫情防控得力,中国经济基本面与政策可用空间的相对优势,确实给中国的权益、债券资产、内需决定的黑色商品抗跌以及人民币的强势提供了有利的支撑。短期,可能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共振,流动性风险传导存有调整压力,中期仍可拥抱人民币资产。

“春节以来,境内股市较全球同类别资产表现突出,因此,我们也观察到近期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结售汇需求比较强烈。”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杨京表示。他还提及,国内外汇市场客盘成交量自上周开始日渐活跃。尽管中国出口出现短暂下滑,将会对经常项下国际收支造成压力,人民币汇率难免承受一定的贬值压力。但是,美元指数的下跌、人民币资产对海外资产收益率溢价,以及海外投资持续流入中国资本市场,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各大机构也认为,人民币有望在当前较强的位置维持区间波动格局。

金融市场“剧震”:中国会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吗?| 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剧震”:中国会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吗?| 资本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