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乾貨」勤洗手洗出“媽媽手”怎麼辦?護膚方法趕緊get起來

面對新冠肺炎,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如何預防的措施,就是宅家、通風、戴口罩、勤洗手。

「實用乾貨」勤洗手洗出“媽媽手”怎麼辦?護膚方法趕緊get起來

前陣子降溫,忽然開始乾燥起來,許多小夥伴頻頻抱怨勤洗手洗出了“媽媽手”。

因為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疫情之下,該洗的手還是得好好洗。勤洗手、有效的洗手,仍然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到的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之一。

然而,規範的洗手時長相當於唱2次生日歌(即20秒以上),頻繁洗手給手部皮膚帶來的問題讓人很是苦惱。每天洗手頻繁的你,是否開始發現手部皮膚變得乾燥?甚至有些肌膚敏感的人還會發現手部皮膚髮紅脫皮?那麼,你需要好好的進行手部皮膚護理了。

掌握正確的洗手“姿勢”:

頻繁洗手導致手部皮膚表面正常分泌的皮脂被過度清洗掉,皮膚缺乏皮脂的保護和滋養,容易變得乾燥、脫屑,甚至開裂。因此,洗手時應儘量避免使用鹼性太強的清潔產品,如肥皂等,可以選購一些中性的,或含有維生素B5、維生素E、蘆薈等保溼、舒緩作用的護膚成分的洗手液,儘量減少洗手對皮膚皮脂膜的破壞。

再者,洗手時水溫不應過熱,否則會加重皮脂膜的破壞,並且加快手部皮膚水分的丟失,從而導致皮膚更加乾燥。洗手的最佳水溫應該在25℃左右。

最後,洗手後不要自然風乾,最好用乾淨、柔軟的毛巾或紙巾擦手,避免水分蒸發時帶走皮膚本身的水分。這裡要多說一句,對於用免洗洗手液或消毒劑洗手的就不能立即擦乾。因為消毒劑滅活病毒需要一定的濃度和時間。不同消毒劑所需時間不同,通常為1-5分鐘。因此我們在使用消毒劑進行手消毒時必須雙手均勻噴溼,然後讓它自然晾乾,這樣才能保證消毒的效果。擦乾水分或免洗消毒劑晾乾後,要立即塗上保溼的護膚產品,及時鎖住皮膚內的水分。

給雙手選擇合適的護膚品:

如果頻繁洗手沒有給你的雙手造成太多負擔,說明你的皮膚還是比較健康、“堅強”的,那麼對於你來說,只需要選購一款合格的護手霜或潤膚產品就可以了。但是對於已經洗成“媽媽手”、“主婦手”,甚至已經皸裂出血的親們,或者是敏感肌的親們,選購的時候還是要留點心,最好要看看產品的成分,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

洗手後的護膚,主要是保溼和修復。那常見的保溼成分有哪些呢?

「實用乾貨」勤洗手洗出“媽媽手”怎麼辦?護膚方法趕緊get起來

一般來說,封閉性的保溼劑都是油脂類的成分,因此膚感會偏油膩和厚重,對於乾燥、皸裂明顯的皮膚比較合適。吸溼性和修復類的保溼劑則相對比較清爽和輕薄。因此一般這些成分會搭配著出現在護膚產品中。吸溼性的保溼劑比較常見,但保溼性相對差些,尤其在乾燥環境中。對於敏感肌或乾燥皸裂明顯的皮膚,修復型的成分能夠促進皮膚屏障功能的恢復,從而使皮膚得到舒緩和修復。在選購產品的時候,可以根據皮膚本身的情況酌情選擇。

一般乾燥:封閉性保溼或再加吸溼性保溼劑就足夠了,如凡士林,蛇油膏,綿羊油,都可以起到基本的保溼作用,甚至身體乳,潤唇膏都可以暫時替代。

一般乾燥

嚴重乾燥、皸裂:最好選用含修復類和封閉類成分的保溼產品。

敏感肌:選用修復類和封閉類成分的產品,且儘量使用醫學護膚品(即防腐成分刺激性小、不含酒精、香精等刺激性成分的功效性護膚品),修復的同時儘量避免刺激。

最後,疫情期間,大家還是要認真嚴肅地對待洗手這件事。希望以上建議能夠讓大家在勤洗手的同時,依然擁有皮膚健康的雙手。

李茜

副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曾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從事科教研工作多年。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的皮膚病,如帶狀皰疹、溼疹、蕁麻疹、痤瘡、脂溢性皮炎、皮膚真菌感染等。師從嶺南名醫林國華教授,對針灸等外治法治療皮膚病有一定研究。曾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進修。現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外治操作安全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美容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針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針灸文獻與信息專業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