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戰鬥員,衝鋒在疫情“風暴眼”的“中總人”

人人都是戰鬥員,衝鋒在疫情“風暴眼”的“中總人”

2019年底,武漢市爆發不明原因的病毒肺炎疫情後不久,中部戰區總醫院每天發熱門診數陡然增加到600多例,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疫”將要打響。從那時起,置身武漢疫情“暴風眼”的中部戰區總醫院,與這座城市休慼與共、血脈相連。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們是一開始就投入戰鬥、始終堅守一線的鋼鐵壁壘;他們是第一支派出醫療隊支援地方抗“疫”的軍隊醫院;他們是一群整建制與疫情病魔殊死鬥爭的人民子弟兵;他們挺身而出、衝鋒在前、誓死不退,成為新時代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的護衛師!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出擊!為江城人民而戰

1月21日,醫院黨委向全院發出《戰“疫”動員令》,全院上下集中絕對資源和力量,投入到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

疫情就是集結號。一時間,“白衣天使”逆行化作“白衣戰士”,與看不見的病毒展開了殊死較量!

新冠肺炎被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措施嚴格管理。中部戰區總醫院發熱門診從一開始就採取了高一級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處置。

然而此時,病毒性質不明、機理不明、兇險程度不明、治療手段不明……甚至,連傳播途徑還尚在論證。戰“疫”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

1月21日,中部戰區總醫院第一批40人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市肺科醫院。當醫療隊到達肺科醫院時,醫院裡已經擠滿了病人。

卸下物資設備,全體隊員懷著難以抑制的心情,集體上陣!一間普通病房,36個小時被改造成ICU。

肺科醫院專家組成員、副院長陳先祥在驗收檢查時,眼含熱淚、緊緊地抱住了醫療隊長鄔明。

這支醫療隊,是軍隊向地方派出的最早一支醫療隊,醫生全部具有豐富的一線臨床經驗,參加過多項重大軍事行動,28名護士有14名護士長,絕大多數是中高級以上職稱。截止目前,他們奮戰在肺科醫院已經50多天,工作強度仍然是最大的。

1月23日,武漢“封城”!阻擊戰變成生死保衛戰!

醫院發熱門診的病人數還在不斷增長,好像還看不到減弱的跡象,床位成了最緊缺的資源。面對受難的百姓,怎能拒之於門外!中總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改建新病區!

1月26日,醫院內科樓、漢口院區等7個病區同時開始改造,限期2天完成。

醫院主動向武漢市衛健委申請成為定點收治醫院,全院人員自發請戰,一頁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誓言,成為2020年春節最亮顏色、最美聲音。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2天后,7個病區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全院10個病區開始更大批量地接收病人。

1月26日,應地方醫院緊急求援,醫院再次組派22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

至此,中部戰區總醫院投入一線救治任務的醫護人員已達1000餘人,展開床位近500張;截止3月12日18時,發熱門診量已經達到1.3萬餘人次,新冠肺炎專區累計收治患者816人,治癒出院684人。

中部戰區總醫院作為人民軍隊的醫院,像一座堅不可摧的生命堡壘一樣,始終矗立在人民群眾最緊迫最需要的地方!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戰“疫”是一場人類與病毒的較量,也是一場科研與時間的賽跑。中總人知道,打勝仗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硬核支撐!

江曉靜,中部戰區總醫院傳染科主任,軍內知名的傳染病專家,德國蒂賓根大學博士,主攻病毒學。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多年的臨床經驗,讓她對傳染病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就是她最早發現了病毒的兇險,提前向醫院報了警。

57歲的江曉靜,近年來帶領團隊打贏過不少應對傳染病的遭遇戰。但這次,作為醫院傳染病首席專家,久經沙場的老將卻幾次落淚。

面對一天600多人的發熱門診,她不知道這其中有多少是新冠肺炎患者,但她知道讓他們離開會引發更大的災難。

有的患者住院時就已是危重症,經全力搶救終於生命體徵出現好轉,可當大家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休息上一陣子的時候,急轉直下的病情就摧枯拉朽一般地把病人帶走了。有的患者病情很平穩,上午還與醫護人員聊天說笑,下午卻突然出現呼吸衰竭,讓人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時刻,醫院黨委給江曉靜鼓了勁,吃了定心丸——集中攻關!

一方面,舉全院專家的力量,深入一線搞會戰!

另一方面,向上級求援,聯勤保障部隊從鄭州聯勤保障中心等所屬部隊抽調28名傳染和重症醫學專家,星夜馳援。

一時間,專家齊聚,高手雲集。在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基礎上,中部戰區總醫院新冠肺炎診療規範很快出臺,中西醫結合療法得到有效嘗試,“一人一策”精細化治療方案得到推廣。

“嚴格精細化護理,認真監測各項指標,抓住有效治療窗口期,嚴防病情向重症、危重症發展。”江曉靜的話再次充滿堅定和自信!

與此同時,醫院另一個高速運轉的基礎醫學實驗室也傳來捷報。經過追蹤早期522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發現,炎症風暴雖然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但與以往不同,新冠肺炎患者在發生炎症風暴的同時,其T淋巴細胞數量會顯著下降。這一結果很快被國際頂尖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刊發。

基礎醫學實驗室主任刁波,給出了白話版的解釋:就是加強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免疫功能評價,增強自身免疫力對提高治癒率有明顯效果。

把成果寫在期刊上,更寫在了兇險的病房裡。他們精準施治每一名患者,用心和病魔賽跑。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衝鋒!共產黨員在行動

這場戰疫,沒有硝煙,卻危險重重,每一步都是負重前行。共產黨員上一線,是“壓艙石”,是“強磁場”,將醫院各條戰線上力量凝聚起來,築成眾志成城抗疫魔的銅牆鐵壁。

有這樣一組數據:中部戰區總醫院共有119個黨支部,2245名黨員;向武漢市肺科醫院和第七醫院派出的醫療隊,黨員佔73%;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全體醫護人員,黨員佔50%以上;全院14個一類傳染科室、92個二類其他科室、50餘個值班執勤點位、23個後勤服務保障要素,全部安排黨員帶班值班。

志願者黨員突擊隊。500人的志願者服務隊,全部由醫院家屬子弟組成,黨員突擊隊就是他們中的帶頭人,每次物資一到,在群裡一招呼,幾十上百個人就來了,很快就能把物資搬完。

消殺防疫黨員突擊隊。隊長陳小強是有著近30年黨齡的皮膚科軍醫,疫情爆發後,積極請戰,未能調配一線,這名老將就自告奮勇當了消殺防疫組的組長。他帶領突擊隊員每天揹著25公斤的消殺噴灑壺,來來回回忙碌在院區的各個角落,一圈下來至少要4個小時。在他的帶動下,兒子陳天奇也主動加入進來,成了院內為人稱道的“父子兵”。

後勤保障黨員突擊隊。物業保安組組長彭全領是一名退伍老兵,“共產黨員就要做出自己的貢獻”是這名老兵鏗鏘的誓言。他們的任務最重最累最危險,但卻不為人知。每天要清理近百桶的醫療垃圾,這些醫療垃圾不僅包含醫療廢棄物,還有患者的排洩物,無疑是一個個被病毒填滿的“炸藥包”,稍有不慎就會引爆!

面對危險,逆行而上,不只是工作職責所在,而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懼犧牲的精神。紅區的“白衣戰士”親切地稱他們是“杜富國一樣的排雷手”。

靳桂明,醫院疾病預防控制科老專家,已退休6年多,當“集結號”吹響時,她找到醫院:“我參加過抗擊非典任務,我還有30年的感控經驗,讓我上。”主動請纓擔任感控監管組組長。

王瓊書,疾病預防控制科主任,為了以最快速度完成科室改造,達到定點醫院標準,連續幾天沒閤眼,奔波在各個樓層點位,按照更高標準完成了改造病區的規範化建設。

劉孟麗,援助武漢肺科醫院醫療隊護士長。面對首次出征肺科醫院帶來的巨大壓力,她充分利用自己參加小湯山抗擊“非典”時的經驗,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科學分組、周密實施,協助科主任一天半就完成了開科任務,為危重患者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

“90後”護士舒純、王歡,歷時近18個小時,輾轉2000多公里,義無反顧地回到抗“疫”第一線;“最美新娘”王豔,再次推掉婚期,不顧個人安危,始終堅守陣地。

在困難和災害面前,他們沒有身份、不分年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制勝!人人都是戰鬥員

勝利是“用小推車推出來的”,也是全院上下包括保安、保潔、家屬、老人、小孩,甚至是比鄰的社會人士共同努力“推出來的”。

最緊張的時候,全院的醫療物資只夠支撐一天。“總不能讓戰士們不帶武器上戰場吧?”衛勤部長何君帶著幾分悲壯地說。

最後,他們發動各種關係找資源,上級機關也積極幫助他們想辦法,經過多方籌措,就在即將彈盡糧絕的時候,終於聯繫上了一批醫療物資。“真是救人於水火!”何君事後仍然心有餘悸。

為了打贏這場戰疫,醫院發動各級組織、各類人群,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戰鬥中來。

全院共設有6個食堂,30餘名廚師,由於工作人員都不能回家,每天要準備20000份盒飯。既要有營養,又要求保溫,經常是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不辭辛苦,每次送下來,有時累得自己連飯都不想吃。

保障部長羅玉華的頭髮也是幾天就白了一層。但是,他和參加服務保障的工作人員、志願者們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們說:“一線的醫務人員都是我們親人和同事,我們為他們做點事,一切都值得。”

一線科室的保潔員平日工作就很辛苦,疫情發生以來,更是吃住在科裡,不嫌髒、不嫌累、不懼怕危險,一個人幹著幾個人的活。保潔員朱愛紅,因為城市公共交通全部停運,提著個人的一大包生活物資,凌晨5點從家裡出發,步行3個小時,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說:“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來了,你們救病人,我照顧你們,直到疫情結束。”

家屬院停車場的艾福波師傅,自願承擔起車場的消殺防疫工作,尤其是進出車輛,每天都要幾次噴灑酒精和消毒劑。

有人擔心家屬院的人不好管理,醫院的幾個老幹部,就跟著工作人員一起做工作,宣傳國家和武漢市的防疫政策,有的住戶家裡缺東西了,還會主動幫忙進行採購。

“不能為你們做點事,照顧好我們自己也是做貢獻。”一位多年居住在院內的老阿姨如是說。

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每個崗位都是陣地,人人都是戰鬥員,冬盡春來,戰“疫”必勝。(楚天都市報 記者 晏雯 李輝 通訊員覃麗萍 孫威 樊仁亮 王禮光 攝影:通訊員 姚堯 王皓宇 王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