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2019年底,武汉市爆发不明原因的病毒肺炎疫情后不久,中部战区总医院每天发热门诊数陡然增加到600多例,一场不见硝烟的战“疫”将要打响。从那时起,置身武汉疫情“暴风眼”的中部战区总医院,与这座城市休戚与共、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是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的钢铁壁垒;他们是第一支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的军队医院;他们是一群整建制与疫情病魔殊死斗争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誓死不退,成为新时代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出击!为江城人民而战

1月21日,医院党委向全院发出《战“疫”动员令》,全院上下集中绝对资源和力量,投入到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疫情就是集结号。一时间,“白衣天使”逆行化作“白衣战士”,与看不见的病毒展开了殊死较量!

新冠肺炎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从一开始就采取了高一级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处置。

然而此时,病毒性质不明、机理不明、凶险程度不明、治疗手段不明……甚至,连传播途径还尚在论证。战“疫”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1月21日,中部战区总医院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医院里已经挤满了病人。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怀着难以抑制的心情,集体上阵!一间普通病房,36个小时被改造成ICU。

肺科医院专家组成员、副院长陈先祥在验收检查时,眼含热泪、紧紧地抱住了医疗队长邬明。

这支医疗队,是军队向地方派出的最早一支医疗队,医生全部具有丰富的一线临床经验,参加过多项重大军事行动,28名护士有14名护士长,绝大多数是中高级以上职称。截止目前,他们奋战在肺科医院已经50多天,工作强度仍然是最大的。

1月23日,武汉“封城”!阻击战变成生死保卫战!

医院发热门诊的病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好像还看不到减弱的迹象,床位成了最紧缺的资源。面对受难的百姓,怎能拒之于门外!中总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改建新病区!

1月26日,医院内科楼、汉口院区等7个病区同时开始改造,限期2天完成。

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2020年春节最亮颜色、最美声音。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2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全院10个病区开始更大批量地接收病人。

1月26日,应地方医院紧急求援,医院再次组派22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

至此,中部战区总医院投入一线救治任务的医护人员已达1000余人,展开床位近500张;截止3月12日18时,发热门诊量已经达到1.3万余人次,新冠肺炎专区累计收治患者816人,治愈出院684人。

中部战区总医院作为人民军队的医院,像一座坚不可摧的生命堡垒一样,始终矗立在人民群众最紧迫最需要的地方!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战“疫”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中总人知道,打胜仗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硬核支撑!

江晓静,中部战区总医院传染科主任,军内知名的传染病专家,德国蒂宾根大学博士,主攻病毒学。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她对传染病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就是她最早发现了病毒的凶险,提前向医院报了警。

57岁的江晓静,近年来带领团队打赢过不少应对传染病的遭遇战。但这次,作为医院传染病首席专家,久经沙场的老将却几次落泪。

面对一天600多人的发热门诊,她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新冠肺炎患者,但她知道让他们离开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有的患者住院时就已是危重症,经全力抢救终于生命体征出现好转,可当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休息上一阵子的时候,急转直下的病情就摧枯拉朽一般地把病人带走了。有的患者病情很平稳,上午还与医护人员聊天说笑,下午却突然出现呼吸衰竭,让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时刻,医院党委给江晓静鼓了劲,吃了定心丸——集中攻关!

一方面,举全院专家的力量,深入一线搞会战!

另一方面,向上级求援,联勤保障部队从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等所属部队抽调28名传染和重症医学专家,星夜驰援。

一时间,专家齐聚,高手云集。在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很快出台,中西医结合疗法得到有效尝试,“一人一策”精细化治疗方案得到推广。

“严格精细化护理,认真监测各项指标,抓住有效治疗窗口期,严防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江晓静的话再次充满坚定和自信!

与此同时,医院另一个高速运转的基础医学实验室也传来捷报。经过追踪早期522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发现,炎症风暴虽然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但与以往不同,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生炎症风暴的同时,其T淋巴细胞数量会显著下降。这一结果很快被国际顶尖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刊发。

基础医学实验室主任刁波,给出了白话版的解释:就是加强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免疫功能评价,增强自身免疫力对提高治愈率有明显效果。

把成果写在期刊上,更写在了凶险的病房里。他们精准施治每一名患者,用心和病魔赛跑。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冲锋!共产党员在行动

这场战疫,没有硝烟,却危险重重,每一步都是负重前行。共产党员上一线,是“压舱石”,是“强磁场”,将医院各条战线上力量凝聚起来,筑成众志成城抗疫魔的铜墙铁壁。

有这样一组数据:中部战区总医院共有119个党支部,2245名党员;向武汉市肺科医院和第七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党员占73%;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党员占50%以上;全院14个一类传染科室、92个二类其他科室、50余个值班执勤点位、23个后勤服务保障要素,全部安排党员带班值班。

志愿者党员突击队。5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全部由医院家属子弟组成,党员突击队就是他们中的带头人,每次物资一到,在群里一招呼,几十上百个人就来了,很快就能把物资搬完。

消杀防疫党员突击队。队长陈小强是有着近30年党龄的皮肤科军医,疫情爆发后,积极请战,未能调配一线,这名老将就自告奋勇当了消杀防疫组的组长。他带领突击队员每天背着25公斤的消杀喷洒壶,来来回回忙碌在院区的各个角落,一圈下来至少要4个小时。在他的带动下,儿子陈天奇也主动加入进来,成了院内为人称道的“父子兵”。

后勤保障党员突击队。物业保安组组长彭全领是一名退伍老兵,“共产党员就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是这名老兵铿锵的誓言。他们的任务最重最累最危险,但却不为人知。每天要清理近百桶的医疗垃圾,这些医疗垃圾不仅包含医疗废弃物,还有患者的排泄物,无疑是一个个被病毒填满的“炸药包”,稍有不慎就会引爆!

面对危险,逆行而上,不只是工作职责所在,而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惧牺牲的精神。红区的“白衣战士”亲切地称他们是“杜富国一样的排雷手”。

靳桂明,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老专家,已退休6年多,当“集结号”吹响时,她找到医院:“我参加过抗击非典任务,我还有30年的感控经验,让我上。”主动请缨担任感控监管组组长。

王琼书,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为了以最快速度完成科室改造,达到定点医院标准,连续几天没合眼,奔波在各个楼层点位,按照更高标准完成了改造病区的规范化建设。

刘孟丽,援助武汉肺科医院医疗队护士长。面对首次出征肺科医院带来的巨大压力,她充分利用自己参加小汤山抗击“非典”时的经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科学分组、周密实施,协助科主任一天半就完成了开科任务,为危重患者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90后”护士舒纯、王欢,历时近18个小时,辗转2000多公里,义无反顾地回到抗“疫”第一线;“最美新娘”王艳,再次推掉婚期,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守阵地。

在困难和灾害面前,他们没有身份、不分年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人人都是战斗员,冲锋在疫情“风暴眼”的“中总人”

制胜!人人都是战斗员

胜利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也是全院上下包括保安、保洁、家属、老人、小孩,甚至是比邻的社会人士共同努力“推出来的”。

最紧张的时候,全院的医疗物资只够支撑一天。“总不能让战士们不带武器上战场吧?”卫勤部长何君带着几分悲壮地说。

最后,他们发动各种关系找资源,上级机关也积极帮助他们想办法,经过多方筹措,就在即将弹尽粮绝的时候,终于联系上了一批医疗物资。“真是救人于水火!”何君事后仍然心有余悸。

为了打赢这场战疫,医院发动各级组织、各类人群,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斗中来。

全院共设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由于工作人员都不能回家,每天要准备20000份盒饭。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经常是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辞辛苦,每次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

保障部长罗玉华的头发也是几天就白了一层。但是,他和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务人员都是我们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平日工作就很辛苦,疫情发生以来,更是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惧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城市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资,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家属院停车场的艾福波师傅,自愿承担起车场的消杀防疫工作,尤其是进出车辆,每天都要几次喷洒酒精和消毒剂。

有人担心家属院的人不好管理,医院的几个老干部,就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做工作,宣传国家和武汉市的防疫政策,有的住户家里缺东西了,还会主动帮忙进行采购。

“不能为你们做点事,照顾好我们自己也是做贡献。”一位多年居住在院内的老阿姨如是说。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每个岗位都是阵地,人人都是战斗员,冬尽春来,战“疫”必胜。(楚天都市报 记者 晏雯 李辉 通讯员覃丽萍 孙威 樊仁亮 王礼光 摄影:通讯员 姚尧 王皓宇 王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