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是如何当上山西的“土皇帝”的?

眼镜超人


在说阎锡山从政之前,得先了解阎锡山的成长生涯。

1883年(光绪九年),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小商人+小地主家庭。家里有五十几亩地,父亲阎书堂在县城有个叫“吉庆长”的钱铺,主营高利贷和金融投机生意,也兼卖一些杂货。

相对殷实的家境,让阎锡山接受了8年系统私塾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阎书堂并不想儿子走科举道路,于是让15岁的儿子到钱铺帮忙,起初只是看门打扫、记账算账等琐事,稍有经验后,阎锡山开始跟着老爹跑业务。

金融投机生意充满了风险,一如今天的P2P。1900年庚子之乱爆发,北京混乱,“吉庆长”从北京钱庄兑的钱无法运抵五台,导致银根紧缺,恐慌情绪引发挤兑风潮,“吉庆长”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负债累累的阎书堂没有走上天台,而是带着儿子逃回老家躲债。

为了补贴家用,阎锡山挎着食盒走街串巷卖饼子,却拉不下脸来大声吆喝,遇到人只敢慢慢凑到跟前,小声问:买饼子吗?搞得像秘密接头一样。路人也纷纷打趣,叫道:万喜子卖饼——不敢吆喝(阎锡山小名万喜),村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快活的气氛总是短暂的,为了躲债,阎书堂带领阎锡山来到太原讨生活。

庚子之变后,大清于1901年开启了新政。所谓新政,就是大清体制进行全方位改革,比如废科举办新学,编练新军,奖励工商,鼓励留学等等,走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春风吹满地,山西人民也争气。借着新政之风,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恢复了因戊戌变法而停办的山西武备学堂,该学堂以培养下级军官为主。

阎锡山不甘心在太原当个小学徒,努力说服父亲,报考学堂并顺利通过。进入山西武备学堂,是阎锡山一生命运的重大转折点,因为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武夫当国,军阀混战,军校毕业生有大把的出头机会。


在军校期间,阎锡山学习非常刻苦,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还当上了班长。而这,又为阎锡山打开了另一扇机会之门。大清为了巩固政权,对新军舍得花钱,待遇没得说,还会选派优秀学生出国深造。1904年,大清第六次选派留日学生,山西获得了20个名额,经过筛选,阎锡山、姚以价、张维清三人获得了中央公费留学资格(其他人由省财政出资)。

3年东京振武学校,2年陆军士官学校,5年留日生涯重塑了阎锡山的小宇宙。在日本,阎锡山见识了日本民治维新四十年的成果,以及日俄战争之后全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日本,阎锡山听到了孙中山激情澎湃的演讲,并在黄兴的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在日本,这个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年轻人,变成了悍不畏死的革命青年。

1912年9月阎锡山与孙中山合影

思想在巨变,人脉在延伸。孙、黄二人的分量自不必说,冈村宁次是阎锡山这届六期士官生的队长,板垣征四郎是他们的教官,土肥原贤二是他们的同学。此外,阎锡山还与湖南的程潜,湖北的孔庚、何成濬,云南的唐继尧,江西的李烈钧、陕西的张凤翙,四川的尹昌衡,浙江的黄郛等这些未来中国军政界的风云人物,建立了“铁血丈夫团”,旨在发动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到了这里,阎锡山已经走入了时代的风口——留日、青年军官、同盟会员、与孙黄谈笑风生,这种圈层,已非普通人所能企及,未来想不在历史上留个脚印都难。

大清想法设法培养新军,到头来培养的都是掘墓者。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引燃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卷起燎原之势,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山西也蠢蠢欲动,巡抚陆钟琦认为山西新军不可靠,计划把新军调出太原,让旧军接管太原。当时,驻太原的新军是第43协,下辖第85标和86标,全协4000人(协相当于旅,标相当于团)。时任86标标统(团长)阎锡山听到消息后,与革命同志密谋提前起义。在争取到85标标统黄国梁和手下几个管带(营长)的支持后,新军调转枪头进攻巡抚衙门和满城(满人聚居区),轻松拿下了太原,山西瞬间变天。

1912年9月孙中山太原之行

太原起义是一帮热血新军军官一起搞的,没有领导核心,起义成功后,也没有众望所归的领导人,只能开会选举。然而绝大部分被提名的人,都因为条件不满足,得不到一致认可,比如黄国梁不是山西人,姚以价不是同盟会员,张煌职务和威望不够,只有阎锡山满足所有条件。就这样,经一致举手通过,阎锡山当上了山西军政府都督。

当28岁的阎锡山成为一方诸侯的时候,他的同行们,36岁的张作霖还在东北总督赵尔巽麾下听差,29岁的冯玉祥只是北洋新军第二十镇的一名管带(营长),密谋发动滦州起义,24岁的蒋志清(蒋介石)写下遗书,密谋率领敢死队攻击浙江巡抚衙门,20岁的李宗仁还是广西陆小刚毕业的青涩学生。然而,这并不重要,个人的努力和历史的进程交互作用,先行者未必一直领先,后来者未必不能弯道超车。


战争艺术001


作为一个山西人,应该都听说过“阎锡山“这三个字。这个被称为“山西王“的阎锡山,统治了山西将近半个世纪。今天,咱就一起聊聊这个充满功过是非的历史人物。

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号龙池,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出生。这小子从小就很顽劣,而且家境还算殷实,所以一堆小屁孩儿跟他混。12岁时,他就敢带人直捣狼窝,吓跑母狼并活捉狼崽吊在村头的大树上示众,一个典型的“愣头青”和“混不吝”。

可惜,美好的生活很快过完了。因老阎生意失败,不仅血本无归,而且几乎倾家荡产。没办法,老阎只能带着小阎一起出门逃债?这件事对阎锡山的触动非常大,让他从那时起就牢记了一点,任何时候都要把算盘打好。

福兮祸兮?离家躲债的阎锡山,很快便见识了外面的世界,20岁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那会儿的阎锡山,真可谓是踌躇满志,心怀天下,铁血报国。

随后,他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并在那时候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铁血丈夫团的一员,成员除了阎锡山以外,还有蔡锷、李烈钧、程潜、唐继尧等人,个个都是日后响当当的人物。

1909年,阎锡山回到了山西太原,一步步混到了标统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团长吧,成为一名县处级的干部。

也就该人家阎团长得意,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真是瞌睡了就有枕头。为了积极响应武昌起义,阎团长所在的新军在1911年10月29日时于太原发动起义。

本来还以为是一场激战呢,结果起义的过程却出奇的顺利,没费多大功夫就拿下了太原城。阎团长也没客气,越过比自己资历老的头头们,29岁时就当仁不让的做了山西的督军,开启了自己山西王的岁月。

抗战胜利后,面对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阎锡山也被赶出了山西,彻底失去自己的枪杆子。1949年,空壳的阎锡山出任当时已经逃到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同时兼任国防部部长,12月后流亡台湾。以前经常给老蒋找别扭的阎锡山。

自然不受人家待见,他也很识趣的主动隐退,安心的种地和写书,不问政事。

1960年5月23日,77岁的阎锡山在台湾病逝,蒋介石亲往吊唁。

阎曾经深情的说过:“我岂能以严威慑于父老乡亲;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谦恭,有德于百姓,则伯川可少过矣!”

阎锡山死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两岸的统一,没有能葬在自己的家乡山西。






文史不假


阎锡山的智慧,威严带领下,是手下甘愿为他守墓六十载

关注我们,每天抽奖送现金红包

我们常听人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也就是说,作为百姓的领导者,如果光只是凭借自己的权力聚敛财物,贪图享乐,而不专心治理社会,那么就算享受了一时得快乐,以后也得不到老百姓的口碑。对百姓有恩的人,即使逝去了,也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这句话对阎锡山也同样适用。

现如今如果山西省的老一辈聊起阎锡山这个名字,你一定会听到很多关于他的赞美。然而你知道吗,阎锡山死去近六十年,始终都是一个人自愿为他守墓,理由就是阎锡山曾许下一个承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阎锡山出生在山西省一个地主家庭,长大后去日本留了学,回国后就开始追随孙中山。之所以山西的老一辈到现在都记得他、感谢他,就是因为他为山西省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首先,他修建了铁路,而且修的和其他省份的不一样,这是为了避免敌军趁机跟着铁路进来。其次,他兴办教育,大力建设学校,使得山西省的儿童受教育率一度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因为阎锡山深刻了解教育对于个人以及国家的发展有多么奠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阎锡山还在山西省发布了禁烟令,创造各种条例来鼓励山西省人民发展农业和林业。他还创办了很多工厂和银行,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大批工作岗位。阎锡山在山西省做的这些实事,使得山西省十几年内从中国一个落后省份变成当时的经济顶尖省份。

阎锡山在山东的这十几年 ,在山西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印象。然而,由于阎锡山曾经反对过蒋介石的部分统治观念,所以后来他被蒋介石“骗”去了台湾。一开始美名其曰要让他管理台湾,然而一段时间后阎锡山就发现脱离了内陆的自己不再有任何权势了,这才逐渐摸透了蒋介石的想法。

蒋介石回台湾后,阎锡山就辞去了所有职务,开始了“归隐”生活。每月只领到很少的钱,一开始身边还有三十几个人跟从,后来慢慢就只剩下几个了,最后阎锡山患病而死。

阎锡山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后至今,有一个侍从还在为他守墓,甚至自己都垂垂老矣了。这个人叫张日明。当问到他为什么要如今坚定地跟随阎锡山,他只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就是当年从山西到台湾时,阎锡山告诉他身边这些人的:“我走到哪,就把你们带到哪”。其实,这些人都和张日明一样,是阎锡山的山西老乡。

阎锡山如何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地治理山西省,这些人跟在他身边再清楚不过,所以张日明对他为家乡做出的贡献、为下属做出的表率而敬仰,才选择为他守墓至今,可以说一个好的领导为下属带来的影响是无穷的。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阎锡山,外号“阎老西”,晋系军阀第一扛把子,中国近代史上一代枭雄,人称“山西王”,势力庞大的军事集团,民国38年不倒翁,半个世纪山西“土皇帝”。


那么,阎锡山到底是如何当上山西的“土皇帝”的?

图/左起: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关于“阎锡山”的名字,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一天,一对父子走在街上,见众人围观告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山西武备学堂招生,回家后,父子俩商量了一夜,儿子决定前去报名。


这对父子,就是阎书堂(父)和阎万喜(子)。


夜里,父亲阎书堂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思量着儿子考进武备学堂,以后就是威风的带兵武官,说不定还能混个将军,给阎家长脸、光耀门楣,人前该有多光彩啊!


阎书堂素日迷信,想给儿子算个命,看能不能考中,同时还想请算命先生给起个官名。(父亲认为儿子乳名“万喜子”,跟阿猫阿狗似的,太俗很不雅,想给儿子起个响亮、有文化又能带来运势的官名。)


阎书堂报上阎万喜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阎万喜“五行缺金”,此次考试必高中。算命先生摇头晃脑了半天,结合阎万喜命相,最后定名“锡山”。


从此,阎万喜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阎锡山。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从此,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土包子睁眼看世界,眼界大开!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在革命思潮影响下,阎锡山加入中国同盟会, 见到了孙中山。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记得关注“峰子奇观”,随时获得有趣历史!


宣统三年(1911年),阎锡山等中国同盟会会员,发起太原起义。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后经袁世凯、北洋军阀、国民党时期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股盘踞在山西的强大军事集团势力,于是,一代大军阀“山西王”跃然民国舞台!

图/阎锡山、孙中山合影


自从袁世凯一死,北洋群龙无首,走向分裂和军阀混战时代。北洋系的军阀们个个都有枪有钱的,谁都不服谁。后来他们一个个不是被消灭,就是被国民党收编,多少枭雄折戟沉沙,而阎锡山却在自己底盘山西,成为民国长达三十八年不倒翁!


史上空前的中原大战,共投入兵力100多万,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的新军阀大战,又称“蒋冯阎李”战争。阎锡山作为一路“诸侯”,实力连蒋介石都畏惧三分。


阎锡山,作为晋系军阀第一扛把子,名气其实的“山西王”,他的发迹,是因为他下了行将就木的大清王朝这班车,同时又不失时机地乘上了呼之欲出的民国这艘船!时势使然!


阎锡山,民国38年不倒翁,半个世纪山西“土皇帝”。自有过人之处,却在人民战争中结束了统治。


关注【峰子奇观】,每天3分钟看个历史趣事!


峰子奇观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说起阎锡山,我们都会想起来他在近代治理山西的杰出贡献。

也都会想起来一个词——山西土皇帝。

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的五台县。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且会见过孙中山,与孙文约定南北各省起义之时,阎锡山在山西遥相呼应。这也是阎锡山最后成为“山西王”的最初动力。

辛亥革命之时,阎锡山带领的山西新军,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统治,对革命形势的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中山曾赞曰:“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阎锡山也因此而成为山西都督。


阎锡山成为山西一把手之后,采用灵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先后支持袁世凯和段祺瑞政府,不断稳固自己在山西的政治地位。

之后在看到国内政治情况风波迥异后,又转向经济建设,提出“三不二要主义”——“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保境安民”。尽量避开国内的各种政治军事争端,埋头发展山西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以军事工业为支柱的重工业,大力兴办教育,等等措施,把山西治理成了乱世中的一片乐土。

这也是阎锡山能够成为“土皇帝”的重要经济基础。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民国时期割据山西的军阀阎锡山,在青年时期东渡日本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参加了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当他回国时,革命之火正在全国各地燃起,清政府灭亡指日可待,阎锡山意识到清政府即将垮台了,必须尽快抓权、抓人、抓关系、抓地位。于是,他说服同盟会党人,拉拢山西的文武权贵,在军队的各级岗位上安插同盟会员,以便自己夺取山西的领导权。

首先阎锡山拉拢当时任山西省咨仪局仪长的梁济善。梁济善是清朝的翰林,立宪派在山西的首脑人物,与当时山西巡抚丁宝铨关系密切;又是阎锡山父亲的朋友,据说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早年同梁济善有些来往,得到过他的照顾。

丁宝栓是山西有名的立宪派,虽然从政治上说立宪派和革命派势不两立,但是,阎锡山却不受这种约束。他一面利用旧关系,一面又拉拢梁济善的秘书邢殿元与他结为金兰之交。然后通过邢殿元的代为说项,不仅获得了梁济善的青睐和信任,又间接地获得了巡抚丁宝栓的好感。

在攀附清政府权贵和立宪派要人的同时,阎锡山也没放松同革命党人的关系。他利用自己参加过铁血丈夫团的身份,发起组织山西军人俱乐部,把新军内部的革命党人组织起来。

为了打通升迁之路,阎锡山的青云路上还有两个障碍,既当时任新军八十五标、八十六标协统齐允和夏学津。夏学津是丁宝栓手下的红人,刘允是旗籍贵族。

阎锡山通过同盟会来进行拔钉子。为了除掉这两个障碍,同盟会专门组成了一个小组,暗地搜集夏、齐的劣迹,相机予以打击。

不久他们得知夏学津和齐允的贪污行径,立即通过报纸将其披露。对此丁宝栓虽然大为震怒,却不得不撤掉夏、齐二人的职务,两标统分别由黄国梁和阎锡山接任。这样阎锡山就成为山西军界掌握实力的要人之一,在同盟会山西分会内也举足轻重。


历史子午线


阎锡山,军阀,字伯川,乳名万喜,号龙池。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最终成为山西的掌控者,是不折不扣的山西王。阎锡山是一个善于搞投机,为人油滑,常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一会联日抗蒋,一会联共抗日,一切以维护其割据势力,保卫在山西地盘以及建设山西为中心,因此得了一个山西九尾狐的称号。从辛亥革命开始,他可谓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识时务,懂大体才成为政坛的不倒翁。辛亥革命爆发,他就起义,袁世凯上台,他就支持大总统,袁世凯称帝,他劝进不可谓不卖力,眼看袁世凯穷途末路,他也发电讨袁,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他也和国民党决裂。国民党北伐,他又拥护三民主义,中原大战是反蒋了,但失败后也低头认错。和蒋同仇敌忾,不计前嫌。共产党来了,他也反共,日本人来了,他也抗战,但是也和日本人眉来眼去,就是要在国民党,共产党,日本人这三个鸡蛋上跳舞,谁都不得罪。
阎锡山喜欢别人叫他阎老西,1928年-1930年两年间迎来人生最辉煌的时段,地盘一度扩大至六省,兵力总量达到40万人马,阎锡山在军事工业的建设上,思路标新立异,为了使自己的军事实力立于不败之地,阎锡山从人员、技术、管理模式三方面措施来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首先,重视培养技术型人才,选派优秀的人才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并且不惜重金聘请国外技师来华授课,并参与军事工业建设。其次,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地优化生产技术,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专研兵器和兵器学的相关问题。山西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阎锡山的管理下,山西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解放军入川作战,阎锡山于12月8日带领他的政府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在此期间因为一生不被世人看好想回祖国大陆却回不去,悲凉一生,1960年5月23日病逝,终年77岁。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