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禅宗


禅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禅宗


禅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禅宗


禅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禅宗


禅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禅宗


禅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禅宗


禅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禅宗

一天,神秀禅师把志诚禅师叫到跟前,说道:“你聪明多智,可前往曹溪听法。如果有所听闻,要尽心记取,回来后,讲给我听”。志诚禅师于是秉承师命,前往曹溪六祖座下,随众参请,但是他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

  有一天,六祖升座说法,突然告诉大众说:“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禅师一听,连忙出来礼拜六祖,并当众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来意。

  六祖道:“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志诚禅师道:“不是。”

  六祖反问道:“何得不是?”

  志诚禅师很机智地回答道:“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六祖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汝师若为示众(你的师父平常是如何教导你们的)?”

  志诚禅师道:“尝指诲大众,令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六祖道:“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

  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志诚禅师一听,感到非常惊异,于是再一次顶礼六祖,说道:“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慈悲,更为教示。”

  六祖道:“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志诚禅师道:“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六祖道:“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城禅师道:“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六祖道:“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志诚禅师听了六祖的开示偈语,当即大悟,连忙向六祖礼拜忏悔致谢,并发心要依归六祖。志诚禅师还当即说了一首偈子,以表达自己的悟境: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六祖一听,遂印可了志诚禅师的证悟。同时,还进一步教诲志诚禅师道:“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随语随答,普现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禅师再次礼拜,并进一步问六祖:“如何是不立义?”

  六祖道:“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自由自在,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法。诸法寂然,有何次第!”

  听了六祖的开示,志诚禅师欢欣踊跃,不停地叩谢。

  志诚禅师悟道之后,即成为六祖的门人,执侍六祖,再也没有离开过曹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