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禪宗


禪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禪宗


禪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禪宗


禪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禪宗


禪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禪宗


禪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禪宗


禪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禪宗

一天,神秀禪師把志誠禪師叫到跟前,說道:“你聰明多智,可前往曹溪聽法。如果有所聽聞,要盡心記取,回來後,講給我聽”。志誠禪師於是秉承師命,前往曹溪六祖座下,隨眾參請,但是他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

  有一天,六祖升座說法,突然告訴大眾說:“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

  志誠禪師一聽,連忙出來禮拜六祖,並當眾詳細地陳述了自己的來意。

  六祖道:“汝從玉泉來,應是細作。”

  志誠禪師道:“不是。”

  六祖反問道:“何得不是?”

  志誠禪師很機智地回答道:“未說即是,說了不是。”

  六祖點了點頭,繼續問道:“汝師若為示眾(你的師父平常是如何教導你們的)?”

  志誠禪師道:“嘗指誨大眾,令住心觀靜,長坐不臥。”

  六祖道:“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志誠禪師一聽,感到非常驚異,於是再一次頂禮六祖,說道:“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慈悲,更為教示。”

  六祖道:“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

  志誠禪師道:“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眾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六祖道:“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戒定慧又別。”

  志城禪師道:“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

  六祖道:“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志誠禪師聽了六祖的開示偈語,當即大悟,連忙向六祖禮拜懺悔致謝,併發心要依歸六祖。志誠禪師還當即說了一首偈子,以表達自己的悟境: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還不淨。”

   六祖一聽,遂印可了志誠禪師的證悟。同時,還進一步教誨志誠禪師道:“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隨語隨答,普現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

  志誠禪師再次禮拜,並進一步問六祖:“如何是不立義?”

  六祖道:“自性無非、無痴、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自由自在,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法。諸法寂然,有何次第!”

  聽了六祖的開示,志誠禪師歡欣踴躍,不停地叩謝。

  志誠禪師悟道之後,即成為六祖的門人,執侍六祖,再也沒有離開過曹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