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歷史騙了,還你一個真實的劉墉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挑江山咿而咿而呦,你是定盤的星

什麼是功什麼是名,什麼是奸什麼是忠,嘻笑怒罵路不平背彎人不弓,天地之間有桿秤

那砣是老百姓,那砣是老百姓,桿秤子呦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盤的星

……

不要被歷史騙了,還你一個真實的劉墉

看到這段歌詞,是不是各位看官都會不自覺的跟著哼哼幾句,這就是咱們80後的記憶啊!一個個的故事在嬉笑怒罵間被主角一點點的解決了,看到電視劇中的反派被主角整的的經常後悔無以,童年的內心裡多少都有一些興奮和激動。

說到這裡,大家也早就猜到是誰了?對,就是宰相劉羅鍋中的主角劉墉。

不要被歷史騙了,還你一個真實的劉墉

劉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25日),字崇如,號石庵,出生于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劉墉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

至於說為什麼被電視劇騙了,我們從三點來說:

不要被歷史騙了,還你一個真實的劉墉

身體缺陷之人如何做的官

清朝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正常的人,而不是電視劇說的那個羅鍋樣,這不是對他的歧視,只能說李保田老師的演技十分厲害,將一個歷史人物演活了。這樣的人物設定給人一種親近感,也可以從人物外表來襯托內心的偉大和廉潔。符合老百姓的精神信仰。這就是電視劇的特點,一個人物的表達,用其他的地方來襯托,更顯得人物的豐滿和現實。

不要被歷史騙了,還你一個真實的劉墉

科舉完後很短的時間就做了京官

電視劇中劉墉中了科舉,而且還是狀元,這個在歷史上是不實的,事實上是劉墉中了進士,都是在十名之外,這裡面有乾隆皇帝的刻意壓制,也有其父劉統勳的要求。這隻能說是劉統勳知道避諱裙帶關係,知道如何讓當權者放心。

實際上是劉墉在考中進士後,直接就外放做官了,一直到近60歲才進京做官,而且做了京官也不像電視上演的那樣,一直和和珅做對,那個時候劉墉的官階完全無法和和珅相比,想做對也沒有那個能力啊!

不要被歷史騙了,還你一個真實的劉墉

與文字獄有了牽扯

電視劇中,劉墉因為文字獄彈劾內閣大學士汪中直,因為他掀起了一場文字獄,讓全國各地人人禁言,商鋪關門,所有和文字有關的事都被塗改。劉墉的彈劾也讓乾隆下手殺了汪中直,這才解決了此次的文字獄造成的影響。

實際上劉墉也促成過一次文字獄,1761年,劉墉擔任江蘇學政,在這一年春天發生了一件事,江蘇沛縣有一個舉子,叫閻大鏞,這個人辱罵朝廷,讓人給告了,被逮進監獄了。審案子本來沒劉墉的事,如果那人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由提刑按察使司來審,跟劉墉沒關係;但是他是個舉人,舉人是老爺,是後備官員,必須得經過學政來審。劉墉當時腦筋一轉,哎,立即他就想什麼?這個人既然敢罵朝廷,難道就不敢把罵人的話給寫出來嗎?於是立即建議去他家搜,他們家肯定有字面上的文字。
  結果一搜,果不其然,有兩箱子紙,都是辱罵朝廷的。然後繼續審,再一審可了不得了,這個閻大鏞早就不滿意劉墉了,覺得劉墉這個人不好。劉墉當時也出了很多書,當時出書都是自費出版,他正好主管學政,肯定把自己的書發給學校。結果閻大鏞竟然把他的書燒了。劉墉更加氣上心頭,轉眼之間就給乾隆皇帝寫了一封信。他同時寫了兩封信,一封告訴江蘇巡撫,你得處理這件事;一封就告訴乾隆皇帝,把閻大鏞的辱罵朝廷的信,還有他燒書的情節一併彙報。結果乾隆皇帝聽說以後震怒,震怒異常,下令,殺掉!閻大鏞這個人就死了。


  皇上處置了這個閻大鏞,立即宣佈升任劉墉當山西太原知府。劉墉就升官了。

所以說不要被電視劇騙了,不過現在看《宰相劉羅鍋》還是覺得很有趣的,劇中的演員都是國家級的,至少讓我們在茶餘飯後有個樂趣可尋!

對於劉墉,各位看官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