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漢皇帝廢太子,大多以失敗告終,難不成連聖旨都能違抗嗎?

西漢王朝是由劉邦在打敗項羽之後一手建立的,也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強大的一個王朝。但這個朝代的建立多少有一些偶然性,後世經常做的一個設想,如果秦二世並不是胡亥而是扶蘇的話,秦朝也許真的能夠再向後延續數百年,漢朝根本不會出現。所以這以後,漢朝吸取了秦國滅亡的教訓,對皇位繼承的確立極為重視。

但西漢的儲君確立制度是嫡長子繼承製,這樣一來,決定太子之位的就不是皇帝,而是皇后了。因此,西漢歷代有很多太子都不能讓皇帝滿意,才會有多位皇帝意圖罷免太子,但其中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就連開國皇帝劉邦也是如此。這是為何?難道皇帝的聖旨都能違抗嗎?

為何西漢皇帝廢太子,大多以失敗告終,難不成連聖旨都能違抗嗎?

就拿劉邦為例子來說吧,當年劉邦因親率大軍征伐英布,不幸被流箭射中,後來回到長安後,就一直在病中。此事發生在公元前195年,這時候的劉邦已經是位62歲的老人了。高齡加上重病,劉邦可能覺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於是就想安頓後事。不過在他的計劃中,有一件事最為驚險,那就是廢立太子:廢太子劉盈,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

劉盈是劉邦與皇后呂雉所生,按照制度來說就應立為太子。但是劉邦並不喜歡這個兒子,倒是對和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十分滿意,覺得劉如意很想他。再加上戚夫人的"枕邊風",劉邦就有了廢太子的念頭。

為何西漢皇帝廢太子,大多以失敗告終,難不成連聖旨都能違抗嗎?

劉邦這個計劃幾乎遭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對,但是他態度很堅決,朝中沒人能夠阻止。呂后非常著急,找張良想辦法。張良就給呂后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請出天下名士的代表人物商山四皓:東園公、甪(lu)裡先生、綺裡季、夏黃公。

劉邦問商山四皓,"我請諸位很多年,你們都拒絕了我,如今怎麼跟隨了我的兒子呢?"

商山四皓回答道:"陛下您傲慢無禮,而太子則是恭敬仁慈,這天下的有志之士人人都願意為太子效力。"

此言一出,劉邦就知道,廢立太子的事要黃了。所以他對自己最寵愛的戚夫人攤牌:"你都看到了,現在連我都請不動的商山四皓都為太子鞍前馬後,這太子看來是動不了了。"

為何西漢皇帝廢太子,大多以失敗告終,難不成連聖旨都能違抗嗎?

從這件事就反應了大多數西漢皇帝廢太子失敗的根本原因:朝臣的干預、皇后強大的後臺和深入人心的嫡長子繼承製觀念。

皇帝罷黜太子失敗的首要原因自然是因為太子自身的政治集團太過龐大。西漢的太子設立的都比較早,朝廷之上往往容易形成以太子和皇帝為核心的政治集團。太子政治集團的過於強盛為皇帝罷免太子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為何西漢皇帝廢太子,大多以失敗告終,難不成連聖旨都能違抗嗎?

其次,嫡長子繼承製的約束讓大家認為國家的存亡和太子的地位密不可分,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公然篡改祖宗之法。這也給皇帝罷免太子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最後,則是太子沒有犯過太大的錯誤。在西漢時期太子地位其實是其實是十分穩固的,如果皇帝不能拿出太子犯大罪的鐵證,朝臣是不會允許皇帝罷免太子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使太子沒有卓越的政績,只要他不犯下太大的過錯,皇帝是不能一人拍案,將太子廢除的。

因此,只要是太子沒有犯太大的錯誤,貴為劉邦也沒能廢黜太子的地位,後世皇帝就更不用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