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赤峰街回民首富石振文小傳

石振文(1869~1935),回族,赤峰街人,清末及民國年間,赤峰街“馬橋”(牛馬驢騾駱駝羊等交易市場,豬除外)掌門人,德裕亨駝店老闆。

舊時代赤峰街的回民主要從事三種具有民族特色的行業:勤行(飲食業),屠行(牛羊屠宰業)和牙行(牲畜市場交易)。這三個行業,牙行的地位最高,贏利也最多。它的施捨,成為赤峰街南北兩個清真寺經費開支的主要來源。

清末民初赤峰街回民首富石振文小傳

在以前赤峰的全部商貿經濟中,糧市和馬市是兩個大宗。乾隆時期,這兩個大宗商品交易是由回漢兩族人民共同經營的,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民族界線和具體的分工,只不過馬市牙紀以回族人為主罷了。由於這兩個行業既不用幹力氣活(輕快),又不需多少本錢(往往是空手套)而且利潤還大,所以等到嘉慶年間兩族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訴諸武力(發生紛爭和械鬥)。事情鬧大後驚動了官府,官府以法裁定:糧行歸漢人(主要是賈趙兩家),牙行歸回族。儘管馬橋歸回族人把持,但也有少量漢人參與其中,回族同行倒並不歧視和排擠,個掙個的錢,彼此相安無事。

清末民初赤峰街回民首富石振文小傳

牙行是由眾多的回族個體戶結合而成的鬆散組織,既相依為命,又“各自為戰”。其經營方式大體可分為下面三種:販運、軋馬、跑橋。

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前後,赤峰街的牙行大戶石振文向蔚興和錢莊貸款作資本搞長途販運。他招僱本街回族中年青力壯的勞動力給他趕馬趟子。去時,他和這些人同吃同住,對他們關懷備至,培養感情。到達牧區後,就讓人傳出話去:“赤峰街的石二爺買馬來了!”於是好馬陸續上市。這時,他並不急於搶購,而是先給這些跟來的人發工資,讓他們用自己的這筆錢給自己買馬,等回去後跟著他一起販賣,食宿費由他包著,掙的錢歸他們自己,他石二爺分文不取。這個慷慨舉動很有感召力,那些人都表示願為石二爺效犬馬之勞。歸途中,馬幫沿著天然草場行進,邊走邊放牧,草肥水美,雖經長途跋涉而馬不掉膘,一到銷售地就以較高的價錢脫手。就是採用這樣的手段,石振文幾年下來就積累了不少資本,成為赤峰街馬橋的領袖人物。

清末民初赤峰街回民首富石振文小傳

進入民國時期後,石振文不再跑橋或搞馬匹的長途販運,而是花五千銀元購進八把(每把六峰)駱駝,在五中街路南開設了德裕亨駝店,每年都有幾千元光洋入帳。此時石二爺的財富在赤峰街回民中排名第一,第二是被人稱為“於二把”的於泮雲。

德裕亨駝店到偽滿初期,因駝運業普遍不景氣(受火車、汽車開通影響)而倒閉。爾後由京東幫商人接購鋪底,繼續做代客買賣雜貨業務,仍沿用舊字號,但財力已今非昔比,且改換股東數次。不過房產仍歸石振文之子石殿甲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