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寺廟故事 塔院寺

塔院寺,是五臺山上一座因塔聞名的佛教寺院,是五臺山五大禪林、十大青廟之一。


五臺山寺廟故事 塔院寺

五臺山地標性建築——大白塔


歷史上,塔院寺和它旁邊的顯通寺原為一座寺廟,稱大華嚴寺。現在的塔院寺是原寺廟的塔院。明朝萬曆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對寺院的殿宇進行了改建,將它和顯通寺分開,成為一座獨立的寺院,並單獨命名。

塔院寺平面呈正方形,佔地面積一萬五千六百平方米。全寺有殿堂、房舍一百二十餘間,大體上可以分為左、中、右三個院落。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白塔、藏經樓,以及禪堂院、文殊發塔院和山海樓、伽藍殿、祖師殿等。

塔院寺中最值得介紹的便是大白塔(全名叫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寶塔,又叫大慈延壽寶塔)和文殊發塔(俗稱小白塔)。


五臺山寺廟故事 塔院寺

大白塔


大白塔狀如覆缽,為喇嘛塔的造型,通高五十六點四米。全塔各部粗細相間,造型優美。塔剎為風磨銅製成,塔身為磚砌,須彌座為石建。須彌座的南面有三個很淺的石洞。右邊的石洞中立有佛的跡像碑,碑上有釋迦牟尼的雙足跡印圖。這是佛的聖蹟。左邊的石洞內有康熙年間的修塔記事碑。塔的垂簷和束腰上均掛風鈴,每當清風吹來,風鈴叮噹作響,悅耳動聽。


五臺山寺廟故事 塔院寺

文殊發塔


文殊發塔,又稱小白塔,在大白塔的東面。據說,早在北魏時期,文殊菩薩為宣傳佛道平等,曾化作貧婦到寺乞齋,隨後留下了一把頭髮。為此,五臺山和尚便建塔藏發,不時叩拜。文殊發塔高二米多,雖不及大白塔雄偉,但因供奉著五臺山教主文殊菩薩的頭髮,前來拜塔的僧人、香客仍然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