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江蘇宿遷,洋河名酒,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

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下邳,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其名稱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在“宿預縣”條目中則注為:春秋時宋人遷宿之地,故名。二說: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

地名看中國:江蘇宿遷,洋河名酒,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

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10000年到4000年),境內即有先民聚居,為傳說中的遠古東夷族首領少昊的活動地域之一。宿城區在上古歷史上是中原黃河流域鍾吾諸侯國屬地。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宋閔公令宿國遷於宋國內地,以為附庸。

秦時設下相縣,東晉安帝義熙元年置宿預縣。北魏太和中(約公元490年前後)置宿預郡。齊和帝中興元年(公元501年)地復入北魏,宿預廢為鎮。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守將張惠紹增修城郭壕溝,引水環護,作為軍事要塞。天監八年(公元509年)置東徐州,治宿預,附近七郡五縣,皆隸之。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地入東魏(亦稱北魏),置東楚州,治宿預,並改宿預為宿豫。

陳宣帝太建七年(公元575年)地入陳,改梁東徐州為安州,治宿豫。十一年(公元579年)地入北周,改東魏楚州為泗州,仍置宿豫郡,宿豫縣屬之。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泗州為下邳郡,治宿豫縣。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為泗州,仍以宿豫為州府。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 )因避代宗帝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即"宿預縣城遷移"之意,唐至清,先後屬泗州郡、下邳郡、淮安府、徐州府。

地名看中國:江蘇宿遷,洋河名酒,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

民國初,宿遷直屬江蘇省。1927年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宿遷城周邊建立宿遷縣、宿北縣、泗宿縣、睢宿縣和運河特區5個縣級民主政權。1945年8月,中共泗宿縣委和縣總隊接管宿遷縣城,在縣城及近郊設立宿遷市。1949年5月,撤銷泗宿縣和宿遷縣,泗宿縣部分地區和宿遷市並歸宿遷縣,隸屬淮陰專(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1987年12月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宿遷縣,設立宿遷市(縣級),由淮陰市代管。1996年7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原縣級宿遷市分為宿城區、宿豫縣。2004年2月宿豫縣龍河、羅圩、耿車、洋北、三棵樹、南蔡、埠子7個鄉鎮和泗陽縣洋河、屠園、鄭樓、倉集、中揚5個鄉鎮及泗洪縣陳集1個鄉鎮劃歸宿城區。截至2020年,宿遷市現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和宿豫區、宿城區,有102個鄉(鎮、場)和13個街道辦事處。

地名看中國:江蘇宿遷,洋河名酒,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