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万+和月薪2千,你为什么选择了后者?

同事老李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了两年,月薪已经超过1万,还不算业绩奖励和年终奖。老李却执意让儿子回来本地五六线的小县城,考了当地的特岗教师,刚工作时月工资才2千出头。工作了一年多就转了正式编制,成为当地比较吃香的“吃财政老师”,又娶了一个同样“吃财政老师”的媳妇。老李两口子一辈子勤俭节约,老李媳妇做小生意,攒下几间门面,经济条件不错,孩子结婚时房子、汽车都买了。小两口挣的工资不多,但只顾自己零花绰绰有余。

我很纳闷老李的儿子在大城市一个月挣一万多,回来一个月两千多,这个落差是怎么适应的,老李又用了什么招儿让说服了儿子?

提到这个老李还是蛮得意的。儿子刚毕业的时候,他就愿意让儿子回来,无奈拗不过,就跟儿子定了个“君子协定”:两年时间,如果能在大城市攒够一套房的首付(80平米以上)的一半,就不再强求儿子回来,老李掏另一半首付给儿子在大城市买房。反之,儿子必须无条件回来考“编制”,公务员、事业编或者是老师。

两年很快,儿子虽然干的还不错,月薪也超过了1万,但距离“目标”还很遥远,而且这两年小李在大城市吃的苦头不小,老李见时机到了,就找了个理由把儿子调了回来,深谈了一次,改变了小李的想法。

老李谈的核心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算账。月薪1万和月薪2千究竟那个含金量更高?老李把儿子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房价生活成本进行了详细测算,最后得出证明:儿子在大城市月薪1万所具有的购买力仅仅相当于老家的2千元还不到,如果算上购房,还要再打个七五折。

第二,看前景。虽然在大城市工资水平不算低,但发展前景却不明朗,私营企业的不确定性太大,今天给你开10万,明天就可能倒闭。尤其是创业型的公司,存活率更是极低,像马云的阿里巴巴那样的公司毕竟只是个例。

第三,生存质量。在大城市买不起房,房租贵的吓人,几年的房租够老家100平米房子的首付了。租房始终不是稳定的一个居所,还有通勤时间长,上下班有几十公里,而在老家,几十公里能横穿全县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节奏快的让人窒息。

第四,感情问题。年轻人在大城市不能扎根,更不敢谈恋爱,这些都是成本极高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感情谈不起,也没有时间去谈。不是你不想,而是你没能力。而且社交的圈子很窄,大家都很忙,很多公司又不允许同事谈恋爱,所以,飘在大城市的青年人慢慢熬成了剩男、剩女。

老李的儿子刚开始是十分抗拒的,后来全家人都极力反对他去大城市,轮番上阵做工作,最终老李的儿子被关在家几个月,考了特岗教师。上班后经过一段时间,居然很快适应了。跟老李说:我觉得还不错,感觉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虽然钱不多,但也顾得上开销,同事之间也混熟了。以前挣一万块钱的时候感觉很累,也不开心,现在虽然只有两千多点,但感觉挺好的,一年里还有很多假期,好好干下去,虽说没有功成名就,但总算有个稳定的工作。

我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在大城市打拼,我劝了很多次,就是不肯回来,我知道他在外很辛苦,也想有一番作为,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有些坚持在外打拼不回家的年轻人,并不是有多么坚毅的恒心,而是眼界高了无法放下身段。硬着头皮咬牙坚持不过是一种逃避,不愿意承认自己真实存在的差距。

月薪1万在大城市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收入层次,而在老家小县城,月薪2千你也是人人羡慕的“吃财政”的铁饭碗。取舍并不难,全看你对生活目标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