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楔子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流传数百年的爱的箴言,横空而问,用一种
怀着敬畏感的姿态昭示爱情的坚贞!被万千有情人在心里叩问,被千万痴情人用一生践行。被传唱被歌颂被演绎,谈过恋爱的人懂得,没谈过恋爱的人向往!一个“问”字,婉约凄恻,对至情至爱的讴歌!对至真至性的传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我第一次听到是《神雕侠侣》里面的李莫愁说的。

大概还有人不知道这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那年他十五六岁。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

尘烟滚滚,岁月如流,800年疾驰而过。时光流转到800多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位十六岁的翩翩少年来并州应试。他走在汾河边上,遇到一位携带着两只死雁的猎人,少年的目光被莫名的吸引了,于是他上前找那猎人攀谈了几句。

猎人给他讲述了一件算是奇闻的事:“早晨,我用罗网捕住了两只大雁,雄雁拼命挣脱了出去,独留了这只雌雁。谁曾想到,脱网的雄雁却不肯飞走,在空中,盘旋飞舞,不停悲鸣,呜呜咽咽,似有所语。后来我把那只雌雁杀死,雄雁竟一头从空中疾驰而下,投地而死。”

一只大雁以死殉情的事件强烈的触动人心,少年感概不已,心情难复,面露戚戚之色。他从猎人手里买下这两只死雁,将它们埋葬在河水之滨,并用石块垒起了一座坟墓,立碑记“雁丘”二字。双雁凄美的故事感怀于心,久久萦绕,感之写之,他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流传千古的凄美词句,《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这位少年就是金末元初的文坛盟主,被后人誉为“一代文宗”的元好问。他系金元之交第一诗人、词人、著名散文家,新兴诗歌、散曲的倡导者。在金哀宗朝,曾几度为官,勤政爱民。

再来感受一下人家的人品还有学识,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形会买下那两只雁给它们作雁丘吗?会写词赞颂吗?十六岁的元好问,仰天长叹,叩问千古,实属难得。今天他的名字,鲜有人知,这两句词成为了千百年以来无数人反复吟诵的情诗。只因文人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加上一腔悲天悯人的情怀。

接读一下这首词:

《摸鱼儿》属唐教坊曲,一百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并定十字一气贯注,有作上三、下七,亦有以一字领下四言一句,五言一句者,可以不论。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格律: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摸鱼儿》调最幽咽可听,调势颇为流畅而节律富于起伏变化,音韵流美。此调题材适应广泛,凡写景、抒情、咏物、赠酬、祝颂均可,然以表现幽咽之情最能体现此调特点。词人健笔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鉴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产生强烈共鸣。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继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冬寒夏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离别的痛苦。可无论团聚还是离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就像人间的一对痴男怨女,团聚时柔情似水,离别时刻骨铭心。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而如今,爱侣已逝。望天空,云雾层层,遮望眼;看身下,千山万里,暮风雪;想未来,形单影只,苦伶仃。叹今后!谁能在凄苦的寒夜,一同相偎相依?谁能在寂寞的漫漫长路,呢喃低语?失去了挚爱,形单影只飞向何处?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是汉武帝巡幸游乐曾经来过的横汾路,当时车水马龙,箫喧鼓闹;棹歌四起而如今,“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荒烟平林,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凄烈。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武帝已死,即使用悲惋的楚辞招魂,死者却也不能复生,女山神因之枉自哀啼。两只死去的大雁躺在寂寞的原野上,远处枯藤老树旁荒烟弥漫,是谁唱起了招魂的楚歌?凄风冷雨中,依稀有山鬼相和。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因殉情而死,情感真挚境界弥高,上天也会嫉妒,它们不会像莺、燕那样葬于黄土化为黄土,不为人知。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为了能使大雁的美名流芳“千秋万古”,被后人在饮酒时歌咏传颂,作者从猎人手中把一双大雁买下,葬在这个当年箫鼓声声的横汾路,为其坟墓取名“雁丘”,供一切有情人携手前来凭吊。

一只大雁以死殉情正相映人世间青年男女纯真爱情,词人进步的爱情理想得以寄托。帝王盛典之不复存在反衬雁丘之永垂不朽,以此来应验真挚恋情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位置。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问世间情为何物”——不役于情

对“情”字的认知和对待,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元好问歌颂的是大雁坚贞的爱,却不是教人学大雁殉情。这首诗的现实意义“生死相许”不是古老的殉情,而是相依相惜。

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爱情里的人儿把“生死相许”演绎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在少数,往往这样的故事,最能换人眼泪,这是悲剧的渲染力量。比如“孔雀东南飞”“少年维特的烦恼”等等。为爱殉情,值得同情,不忍指责,值得敬佩,不被认同。

文章开头提到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书中人物的生死情仇,恩怨爱恨,融入刀光剑影,幽洞秘室之中,令许多精彩的打斗添上了一层诗情,杨过与小龙女的生死奇恋,编织爱的不朽神话;李莫愁为“情”而魔,成了心如蛇蝎的女魔头,令人唏嘘。他们诠释了“情为何物”的不同面。

李莫愁,一个绝美傲然的道姑,本是古墓派弟子,初遇陆展元,带着道家的慈悲之心,不顾男女之嫌为其疗伤。互相暗生情愫。她自小生长环境被清修的道家弟子包围,初尝情爱的滋味,内心斗争,无法自拔,终是爱情战胜了门规,只愿执手相看,不问红尘江湖任逍遥。

莫愁在等待爱情开花时,却不想曾经欢爱的承诺已烟消云散,陆展元移情,等到的是亲眼看见爱人与他人拜堂结发。如此重创,恍若恶梦!在这飘零的江湖上,让这样一个无依靠的女子面对如此大的变故,试问谁人不怜惜?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情爱是人生欲望和人性本能,李莫愁高强的武功形成自己坚硬的外壳,但内心柔软的爱,一触即溃。她像火焰被一道风吹熄掉。”爱至深痛越深,恨的极端是疯狂。强烈的仇恨推进着她报仇的步伐。杀了陆家满门一个不留。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于绝情谷中情花之毒,葬身情花火海的烈焰下。

一个因爱而换了性情的女子,成为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的女魔头,一生痴恋 然而,落花有情逐水流,流水无意惜落花,她恨尽世上所有人,陆展元是李莫愁一生都无法打开的心结,她践行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却付出一生所有,到头来,生生的把一个情字给毁了,却也被情所役,平添了悲惋!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情为何物”——生死相许

“情”字之于生命,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珍贵。杨过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幕是多少女子心中最为渴望的爱情。

说实话我特别偏爱他们的爱情,喜欢小龙女纯洁的性情,爱一个人心里眼里全世界只有他。杨过和小龙女的一世情缘起始于杨过的抬头一望。

“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一个少女走了进来。那少女披一袭薄薄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除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肌肤间少了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杨过的这一望,一眼万年,从此他痴迷于小龙女的纯与白。

一个是叛逆的遗腹子,一个是不懂世事的世外女子。他们都是聪明灵秀之人,都有坦诚待人之意,都具虔诚好学之心,最重要的是他们引彼此为唯一、知己,这些是这两个人最为光彩夺目之处,从而成就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杨过在古墓时,把小龙女当成最亲近的人,直到他离开生活了几年的古墓之后,每次见到一些人和景,马上就会想到她,杨过对小龙女的一颦一笑记忆极深,难以自己,这时方才知道自己对小龙女的感情,早已是情根深种而不自知。

杨过自幼父母双亡,身世凄苦,从小就处在不正不邪的境地中。在当时的礼教社会中,师徒相爱被视为大逆不道,小龙女被全真教弟子尹志平侮辱,更感配不上杨过,于是主动避离,杨过依旧痴心不改,两人在一起波折接踵而至: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小龙女在重阳宫中受伤命危,为了救杨过,小龙女跳下绝情谷,却在山壁上手书“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十六个字。

十六年的苦等,杨过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寂与漂泊。当杨过醒悟到一切都是一个善意的骗局时,万念俱灰,纵身跳下绝情谷,谁知苦命鸳鸯竟然重逢。原来当年小龙女一跃而下,非但没死,反得灵丹妙药,尽去体内之毒,只是谷底幽深,再也出不来。

杨过与小龙女一离一合,似乎归于天意和巧合,其实却应归于两人本身的性格。两人若非钟情如此之深,绝不会一一先后跃入谷中;小龙女若非天性淡泊,决难在谷底长时间独居;杨过如不是至情至性,也定然不会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

小龙女自幼在古墓中修炼,琴音为言,玉蜂为友,清静寡欲,心无尘世。她本是天上仙女,不是遇见情深似海、敢作敢为的杨过,她的情感之门是撞不开的。

深情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是经过了古墓相依为命的慰藉和时间的历练,两颗相知的心慢慢连到了一起,谁也不能分开他们。阻碍不断、磨难重重,历尽悲欢离合,最后比翼双飞,与神雕一起归隐山林,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添上一段美丽传奇!在有情人心中树立爱的丰碑!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情爱物语

何为爱情?想起来黑格尔的定义:

男女双方你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只在你身上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爱情需要双方具有奉献、牺牲、包容忠诚等品格。

万千黔首,芸芸众生。情感是为一种人生态度、人格体现。因爱,彼此相知相惜,爱,从所爱之人的幸福点出发,与情人一步一步,携手相依,走过爱的圆满。

执念,从来就不是爱情的部分,正如写下那句词的元好问也没有为爱殉情。元好问与妻子张氏生活了十余年,张氏生下了三女一子,后病故,元好问再娶毛氏。元好问写下多首悼亡诗词如:“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可见他对张氏情深。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情”字,白了青丝,蹉跎了岁月,憔悴了容颜。诗词中的悲欢离合,引来古今多少人的肝肠寸断;经典文学中的恩怨情仇,经历了岁月的磨洗,留下了璀璨的精华;影片中的光影岁月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诉说着永不变更的情怀;

《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一问你知道吗?


结语:

元好问这千秋万古一问,在过去未来都会根植于爱情的殿堂中。假如少了这句圣洁的爱情神旨。试问又能找到什么样的句子代替?

感情,自古以来是人类永恒经典的主题,是最本能也是最原始的情感,依据着自己的情义观沉沦在世间离合悲欢的轮回里,历久弥新地演绎着人间的苦乐年华。问世间情为何物,古往今来,孰能回答这千古叩问?

浮生千遍,爱语绵绵 惟有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有时叫人肝肠寸断,有时叫人心向往之,它的神圣无可替代。

如果情爱能够随着我们人格素养的递增而日益美满,随着道德的长进而日臻纯浄,那么世间的情爱必然也会日渐升华与净化。让我们追寻情感的本源,感受美好的有情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