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種孵化率不高可使蠶繭產量下降20%,養殖戶落實好6個要點很關鍵

當養殖戶領到蠶種時,就意味著該季蠶的養殖已經開始了,只有蠶種正常孵出蟻蠶後,後期才有1-5齡的生長髮育過程。如果蠶卵沒有成功孵化成蟻蠶,那麼後期的上蔟作繭就是空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該季蠶養殖收益的高低,跟蠶種的孵化率成正比,如果在蠶種孵化階段,還有5%的蠶卵未成功孵化,或者說孵出蟻蠶的質量偏低,那麼後期蠶繭的產量會下降5%。而且很多時候這樣的降幅會超過5%,主要是因為後期還可能出現一些蠶病,病、死蠶一旦較多,蠶繭產量的降幅就更明顯,有時其降幅甚至會在20%以上。因此,蠶種孵化階段,養殖戶不能粗心大意,雖然該階段經歷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如果沒有規範操作,那麼養蠶收益就可能打折扣。

蠶種孵化環節,看起來不復雜,提供適宜的環境,該遮光的時候及時遮擋,該感光的時候及時操作,只要各方面的條件具備了,蠶卵就會順利孵化成蟻蠶。當然,這只是理想化的狀態,有的養殖戶由於經驗不足,蠶種孵化階段就沒有處理好,要麼是孵化率不高,有5-10%的蠶卵沒有孵出蟻蠶,要麼就是孵出蟻蠶的時間間隔較長,前後相差8小時以上,不知不覺就會形成大小蠶,這主要是因為先孵出的蟻蠶需要餵食桑葉,等後孵出的蟻蠶餵食桑葉時,前面的蠶已經進食2-3次了,蠶體的個頭會比後孵出的蟻蠶大些。很多時候,養殖戶想不太明白,同樣的蠶種,為何有時會出現蠶種的孵化率不高?少部分蠶種甚至無法孵化成蟻蠶,個人認為這是有一定原因的,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蠶種孵化率不高可使蠶繭產量下降20%,養殖戶落實好6個要點很關鍵

一、補催青環節溫溼度控制不當

通常情況下,養殖戶領到蠶種後,是需要將蠶種進行補催青的,通過補催青操作,可以提高蠶種的孵化率,同時蟻蠶孵出的整齊度也比較好。當有的養殖戶在補催青環節對蠶房內溫溼度把控的不是很好,比如南方地區養春蠶時,會遇到氣溫低於20℃的時候,如果養殖戶不想辦法進行增溫,那麼蠶房內的溫度就不夠,蠶種想要正常孵出就很難。有時在春蠶和晚秋蠶容易遇到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對蠶房增溫時,溫度超過了30℃,而且持續的時間超過4小時,那麼部分蠶種就可能無法順利孵出,有的會直接壞死。還有在相對溼度控制上,如果蠶房內的相對溼度長時間低於65%,或者高出90%,那麼在蠶種補催青環節,也會降低孵化率,即使養殖戶後期採取了相關措施,那麼蠶種的孵化率也很難提高,因為很多時候溫溼度異常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逆的。

二、蠶種運輸過程保護不當

很多養殖戶都比較清楚,蠶種不像其他的商品,是需要先預訂,各養殖戶登記自己需要的蠶種張數,然後統一把相關信息進行上報,制種企業會根據預訂的數量預留蠶種。蠶種到養殖戶手裡,中間流通環節需要經歷2次以上,有的地方是先到縣級,然後再到鄉鎮,再由鄉鎮下發到村級,最後再通知各養殖戶領取蠶種。這種操作模式看起來是比較不錯的,但有時在裝運的過程中,就容易出現一些異常情況,比如說運輸車輛內部氣溫偏高、有的蠶種被太陽光直接照射、包裝密封性太好、接觸了有毒有害氣體等等。這些異常情況,都會對蠶種的質量形成不可逆的影響,肉眼觀察很難發現有什麼問題,等養殖戶按照要求進行孵化時,就會發現蠶種的孵化率比以往要低不少,有的可能減少20%以上,有的甚至會超過50%。

蠶種孵化率不高可使蠶繭產量下降20%,養殖戶落實好6個要點很關鍵

三、收蟻工具未徹底消毒,存在農藥殘留

當蠶種即將要到來時,養殖戶會提前做好一些準備,比如將蠶房打掃乾淨,提前3-5天進行消毒,一些收蟻時要用到的工具,像鵝毛、收蟻紙、蠶網等進行全面消毒,這樣的操作看起來不復雜,也相對比較好操作,但該環節也有不少養殖戶出問題的。有的養殖戶只顧著蠶房消毒,忽視了對一些收蟻工具的消毒,而未經消毒的收蟻工具,上面就可能潛伏著病菌,特別是上一季蠶發病較多的,殘留的病菌就可能更多。還有的養殖戶存在工具混用的現象,打農藥的工具也放在蠶房內,會存在一定的農藥殘留,而家蠶對農藥是非常敏感的,即使農藥不噴灑在蠶種、蠶體上,對家蠶的生長髮育也有很明顯的影響。蠶種放進蠶房後,如果蠶房內存在農藥殘留,蠶種的孵化環境就不符合要求,實際孵出率會出現一定的下降,其降幅跟農藥殘留的多少有明顯關係。

四、蠶座中溼度過大

養殖戶在對蠶種進行二次催青時,會將蠶種進行遮光處理,通常會用黑布蓋著,蠶房內的溫度保持在25-28℃,相對溼度控制在80%以內,如果是天氣晴好時,溫溼度控制的會較為正常,而在養春蠶或者夏蠶時,有時會遇到悶熱潮溼的時候,這在南方多個蠶區比較常見。此時溫度符合相應的要求,但蠶房內的溼度偏低,水泥地面還出現返潮的現象,相對溼度容易超過90%,這樣的條件是不利於蠶種孵化的。還有的養殖戶在二次催青時,會將蠶種直接均勻攤在保鮮膜上,再將壓卵網放在上面,這樣的操作正常來說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有的養殖戶卻自作主張,在蠶座、壓卵網上噴水補溼,會使得蠶種溼度過大,進而無法正常孵化,這種現象在養夏、秋蠶時容易遇到。無論是養春蠶,還是夏秋蠶,蠶種孵化階段,都不可以直接在蠶座、壓卵網上噴水,否則很容易起反作用。

蠶種孵化率不高可使蠶繭產量下降20%,養殖戶落實好6個要點很關鍵

五、蠶種補催青放的位置不合適

養殖戶在對蠶種進行催青時,其放置的位置也是有一定講究的,不可隨意擺放的,如果養殖戶將蠶種放在靠近窗戶的地方,在養夏、秋蠶時,就可能遇到一些麻煩問題,因為該蠶期蠶房內的溫溼度容易偏高,養殖戶缺乏自動溫溼度控制系統的,往往會開窗通風,蠶種在孵化階段,受到外界風力干擾時,蠶種的孵化時間和孵化率就可能出現異常。如果是有一定養殖規模的,比如養蠶規模在30張蠶種以上的,基本上不會有這種現象,因為這類養殖戶往往配套了較為專業的設備,容易出問題的往往是一些養殖規模較少的,特別是5張蠶種以下的,養殖戶缺乏標準化操作,蠶房的選址也難達到理想的狀態,而蠶種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偏弱,一旦有溫溼度異常,或者較強風力吹動時,孵出蟻蠶的概率就容易降低。

按照正常的理解,如果養殖戶孵出的蟻蠶數量較少,那麼對應能夠上蔟的熟蠶也不會很高,比如說養殖戶預訂的蠶種數量有3張蠶種,而真正孵化出來的蟻蠶數量只有2.5張,也就是說將近0.5張蠶種沒有正常孵出。以往一張蠶種能收穫蠶繭100斤左右的,減少了0.5張蠶種,蠶繭的數量就可能只有250斤左右,蠶繭價格按照20元/斤計算,那麼損失就達到1000元左右。相信這樣的結果不是養殖戶願意看到的,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多半與養殖戶粗心有關,如果蠶種孵化率達到95%以上,那是比較理想的,一般來說,有1-2%的蠶種沒有正常孵化,也算是正常範圍內。為了增加蟻蠶的數量,養殖戶可以做哪些預防措施呢?個人認為需要落實好以下6點內容。

蠶種孵化率不高可使蠶繭產量下降20%,養殖戶落實好6個要點很關鍵

1、落實好蠶種下發時的保護措施

說實話,該環節對大部分養殖戶來說,很難把握到位,因為中間的流通環節,不是普通散養戶能夠接觸到的,養殖戶能夠做的就是自己去領蠶種時,做好蠶種領回到自家蠶房這個過程,面對這樣的現狀,養殖戶也不能大意。一方面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將蠶房、收蟻工具、蠶座等進行徹底消毒,不能留有死角,蠶種到來前,蠶房內不能有消毒劑的氣味,室內的空氣要保持相對清新。另一方面,養殖戶自己去領蠶種時,可以提前準備好黑布,用黑布將蠶種包起來,儘量縮短蠶種在室外的時間,也就是說能坐車時,就不要選擇步行,要避開11:00-14:00這個時間段領蠶種,當氣溫高於30℃時,要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避免太陽光直接照射。還有一個地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養殖戶剛打完農藥時,不要去領蠶種,需要換其他人去拿,在領蠶種時,要核對蠶種數量,並保存好相關憑證,一旦蠶種質量有問題,那也好要求給予相應的賠償。

2、所用工具需全面消毒,蠶房內要遠離農藥及其他有害物質

為了提高蠶種的孵化率,養殖戶在消毒環節要認真處理好,該消毒環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小蠶室、蠶座的消毒,一般在蠶種到來的前5-7天開始,先打掃一遍,然後再將蠶座、蠶架等用漂白粉溶液進行浸泡,浸泡時間需要超過4小時,新投入使用的蠶具,在漂白粉溶液中浸泡的時間也不宜少於2小時,然後再用蠶用煙燻劑密閉消毒,密閉時間需在10小時以上,消毒時間結束後再進行通風,只有蠶房中沒有異味時,才能將蠶種放入蠶房中孵化。還有另一個需要消毒的地方,那就是收蟻時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比如鵝毛、收蟻紙、剪刀等,也同樣是需要消毒處理的,只不過鵝毛、剪刀之類的工具,消毒方式上要適當調整,可以放在鍋中煮沸30分鐘以上,然後晾乾再使用。同時,蠶房內及周圍,均不能放置農藥或者使用農藥,有特殊氣味的物質也不能靠近蠶房。

蠶種孵化率不高可使蠶繭產量下降20%,養殖戶落實好6個要點很關鍵

3、選擇合適的蠶座孵化,並規範操作

由於蠶種孵化操作時,所佔用的空間相對較少,養殖戶可以根據自己蠶種的數量,調整孵化的方式,特別是在蠶座的使用上,也得做到一定的合理性,比如養殖戶只有2-3張蠶種,那麼孵化操作時,就不需要用很大的蠶座,可以選擇適當小一些的。當然,如果蠶種數量有10張以上,那就需要使用多個蠶座,不宜將蠶種集中在一起,這是因為養殖戶在二次催青時,會藉助白熾燈進行增溫補光。如果一個蠶座中放置的蠶種數量較多,那麼部分蠶種所照的時間就不均勻,中間位置的往往符合要求,越往邊上的效果就越不理想,這也會影響蠶種的孵化效率。另外,在補催青操作時,養殖戶要嚴格按照要求來,該增溫的時候要及時增溫,該除溼的也要想辦法降低蠶房內相對溼度,感光時間要充足。

4、蠶種孵化時,控制好蠶房內溫溼度

通常情況下,蠶房內的溫度變化會影響蠶種胚胎髮育的快慢,溫度相對偏高時,胚胎髮育的速度就會有所加快,也就是說蠶種孵化時間會有所縮短,而當蠶房內的溫度偏低,通常低於20℃時,蠶種孵化時間會有所推遲,氣溫低於15℃時,就很難正常孵化出蟻蠶,也就是說蠶種的孵化率會明顯下降。養殖戶在二次催青操作時,蠶房內的溫度可以穩定在25-26℃,如果是養春蠶或者晚秋蠶時,此時的溫度可適當增加1-2℃,但不宜超過28℃。相對溼度方面,孵化蠶種時,蠶房內的相對溼度可以控制在75%左右,偏離幅度為±5%,如果是在南方蠶區,養夏蠶需要注意梅雨天氣,此時容易遇到返潮現象,養殖戶就得想辦法降低蠶房內的相對溼度,如果是養晚秋蠶時,還容易遇到相對溼度偏低的情況,那時就需要進行補溼,總的來說,養殖戶要靈活操作。

蠶種孵化率不高可使蠶繭產量下降20%,養殖戶落實好6個要點很關鍵

5、補催青操作需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

為了讓蠶種能夠順利孵出蟻蠶,養殖戶要提前選好場地,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設立專門的孵化室,相對無菌的環境更有利於蠶種孵化,另外通過自動溫溼度控制系統,孵化室的溫溼度就不會受外界的影響,蠶種的孵化效率會明顯提高,同時蟻蠶的整齊度也會較好。當然,如果養殖戶因其他因素,無法建立專用的孵化室,那麼在選擇孵化場地時,也要有一定的安排。有的養殖戶蠶房面積較大,如果將少量蠶種直接放在蠶房中間進行孵化,蠶房內的溫溼度就很難把握好,像有點養殖戶通過大棚養蠶的,在養春蠶或者晚秋蠶時,蠶房內的溫度就容易低於24℃,而養夏蠶和中秋蠶時,反而容易高於28℃。因此,養殖戶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好孵化蠶種的地方,對於不適合的地方,不能將就使用。

6、遮光補催青時間需充足

養殖戶在補催青操作時,不僅要注意蠶房內的溫溼度,而且還要控制好時間,蠶種領過來後,養殖戶要進行遮光操作,放置在黑暗的條件下需2天左右,然後再進行感光,感光的時間一般在10小時以內,如果發現蟻蠶孵出不齊,還要進行二次感光。這裡面有兩個時間段是養殖戶容易把握不好的,一個是補催青時蠶種放在黑暗條件下的時間,如果這個時間過短,比如只有12個小時,時間不足時,蠶種胚胎髮育就不夠成熟,後期即使進行感光處理,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另一個比較難把握的就是感光時間,感光時間過短時,出來的蟻蠶就較少,從孵化率來說,也就會偏低,有的蠶卵也就不會正常孵出。當然,不同的蠶期、不同的蠶種,補催青所用的時間會有一定的差異,養殖戶要從中摸索,找到更為合適的時間節點。

蠶種孵化率不高可使蠶繭產量下降20%,養殖戶落實好6個要點很關鍵

總之,蠶種孵化率偏低或者不孵化,養殖戶要排查各種原因,比如說蠶房內的溫溼度是否在合理範圍內,蠶房、蠶具等消毒措施是否到位,白熾燈的瓦數是否夠,感光時間是否充足等等,這一環節看起來不復雜,但如果養殖戶處理不好,使得蠶種的孵化率不高,那麼蠶體的個頭數跟蠶種的數量會相差較大,後期熟蠶上蔟的數量也會明顯減少,對養殖戶來說,那就意味著養蠶收益會下降。當然,如果養殖戶提前掌握了該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並且知道該如何進行預防,那麼蠶種的孵化率會比較高,而且蟻蠶的整齊度也較好,不容易形成大小蠶,給後期的管理節省了不少工作,再加上蠶病的防治上落實好後,養蠶收益會得到明顯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