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能返校?返校后怎么管?高校疫情防控指南来了

对高校来说,做好开学时的疫情防控,可能是个比“停课不停学”更大的挑战。

高校学生来源地域广,人群聚集密度大,可以说,每一所高校,都是一个小社会。

什么人能返校?返校后怎么管?高校疫情防控指南来了

资料图。

日前,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商请中南大学牵头组织全国部分高校,编写《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指导高校全方位落实、落细、落小疫情防控工作。

这是一份全方位的“开学操作指南”。

无法设置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的高校应考虑暂缓开学

●返校前:全覆盖、无遗漏摸清教职员工假期去向

1.确定开学返校日期后,各部门、各学院根据本单位师生开学前14天的出行轨迹(通过手机短信、社区疫情管理工具及同行查询工具查询),判断是否来自、停留或途经疫情高发地区,是否有密切接触史,是否存在发热及咳嗽等异常症状,细致审核、分类处理,依据流行病学史和健康状况,确定批准返校师生名单。

2.教职员工返校前必须与单位领导取得联系,学生返校前必须与导师或辅导员取得联系,根据学校对个人疫情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返校日期和是否须接受医学观察。

3.分期分批返校。

4.有条件的高校可按照相关要求自行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不具备条件的须联系当地政府协助解决,无法设置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的高校应考虑暂缓开学。

留在湖北的师生应暂缓返校

●谁返校:

1.目前仍留在湖北的师生,继续留在原地,暂缓返校,具体返校安排视当地政府的疫情公告和防控指引再定。

2.目前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的,暂缓返校;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出现前述症状时也应暂缓返校。

这两种情况均须到当地医院就诊,并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待疾病痊愈后报学校审批, 经批准后再返校

●谁隔离: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特征的人员需要进行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就诊后暂时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未明确诊断,未能安排至高校所在地政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者。

2.返校前14天内曾与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目前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未安排至高校所在地政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者。

3.返校前14天内曾途经疫情高发区(如湖北)或在重点关注城市(随政府发布的重点防控地区的变化而调整)停留者,目前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经学校审批同意返回者。

4.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医学观察者(如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有过潜在的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接触风险)。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不得出校

●校园:封闭管理,外卖不能进

1.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

2.建议各学校因地制宜提前做好开学后校园师生快递收件和发件的集散管理工作。应合理设定快递收发集散点,学校与相应物流快递公司提前对接,尽量固定专人专车按固定线路接送快递物品。

3.禁止校外外卖进入校园。

4.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不得出校,确有必要的,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出行方式。

5 对因出行管控、体温检测异常、隔离观察以及患病入院诊治等情况而暂未返校报到的学生,落实“人盯人”,实行“日报告”。返校时严格审核,确认身体健康后,方能返校复课。

●教学区域:应戴口罩

1.教师、学生、教室管理员在教学区域内应佩戴口罩,如果有可疑症状,应避免进入教学区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2.疫情防控期校内所有实验室除疫病研究、疫情防控等需求外,停止校外野生动物猎捕活动和研究,实验室应暂停疫情防控期动物接收、准入培训,不得新开展批量实验操作;做好实验室值班值守、巡检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

●宿舍:严肃处理夜不归宿学生

1.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

2.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进入宿舍区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疫情防控期间谢绝访客;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

3.实行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中动态管理,实行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晚点名制度,严肃处理夜不归宿学生。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

●食堂、餐厅:鼓励打包带走

1.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避免入内用餐。

2.师生员工排队候餐保持1米以上距离,要求饭前洗手。鼓励有条件的食堂在醒目位置配备含乙醇的免洗洗手液,在洗手间配置洗手液、手消毒剂、烘干机、一次性纸巾等。

3.适当延长食堂供餐时间,采取定点分时错峰供餐制。

4.鼓励食堂制作固定菜式搭配的套餐,师生用餐时即取即走,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建议暂停自助餐。

5.鼓励就餐师生打包食物至办公室、宿舍就餐,降低食堂的人群聚集密度。

6.鼓励师生自带餐具用餐。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疫情大考,锤炼的是高校的治理能力。这道校园防线,需要高校以责任心和使命感,协同各个部门,共同守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