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中介紹了東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大帝——曼努埃爾一世的統治。這位具有獨特個人魅力的羅馬皇帝,承襲了其父皇和祖父的遺志,進一步穩固了帝國的版圖。利用恢復的軍事力量,曼努埃爾逼迫十字軍國家俯首稱臣,還讓小亞細亞的突厥人聞風喪膽。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曼努埃爾一世去世時留給帝國的版圖(紅色)

但是就在曼努埃爾擺平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的威脅,班師企圖剿滅羅姆蘇丹國時,由於在地形複雜的安納托利亞高原中缺少預警,帝國精銳被埋伏的突厥人挫敗,並失去了進攻科尼亞的大部分攻城機。這場1176年的戰役,使得羅馬人再也沒有如此接近過光復小亞細亞內陸領土。

曼努埃爾大帝的遺產

曼努埃爾留給繼承人的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帝國。雖然1177年羅馬人還在小亞細亞西部的門德河谷戰役中打敗了塞爾柱突厥部隊,可常年累月的戰爭以及曼努埃爾奢靡的花費,已經幾乎掏空了國庫,加之海上被威尼斯共和國打敗,帝國不得不繼續向意大利城邦提供貿易優惠。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曼努埃爾一世

在11世紀軍區制的核心位置被專業精英團代替後,帝國越來越依賴於專業軍人。科穆寧王朝在帝國瀕臨崩潰前,重新依靠外籍僱傭軍之外,還創立了新型土地出讓金制度(兵役換土地),以補充本土希臘人的兵源。但在曼努埃爾一世的一生中,戰爭幾乎都與帝國相伴,恢復的兵力難以支撐多線作戰。

經濟和軍事上的隱患並非最致命的,蠢蠢欲動的皇親國戚才是帝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縱然阿萊克修斯一世時期建立了科穆寧家族系統性的統治,外姓貴族從此無從插手國家核心權力,可這也並不能阻止家族內的纏鬥……

幼帝與母后“廝殺”

1180年,最後的羅馬大帝曼努埃爾一世撒手人寰,還是11歲的孩童的阿萊克修斯二世繼承帝位。他所面對的不僅是仍需提振的帝國國力,而且還有一雙雙虎視眈眈的眼睛。在羅馬帝國的任何時代,未成年的皇帝總是十分危險的。

在這一年,小阿萊克修斯同法王路易七世的女兒阿格尼斯(Agnes)訂婚,此時後者比小皇帝還小兩歲,直到最後二人只是徒有虛名的婚姻。即位不久,在曼努埃爾時代作為人質的匈牙利王儲貝拉三世,就拿回了克羅地亞,不久波斯尼亞和斯雷姆也被匈牙利人奪回。在小亞細亞,羅姆蘇丹國佔領了弗裡吉亞重鎮科提埃烏姆(今屈塔希亞),這裡距離君堡僅有不到200公里。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阿萊克修斯二世想象圖,實際上他到去世也只有13歲

攝政王位置由皇太后安條克的瑪莉亞擔任,部分史學家稱此時她已經改名塞妮(Xene)併成為一名修女。然而,作為幼帝的親生母親和皇太后,瑪莉亞竟然將小皇帝完全排除在權力之外,而將兒子的表親——哈德良諾斯(Hadrianos)封為普羅託塞巴斯托斯(Protosebastos,意為“第一尊貴的人”)。哈德良諾斯很可能與太后發生了不倫之戀,這讓年少無知的皇帝更陷入危險境地。

小皇帝的支持者決定成立自己的政治團體,以對抗強大的太后和哈德良諾斯。其中包括了皇帝同父異母的姐姐瑪莉亞·科穆寧與姐夫蒙費拉託的雷尼爾,這對夫婦主導了一場在君士坦丁堡街頭針對太后的叛亂,因為首都人民對太后偏袒拉丁商人的政策積怨已久,叛亂得到了巨大響應。

可是阿萊克修斯二世和他姐姐夫婦的力量仍不敵,1182年5月2日,其黨羽被瑪莉亞和哈德良諾斯幾乎剷除。可是就在這時,皇帝的堂叔安德洛尼卡·科穆寧突然成為了攪局者。利用君堡百姓對太后黨的不滿,以及自己在皇室中的資歷(此時的安德洛尼卡已經63歲),他很快在這場政治風暴中得利。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皇太后安條克的瑪莉亞

在安德洛尼卡掌權後,君士坦丁堡城內多達8萬拉丁人遭到羅馬人屠殺,其中以威尼斯人最多。為後世拜占庭帝國與十字軍的仇恨埋下了深深的種子。安德洛尼卡將太后、公主夫婦的死歸咎於皇帝,還禁止其在人民面前發表任何政見,顯然失去了庇護的阿萊克修斯二世已經成為自己叔叔的傀儡。

弒君皇叔其人

1183年,迫不及待的老安德洛尼卡就強迫皇帝將自己冊封為共治皇帝,這年10月他以兩位皇帝不利於帝國統一為由,用弓弦將年僅13歲的阿萊克修斯二世勒死。自己則加冕為帝國巴西琉斯,史稱安德洛尼卡一世(Andronikos I),安德洛尼卡登基時已經64歲高齡。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安德洛尼卡·科穆寧想象圖

在他的大半生裡,都活躍在帝國戰爭前線。此人英俊瀟灑、桀驁不馴,而又有勇有謀。1141年,安德洛尼卡曾經在與塞爾柱突厥人的戰役中被俘,在敵人手中生活了一年。後來,曼努埃爾一世將他用重金贖回,但在回到君士坦丁堡後,卻被他最尊重的皇帝關押在皇宮裡。

皇宮裡的安德洛尼卡並不寂寞,他與自己的侄女歐多西婭(可能是伊薩克的女兒)產生了感情,後者成為了其情婦。1152年,歐多西婭跟隨安德洛尼卡前往奇裡乞亞,為皇帝執行進攻美索不達米亞的任務,但最終失敗。曼努埃爾並未嚴厲責罰,令其返回並擔任一個軍區的指揮官。不過第二個職位時間可能很短,因為不久他就在君堡差點被歐多西婭的兄弟殺死。

大約在1153年,一則安德洛尼卡涉嫌謀反的消息被曝出,他再次遭到囚禁。經過多次越獄嘗試,他在十餘年後的1165年終於得逞,逃亡到了弗拉赫人地區(今羅馬尼亞),再從那裡抵達基輔,他的堂兄、加利西亞(今烏克蘭西部)大公雅羅斯拉夫·奧斯莫米索爾(Yaroslav Osmomysl)接納了他。

在雅羅斯拉夫的保護下,安德洛尼卡與曼努埃爾一世重歸於好,結成同盟入侵匈牙利,協助拜占庭圍攻塞姆林要塞(今貝爾格萊德北郊澤蒙)。戰役取得成功後,安德洛尼卡於1168年與曼努埃爾一世一同返回君士坦丁堡。

然而,一年後安德洛尼卡再次惹惱皇帝,因為他拒絕匈牙利質子、未來的國王貝拉三世行禮,最終被曼努埃爾逐出了政權。不過皇帝對自己表兄弟並未絕情,還分給了他奇裡乞亞的封地。

不甘心的安德洛尼卡從奇裡乞亞逃到了臨近的安條克,在那兒安條克大公雷蒙德收留了他。但住在這裡的時候,他引誘了大公美麗的女兒菲利帕,她還是曼努埃爾皇后的妹妹。羅馬皇帝又被這種恥辱激怒,安德洛尼卡被迫逃走了。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狄奧多拉·科穆寧

他再次南下投靠了耶路撒冷國王阿馬爾裡克一世,並得到國王的恩惠,把貝魯特交給她安德洛尼卡。在耶路撒冷,見到了自己的另一個侄女——狄奧多拉·科穆寧。儘管安德洛尼卡當時已經56歲了,但他的魅力並沒有因此而下降,這個糟老頭子巧妙勾引了鮑德溫三世的美麗寡婦。

看上去安德洛尼卡不斷在貴族女人間進行非倫理男女關係,是為了報復曼努埃爾令其蒙羞。為了躲避皇帝的報復,二人逃到了大馬士革蘇丹努爾丁的宮廷。但他們在那裡感到不安全,於是繼續他們危險的旅程,穿越了上美索不達米亞來到格魯吉亞,在那裡喬治林三世款待了他們,他的匿名妹妹可能是安德洛尼卡的第一任正式妻子。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現代格魯吉亞卡赫季州的古代城堡風光

他在格魯吉亞東部的卡赫季被授予地產。1173年或1174年,他陪同格魯吉亞軍隊遠征到裡海海岸,在那裡,喬治林從達班德(今俄羅斯達吉斯坦地區)表親的手中奪回了沙巴拉要塞。

後來,老邁的安德洛尼卡和情婦狄奧多拉離開格魯吉亞回國,計劃定居在奧涅的科穆寧家族的祖居上。奧涅位於特雷比松(今特拉布宗)和錫諾普之間的黑海邊。安德洛尼卡入侵特雷比松時,帝國在當地的省長被他的城堡驚呆了。

不過帝國軍隊還是技高一籌,狄奧多拉和她的兩個孩子被俘虜並送往君士坦丁堡。為了在1180年初獲得釋放,安德洛尼卡向皇帝卑躬屈膝,戴著鐐銬出現在他面前請求寬恕。曼努埃爾在臨終前允許他和狄奧多拉一起回鄉,被放逐回奧涅老家。

暴君終得報應

與之前不斷讓曼努埃爾一世感到難堪一樣,他一直希望讓自己的家族蒙羞。成功獲得大權後,安德洛尼卡表現出了驚人的殘暴,這次他的計劃是將帝國各地的貴族消滅,他的高壓統治幾乎成功。而在剛剛登基時,他曾經表示這一系列行動是為了清除貪腐,但很快大家就發現行動變味。

帝國在1185年陷入到空前內亂中,貴族由於普遍受到殘酷迫害,要麼殊死抵抗要麼乖乖就範。9月,安德洛尼卡宣佈處死所有反對自己的貴族和外部勢力,全國上下混亂再度升級。另外由於此前對拉丁人的迫害,西歐也同拜占庭處於嚴重敵對狀態。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威廉二世向聖母瑪利亞進獻蒙雷阿萊教堂

帝國的內亂讓諾曼人的西西里王國看到機會,威廉二世很快率領200艘戰艦和8萬士兵遠征,他們從伊庇魯斯登陸後一路向東燒殺搶掠,在希臘最大城市薩洛尼卡屠殺了7000餘名羅馬人。諾曼人在這一時期最後一次讓拜占庭帝國陷於苦戰,一直到科穆寧王朝滅亡後才將侵略者趕出。

消滅異己最激烈的時候,安德洛尼卡一世派自己的副手哈吉奧克里斯托帕特斯(Hagiohistophorites)試圖逮捕伊薩克·安格洛斯,後者是阿萊克修斯一世女兒狄奧多拉公主的後代,皇帝以企圖叛亂為由緝拿這位自己的手下。

然而伊薩克反殺哈吉奧克里斯托帕特斯,並躲到聖索菲亞大教堂裡,他向帝都百姓疾呼皇帝的種種暴行。百姓群情激奮後與中央對立,很快伊薩克·安格洛斯成為了君士坦丁堡的新主人,史稱伊薩克二世(Isaac II)。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安德洛尼卡一世之死

安德洛尼卡對首都的局勢渾然不知,當他回到君堡後才發現皇位易主,最終這位66歲(或67歲)的老皇帝被交給憤怒的市民,三天內受盡了各種折磨與凌辱。在這段時間裡,他被捆綁在一個柱子上並被毆打。他的右手被砍掉,牙齒和頭髮被拔出來,一隻眼睛被挖出來,滾燙的水潑在他的臉上……除了恐怖統治外這些懲罰可能與他的放蕩生活有關。

1185年9月12日,兩名拉丁士兵競爭誰的劍能更深入地刺穿他的身體,根據他死亡的描述,老皇帝最終死無全屍。不久,他的兒子和共同皇帝——約翰·科穆寧在色雷斯被自己的軍隊殺害。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王朝史(37):暴君親手埋葬科穆寧王朝

安德洛尼卡銅幣

安德洛尼卡一世是科穆寧家族統治君士坦丁堡的最後一位皇帝,不過他的孫子阿萊克修斯和大衛在1204年建立了特雷比松帝國,這個家族王朝分支被稱為“大科穆寧”(Megalokomnenoi)。科穆寧王朝在前三位皇帝的努力下,一度讓拜占庭帝國看到復甦希望,但她最終以家族內亂告終。拜占庭的混亂讓周圍的敵人們重新看到的希望,帝國錯失了最後一次重大轉機,還將再次面對四面八方的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