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怎麼做到半土養?

廖德尚


蜂箱選擇較為隨便,密封不牢或有多處洞口可出入,這樣的蜂箱會讓蜜蜂的外敵有機可趁,特別是中蜂最怕的巢蟲,其成蟲蠟螟很容易在晚上從某個入口進入,讓蜂群防不勝防。很多人對於土養中蜂的蜂箱基本不清理,這也是巢蟲易於繁殖的原因之一,中蜂有將舊脾咬掉的習性,咬碎的舊脾碎片沒有蜜蜂看守,是蠟螟最佳產卵地,然後巢蟲出生後再從碎脾中入侵到蜂脾中使蜜蜂幼蟲死亡,最終導致群勢衰弱或飛逃。

土養中蜂一般一年只取一次蜜,因此有些人割蜜時為了多取一點就將脾割絕,雖然蜜蜂造脾的速度很快,但是這種行為還是會大大的打亂蜜蜂的生產節奏,使蜂王停產,而且可能會使蜜蜂感覺受到威脅,出現飛逃的情況,所以取蜜時一般至少會留下兩脾,最好是留下三分之一給蜜蜂。

管理疏忽,冬季不上保溫殼。蜜蜂有很強的溫度調節能力,即使是在冬季,蜂巢中心的溫度也會被維持在30多度,但是這些溫度是通過蜜蜂發熱而來的,發熱的能量來源於巢中儲備的蜂蜜,所以有人覺得只要有蜜蜜蜂就凍不死,這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發熱加快新陳代謝會使蜜蜂壽命縮短,而且如果加上一些保溫措施也能減少蜂蜜的消耗,這對於蜂群都是十分有幫助的,不過不建議直接給蜂箱加熱,這會導致蜜蜂誤判外界溫度,出巢後直接被凍死。

任由其自然分蜂,有人覺得自然分蜂是蜜蜂最好的分蜂方式,能夠在不打亂蜜蜂活動的情況下就實現分蜂,分出去的蜂群起巢也比較快,但是前提是在自然分蜂時能夠及時發現並將分出去的蜂群收回,如果蜂群逃走了,那就白白損失掉了,所以要麼就進行人工分蜂,要麼就要注意觀察王臺的封蓋時間,封蓋後2~5天是最有可能自然分蜂的,及時將分蜂群收回來。



演員周奧運


、中蜂夜間過箱

鑑於中蜂飼養在農村脫貧中的顯著作用,貴州省梵淨山保護區管理局在2013年連續舉辦2期培訓班的基礎上,又於2014年5月底,再次在梵淨山區松桃縣烏羅鎮牛角洞村舉辦了1期中蜂過箱培訓班,我們應邀參加。培訓班上學員們聽課認真、積極操作,其中有幾家農戶蜂群數多,擺放又很集中,白天過箱時發現有盜蜂干擾,影響了過箱蜂群的安全,於是家住太平鎮孟購壩的龍興文師傅提出可否在夜間過箱,因為傳統養蜂都在夜間取蜜,這樣蜜蜂不打架。培訓班的老師和保護區管理局的幹部都表示值得一試,於是頭天晚上我們和保護區的幹部、龍家兩兄弟一起過了1個小群。

為了不刺激工蜂飛翔,夜間過箱時,需要將電筒蒙上紅布作為光源,過箱的步驟基本與白天相同。龍師傅的蜂桶是樹筒對剖橫臥式。過箱時,將蜂桶從原放置處抬到地面,根據巢脾著生方向,上下翻轉蜂桶,稍稍墊高一頭,用木棍輕擊蜂桶,催蜂離脾到桶的上半邊(翻轉前為下半邊)結團。

將結有蜂群的這一半抬離另一半,另置附近離地擱置,此時蜂群結團在半邊蜂桶的下面,待割脾綁脾完成,巢脾全部放入脫底的蜂箱(活動箱底)中,蓋上副蓋、大蓋後,再將蜂群結團的半邊蜂桶翻面(翻轉後用石頭墊穩兩邊),使蜂團處於半邊蜂桶的上面,然後迅速將裝有巢脾的無底蜂箱迅速平放在桶沿上,置於蜂團的上方,接著用棍輕敲桶幫,驅蜂上箱。待大部分工蜂上箱後,再用蜂刷輕輕驅趕工蜂上箱護脾,最後將收完蜂的蜂箱安放在箱底上,過箱過程完成。

由於頭天晚上過箱的是1個弱群,蜂數較少,所以過箱順利。但是大群蜂多、蜂團大,過箱時吊在半邊蜂桶中的蜂團在翻轉蜂桶時,有可能被抖落。為了取得成熟經驗,於是大家決定第二晚再過1個大群試試看。次日晚上,仍按頭天晚上的方法操作,過箱的蜂群在老桶中大大小小有11張脾,在老桶中結的蜂團也很大。

果然不出所料,在綁完脾、翻桶準備驅蜂時,處於蜂團下部的部分蜜蜂掉落在了地上,幸好大部分蜂團仍留在老桶中。此時如頭晚將脫底蜂箱置於蜂團處的桶幫上,敲桶驅蜂上箱,由於蜂箱中脾多,蜂團又大,雖有一部分工蜂上箱護脾,但仍有較大一部分吊在蜂箱下部和附著在老桶上,沒有上箱,於是我們用蜂刷頂著蜂團下部上移,驅蜂上箱。待蜂團基本上箱後,再用蜂刷輕輕驅趕餘蜂上脾,並同時用手捧掉落在地上的蜂團放在蜂箱下方的老桶內。

由於此時蜂王已上脾,老桶中的餘蜂經驅趕,一邊上脾,一邊招引其他工蜂上脾。大群過箱也很成功,整個過程大約花了25min。

事後總結思考,過大群在翻轉桶身時容易抖落蜂團,最好能在過箱時在蜂團下方預先墊上1塊大的塑料薄膜,如有蜂團散落,有薄膜接著,以便將蜜蜂收攏後倒入箱內。或者用塑料薄膜做成一個大口袋,將老桶內的蜂團直接抖落在塑料袋內,然後再從塑料袋過入蜂箱內,這樣過箱的速度會更快一些。

夜間過箱,比較適合桶養中蜂。如果是倉蜂,由於蜂巢的範圍很大,晚間過箱光線弱,過箱時容易失王,我們認為不宜採用夜間過箱。

2、改進夾綁方法,提高綁脾速度

梵淨山多竹,過箱時多用竹籤夾綁巢脾。為了加快過箱速度,梵淨山管理局負責科技的石科長,按照巢框上下樑之間的距離,將竹籤截成合適的長度(較上下樑之間的距離長2~3cm),並在竹籤兩端的同一側分別用鋒利的小刀刻出2個淺槽,這樣在綁脾時用橡皮筋套在淺槽上,可使橡皮筋不致滑落。經過實踐,這樣操作速度快,比用細鐵線或棉線捆綁光滑的竹籤,速度要快得多。

3、中蜂長途運輸

梵淨山培訓結束後,我們一行數人又自貴州江口縣趕至同屬武陵山區的重慶市彭水、大足參訪,瞭解重慶市中蜂生產發展的情況,受到彭水縣中寶蜂業公司、彭水縣畜牧局、重慶市蜂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農委的熱情接待。

重慶市有蜂75萬群,其中60%是中蜂,特別是處於渝東北秦巴山區的城口、開縣、石柱,渝西南武陵山區的南川、彭水更是以中蜂為主。

重慶市2010年實施兩億農戶增收工程,在28種增收模式中,中蜂飼養作為高效特色養殖和助農增收的一個重要手段,從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扶持,並將位於大足的重慶市蜂業股份公司引入彭水,成立了中寶蜂業公司。

為了滿足中蜂產業的發展,重慶市蜂業公司及其下屬機構成立了種蜂場,擴繁蜂種供應蜂農,每年約向蜂農提供2萬群蜂種。據重慶市蜂業公司龍訓明總經理介紹,他們以本地中蜂為母本,採取轉地放蜂的辦法,加速蜂群繁殖。早春在成都採油菜繁殖分蜂,然後轉到天泉、海螺溝等地採山花,花期結束後,又轉到瀘定、松潘採山花分蜂繁殖,最後到成都龍泉驛採枇杷。

經過轉地分蜂繁殖,不但蜂群數量增加,採枇杷花的蜂群群勢也強,產量高。過去中蜂主要實行不超過100km的小轉地,由於現在這種繁蜂模式需要幾百千米長途轉地,他們摸索出了一套中蜂長途安全運輸的經驗:一是嚴格控制運輸時間,駕駛員上路前帶足乾糧,儘量在路上不停車,少停車,保證早上起運,當晚到達;二是將巢脾距離拉得較寬,讓蜂在箱內結團;

三是運輸時不蓋大蓋,途中如遇意外停車、天氣晴熱,可通過膠管從副蓋上給蜂群補水降溫;四是到達目的地後不要立即打開巢門,而是先用噴霧器從副蓋上噴溼蜂群,過3h後(夜間)再打開箱門;五是蜂王交尾成功後即剪翅,以防蜂群飛逃。幾年來他們通過這些措施運蜂,到達目的地後蜂群基本不亂、不跑蜂。

中華蜜蜂是我國的傳統蜂種,已有6000年曆史。由於中蜂飼養分蜂性強,蜂王產卵力又較低,難以維持強群飼養,無法進一步發揮中蜂的生產潛能,大幅度提高飼養中蜂的經濟效益。所以一般初學者很難利用獲取的蜜蜂生物學特性優勢去發展,也就是中蜂能使家庭生活富裕起來,收益穩定有效。本人在多年的中蜂養殖得知一些養蜂技巧,總結出來與大家探討,也是拋磚引玉。

產卵區、繁殖區、貯蜜區三者合理有效

控制中蜂在繁殖時要合理採用中蜂的特性,在中蜂繁殖到一定階段,要把蜂王產卵區和封蓋子脾、蜜蜂飼餵繁殖區給以分開,使蜂王產卵積極性提高,同時保證繁殖區的蜜蜂健康成長。若到流蜜生產期,要把生產期的貯蜜區給以保證。一般操作方法:改變中蜂傳統單箱單群飼養的方式,常年採取雙王夾箱(簡稱雙王群)飼養是中蜂強群飼養的基本保證,同時也消除失王現象。目前較易於採用的措施是採取雙王群飼養或繼箱飼養。

中蜂雙王群飼養可以採用標準蜂箱: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個設在箱側向。當巢門均設在箱前向時,可用框式隔王板替換閘板,以消除蜂群偏集現象。流蜜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側壁向1~2框範圍內產卵,箱內中央供部分子脾哺育繁殖飼養,部分貯蜜。

或用囚王籠將1只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只蜂王限制在側向2~3框範圍內產卵,箱內其他部分供子脾哺育繁殖。同時留有空脾貯蜜。在大流蜜期間,當底箱滿箱時,就要像意蜂上繼箱那樣,用繼箱擴大蜂巢,將子脾調上繼箱,並根據需要上、下調整巢脾,進行繼箱飼養。流蜜期用繼箱取蜜,這也是生產巢蜜和成熟蜜的方式。

蜂王的選育

一群蜂的強壯與蜂王有很大的直接關係,所以選用優質蜂王,主要應考慮選用具優良種性狀好、生產性能強的蜂種。因為優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在中蜂飼養中應選用具有蜂王產卵力強、群勢強大、分蜂性弱、高產、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種。

蜂種的培養:一種是通過蜂種生產部門購買,但必須注意,引進的蜂王應在使用地養蜂生產中能表現出其優良特性。本人未引進過任何中蜂蜂種;

二是自己蜂場培育蜂種,我們通常是注意選擇蜂王產卵力強、分蜂性弱、能維持較大群勢、高產和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在飼養中蜂的生產實踐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後其產卵力明顯下降,導致蜂群群勢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產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產中,年年採用新王,是為中蜂常年維持強群生產打下基礎。中蜂蜂種退化是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場大都長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親交配,導致蜂群生存力下降,不能維持其在野生狀態下所能達到的群勢。

在中蜂強群飼養中應重視蜂種退化問題,我們利用陝北大量野生中蜂生存的優勢,常常在遠離自己蜂場的地方去培育蜂種,利用野生中華蜂作父本或母本。作母本時必須在山林中收集蜂群進行培育,同時用本場所飼養的生產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這樣就避免近親繁殖帶來的弊病,防止蜂種退化。

確保箱內飼料充足

中華蜜蜂飼料,主要是蜂蜜、花粉或代用飼料,是蜜蜂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條件下得以生存才有強大群勢的發展。而且中蜂對飼料的缺少反應極為靈敏,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內又無貯存,第一受影響的就是蜂王的產卵量銳減,甚至停產。這一情況在缺粉時更為突出。

“蜜蜂蜜蜂,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對於蜂群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飼養中,不但應保持群內常年有充足的貯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當群內花粉不足時,應特別注意及時補給足量的高質量花粉。我們的做法是,在蜂群缺粉時把備好的完全營養花粉從冷庫或(冰箱)取出,並消毒後製成花粉餅,置於框樑上飼餵。每次飼餵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3日食完為度。

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

除了上述採用技能,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應急方面的問題⒈獎勵飼餵繁殖期外界無蜜粉源(或者蜜源不充足)時採用稀糖獎勵飼餵,每日傍晚進行。連續不斷的對蜂群施以持久的獎勵飼餵,可以有效地激勵蜂群培育健康蜂子。

防止與解除分蜂熱

分蜂是中蜂難於強群飼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要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後,要注意緩解箱內擁擠狀況,對於繼箱飼養的蜂群要及時提脾上繼箱,對於非繼箱飼養的雙王群,可採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繼箱的辦法增加蜂巢空間,讓多餘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間結團散熱。

“要養中蜂興,1年2次更新”

採用新巢脾中蜂特點是喜新厭舊。採用新巢脾,一方面巢脾的巢房房眼大,培育出來的工蜂體大而健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巢蟲的危害。深刻反映了採用新巢脾才能養好中蜂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的飼養中,應及時造新脾和採用新巢脾,淘汰舊巢脾,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狀態提供良好的巢房生存環境。

加強蜂群保溫

採用雙群夾箱飼養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在早春繁殖期天氣較冷,氣溫不穩定,為防止蜂群因冷空氣侵襲緊縮蜂團導致蜂子受凍傷亡,還應採取其他措施對蜂群進行保溫。簡單的做法是,在箱內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內。

病蟲害預防和緩解

預防病蟲害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目前,中蜂強群飼養的病蟲害有中蜂囊狀幼蟲病、歐洲幼蟲腐臭病和巢蟲。對於這些病蟲害,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如選育抗病蜂種、在飼養管理中保持蜂群密集,注意蜂群保溫和巢內防溼排溼,以及在蜂群的飼料中加入適當的藥物防病等。






趙姐帶你看日常


 養中蜂非常簡單,不要想像得過於複雜;我就簡單介紹一種一勞永日且安全、極低成本,高校、蜂產品高質的方法;準備一個寬約30cm至50cm.高約30cm至40cm帶概的圓桶,桶底邊開5至6個蜜蜂出入的圓穹,桶概中心安裝一條長約離桶底0.5cm左右的小木棒,在離桶概底約12cm至15cm的地方安裝一個十字架,至此基本全部完工;割蜜時只割上邊,非常簡便;養的就算是蛋群也會變成強群,不會有任何蜂病,蜂蜜質量達到頂級。

土法蜂箱土裡土氣,難登大雅之堂。板做、竹製、藤編,高矮、粗細、方圓。各式各樣,五花八門。而且還離不開一個“土”字,哪兒有縫用泥一抹,簡單。哪兒有洞用泥一堵,方便。泥糊箱外,隔熱保溫。箱分兩類:直桶(方桶、圓桶),方格。雖形式各異,但共同之點有兩:一是箱體中間均有十字架,作用是上託蜜脾,下承粉脾,使整個蜂巢不致下墜。二是箱體上下都有活動蓋板兩塊。蜂箱具體內圍(釐米)尺寸:方桶30X30X40,圓桶直徑30高40,活動巢門上下各開一扇,高1長10。方格30X30X15,下底邊開巢門,高1長10。箱體材料首選杉木和枹桐,耐腐不變形。土法養蜂上規模,也要求蜂箱尺寸標準化,那樣有利於蜂群合併,在分蜂時可實現雙箱體繼箱取蜜。


鄉村健哥


大家好,我是村裡的天空分外藍!很感興趣的回答你的問題!中蜂怎麼做到半土養呢?哈哈,其實這個並不難!

1、首先,我們要清楚的認識,中蜂在自然狀態下,本來就是野生狀態的,那個生存狀態就和我們養蜂人平常說的土養狀態差不多,只不過我們養蜂人說的“土養”是有些許的人為干預的!而並非出於完全的自然狀態!

2、接著,我們來認識一下活框養殖技術!20世紀初,我國從國外引進了意大利蜜蜂后,便帶著養殖意大利蜜蜂的養殖技術去試探性的養殖中華蜜蜂!那就是活框養殖技術等一系列的操作過程!活框養殖技術的出現,給中華蜜蜂的管理、生產帶來一系列的好處,同時也因為與中華蜜蜂自然狀態(結團築巢方式)略有不同,所以,活框養殖技術也有一定的弊端!

3、好了,上面第1點,我們瞭解了什麼上土養了;第2點,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活框養殖技術,對於實現中蜂半土養,那就簡單了許多!中蜂半土養也是許多中華蜜蜂愛好者和創新者探索的問題!中蜂半土養狀態:是一種介於土養與活框養殖技術之間的一種養殖模式!首先,中蜂半土養既保留了中蜂土養上的自然有點,又帶有活框新技術應用,便於我們養殖戶來生產與管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養殖方式!對於中蜂半土養,筆者有以下幾個方法:

3.1、我們可以採用“格子箱技術”,格子箱是一種土養蜜蜂的箱子,只不過尺寸比普通的中蜂標箱小少許,格子箱技術就可以實現中蜂半土養!優點是可以方便人為取蜜而不傷蜂!這個優點是很難得的!在過去的土養狀態,人們都是殺雞取卵的!這個方法可以彌補土養的不足以實現中蜂半土養狀態!

3.2、我們可以採用“活框半土養技術”所謂的活框半土養技術,就是說在活框的養殖模式下,開啟中蜂半土養!那怎麼做呢?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把活框養殖框的下樑去掉,讓蜜蜂自然築巢,類似於自然狀態!這個半土養的模式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中蜂在活框的養殖過程中迴歸到自然築巢狀態!便於中蜂的繁殖和發展,也同時有利於蜜蜂的管理,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利於生產!不能像活框養殖那樣取蜜!否則也是殺雞取卵的方式!

4、探究中蜂怎麼半土養,是每一位養蜂人的理想,但是我們要奔著一條原則:那就是既方便養殖人員的一切養殖、管理與生產,同時又不影響蜜蜂的生存和發展!做到這些,我們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弘揚中華本土蜜蜂的文化,把我們國家土生土長的中華小精靈🧚‍♀️生存的蜂蜜—土蜂蜜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中華蜜蜂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小精靈,我們要惜加保護與愛戴!好好保護這一個東方小物種!讓其可以延續不斷的發展,為我們生存優質、頂級的蜂蜜!

感謝您們的閱讀,我也是中華蜜蜂愛好者!讓我們一起探索小蜜!哈哈...。





村裡的天空分外藍


中蜂要想半土養,其實很簡單。什麼叫土養,就是不去幹擾蜂群,少翻動,少檢查,儘量在箱外觀察,萬不得已非要檢查時,先要搞清檢查什麼,儘量縮短檢查時間。

半土養就是在活框飼養的基礎上採用全土養的飼養模式。說是土養,也能活動蜂框,調整蜂脾,說是活框,也可以幾個月不動。一年僅取一次蜜,取蜜可用搖蜜機搖甩,避開了蜜子不能分開的弊端。

怎樣用活框實行土養呢?我是這樣做的,以一框蜂為例,在這一框的左右兩邊各添加一個空櫃架,框架的中下端拉兩道鐵絲,上邊三分之一處不拉鐵絲,為以後割蜜便利而鋪設,也不上巢礎,讓蜜蜂自行造脾,沒巢礎的石蠟汙染蜂蜜,蜂蜜質量會好些。這左右兩個框架要緊靠蜂脾,蜂路緊縮(只能有一隻蜜蜂通行,大約0.5釐米),一邊緊鄰箱壁,另一邊緊靠一活動隔板,蜂路0.5釐米。造出的蜂脾比較平整,這兩個框架全部造起大概需要30天,這一時間段就不用翻動蜂箱。

30天后,蜂群裡已經有三張蜂脾,可在每脾中間插入一空框架,左右兩邊各靠一框架,這時就有4個框架了,加上前三脾,總共七脾了,蜂路同上。中蜂達到這個框數,基本上飽和了,可以長達半年不翻動,任其自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脾的時候必須換新王。注:我用的是標箱


用戶怪人養蜂


你好,感謝提問。

許多人在土養中蜂時大手大腳,總是忽略很多細節,對蜂群的管理較為疏忽,但是這些疏忽卻很可能會讓你“竹籃打水一場空”,即使是土養,一些必要的管理和細節工作還是要注意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中蜂土養時的幾個誤區。

蜂箱選擇較為隨便,密封不牢或有多處洞口可出入,這樣的蜂箱會讓蜜蜂的外敵有機可趁,特別是中蜂最怕的巢蟲,其成蟲蠟螟很容易在晚上從某個入口進入,讓蜂群防不勝防。很多人對於土養中蜂的蜂箱基本不清理,這也是巢蟲易於繁殖的原因之一,中蜂有將舊脾咬掉的習性,咬碎的舊脾碎片沒有蜜蜂看守,是蠟螟最佳產卵地,然後巢蟲出生後再從碎脾中入侵到蜂脾中使蜜蜂幼蟲死亡,最終導致群勢衰弱或飛逃。

土養中蜂一般一年只取一次蜜,因此有些人割蜜時為了多取一點就將脾割絕,雖然蜜蜂造脾的速度很快,但是這種行為還是會大大的打亂蜜蜂的生產節奏,使蜂王停產,而且可能會使蜜蜂感覺受到威脅,出現飛逃的情況,所以取蜜時一般至少會留下兩脾,最好是留下三分之一給蜜蜂。

管理疏忽,冬季不上保溫殼。蜜蜂有很強的溫度調節能力,即使是在冬季,蜂巢中心的溫度也會被維持在30多度,但是這些溫度是通過蜜蜂發熱而來的,發熱的能量來源於巢中儲備的蜂蜜,所以有人覺得只要有蜜蜜蜂就凍不死,這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發熱加快新陳代謝會使蜜蜂壽命縮短,而且如果加上一些保溫措施也能減少蜂蜜的消耗,這對於蜂群都是十分有幫助的,不過不建議直接給蜂箱加熱,這會導致蜜蜂誤判外界溫度,出巢後直接被凍死。

任由其自然分蜂,有人覺得自然分蜂是蜜蜂最好的分蜂方式,能夠在不打亂蜜蜂活動的情況下就實現分蜂,分出去的蜂群起巢也比較快,但是前提是在自然分蜂時能夠及時發現並將分出去的蜂群收回,如果蜂群逃走了,那就白白損失掉了,所以要麼就進行人工分蜂,要麼就要注意觀察王臺的封蓋時間,封蓋後2~5天是最有可能自然分蜂的,及時將分蜂群收回來。






鄉下曹十一


你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冬季,外界花源越來越少,蜜蜂採集越冬食料越來越難。此時人工補充越冬飼料必不可少,主要是補充糖水及少量粉料,其中糖水的補充必須科學,否則難以如願。

  首先,要把握投餵時機,要在嚴寒到來之前投餵完畢。過早容易誤導蜜蜂大量出勤,徒勞空飛;過晚氣溫偏低,蜂已結團,容易造成不採不吃,或採後加工難度增加,蜂子體能消耗過大的後果,打亂蜂子的正常生活秩序。若連續多天投餵,也可適當打破慣例,即每天在少數群內不定時地穿插提前進行,避免蜂子因條件反射每天傍晚興奮外飛。

  其次,要提高投餵質量。一是糖水濃度要適當提高,以1∶0.8左右為佳。二是適當添加其他養分,如奶粉、維生素和食用鹽等,並攪拌均勻。三是投餵量要適當。要根據蜂種的不同和群勢強弱差別“量蜂而投”,即意蜂多投,中蜂少投,強群多投,弱群少投,存蜜多的少投,存蜜少的多投。四是初次投餵時,糖水的溫度可略高於當時氣溫,以便招引蜂子吸食。

  再次,要防螞蟻成群偷食。螞蟻喜歡甜食,尤其黑黃兩色的小蟻最為厲害,若無防備,不僅偷食糖水,嚴重時可大量暫棲於蜂箱蓋內外,最後迫使弱群蜜蜂舉家遷逃。對付的辦法:一是注意尋找蟻窩,徹底毀巢。二是將蜂箱架的四條腿,安放在盛有清水的盆或桶內,形成螞蟻無可逾越的水域,並使箱體獨立於空間。三是及時查箱,發現後當場消滅,但千萬不可用滅蟻滅蚊類藥劑噴殺,因該藥對蜂子威脅很大。此外,蟑螂等昆蟲也喜歡潛入蜂箱內偷食糖水、蜂蜜,一旦發現,應盡力將其消滅。開箱時間不能太長,尤其不要將投餵和查箱混在一起,以免時間過長引發盜蜂。

希望能幫助到你。





王哥每天生活記錄


所謂中蜂半改良式飼養,就是利用較為規範、方整的傳統養蜂木箱、土坯或磚基、土窯蜂箱,或者是某種已知定型的活框飼養蜂箱,仿照活框飼養的方式,用空巢框或木條 (即活梁) 飼養。但在蜂群的管理上,仍基本按照傳統簡約化的方式管理,一年只取1~2 次蜂蜜,以確保蜂蜜的濃度和質量。

這種養蜂方式雖按傳統的方式去管理,少花工,但又因為巢框或木條可以移動,因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觀察蜂群內部情況,方便割除王臺或人工控制分蜂,也可以提取貯蜜較多的巢脾在搖蜜機中取蜜,或只割取巢脾上有蜜的部分 (用巢框時),不傷子。

此法養蜂同時又可避免傳統取蜜將花粉混入蜂蜜內的弊病,這樣就比純粹傳統的飼養方式前進了一步,故將這種傳統與活框飼養相結合的方法,稱之為半改良式飼養,它是傳統飼養向活框飼養的一種過渡形式,或者是除傳統飼養、活框飼養以外的第三種中蜂飼養方式。

半改良式飼養管理方法簡單,適合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習慣傳統養蜂的農戶以及活框飼養推廣難度大的地區使用;對那些蜜源種類雖多,但比較零星分散、蜜源條件不是太好,通常一年只取 1~2 次蜜的地區,也有較大的推廣價值。這種活框、活梁式養蜂,國外至今也在運用。

1.半改良式飼養重點推薦的新型蜂箱

實行半改良式飼養,原來使用的較為規範、方正的傳統木板蜂箱、土坯或磚基、土窯式蜂箱,只要能在箱沿上開鑿出放置木條或巢框的框槽,都可採用。當然,用某些已經定型的蜂箱也行,但為符合蜜蜂向上貯蜜的生物學特性,最好採用巢框高寬比值較小的蜂箱,如中蜂十框標準箱、高窄式蜂箱等。這樣除有足夠面積的育子區外,還有較寬的貯蜜區。現特推薦一款適於半改良式飼養的蜂箱—— — XW 高窄式中蜂箱。

XW 高窄式中蜂箱的構造與郎氏箱基本一致,只是安置巢框 (或活梁) 的方向由原來箱長的方向改為箱寬的方向;箱體高度較郎氏箱高 7 cm 。其蜂箱內徑為長 46.5 cm ,寬 37.0 cm ,高 33.5 cm ,箱內容積為 57 637 立方厘米 ,可放 12 個巢框。巢框上樑長 38.5 cm ,寬 2.5 cm ,厚 1.9 cm ;側條長 29.2 cm ,寬 2.5 cm ,厚 1.0 cm ;下樑長 32.0 cm ,寬 1.5 cm ,厚 1.0 cm ,巢脾面積 870.7立方厘米,與郎氏箱巢脾面積基本一致。

與郎氏箱不同的是郎氏箱巢框為寬矮型,而這種箱的巢框為高窄型,有利於蜂群貯蜜。除準備巢框外,還要準備與巢框數相應數量的木卡條,卡條寬、厚均為1 cm ,長度與上框梁一致,以便封閉巢框與巢框之間的上蜂路。如果不使用卡條,上框梁也可直接放寬到3.5 cm 。

XW 高窄式蜂箱有箱蓋和鐵紗副蓋,鐵紗副蓋上搭覆布和草簾,根據氣候打開或摺疊覆布,以便通氣散熱或保溫。

在蜂種群勢較小的地區,這種蜂箱也可做成十框箱 (內空容積 48 960立方厘米),放 10 個巢框,這樣蜂箱內徑的長度應改為 39.5 cm 。在高寒地區使用時,可將蜂箱箱壁的板材加厚至 3.5 cm ,以增強其保溫性能。XW 高窄式蜂箱在定地飼養的情況下,可採用活動箱底,可在箱底板靠左右兩側壁、後壁的三方,釘上一個斜坡式的矮沿,以安放固定蜂箱。為防胡蜂及盜蜂,在發生胡蜂及盜蜂時,可將舌型巢門檔換上圓孔式巢門檔。這種蜂箱除適於半改良式飼養外,也適於活框飼養。活框飼養時,如在蜂箱中部插上大閘板,還可以實行雙王同箱飼養。用此箱飼養中蜂,因巢框尺寸改變,需向廠家定製相應配套的搖蜜機。

2. 實行半改良式飼養的管理要點

(1) 實行半改良式飼養時,巢框只拉鐵絲,一般不上巢礎 (當然也可以上巢礎,但必須上牢,不能翹曲),隨蜂群自身發展讓其造自然脾。

開始實行半改良式飼養時,仍應採取過箱的方式,將老桶中的蜂群轉移至蜂箱中。過箱後,在每 2張巢脾間,加上 1 根木卡條,緊密排列,控制好蜂路(10 m m),使蜂群不造亂脾,好管理。卡條封閉上蜂路後,又能起到保溫的作用。一般每隔十天半月打掃1 次箱底,不用開箱提脾檢查,以免驚擾蜂群。如需檢查,可先開啟卡條,然後再提出巢脾檢查。

(2) 半改良式飼養加框,除早春須緊脾繁殖、保持蜂脾相稱外,蜂群過了更新恢復期後,即可一次性多加幾個空巢框。這樣精減管理程序,既少干擾蜂群,又不影響蜂群擴展,這是半改良式飼養的核心和要旨。加框時,在靠箱壁及隔板的邊脾外側,分別各自添加 1 個拉好鐵絲的空巢框,然後再在蜂巢外側邊二脾的位置上,再加上 1 個空巢框,這樣就等於加了 3個空巢框。加框時同時上好卡條,讓蜂群自行造脾、發展。當外界流蜜好,蜂群已造脾到邊框時,應根據群勢,再按此法及時添加 2~3 個巢框及卡條,以便蜂群有足夠的空間擴巢。

大流蜜期,當觀察到邊脾貯滿蜂蜜並封蓋時,即可提出大部分封蓋蜜脾取蜜。半改良式飼養的管理方法基本與傳統飼養無異,簡單省事,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

(3) 用本法飼養,既可使用活梁 (2.5 cm 寬的木條),也可使用活框,但以活框為好。活框可使用搖蜜機搖蜜,也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子脾,蜂群發展快。

(4) 用本法飼養,既可利用自然王臺人工分蜂,也可利用人工育王的成熟王臺分蜂。分蜂方法與活框飼養的方法一致。

(5) 與傳統飼養法一樣,用此法飼養的蜂群,取蜜後也要根據巢脾的新舊,及時淘汰掉一部分(1/3~1/2) 老舊巢脾和蟲害脾,以免滋生巢蟲。

(6) 過冬前蜂群如缺蜜,仍需給蜂群喂足優質的越冬飼料,以保證蜂群安全越冬。

(7) 用其他箱型採取半改良式飼養的蜂群,方法可參考 XW 高窄式蜂箱進行管理。

上述半改良式飼養,在貴州及安徽多點試驗推廣,尤其是對初學養蜂者,效果非常之好。


一卷離騷一卷書


蜜蜂土養是農村幾代人都是土養,自己拿木板釘好或者找大樹掏空裡面養,在找好位置,土養和技術相比較產量會低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54b9a9e80324ea5a36eb6bf277286bb\

憑祥小陸


半土養?

我的理解是少花時間,我家有5-6箱中蜂,半土養的辦法是與意蜂分開,本身容易套蜂。放到深山裡面,每3-4天去看一下。選的地方因為是深山,現在已經有一些山花了。沒有那麼複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