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全球疫情蔓延對中國港口業發展的影響分析——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謝文卿 趙楠 真虹

航運評論

HangYunPingLun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時,卻出現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陸續蔓延並呈現不斷擴大的嚴重態勢。截止2020年3月14日,當中國確診病例減少到13000多例的同時,世界其他國家累計確診病例合計超過了6萬多例,中國與境外國家日新增數量呈“X”型反向增長趨勢。且目前中國疫情防控逐漸由“內生型”向境外“輸入型”轉變,3月13日國內新增確診病例數11例,其中湖北4例,境外輸入7例,首次超過本土新增確診數。

「专稿」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谢文卿 赵楠 真虹

圖1 2020年2月15日至3月14日中國與世界各國單日新增確診趨勢

除中國外,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分別為意大利(17660例)、伊朗(11364例)、韓國(8086例)等國家(截至到3月13日累計確診人數);從區域看,亞洲(不含中國)和歐洲地區最為嚴重。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之前在我國疫情爆發嚴重時期,曾陸續就新冠疫情對我國港航業影響發表了一系列評述和建議。但從目前疫情全球蔓延態勢看,這場疫情對港航業影響的分析需要重新審視,尋找對全球經濟發展影響的新因素,以及由此導致對我國港航業發展的影響。本文就此疫情變化的新情況,針對我國的港口發展影響進行分析,供業界參考。

「专稿」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谢文卿 赵楠 真虹

圖2 截止2020年3月14日全球感染疫情人口規模分佈

(一)全球疫情擴散降低中國進口規模

通過“封鎖”城市、延緩復工等舉措,“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的擴散和蔓延於2月份已基本得到緩解和控制,工廠陸續復工、商貿合作也逐漸開展,國際運輸市場正逐步恢復;但進入3月份以來,國際疫情感染確診人數不斷增多,單日新增病例接近7500人,約為中國400倍,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在此背景下,中國經貿和港口產業發展趨勢不得不重新評估。如果疫情僅在中國肆虐,根據國際經濟學家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約為3.3%,同時國際貿易量增速為2.9%;中國經濟增速將從沒有疫情影響的6.0%回落至5.5%。如果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預計全球主要經濟體GDP增速都將面臨下滑風險,而中國經濟增速或將被降低至4.5%水平,對產業發展和進出口貿易都將產生較為嚴重影響。

表1 基於不同情景下2020年全球及主要經濟體GDP增速預測

「专稿」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谢文卿 赵楠 真虹

數據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中國金融研究院課題組(2020.3.6)。

在國際貿易領域,受疫情影響1-2月中國對外貿易呈現兩位數下跌,尤其在出口領域因延遲復工等原因,出口貿易大幅下跌17.2%,進出境船舶僅為54256艘次,數量較往年下降20.2%。從貿易國別看,歐美市場影響較為嚴重,疫情環境下東盟國家已代替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歐盟、美國、日本、韓國、非洲、印度等經濟體在中國出口貿易減少影響下雙邊貿易額大幅萎縮。從中國自身表現看,在疫情影響下製造產業和出口貿易的下滑的首當其衝,同時市場進口需求小幅回落,僅與俄羅斯、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地的能源類貿易維持小幅增長。反之,如果全球疫情擴散,則歐美日韓等疫情嚴重地區的出口市場將受到明顯影響,同時對中國的進口需求也將回落,僅醫用產品和生活必須品或將繼續維持一定需求水平。此外,由於中國集裝箱海運貿易處於東西向不平衡狀態,因此國際市場製造業降速導致中國進口需求放緩,將不會嚴重影響中國港口貿易規模,但將是港口和航運企業經營效益受到影響(裝卸由重箱變空箱)。表2 2020年1至2月中國進出口商品主要國別(地區)

「专稿」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谢文卿 赵楠 真虹

從中國主要貿易商品看,疫情期間中國主要維持糧食、原油、煤炭等物資進口,而相應礦石、木材等工業原材料,機床、半導體、塑料等生產資料,以及成品油、液晶顯示板等消費品需求的進口都呈現大幅回落態勢;在出口方面,糧食、化肥等農業相關產品顯著減少,服裝、鞋類、玩具、家電、手機、傢俱等產成品出口量平均下跌20%左右,鋼材、鋁材等商品出口也大幅下滑,因出行需求降低僅成品油出口貿易“反勢”增長。由此可見,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前,各國糧食貿易會存在較大需求,同樣各國因製造業停產將對生活日用品需求急劇增長,因此在全球疫情影響下,

預計未來中國進口將面臨“價高量少”的市場,但與交通出行相關的原油市場預計量保持低價的較強進口規模(也受沙特等OPCE產油國競爭影響);而出口市場有望在二三季度通過生活日用品及醫療機械出口彌補2月份工廠停產引起的出口市場下滑影響。表3 2020年1至2月中國重點商品進出口情況(百萬美元)

「专稿」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谢文卿 赵楠 真虹

(二)“中國製造供全球”趨勢或愈加明顯

從中國受疫情影響期間的國內製造業、消費市場和貿易發展態勢看,全球受疫情下各國物資短缺問題會日發嚴峻,主要包括糧食、防疫物資、生活日用品等基本消費需求將更大程度依賴進口,而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基地在工業生產恢復後,有望進一步通過生產貿易支持國際社會挺過疫情的關鍵階段。當前,中國進出口貨物貿易額在全球市場份額已從1999年的3.1%躍升至2019年的11.9%,在全球疫情影響下中國製造的優勢將更為明顯。

「专稿」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谢文卿 赵楠 真虹

圖3 1999年至2019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及全球佔比趨勢

從疫情影響看,目前影響最大的主要是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韓國、美國等國;而日本等其餘國家雖受不同程度影響,但確診病例數約在2000例以內且新增速度較慢,總體仍在可控範圍內,對未來經貿形勢衝擊有限。

以各地區市場影響分析,南歐北歐以及中部法國等地區相繼爆發疫情,加之各國間防疫政策和措施短期內難以有效統一,預計未來疫情影響較大,因此2020年歐洲消費市場可能受到較大沖擊,將更加依賴中國等其他地區提供糧食、電器、服裝等商品,隨著產業的恢復今後中國對歐洲市場的出口或進一步提升。伊朗所在中東等地區為主要油品出口國,在疫情不進一步擴張印度等其他周邊國家的情況下,預計中國依然能保持對中東及南亞地區的基建投資和建設力度,目前因疫情導致經濟增速下滑背景下,沙特等OPEC產油國為促進經濟已採取“價格戰”的方式進行國際競爭,相信具有成本優勢的中國商品在中東將更為熱銷。

同時,韓國、日本等同為亞洲地區國家,原本與中國的貿易就較為頻繁,疫情後兩國對消費物資的進口需求在短期內會有所提升,但中國從其進口消費品的需求或將有所回落;然而,中國的另一大貿易伙伴美國,雖在國內陸續爆發疫情,但總體規模仍相對較小,對經濟和產業影響較為有限;此外,與中國同為世界主要製造工廠的東南亞地區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或將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進行分流。總體看來,原本擔心中國受疫情影響,國內製造企業被“全球產業鏈”所排擠的可能性很低,一些服務於全球的出口加工和製造產業大量外移的情況也不大可能出現。中國有效地控制疫情對全球經濟起到了穩定劑的作用。但從長遠看,疫情對國際貿易的時效仍有較大影響,部分國家也會逐漸感受到過長的產業鏈在國家應對突發事件時對國內經濟所造成的影響較大。因此,遠期也有可能助長產業迴歸的本國或者本地區的趨勢。

(三)全球疫情下中國港口或將迎來恢復性增長

2020年2月是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月份,大量製造廠停工待產,港口庫存不斷積壓,國際貿易需求大幅回落,據中國港口協會統計2020年2月中國上海、寧波舟山、天津、廈門、深圳等全國八大集裝箱樞紐港箱量同比下降19.8%,鑑於2月份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復工率雖然提升至97.08%,但實際產能利用率僅60%,可見疫情對製造業和國際貿易需求的影響。

表4 2020年2月中國部分500強企業復工情況

「专稿」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谢文卿 赵楠 真虹

隨著3月後中國大部分製造、貿易、物流企業全面復工,實際產能利用率快速提升,除部分因疫情導致糾紛的合同外,2月份未完成的訂單紛紛趕工生產。雖然,全球疫情或將導致全球供應鏈體系發生混亂,尤其歐美及日韓國家本土物流系統癱瘓或低效運轉,但與本地廠商停產導致物資匱乏相比,各國政府在解決港口集疏運與物流運輸上的難度要遠遠低於疫情下讓本土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同時復工生產。同時,中國製造企業更有機會替代境外歐美當地供應鏈,包括替代當地上游製造商為生產企業提供原材料,使中國產成品和半成品的出口實現“雙增長”,藉此實現中國港口產業的恢復性增長。

(四)全球疫情下中國港口發展策略

在全球疫情蔓延態勢不斷加重的影響下,中國對國際市場或存在做出更大貢獻的可能,為境外國家“輸送”糧食、商品及工業原材料等,同時中國也可更多進口儲備原油等物資,一方面出於增加戰略儲備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助力伊朗、沙特等產油國經濟增長,因此在市場方面預計中國港口將出現“轉機”。然而,疫情肆虐下港口行業本身的發展和應對也尤為重要,在防止“輸入型”疫情增長的同時確保貨運需求得到全面滿足,應當思考“新措施”。

由“擴散性”防控向“輸入型”防控轉型。隨著境外疫情的爆發,港口防控對象除了後方人員較為密集的物流企業和作業人員外,更要加強對境外抵港船舶上船員和物品的防控,碼頭作為對接國際船舶的“第一線”,在碼頭前沿接卸船位置應當配備必要的疫情檢測手段,並對具有風險隱患的人員和貨物採取必要的衛生消毒措施。同時,採取流程改造的方式儘可能降低人員之間的直接接觸,通過“錯峰”式流程優化隔離各環節運輸和倉儲操作人員,降低疫情感染風險。

對存在恢復性增長貨物制定專門作業流程。全球疫情牽動中國各行各業,其中糧油食品、醫療器具、服裝家電等生活物資及日用消費品因境外疫情導致製造業停產,可能對中國存在較大規模的進口需求,尤其是歐洲市場由於各國防疫政策差異很難做到段時間的大規模防控,因此預計疫情對歐洲地區影響時間更久。在疫情尚未完全消弭之際,港口依然處於國際疫情防控的前沿,港口作業效率等必然會受到口岸檢驗和防疫措施影響,為保障可能出現的恢復性增長期,建議對出口貿易需求較大的商品制定專門通關和檢驗措施,以保障貨物運輸的有序高效。加強自動化設備改造提升港口安全係數。“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人與人的直接或間接接觸,因此除了從流程上降低人員接觸和密集場所控制以外,更有效地是通過自動化和半自動化技術在減輕碼頭工人勞動強度的同時進一步隔絕疫情傳播途徑;尤其是隨著5G等通訊技術發展,半自動化橋吊與可視化遠程操作技術更容易普及,而物聯網等技術也將使貨物的精準定位和即時裝卸成為可能。港口貿易平臺建設轉變傳統運營模式。國際貿易通常包含報關、託運、裝卸、倉儲、物流等多個環節,其中船貨代理為貨主提供報關、報檢等多種服務,而傳統代理服務多為人工遞交材料的申報模式,存在大範圍人員接觸風險。因此,建議在現有“單一窗口”的貿易平臺基礎上,進一步疊加港口、物流、航運等相關功能,實現網上申報與信息共享,減少各運輸環節中通過人員交接流轉的單證材料。港口也將各類倉儲、運輸訂購服務,以及各類貨物在港信息在平臺上發佈,為客戶提供專享的遠程線上服務。同時,也可通過網上信息對具有疫情風險的貨物實施信息化的聯防聯控措施。
國際郵輪碼頭應及早制定專項服務策略。疫情期間,與貨運相比受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國際客運碼頭,特別是以出入境旅遊為主的郵輪碼頭,在人員健康管控上要儘早制定專項措施。例如,中日韓之間的客滾航線、中國近洋郵輪航線等都涉及大量人員往來和集聚,雖然疫情較嚴重的當下大部分航線都已停運,但隨著天氣轉暖,傳統的郵輪旅遊的高峰期即將到來;下一步如何恢復郵輪旅遊產業,特別是藉助於這次全球郵輪產業收到巨大沖擊之時,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本國郵輪產業,並採取積極措施防範在航線恢復後所面臨疫情“輸入”風險。因此建議政府應加快支持發展本國郵輪產業;同時,儘早針對具有大量旅客的客運碼頭配套相應防疫設施設備,併科學制定相應管理規章與措施。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港口發展研究所

聯繫電話:021-65853850-8051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官網地址:www.sisi-smu.org

【專稿】全球疫情傳播“新階段”下對港航業影響及應對措施思考————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航運研究所 龔建偉 張永鋒

【評論】川渝將攜手推進交通一體化建設 共同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評論】2019年水路運輸市場發展情況和2020年市場展望

【評論】新冠狀疫情危機升級,韓國政府加大航運企業扶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