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批改錯題不準用錯號要畫圈;考試不準用分數用等級;差生不能說差生叫天使。你怎麼看?

秒思數學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對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沒有什麼影響。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還是有一定好的作用的。

當然不可能是對所有成績差的學生有用,因為一些成績差的學生,已經不單單某種措施就能挽救的了,但只要對部分成績差的學生有用,哪怕10個裡能挽救1個,那也是值得的。

要知道有多少成績差而又天天被取笑的學生從而選擇破罐子破摔的?所以不要覺得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就一定不行,我認識一個學生成績非常差,也經常被取笑,甚至是被老師取笑,以他當時的成績能考個三本祖墳就燒高香了,但是誰能想到,他最後一年多,來了個大爆發,雖然最後沒能考上211 985,但也考入一個對他來說不錯的學校了,也算是改寫了自己下階段的人生。話說他的成績也距離211好像僅差了一兩分。但高考這東西,一分就能幹死一操場的人,這是沒辦法的事。

我想說的是,向他這樣能夠逆境激發自己的人太少了,又得有多少人如果能夠在一個沒有取笑沒有負能量擠壓自己的情況下,原本也可以保持一顆相對平穩的心態,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呢?我相信會有很多。

當然改變人生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某項規定就可以達成,它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教育部門也是在不斷探索以及優化教育體制,教育部門看的是整體,他需要想各種辦法發掘出更多的人才,教育出更多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人。是著眼於未來而非當下。

所以很多人有這樣的問題,無非就是你的眼光只侷限於自家自地,當然無法理解教育部門所佈的大局了。

綜上所訴,我個人是支持的,因為往大了說,這事搞好了,於國家於民族是有大利的。

再說一點,不要只看這一塊,通常任何政令都是一系列的,不會是單一的,目前不也同時在搞狠抓一線教育職工的整體素質嗎?所以它必定是一套連貫的綜合各方面的舉措。


御龍在野o


現在有些人心眼小,報復心很重。說一個我的經歷吧,記得那年孩子住院的時候,在醫院填了個調查問卷,每項有:1.非常滿意,2.滿意3.一般4.差。我每一項都給了滿意,填好後我很高興地交給護士,我說:看看這樣填可以嗎?不行的話我再改改。結果那個護士拿著那張表說不用改,很不高興的邊走邊說沒給她們非常滿意。接下來的日子大家可能也猜到了,每天(12天)打針的時候故意多扎幾次,最慘的一次是那個姓王✘彬的護士扎的,她一次紮好以後藥水滴的很好,我說一次過扎得很好,結果她說沒有紮好,然後用手指按著針頭部位,另一隻手反覆旋轉針5、6次,那護士邊轉邊說:你說好就好了呀,我說好才是好。期間孩子哭了說好痛,那護士說:痛就忍著,打針哪有不痛的。那王✘彬走的時候笑哈哈的說:痛就對了。出院的時候,去找醫生開口服藥帶回家,那個護士長說你看還有誰會給你開藥方,那個教授主任叫廖寧的有一天更是當著她的學生面直接說出:“你就是馬上死了也不理你”,當時我都懵了,然後她的學生大聲地重複了一遍“你就是馬上死了也不管你”。這個叫廖寧的教授主任還把我列入了她們醫院的黑名單(這是我後期發現的)真是讓人心寒。後來才知道醫院的調查問卷是為了給各科室評先進等級而做的,我就這樣跳進了這個大坑裡。整個住院期間每逢打針我就走到門外面很難過默默忍受著這種煎熬,心裡想著:好吧,讓你們報復吧,只要你們下得了手你們想怎樣就怎樣吧,期間還有個別醫生莫名其妙各種找茬怒吼。真是顛覆人性啊,給了滿意人家不滿意,一定要非常滿意,否則有你好看,感覺好無辜啊,明明說填這個表是為了改進不足之處,想想自己真幼稚,就這樣被坑死了。


眉飛色舞的旅途


這周,學區教研員來我校進行教學常規檢查。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抽查學生的寫作業情況,到教室隨機抽查,看看老師是否全批全該了。我辦公室裡的一位老師就受到了點名批評。

批評的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沒有全批全改,抽查的學生中有幾個作業本幾乎沒有批改過。

老師給出的解釋是:這些孩子根本不按時寫作業,每次交作業本都不交,盯著就寫一點,不盯著就不寫,所以他們的作業本批改的次數很少。

其二就是作業本上出現了很多的差號,這是不符合規定的,激勵性評語太少,“太棒了”“加油”等語言已經過時,要與時俱進,說些新穎的激勵性語言。

對於這個批評,老師沒有解釋,因為無話可說!

批改作業時,老師的差號會打擊孩子的自尊,使用畫圈。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們難道連一個面對自己做錯題的勇氣都沒有嗎?可想現在的孩子們為啥稍微遇到點事情,不如意,小挫折就選擇逃避,甚至走極端。我看就是這樣給寵壞的。

畫錯號也好,畫圈圈也好,那就是個符號,你賦予它什麼含義,它就是什麼含義。就像我們現在做題,以前把正確地答案用對號勾出來,那麼對號就代表著正確答案,現在說把正確答案圈出來,那麼圈出來就是正確答案。

我現在也是用畫圈的形式把錯誤的答案給學生指出來,學生看到就知道自己做錯了。其實圈圈和錯號在學生的眼裡有啥區別嗎?他們就在意自己這道題是否做對了,學生根本就沒有那麼玻璃心。也不知道這是誰發明出來的花樣,有什麼實際價值嗎?

再說說考試等級的事,這更是個笑話。

你畫的等級是按什麼劃分的,好像也是按分數吧,比如95分就是A+,你說這等級劃分是不是個笑話,把試卷看完了,給個等級。就算老師什麼也不給,孩子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分數嗎?難道孩子連自己直面自己分數的勇氣都沒有嘛!

還是一直這樣掩耳盜鈴呢?可惜你想一直這樣也沒有機會,中考會很快叫你重視分數。因為你距離人家分數線差一分,我們這裡是掏2萬,那時你咋不給個等級呢?中考就讓很多不重視分數的孩子被分流到職高和各種技校去學一技之長了。

到了高考發成績單的時候,全國的參加高考的學生及家長,焦急的等待著查分。那時你怎麼不分個等級出來,一分一檔,分分要命,分分就是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

為啥結果注重分數,過程卻拼命的想淡化分數,沒有過程,哪裡會有好的結果!

最後說說差生的稱呼問題。

開始時就叫差生,班裡的小孩子稱呼差生為“大菜包子”。差生還可以通過留級,轉化為好學生。後來不許留級,也不許叫差生,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叫學困生。要轉化學困生。可惜效果不大。老師費勁不小,也沒見轉化多少學困生。老師不是菩薩,可以渡化學困生。很多孩子依然學習很差。

現在稱呼又變了,叫天使。很多人說,學習差的孩子是天使,來報答家長的。我有個親戚開始就是這樣的觀點。他家孩子他就是快樂教育,願意學習就學習,不願意學,就玩耍,怎麼樣不是一輩子嗎?考上大學離得遠了,自己病了連個倒水的人都沒有。

孩子倒是天天很快樂,學習很差,後來就輟學了。現在20多歲,自己一事無成,要學歷沒學歷,要技術沒技術,還不能吃苦。所以年紀輕輕的天天在家歇著,講究吃喝玩樂,伸手向父母要錢,後悔的親戚不行。

人家同齡人考上大學的,都去自己闖世界了,因為她沒多少文化,都沒有勇氣出去,除了啃老,別無選擇。這樣的天使,你喜歡嗎?親戚後悔的不行,孩子可以不是個成功人士,但是孩子必須有養活自己的本事吧。

現在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你沒有知識,你說你可以幹嘛,你可以選擇的餘地太少了。很多工作,大學生都用不完,研究生都沒有優勢,人家要你個沒有學歷的人,一個連學都上不好的人,你覺得她能優秀到哪裡嗎?

其實在一個班裡,孩子的自卑不是因為你怎麼稱呼他,而是在於他的學習能力。如果他每天能夠解決自己學習上的問題,天天能夠學會,那麼這孩子即使考試考得分數不高,這孩子不會自卑。他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天天遇到難題,他會苦惱,再加上家長不斷的加壓,否定,那麼孩子就會慢慢地越來越自卑。

人一自卑,就會越來越否定自己,即使他會,他都沒有勇氣表達出來,這樣不自信,慢慢地只能越來越差。

為啥過去有的孩子留級,會發生變化。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加上自己學過一遍,接受起來比以前就會好。再一個原因就是,換了老師,換了同學,換了環境,就是個新的開始,遇到自己會做的題,老師也表揚了他,他就重新給自己定位了,慢慢地變得自信,於是會越來越好。

把學困生叫“天使”,我看以後老師也不能叫老師了,叫“服務員”,學生也不叫學生,叫“上帝”好了。大家覺得這樣叫形象嗎?

一個連自己的學習成績都不能直面的學生,大家覺得這樣的孩子有前途嗎?到底是學生不能面對,還是家長不能面對呢!我覺得其實是家長,是大人們不能面對,太玻璃心吧。孩子們自己清楚自己的處境,想掩耳盜鈴的是家長們呀!不過很快這樣的家長就會被現實打醒,不信,你就拭目以待吧!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淺淺的教育


教育,從來不乏這種“掩耳盜鈴”的事情!現在的教育,越來越關注孩子的保護,但是過度保護,也是一種傷害。

前一段時間,我們小區有一個初中生跳樓了,這位初中生因為學習問題,和他媽媽鬧了矛盾,爬上樓頂,給他媽發了個短信,然後一躍跳下去。可憐,他的媽媽還以為和他開玩笑的,去小區找他,當時已經封鎖現場,她告訴警察,說和孩子鬧矛盾了,要上樓去找孩子。警察讓他看看躺著地上那個是不是,那位媽媽當場就崩潰了。

這樣的悲劇,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了,這是為什麼?

我們小時候,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要保護孩子有效的心靈,那個時候,做錯了不僅要打錯號,而且還要用紅筆打上大大的錯號,這還是好的,弄不好還會被老師訓一頓,打一頓,但是那個適合,從來沒有聽說哪個同學因為沒考好而出事了。

現在的情況是,越是學習好的,心理似乎越脆弱!同事的孩子的同學,上初中,一個小女孩,一直都是班裡前三名,這麼優秀的成績,按說應該值得家長和孩子高興的了吧,但是這個孩子,只要考不了第一名,就在家裡鬧情緒,不去上學,哪怕是考第三都不行,鬧著不去上學,直到發洩完情緒才算完,家長小心翼翼,在家都不敢大聲說話,這樣的教育,已經走人歧途。

老師批改錯題不準用錯號要畫圈;考試不準用分數用等級;差生不能說差生叫天使,這樣的過度保護,只能培養出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哪怕一點風吹雨打。

說這種做法是“掩耳盜鈴”,是因為一方面,教育部門不運行老師給學生打分數,只能用A、B、C、D這幾個等級,另一方面,家長又迫切要求知道孩子的成績,無奈之下,老師只能採取一直“自欺欺人”的做法:等級+分數,比如92分,老師就打上A-8,這樣的等級,意義何在?

有學生犯錯了,老師不敢批評,比如考試時,有學生作弊,學校領導不敢公開處分決定,甚至不敢處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孩子離家出走了怎麼辦?這個孩子跳樓了怎麼辦?孩子犯了錯誤,老師還得小心翼翼地問孩子有沒有什麼問題?遇到了什麼困難了嗎?學生上課睡覺,老師不敢批評,不敢罰站,而是輕輕走到他旁邊,和顏悅色地問:“怎麼,身體不舒服嗎?昨晚沒睡好嗎?”,學生翻了翻眼皮,繼續睡覺,老師無奈,只好做罷。

這些事情,聽起來是不是很滑稽?但是,這些事情,確實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教育,到底有沒有科學的理論?現在的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教育家?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在被某些“偽專家”綁架這前行?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這個是典型的掩耳盜鈴。

差就是差,還要照顧他的感受。進入一個超生要叫做天使,簡直沒把我笑死了。我想叫天屎還差不多。我是專業的老師,我也不經常用差生來形容一些成績比較差的人,我平時也只是講成績不好的同學,但是你讓我叫他們做天使,我真的有點想吐的感覺。難不成還叫他們小乖乖什麼的?

我們正在一步一步的毀掉我們的下一代,因為無論哪個部門都在制約著老師做的每一件事。以前是打不行那不行,後來發展到批評也不行,現在改個作業,打個交叉又說傷他們的自尊。考去年分數都不許打。我們究竟是在培養人才,還是在培養廢柴?再這樣下去就不會是偶爾出一單的受老師批評之後跳樓的事件了,以後我想會當面機的出現中小學生相約自殺的現象。現在社會已經出現這種情況了,甚至在我們學校,去年出現了一個學生跳樓的事件,還是曾經拿過全級第一的。聽說他們是有一個流派的,就是幾個同時有一點抑鬱症狀的人聚在一起,成為了知己好友。其中一個就率先跳樓了,其他兩個也好不到哪兒去,有一個還是我們副校長的女兒呢。

我們的教育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不只是毀了下一代,可能會毀了我們的根。


中小學英語精修


我們把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從23歲大學畢業那年起,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9點半(高中),現在孩子碰不得,就只有看著他們墮落……很是痛心。舉個例子吧!全國酒駕,不關15天,天天做宣傳有沒有用,有的人可以感動,有的人要坐牢都還要酒駕……為了保護家人與自己,我們只有觀望


搖滾萬歲4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名高中教師,教書快30年了。剛開始我對學生做錯的題打❌,但後來我改成了⭕️,不是因為有人要求我這樣。我這樣做有兩點考慮:1、打❌難看,有點傷學生的積極性;2、我打圓圈⭕是想提醒學生訂正,特別當我評講練習時,一定要認真聽,知道為什麼錯,最重要的是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手機用戶62490667811


教育有焦點,我們有觀點!很高興和你一起分享我的觀點。

先糾正一下,差生我們不是叫天使,而是稱後進生或者學困生。

我是小學數學老師,我來逐一對你的問題給你解答。



一,老師批改錯題不準用❌而是用⭕️,為何?

這是因為錯題用❌是對學生的冰冷否定,也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於低段孩子或者對於心理較敏感的孩子來說還容易導致其自卑心理,對自己認知偏差等等負面影響。

同時,家長在看孩子作業時❌多了也會引起心理的不舒服。

用⭕️同樣能達到顯眼的目的,而且更能讓學生與家長接受。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對於孩子的錯題用的是三種符號,❓,⭕️,❌。當然,⭕️用的更多一些。



二,考試不準用分數用等級,為何?

先說一下我們區小學階段的等級劃分。

A指的是85及其以上的成績。

B指的是75分及其以上且不足85分的成績。

C指的是60分及其以上且不足75分的成績。

D指的是40分及其以上且不足60分的成績。

E指的是40分以下的成績。

從上面等級可以看出每一等級的成績差距是比較大的。

而初中階段是根據參考百分比來劃分的,有可能90分也得不到A,也有可能70分也是A。

這是因為這樣可以打破唯分數論的指責!同時也在引導教師更寬容的看待學生分數。

當然,任何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都有利有弊。個人認為,以等級來評價學生更科學,利大於弊。



三,差生不能說差生,而是美化委婉的說成學困生或後進生,為何?

這是更加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也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差生,是對孩子的全面否定,而後進生或者學困生只是對孩子當前學習情況進行了否定。



總結語,對學生評價方式的改變是少數學生家長博弈勝利的結果,同時也是教育的一種進步。雖然現在的方式同樣存在問題,同樣有所詬病,但利大於弊,是教育進步的體現。

教書育人,靜待花開,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點!




敘州小學教育觀察


題主用三句話高度概括出了當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提到很高的位置,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大抵不是孩子們心脆弱,而是家長們心裡太脆弱了,被慣壞了的家長,又繼續寵溺孩子,結果把矛盾推向學校,倒逼著學校不得不去迎合家長的訴求。

老師批改錯題不準用錯號要畫圈,說明在弱化批改作業的效果。

曾幾何時,在我們上學那會,老師從來都是用紅筆劃對勾與打紅叉,為的是醒目,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我至今仍然記得,每次發下作業後,看到醒目的紅叉叉心裡有點不舒服,甚至還有點小小的自責,只為自己沒有認真讀題,沒有認真檢查。恰是在那紅叉叉的刺激下,不斷去自我矯正學習的不良習慣。然而現在呢?有些老師連紅叉叉都不敢打了,說明是在嚴重弱化批改作業的效果。可能有人會說,那不是學校的規定嗎?老師又當如何?在我看來,好老師不應該凡事都學校的安排,仍然要堅持自我。

考試不準用分數用等級,可是中考和高考怎麼就不用等級?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基礎教育改革,曾經提出要強化素質教育,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未看到學校普遍在搞素質教育,倒是放鬆了對學生的學業管理和要求,就拿考試不準用分數用等級來說,如果這種評價學生學業方式一用到底,從小升初到中考,再到高考,統一用等級評定,倒能讓廣大家長信服。但是現在卻不一樣,很多小學都開始用等級評價學生,根本無法鑑別孩子們的學業實際能力,尤其一些不良學習習慣都被等級評價掩蓋了。所以,才造成很多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後,再用分數評價時,結果那成績讓家長反而不能接受了。

至於說差生不能叫差生叫天使,這個說法並未普遍流行,只是個別地方叫吧。

差生確實聽起來讓人感覺很不舒服,總感覺把孩子們分成三六九等,是對孩子們最大的公平。或者說對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孩子給人為貼上標籤,在很大程度上會人學生和家長造成心理壓力和負擔。可是叫天使那不是更具有諷刺意味了嗎?明明天使是很可愛的形像,如今用在差生身上,那不是比差生稱呼更糟糕。所以,有些地區用“學困生”,就是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不過對於“學困生”來講,靠學校很難把孩子們的學業水平提高,因為老師顧不上過來,只能靠家長自己想辦法了。

結束語:通過對學校教學與管理工作中幾種現象的分析,大家可能會有一種怪怪的感覺,明明是正常的事情,偏要搞的不正常。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學校在很多地方在改革為名義,胡改亂改,甚至改的不倫不類,最終老師不滿意,家長不滿意,同時也沒有從根本上把教學質量提高上去。如果你不信去調研一番,除了那些重點學校外,其他學校的教學質量到底如何吧。基礎教育絕對不能搞花架子,那可是貽誤一代或幾代人的大事,希望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在學校教育中少一點,務實的精神多一點。


寒石冷月


這是要毀了中國的教育呀。不要相信歐美的快樂教育,那是真正的愚民政策呀,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付出哪有收穫,被寵出來的孩子成不了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