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三代黨員天各一方 抗“疫”戰場盡顯初心使命

央廣網呼和浩特3月15日消息(記者鄭穎 通訊員趙永峰)湖北,內蒙古,海南;孫子,爸爸,奶奶。

一個原本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卻因為疫情“各奔東西”。

26歲的孫子潘宏達,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報名去了疫情的最前線湖北,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支援湖北第一批醫護人員中最小的一位大夫。

53歲的爸爸潘國昌,送別兒子從包頭去往湖北之後,立即與愛人和小孫女告別,穿上警服直奔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鐵路公安的工作崗位,堅守在鐵路線上至今一天沒有休息。

81歲的奶奶李會英,疫情期間被“困”在海南無法回家,這位有著34年黨齡的老黨員,積極呼籲街坊鄰里捐出口罩,響應號召捐款,在異鄉用她的方式支持兒子、孫子,支援抗“疫”。

萬千公里,疫情將平凡的祖孫三代分隔三地。然而,戰勝疫情的決心又將他們緊緊相連,他們用各自執著的堅守,詮釋中國普通家庭的真情與大愛;用各自默默的奉獻和擔當詮釋著三代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黨中央的號召,必須響應

海南的早晨總是來的早,81歲的李會英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看新聞。

拿出筆、筆記本、老花鏡、放大鏡,跟著電視裡的新聞,李會英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記下很多:

在這場戰役中,我們不傳謠不信謠,愛護他人,保護自己,不給國家添亂......

今天,29個省市派出醫療隊赴鄂,向白衣戰士致敬!……

一個多月,5本筆記,內容全部關於疫情防控。筆跡斷斷續續卻清清楚楚,有記敘,有總結,有心得,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文字的旁邊還有一幅“速寫”。“新聞裡的話太快,我的手慢記不住,還好我有‘學習強國’,戴上老花鏡,拿上放大鏡,我每天反覆看,記下來,告訴家人朋友們,再傳播出去,全國一心,這場戰役很快就能勝利。”

「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三代党员天各一方 抗“疫”战场尽显初心使命

奶奶的信(央廣網發 家屬供圖)

2月28日,李會英的筆記本里寫了滿滿的兩頁,這次不是筆記,是給馳援湖北大孫子的一封信。

“宏達大孫子你好!轉眼你去湖北都一個月了,現在工作忙嗎?累不累呀?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奶奶天天盼著你平安回來。

記得那是正月十五的前一天,我拿手機看新聞,看到內蒙古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合影照片,一個人特別像你,我馬上找來放大鏡認真看,果然是你。我馬上喊來你大姑問她,得到了證實。其實家人們早就知道了,就瞞著我一個人。

大孫子,說句心裡話,當時看到你去,奶奶流下了眼淚,一半是為你驕傲自豪,一半是為你擔心。後來我想疫情是命令,你是一名黨員,黨在召喚你,你舍小家為大家,義不容辭。你不愧為是一名黨員,是一名白衣戰士。要牢記你出征時發出的誓言,救死扶傷,不怕艱辛。奶奶是多年受黨培養教育的老黨員,你做的對,奶奶支持你!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每天我都看電視新聞,看手機關注疫情,關注你的消息,在《包頭晚報》等媒體上看到你對患者有愛心,工作認真負責,不怕苦和累,多次受到組織的表揚和患者的好評,我打心眼裡為你高興,家人們也為你點贊,叫好!我的大孫子,黨和國家沒有白培養你,你是國家的有用之才。你一定做好防護,不辱使命,平安凱旋歸來,奶奶在家等你。”

2月25日,李會英就開始在草稿紙上寫信,反反覆覆寫了十來遍,3天才完成。成文後的信件,一行行沒有一處修改,莊重感人。“一直以為我的大孫子還是個孩子,沒想到早已經長成可以保護別人的男子漢。他是呼吸科大夫,就應該去最危急的前線,他瞞著我做出這樣的選擇,我打心眼裡為這樣的孫子感到驕傲。”

第一次視頻流淚後,李會英再不給孫子打電話。“不能讓他分心,我要成為孫子最堅強的後盾。”每隔幾天,李會英通過微信給孫子發出一段鼓勵的話,她還用廢舊包裝袋紮成絢爛的蝴蝶花,為孫子加油,祈福武漢,祝願祖國。

兒子、孫子奮戰在防疫一線,李會英在異鄉也成為所在社區最老的志願者。她化身義務宣傳員,把科學防控知識在朋友、鄰里間傳播。口罩最緊缺的時候,她把家裡僅有的幾個口罩送給買不上口罩的鄰居們。同時在社區微信群裡倡議,家裡有富餘口罩的居民向沒有口罩的鄰居捐贈獻出愛心,並提醒大家少出門,不給防疫添亂。

「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三代党员天各一方 抗“疫”战场尽显初心使命

奶奶每天認真學習 製作手工為武漢加油(央廣網發 家屬供圖)

李會英告訴和她一同在海南的大女兒要捐款,可是她們都沒有看到呼倫貝爾牙克石市暖泉街道辦事處暖建社區第一黨支部在群裡的通知,錯過了捐款。3月1日一早發現捐款在前一天截至後,老人開始聯繫社區。老人邊聯繫邊不停的埋怨自己。

同時,李會英給在牙克石的小女兒發出命令:“社區捐不上,你就去市裡,市裡捐不上,你就去自治區。”

老人的舉動讓家鄉忙碌中的社區人備受感動,最終區委組織部單獨收下李會英捐的200元。其實這之前,海南為湖北捐蔬菜水果的時候,李會英已經捐了100元,這次捐款,老人說:“這是黨中央的號召,我必須要響應。”

我上,孤家寡人沒負擔

深夜12點,檢查完最後一波從牙克石火車站出站的旅客,潘國昌回到休息室,側臥在沙發上就睡著了。

家就在十幾公里外,潘國昌卻顧不上回家。作為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鐵路公安處內保大隊隊長,他帶領4位同事第二天還要巡查1300多公里的鐵路線。“這個時候,省出一分鐘,可能就會為戰勝疫情爭回一小時。”

1月28日,目送兒子離開趕赴一線後,潘國昌提前結束了假期回到了海拉爾鐵路公安處,並向組織遞交了在火車上寫好的請戰書。“鐵路是防治疫情傳播的重要關口,鐵路警察的責任重大。我是老黨員,最艱苦的崗位請隨時安排我,我一定完成任務。”

「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三代党员天各一方 抗“疫”战场尽显初心使命

父親潘國昌(央廣網發 家屬供圖)

車站、列車上的消殺是防控的重點,大量的酒精、消毒液等易燃易爆品的管理、科學的存儲與使用、調配渠道是否正規等等都是內保大隊負責的工作。海拉爾鐵路客貨運站有30多個,基層車間有幾十個,這些地方都要大量使用這些物品,就需要巡查人員反覆檢查強化,才能保證萬無一失。從回到內保大隊的第一天開始,潘國昌就像一隻飛旋的陀螺,帶著練就的“火眼金睛”巡查在各個地方。

深夜守在出站口,天寒地凍。受冷的測溫槍時時發出警告,為了不影響工作,潘國昌就拿兩隻測溫槍,一支工作時,另一支放在棉衣的胸口裡保持溫度。

有一天送走最後一位旅客,潘國昌突然感覺到一陣的眩暈,躲開同事,他拖著凍僵的雙腿雙腳挪到牆邊靠上一會,幹吞進去了兩片降壓藥。慢慢緩過來的潘國昌準備回休息室,可短短几百米的路,他走了二三十分鐘。

剛剛躺下,愛人打來電話:“白天不敢給你打電話,你按時吃藥、吃飯了嗎?最近身體怎麼樣?”潘國昌專門提高嗓門說話:“放心吧,我特別好,你就帶好孫子,解除兒子的後顧之憂,不用惦記我。”

放下電話,潘國昌看了看兒子的朋友圈和家庭群中兒子的彙報,兒子說:“家裡人的支持與關心就是我前進的動力,我一定不辱使命,平安回家!加油!加油!”潘國昌沉沉睡去,嘴角都掛著自豪的微笑。

兒子剛去湖北的那些天,每每看到有醫務人員感染潘國昌就會難過緊張,看到有醫護人員犧牲,他會徹夜難眠。偶爾聯繫兒子,潘國昌努力控制著情緒,鼓勵兒子,一定要好好幹。兒子回覆說:“爸爸,一個人在這裡承擔著這麼重的責任,我終於知道我小時候您幾天不回家的壓力了。”

反覆地讀著這句話,潘國昌突然淚目。“兒子真的長大了,可以和我一樣為別人撐起一片天了。”

看到母親給兒子寫的那封信後,潘國昌給母親打了電話,聽到母親的哽咽他沒有繃住,流下眼淚。“幹警察幾十年,我很少流淚,這次流淚,其中有作為父親的擔心,也有兒子帶給我的驕傲。這次流淚之後,我發現我更加堅強了,26歲的兒子都可以不顧個人安危逆行到疫情的第一線救死扶傷,我作為一名有著23年黨齡的人民警察,更應當堅守在防控一線,保護人民的健康安全。”

一定要堅守到最後

江河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在閱讀了奶奶的信件之後,小姑姑潘國莉給潘宏達寫了這首詩。

潘宏達回覆:肩扛除疫去,不勝不回鄉。

帶著必勝的信念,每天潘宏達都帶著微笑走進病房,哪怕是口罩、眼罩遮擋住了他的笑臉,樂觀的情緒依然可以通過聲音傳達到病房裡的每一個人。

「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三代党员天各一方 抗“疫”战场尽显初心使命

潘宏達在湖北荊門支援(央廣網發 家屬供圖)

湖北省鍾祥市同仁醫院的隔離病房裡,病人們一直都以為這個來自內蒙古包頭市的醫生是個老大夫,熱情、爽朗的性格,專業、細緻的診治,很難看出他是一位從醫不到4年的呼吸科大夫。

“最近很喜歡這句話: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厚厚的隔離服很難讓病人記得救治過他們的醫生是誰,但他們一定知道他們最危險的時候,內蒙古的醫生來過,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全心全意給他們服務過。”來到湖北已經一個月,繁忙的工作,靜謐的城市,始終沒有消磨掉潘宏達的熱情。

1994年出生的潘宏達是內蒙古第一批馳援湖北醫療救援隊中年齡最小的醫生,疫情發生之後,他就報名去了第四醫院的發熱門診,全副武裝的上了幾天班,從各種訊息中得知疫情在湖北越來越嚴重,去湖北馳援一線的想法就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中。

“我是1月26日下午2點遞交的請願書,4點就接到了單位醫務科打來的電話,告訴我隨時準備出發去湖北。”

這個時候,在同一所醫院工作的愛人,父親和在家幫助他照顧一歲半女兒的母親給了潘宏達最大的支持。潘宏達的愛人說:“大學期間你就是學生黨員,學習這個專業的時候,其實你早就知道危險隨時在身邊,你不用擔心我們,我們做你最強的後盾。”爸爸僅說了兩句:“職責所在,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好病人。”

出發時同事們流淚了,潘宏達卻是笑著出發,他說:“微笑面對病魔,我們就已經戰勝了它。”

從荊門市到鍾祥市的定點醫院,潘宏達見到病人的那一刻,內心非常的平靜,眼前的這裡就是他在腦中想過無數次的“戰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的任務就是殲滅病魔,護送走進來的所有人健康回家。

醫院的工作緊張而忙碌,可是在包頭第四醫院最忙的科室忙慣的潘宏達很適應這樣的工作節奏。但有一樣,他卻必須克服。

身高1米75,體重83公斤的潘宏達有些偏胖,穿上隔離服後,就顯得很臃腫。有幾次發的隔離服是均碼,壯實的他穿上後不敢有大動作,放慢節奏的工作狀態開始一度讓他不適應,就連病人見到他也笑著說:“潘大夫今天像功夫熊貓。”

這個“功夫熊貓”在遠隔千里的鐘祥市同仁醫院,練就了值班時五六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的本領,有了穿紙尿褲的經歷,也感受到了防護服外面冰涼、襯衣襯褲溼透的“冰火兩重天”。潘宏達說:“我們堅守的意義在於,希望病人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早出院一分鐘。”

剛到醫院的時候,潘宏達發現病房裡的氣氛有些壓抑。“我很理解病人的心情,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一家人全部被感染,非常需要有人關心他們。一對60多歲的老夫妻行動不便需要更多的照顧,每次去看他們,我就會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自然就有很多的話和他們說。聊天中我看到他們的精神在變化,戰勝疾病的信心也足了很多。時間長了,兩位老人說,要是有一天沒見到我們內蒙古的醫生和護士,心裡就會緊張。你們可以不來看我們,但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一定不能被傳染。”

病房裡輕鬆氛圍的營造非常有利於病人的康復,潘宏達就是氣氛調節的高手。他說:“我輕鬆,病人自然不緊張,我開個小玩笑,他們就會覺得時間過的快一點。”愛說愛笑的潘宏達在醫院交了好幾個病人朋友,其中8個人是因為聚餐、唱歌集體感染的,病情輕重各不同。為了他們集體戰勝病魔,潘宏達嘮嗑的時候,互相傳遞積極的訊息。他的良苦用心幾個人很清楚,於是加了潘宏達的電話和信息,表示好了一定來包頭看望這個愛笑的有心人。

時間在異鄉忙碌中靜靜走過,看著每天都有病人出院,潘宏達有說不出的欣慰。他說:“一定要堅守到最後,以此致敬自己的26歲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