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怎么办?

kbnol


首先是你的懒惰导致你没有去思考的习惯,做题时只做一看就会的,碰到稍微需要拐个弯的马上缴械投降,根本不去思考!美其名曰“不会做”、“老师没教过”等等。而数学最需要的思维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老师的一种讲解,思考出多种方法解一类题或一种方法解多类题。

其次是你没有做好归纳总结。每学完一个单元,就需要对那个单元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对它们进行归纳总结,注意哈,是你自己归纳总结,而不是去抄“学霸笔记”!他们之所以是“学霸”,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会有一套自己的归纳总结。

别偷懒了,把你的灵光脑子用起来吧!


俊瑶爱生活


看到你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的我。

不怕大家笑话,我的数学,高考150分,我考了87分。但是就这个分也是我拼命几个月自己拼搏来的。

2009年高一开始,我就特别偏科,英语150分经常考到140多,语文也是,就是数学每次都考40多分,我对自己都无语了,我承认我智商低,那也不至于丢100多分吧,而且上课的时候,我从来都是认真听讲,但是老师讲的太快,他们说,高中老师讲课只是顾及到了大部分同学,我算是明白了,我是那个垫底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高三,2012年过年放假前,开班会,班主任很疑惑的看着我说,你是怎么回事,英语语文文综都那么平均,怎么数学那么差,你跟数学有仇吗?全班同学笑喷了…我……

后来到高考之前这段时间,我发狠了,不管上什么课都要求跟最后一排的同学换换座位,偷偷在后面学数学,即使是上数学课,我依然自己埋头根据自己的节奏自己学。

有次被老师发现了,说,“你怎么不抬头看黑板,自己数学什么样自己没数吗?”

我:我看你讲十个题还不如我自己研究一个题,可以举一反三。

从那以后数学老师对我无语了,但是我的数学成绩确实上来了,班主任还一直夸我们数学老师教得好,汗😓。当然我承认有数学老师的功劳,毕竟他给我打的数学基础。

我想表达什么呢,就是当你学习的时候,就算你听懂了,也得多实践,一个类型的题目多做几个,一个问题多想想思路,思路这个东西可以互相套我的,实践出真知,其实数学是一门科学,不管你学的怎么样,只要认真研究,总会有收获。

加油吧,毕竟谁也不是天才,都需要慢慢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


戴维的宋


首先要明白你为什么“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

“一听就懂”,你要问一下,你是真的听懂了吗?

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你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看着老师一步步解出答案。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个错觉:你会这道题了。但其实,如果你没有理解老师的思路,那么这道题其实你还没有学会。

怎么办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1、在老师讲题之前,你自己先尝试做这道题。就算不会做,也按照常规解题方法,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条件,尽可能地用现有条件计算,直到你没有思路未知。

你可能会想,我都不会做这道题,就等着老师讲解呢,如何会自己做?

其实,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可以让你清楚地了解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如果你擅长整理思路,说不定在这一步自己就把题目解出来了。如果不能,那么在老师讲解的时候,你会更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

2、即使你经过努力已经解出题目,在老师讲题目的时候,依然要认真听讲。

听讲的重点请放在:

(1)你和老师用的方法是否一样。一样的话,那么说明你的解法方向是正确的,并注意归纳同类型题目,熟练之后,基本可以掌握这类题。

(2)不同的话,看哪种方法更简便。如果老师的方法更简便,那么请思考老师用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具体一点:如何求各种中间量和最终值,求的是哪一个中间量)。这样对比分析之后,你会渐渐的明白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


(伙伴们,你需要的明白病因、对症下药)


3、如果你对这个题目束手无策,那么就安静等老师讲解吧。这个时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你已经清晰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先跟老师的思路走,先保证听明白老师是如何解题的。请注意:这不是最后一步。

最重要的是听完讲解之后:

(1)复盘题目。分析自己解题失败的原因:因为缺乏相关知识点、还是知识联系不紧密,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理解错误,是题型特点不熟悉还是答题方法没掌握。把这些想明白了,基本也就知道这道题该怎么做了。

(2)归纳题型。这道题会了,以后要注意归纳这一类的题目,总结题型特点、审题特点、答题要求,以后遇见新的题目,给它归类,用对应的方法去解题吧!


用对了方法,就不怕难题啦!

(去吧,皮卡丘!)


大象学社


因此我建议你听完例题或典型的数学题时,要趁热打铁,及时把这类题目的练习都做一遍,在做练习时及时发现哪里的知识点比较薄弱,千万不要懒惰。在听完数学题这段时间对这类型的题目和知识点印象和理解是最深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是理解,做是巩固。时间不要间隔太久,不然又会变得陌生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点点帮助,谢谢!


潮汕阿锐


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听课好不容易听懂了,一做题发现自己都不会,一到考卷上的题目就不会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A说:听懂课不难,难的是做题啊。一做题就死啦~信心都没了。

B说:我现在就在痛苦的做题当中,郁闷。真难真难真的难!

恒大向社会公布每套房源价格

广告

C说:第一遍不会,可以边看答案边做,第二遍做完再看答案,第三遍做完后结果会大不一样的,至少要做三遍才行呀!

D说:懂一点和不懂差不多的,现在只是能听懂,我的目标是能处理。这是两个档次,而且这两个档次还差得比较远。没别的办法,不断听,不断写。

问题出在哪里?

不少同学问:“我听课能听懂,但是不会做题,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样的同学大多数问题就出在这里:

(1)你只听懂了浅层次的知识,没有深入,所掌握的东西达不到应用的高度;

(2)有的同学浅尝辄止,会了一点就认为都会了,比如一个例题老师讲3种方法,他听懂一种就不再听其他解法了;

(3)听懂了知识,但是没能理解,或课下没有练习,对知识生疏;

(4)缺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还有些同学因为信心不足,认为数学很难,所以干脆不听,这样就失去了入门的过程,因此更没法深入。

怎样解决上课能听懂不会做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

1、要先把课本吃透;

2、找到典型题;

3、多做题,多应用,多练习;

4、熟记公式;

5、记笔记,并且要有错题本,整理自己的错题,记录错题时间,错因分析,知识点;

6、总结解题规律,按规律解题;

相信做到以上几点,同学们一定能够避免能听懂但不会做题!

忠告: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代替!家长、老师是厨师,只能把饭菜做得更好吃,更有营养,更好消化,但只有你爱吃才会有效果。所以,作为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


xiao雕


数学题,听的时候会,做的时候不会,这是因为你没有及时对思路进行思考及总结,数学是一科讲究讲练结合的科目,正确的题海战术很有必要。

那么如何去改变这种情况呢?

一思考

听完别人的讲解后,要自己进行思考,想通其思路及方法,有不懂的环节要及时探讨。

二记

将原题及解题过程记在本子上,隔段时间进行复习(分析思路)

三回归课本

将该题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记忆

四做

同样知识点不同的题型,增加自己应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

五总结

对该知识点所涉及的公式,思路,题型模型,自己的易错点进行总结


小杨趣艺阁



精益成长


因为理论和实践总是存在差距的,如果你想短时间提高数学成绩,你就要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然后总结规律,不会不要紧,只要记住解题的思路就好。

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很多同学在解题时,只是满足于会解就行了。其实这是误区,当学生考试时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还是不会解.

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但最终还是错了,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

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知识上的漏洞。 因此,建立一本错题本,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绝佳方法。


疯狂的大脑


你是哪个年级的?

数学问题听着懂,但不会做一般有三种情况。

  • 一是熟练度不够。解题是需要熟练度的。很多时候,如果让老师和学霸比考试,老师的分数未必会比学霸高。原因很简单,老师的熟练度一般是比不过学霸的。因为老师一般不太可能去做很多的解题练习,而学霸不一样,能成为学霸一般练习做的肯定不会少。熟练度会影响解题的速度。而够快的速度才能保证你拿到高分。如果你真正搞懂的问题,不会做就是熟练度的原因

  • 没有真正的懂。一听就懂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懂,而是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数学题如果真正懂的话,就应该非常明确解题步骤。如果清楚解题步骤,那没理由解不出来。除非是非常复杂的大题。也就是复合题。比如说一道题目里面可能会用到两块以上的知识。那么你就可能对其中一块的内容比较熟悉,另一块不懂,这样也会解不出题目。

  • 还有一种情况读题能力不行,对于题目给的条件和问的问题分析不清。找不到解题思路。这种情况就要加强读题训练了。一般难题至少中间会出现三到四层阻隔,单纯地从条件去找思路,中间往往会断层,这个时候需要从答案反方向推理一到两步,条件往前推一到两步,组合起来,就比较容易找到解决方案了。


娴意有效教育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

4.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