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歌壇20年,陳奕迅唱了無數首情歌,或動情或歡愉,或傷感或緬懷,不乏能引發共鳴的好歌,而每首歌曲都被他重新定義。
引用眾多喜歡Eason的朋友的一句話來說,“如果你曾經經歷過刻骨銘心的友情或者愛情,那麼你一定能聽懂陳奕迅。”在他的歌裡,全然有他對世界的情感。
也是在20年裡,他留下了無數經典現場,被封神的Duo之外,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紅館名場面。在曲風和作品流派上他的常見常新,Jazz、Funk、Urban等類型也盡數是Eason涉獵範圍,和the duo band合作的《L.O.V.E》更是一張近幾年難得一見的優秀專輯。
從作品中走進陳奕迅,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Eason——那個用音樂感動大眾,那個用現場震驚全場的音樂魔術師。
其中,值得一提的必然有DUO的現場。
在我看來,這場演唱會真正坐實了陳奕迅“一唱封神”的live。不管是選曲,還是這場演唱會的視覺和內外延。當然,這斷然不是陳奕迅最好狀態的現場,卻促成了一場值得反覆回味的音樂盛宴。
從歌單曲目到舞美編排,從時長到情緒的完整收放,陳奕迅把這場演唱會做成了一件藝術品。《浮誇》無疑是這場演唱會不可或缺的一塊,以“浮誇”之姿,坐實“浮誇”之實的現場。
提到這首歌,很難忽略背後的故事。
歌曲《浮誇》的曲名原本叫《Depression》,是香港作曲人江志仁在倫敦聽到好友哥哥張國榮的死訊之後寫下的旋律,借這首demo他表達的是聽到哥哥去世消息時的震撼、悲痛,“浮誇”亦是一種情緒上的不解。
但在《浮誇》正式成為“浮誇”之前,陳奕迅本也是有意為這首歌親自作詞的,但無論如何都沒能達到自己心中理想的表達,遂找上了Wyman黃偉文。
黃偉文填詞的精妙也在於此,避開了單純聽此歌會憶起張國榮往昔的描摹,填詞更多是通過意象和情感表達出世間小人物的心理旅程。
兩相聯結下來,旋律本身的壓抑和詭譎,黃偉文歌詞的本意也是基於小人物渴望通過“浮誇”出名的借題發揮,陳奕迅的唱亦在這場景裡。
但相比於往常能自控的音樂演唱,這首現場的特別之處在於Eason是在聲音狀態極其不好的現實前提下,一次完全放開的音樂自我重建。
不顧破音、不顧儀態、不顧外界,生生通過技術和機能釋放的舞臺表演。這種歇斯底里的瘋狂,讓這首歌的張力在原有基礎上持續增大,變成了真正的“浮誇”,這首歌的現場也在陳奕迅的音樂生涯變成了極其罕見的一刻。
你當我是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 似石頭的話 得到注意嗎
它比錄音棚的版本更“失控”,卻達成了另一種接近極致,把病態的吶喊統統推向頂峰。
閱讀更多 樂評人皮皮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