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五代十國——高平之戰

高平之戰是在公元954年,發生在北漢與後周之間的一場戰爭,最終後周大獲全勝,中原王朝也從此由弱轉強。

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是邢州堯山人),於公元954年登基,登基後不久,北漢主劉崇便聯合遼國乘機南下,打算趁後周內部還未穩定,打擊後周的力量。二月(遼國) 契丹派楊袞率領騎兵萬餘以及步兵五萬餘人,到達晉陽(今太原),兩軍在晉陽會師,一路攻上潞州(今山西)

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柴榮

後周昭寧節度使李筠派部將穆令均率領兩千人馬迎擊北漢軍隊,北漢前鋒指揮使張元徽假裝失敗 設下埋伏 引誘穆令均上當。穆令均中計被殺,士兵損失了上千。柴榮決心親征,於是從大梁率領禁軍出發。劉崇沒想到柴榮親自出徵,他看潞州城堅固,一時難以攻取,就決定越過潞州,直接攻打大梁。兩軍在高平以南的地方相遇,北漢軍隊被周軍擊退。周世宗(柴榮)怕北漢軍隊撤退,便加緊前進。北漢主(劉崇)在 巴公原 排開陣勢準備迎擊。自己親率中軍,張元徽率軍在東,楊袞率契丹騎兵在西,軍勢浩大。

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code>敵眾我寡,周軍的將士難免產生了畏懼心理。周世宗卻更加鎮定,堅信自己可以攻敗敵人。他命令白重贊與李重進 統率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禁軍護衛皇帝。周世宗自己也全身披掛,跨馬到陣前督戰。/<code>
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code>北漢主看到後周人馬不多,難免輕敵,便對手下的將領說:“我用漢軍就可以擊敗周軍,哪用得著契丹人。今天不但要一舉擊敗後周,也要讓契丹人看到我們漢軍的厲害。”楊袞觀察周軍的陣勢和軍容,對北漢主說:“周軍是強敵,不可掉以輕心。”北漢主卻不以為然地說:“機不可失,將軍不必再說,且看我來破敵。”楊袞沉默,北漢主命東軍先進攻,張元徽便親自率領千餘精騎攻擊後周的右軍。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本就怯戰,交戰不久,看到北漢軍來勢兇猛,抵擋不住,就領著騎兵逃走了。/<code>
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code>周世宗看到戰事緊急,便親自率領左右親兵出陣督戰。宋太祖趙匡胤當時是後周的禁軍將領,他先鼓勵士兵向前進攻,又請張永德率軍從左邊出擊,自己率軍從右邊出擊。兩人便各率兩千人馬跟隨周世宗出擊。趙匡胤身先士卒,主將奮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戰,內殿直馬仁禹也激勵士兵進擊,他自己躍馬猛射,後周軍的士氣更加高漲。殿前右番行首馬全義也率領部下騎兵向前猛攻,後周軍的士氣高漲。北漢主知道周世宗親自上戰,命人嘉獎張元徽,讓張元徽乘勝進攻。張元徽前進,戰馬被射到,被後周軍斬殺。 驍將被敵人斬殺,漢軍士氣也變得低落,北漢主親自揮舞旗幟,軍隊依然潰敗。楊袞看到如此情況,不敢救援,又恨北漢主不聽他的勸告,就率領契丹騎兵撤退了。/<code>
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code>從戰場上逃走著的樊愛能、何徽率領潰軍一路散佈謠言,還企圖阻止後軍劉詞與前軍會和。劉詞沒有聽信,率軍前進,在黃昏時與前軍會合,後周軍得到增援,又發起猛攻,北漢軍完全崩潰,周軍一路追殺到高平,北漢主僅率領百餘騎兵狼狽脫逃。/<code>
<code>高平一戰後,周世宗將樊愛能、何徽及其所部軍使以上七十餘名將校斬首,以整肅軍紀,同時提拔了一批有膽識的將領,整頓禁軍,勵精圖治,先後南下攻取了南唐的江北之地,北上征伐契丹,接連收復了幾個州郡,增強了後周的國力。/<code>
一場讓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