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基層痕跡主義要找準“病因”

痕跡主義實際上是形式主義的新變種,基層痕跡主義讓幹部疲憊不堪而又降低工作實效,它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與部分基層幹部的主觀意識有關,也與當前對基層幹部的監督考核制度設計有關,筆者認為,破解基層痕跡主義要找準根源,分析得出主要有以下四大“病因”。

一、思維存在固化,凡事留痕為先。基層痕跡主義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部分基層幹部的假作為、懶作為、不作為。基層工作很形象的一句話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級部門多數繁、重、急、難等工作落腳點和數據來源點都是基層,對於基層幹部而言,面對繁雜的工作任務,“核心要義”就是按上級要求完成任務即可。在痕跡管理“濫用”的工作環境下,逐漸產生了“事來先留痕,迎檢有證據”的固式思維,既能以直觀的方式讓領導看到自己做了工作,也能用於以後的各項工作檢查,從而導致了捨本逐末。

二、以資料論成效,實幹讓位記錄。在一些工作上,上級部門資料報表要得急、要得多,需要基層幹部在短時間內提供出來;同時,上級部門偏愛以“貌”取人,材料為王,以資料多少論英雄,以資料厚度看成效,資料只要準備的齊全、漂亮,往往就能得到好評,至少不會被指出較大問題。因此,致使部分基層為了展現自己工作盡心、盡力、盡責,不切實際留痕,要麼掐指一算得出數據,要麼虛假建立各種報表臺賬,各種圖片資料、文字材料等以假亂真、以無代有、以一頂多,將資料改一改頭面、換一換面貌便上報。這類情況變相滋生了痕跡主義的蔓延,導致基層幹部“崇記錄輕實幹”,不僅不能瞭解基層真實情況,還導致很多政策掛在牆上、停在紙上、留在嘴上。

三、檢查名目過多,缺乏幹事精力。雖然基層是痕跡主義的“重災區”,但其瀰漫的主因不是基層幹部的主動,真正讓“痕跡管理”變形的是上層對基層檢查的頻繁。上級推動工作的重要一招就是以督查檢查來指出問題,並以階段目標和獎懲來倒逼基層落實工作。一些工作上,基層推動難度較大,而考慮到上級查看整改和推進情況的主要方式就是看工作彙報,便將精力放在了上報資料上,以筆頭功夫落實工作要求,以材料彙報整改工作問題。另一方面,上級各行業、各領域部門隔一週岔半月就會督查檢查工作,讓基層幹部應接不暇,沒有精力放在資料收集、整理、上報上,便轉移精力至造痕跡、造假痕,進而痕跡製造擠佔了基層幹部大量的精力,缺乏真正幹事創業精力。

四、考核機制加壓,基層“無奈追風”。從表面上看,痕跡主義產生原因是基層幹部工作不作為,但究其實質而言,其形成主要源於考核機制設置和運用不科學。一方面,很多面向基層的考核並沒有相對明確的標準,工作務虛不務實,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基層在承擔巨大工作任務的同時,卻在政策以及人財物等資源方面嚴重不足,工作責任與工作能力不匹配。基層幹部出於各種因素的考慮,很容易做出重“形式”而不重“內容”、重“數量”而不重“質量”的行為。事實上,很多“痕跡主義”行為也是基層幹部的無奈之舉。(梧桐葉)

\u0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