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红楼梦》妙玉为什么要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扔了呢?

月盈红袖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妙玉这个人。

人物背景: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位,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 她原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极端美丽、博学、聪颖,但也极端孤傲、清高,因为家道败落,不为世俗所容,假修行之名,投奔贾府,居于大观园中栊翠庵。

人物评价:

1、妙玉的判词

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2、红楼梦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在《世难容》中已经将妙玉的性格描述了出来,所以说妙玉为什么讨厌刘姥姥,她只是单纯的讨厌脏而已,过分的洁癖可以说是妙玉唯一也是最大的缺点。但是妙玉还是很厚道的,就算她讨厌刘姥姥至少也把名贵的茶杯送给刘姥姥卖钱度日。

不过妙玉真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


多杰旺嘉


妙玉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年轻尼姑,原出生豪门,却因身体病弱而不得出家,她自视甚高,便是对神仙一样的妹妹,林黛玉也不假辞色。对贾府的凤凰蛋贾宝玉也敢捉弄。



但是,妙玉的地位也很是尴尬,她自称槛外人,却又羡慕槛内人,做着槛内人也不大会做的事情。如要林黛玉和薛宝钗去喝体己茶,如让宝玉用她自己常用的杯子喝茶,如用粉红色信笺给贾宝玉写祝寿信等,因此,曹老先生给她的画与判词都非圆满。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而这个“洁”字,大约是指他不屑世俗社会的纷纷扰扰,欲独善其身,也指她生活中不欲与粗卑之人为伍吧。而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妙玉让下人去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



刘姥姥是一个乡村老妇,来到贾府打秋风,被王熙凤和鸳鸯捉弄,戴的满头花朵,有言语粗俗,在妙玉眼里,那就是一个笑话,但是就是这个笑话,让我们看到了妙玉"欲洁不能洁"的结局。妙玉在贾府的拢翠庵出家,本应是闲杂人等不得打扰,但贾母兴致来了,就带着众人到他那里讨茶喝,她不但要拿出自己名贵的茶盅,精心储藏的雨水,还要为贾母准备贾母最喜欢的六安茶,对贾母把茶递给妙玉说看不起的刘姥姥喝,她也只能是后泄愤。



妙玉嫌弃刘姥姥,但刘姥姥仍然用了她的茶杯喝了她的茶,这就像妙玉的结局一样,虽然他出家为尼,追求高洁,最终却是陷入泥淖之中。而这里的泥淖,大约是指妙玉被某个老翁买去做妾。因为有一条脂批说:“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虽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但却同样的不堪。


萍风竹雨123


原文是:这时妙玉拉了黛玉宝钗两个去吃体己茶,宝玉也跟了进来,道婆收了外面众人茶具来,妙玉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宝玉就明白了,这是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了。众人告辞时,宝玉惦记着这个事,向妙玉陪笑:“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吧,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虽然同意了,却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他……我只交你,快拿了去罢。”

妙玉皈依佛门,潜心修炼。从扔茶杯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她对刘姥姥的嫌弃。根本没有认识到众生皆苦,没有做到众生平等。只能说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时间,你好!


《红楼梦》里,妙玉每次出场几乎都会让人感到不适。

中秋节,林黛玉与史湘云凹晶馆联诗,正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的高潮时,妙玉不合时宜的上来就评论:

“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二人不妨,倒唬了一跳。

结果呢?她自己“遂提笔一挥而就”,洋洋洒洒一口气做了十三联!而且大喇喇的自订了一个长的出奇的俗气的题目!

林黛玉和史湘云每人才作十一联啊!她本来知道“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是最好的诗句,她本来知道“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结果她自己就来了一个牵强堆砌、喧宾夺主,生生的要把那两句给盖住。

最搞笑的是妙玉的最后两联,“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和两位美妙的才女在一块儿,三人说说笑笑,何等有趣!若真的想芳情自遣,你不出来不是更好吗?“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这一句刚出来:

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也快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

人家可是在她家呀,客人还未提出离开,她就已经下逐客令了,更何况诗中刚写到要烹茶待客!妙玉行事之突兀,无人能及。

妙玉的诗和她说的话让黛玉和湘云跌了多少个跟头啊!

曹翁把一个粗鲁、无礼、没有涵养的妙玉刻画得淋漓尽致。

贾母带着刘姥姥及众人去栊翠庵吃茶,曹翁又向我们展示了妙玉更垃圾的一面。

她先是嫌刘姥姥吃脏了她的杯子,让“搁在外头”;然后又说贾宝玉,“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然后又嘲笑了贾宝玉喝茶多、糟蹋茶,是“饮牛饮骡”,是“解渴的蠢物”。

渴了就喝水是人的自然本性,有什么蠢不蠢的!妙玉自己说着狂话,还强调自己“不是我说狂话”实在太搞笑了。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她嘲笑林黛玉,“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无论是妙玉的雨水还是雪水,因本来都是脏水并且又储存了四五年,都是早已变质并且发臭了的水,林黛玉尝不出来不是应该的吗!

因林黛玉尝不出是什么水被妙玉嘲笑为俗人,妙玉实在太无知、太无礼、太狂妄了。

妙玉最后又补充了一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这句话充分暴露了妙玉的恶劣:因为她刚才在贾母跟前阿谀奉承时,让贾母吃的就是这样的雨水!妙玉表里不一、虚伪做作。


美丽的外表肮脏的心灵,这是曹翁给出的妙玉的画像。妙玉竭力要在贾宝玉面前表现她的富有、洁净、雅致、有才学,实则词不达意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在黛玉与宝钗眼里,妙玉就如一个怪物一般。

实际上,妙玉说下人“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一语暴露了她的等级观念,她是看不起刘姥姥的,这和贾宝玉的“世法平等”思想完全相悖。所以表面上贾宝玉对她十分恭维,然而骨子里也不会真心喜欢她的。


妙玉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她的师傅实际上是她父母给她安排的下人。

一个拿着她家工资的人,是不会真心教养她的,她爱长成什么样子就长成什么样子,只要她高兴就好。她的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实则是她的父母不让她回去。

如果父母真的是为了孩子能成人让她出家,就会让她呆在自己家附近的庙宇里。并且以她家的财富地位,修几个庙宇都不成问题。不会像对待妙玉一般,几年都不看她一次。

妙玉之所以成长为一个无知无礼没教养的人,是因为她是一个有人生没人养的孩子,是一个有钱的孤儿。

曹翁把妙玉写成一个思想龌龊的人,一方面为了表明当时社会状态下的女孩子的可怜现状(生的再好也不会幸福),另一方面是为了说明她不是黛玉的朋友,更不是黛玉的知己;黛玉在贾府的好朋友只有宝钗、宝琴、岫烟及香菱。


十点书妆


妙玉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扔了,一定是嫌弃刘姥姥,这毫无疑问。但与刘姥姥穷和脏无关,了解妙玉的行为,要从妙玉的精神世界入手,不能说妙玉看不起穷人。

妙玉给贾母上茶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因贾母将喝剩的半杯茶给了刘姥姥喝,妙玉坚决不要它,还是贾宝玉劝说才交给贾宝玉转交给刘姥姥带走。

(第四十一回)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从原文看,妙玉并没有主动张罗要处理刘姥姥喝过茶的那个名贵茶杯,而是贾宝玉对妙玉太了解,知道她一定会不要那个杯子。

而且贾宝玉的话里话外对刘姥姥也不恭敬,“贫婆子”“脏”都是贾宝玉说的。可见并非妙玉瞧不起刘姥姥,在贾家人心中,刘姥姥脱不了穷和脏的标签。

妙玉对贾宝玉提议将茶杯送给刘姥姥卖了“度日”并不反对,可见她并无厌恶穷人之心。愿意将自己的茶杯给刘姥姥,固然是看贾宝玉面子,也表示她心中有怜悯之心。

既有怜悯之心,又讨厌刘姥姥,“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妙玉这矛盾的情绪是为何?说出来很简单,只因刘姥姥伤了妙玉的自尊心。

(第四十一回)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妙玉给贾母的茶一定是最好的。刘姥姥不会说话,说茶“淡些”,还说“再熬浓些更好了”。这话对妙玉来说很不尊重,也是刘姥姥私心没把妙玉放眼里。换成王熙凤或者贾家任何有地位的主子,刘姥姥绝不会这么没分寸。

妙玉不是贾家烧水煮茶的丫头,而是王夫人下帖子请来的贵客。她的性格目下无尘,大观园众人谁都不敢怠慢她,贾母带着一群人来搅扰,妙玉私心不愿意接待,只因寄人篱下没办法。

嫌弃茶淡茶浓,若贾母如此说也罢了,刘姥姥同样是客人,虽说无心也让妙玉下不来台,自然排斥刘姥姥。这是其一。

其二,贾母王熙凤留下刘姥姥主要为取乐解闷,刘姥姥自己也知道,她越卖力,贾家越不会让她空手而归。所以她处处抖包袱,说妙玉的茶淡也是如此。她一说完“贾母众人都笑起来”,不啻当面打脸妙玉,妙玉的性格怎么能忍受被迫与“小丑”为伍。第二十二回林黛玉因王熙凤说小戏子像她而迁怒贾宝玉:“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做什么拿我比戏子取笑。”妙玉之心,与黛玉相同。

其三,刘姥姥来贾家打抽风(原文没有打秋风一说),是攀附贾家。妙玉寄人篱下被贾家供养也是“攀附”。甚至林黛玉、薛宝钗在贾家走不了都是“攀附”。

妙玉之所以拉着钗黛一起喝体己茶,只因三人寄人篱下、同病相怜。

刘姥姥白吃白拿出尽洋相,被贾家当成“女篾片”耍笑,放在妙玉、黛玉、宝钗三人身上,难免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如果不是在贾家,妙玉不用伺候这批吃了酒肉还上门的“恶客”。林黛玉不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薛宝钗不用借《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委婉对贾母说:我知道您要像五台山和尚撵走鲁智深一样撵走我。薛姨妈也不用在贾母发火骂了她妹妹后,还被小丫头拽着去陪贾母打牌取乐(第四十五回)。

都是寄人篱下身不由己,刘姥姥没有尊严甘愿被耍笑,必然伤害同为客人的妙玉等人自尊心。妙玉不要刘姥姥喝过茶的茶具,林黛玉给刘姥姥取名母蝗虫,薛宝钗不但对母蝗虫拍手叫好,还详细讲解其中奥妙讽刺更甚,只因三人对刘姥姥“同仇敌忾”。

综上,并非刘姥姥穷或者脏让妙玉排斥她,从妙玉愿意给她茶杯就能看出妙玉也有怜悯心。但刘姥姥借妙玉制造气氛逗贾母开心,为客毫无尊严,贪食“嗟来之食”,才令妙玉大为反感。妙玉嫌弃刘姥姥低三下四的“乞食”行径,不耻与之为伍。

注:刘姥姥的行为现在看是大勇,但古人对“嗟来之食”持严厉批判态度。尤其刘姥姥家并非穷的吃不上饭要饿死,只是不富裕生活艰难而已。妙玉瞧不起刘姥姥,也瞧不起薛家。从它给薛宝钗的茶具“(分瓜)爮斝”也能知一二。薛宝钗从始至终不说话,只因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最难受的就是她。

文|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中有几个人的来历,很是玄幻。

可卿算一个,妙玉算一个。

她和贾府的瓜葛,要从元妃省亲开始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从这个时候,她的性格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请她,不来。必须要下了帖子才成。

高兴了,请你喝体己茶

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

送你很多的梅花-这是怡红公子的面子

宝玉笑向宝钗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

祝你生日快乐

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带着你们吟诗作对到后半夜

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也快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

不高兴了怼宝玉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怼黛玉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

怼李纨,佛爷似的珠大奶奶,居然可恶妙玉为人。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怼天怼地怼空气啊。

十足的性情中人,却自认槛外人。

清高,万人不入她的眼

爱干净,贾母走了都得着人洗院子。

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

她扔杯子并非刻意针对刘姥姥,这是她一贯的生活方式,她是真有洁癖。

妙玉自我意识极强、从小金尊玉贵、长大带发修行,成长环境落差极大。

这样一个官宦人家的姑娘,怎么也不能强求她能体恤民间疾苦,了解刘姥姥的疾苦。

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性格决定命运,可惜了,这姑娘最后的命运实在不怎么样。


束发


《红楼梦》妙玉为何耍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扔掉,見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刘姥姥二进荣國府,飯飽酒足之后,跟随贾母来到妙玉修行的栊翠庵。妙玉为取悦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杯,以旧年雨水冲泡“老君眉”奉于贾母,贾母吃了半盞,递于刘姥姥,刘姥姥一口飲尽。后来,妙玉让道婆“将那成窖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宝玉会意,知为刘老老吃了,她嫌腌臜,不要了”。

这就足以说明妙玉是个有“洁癖”的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定。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原本出身宦门的千金,修行于贾府大观园中,既依付贾家的权势和供养,却又自称“槛外人”自我标榜“清高,脱俗”,一心皈依佛门。在妙玉眼中就是连林黛玉也未免俗气,但却又暗恋宝玉。她既珍藏晋代豪门王恺的茶杯,却因刘姥姥仅喝过一口茶伪成窑杯,嫌脏而弃之。岂不是自我莫大讽刺,因此所谓的“诚和洁”难免因阶级不同而异,在封建阶级社会中,任何人都要打上阶級的烙印,就是自称“槛外人”的妙玉也是如此。


老兵4200


妙玉是觉得她用过的东西是不能让别人来用的。妙玉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人物,她过分孤傲不群,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算是给自己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做人还是要与人为善,凡事不能太过,说话做事总要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妙玉从心里就觉得刘姥姥是脏的是不被人尊重的。所以刘姥姥用了她的杯子就是脏了她的圣洁,她自认为的圣洁,她的圣洁不能被玷污了,所以必须扔掉刘姥姥用过的杯子。王熙凤的一个善念给自己的孩子巧姐留下一条活路,妙玉确因为自认为的圣洁做了很多伤害别人的事情所以结局很惨的!






惜墨斋紫甘蓝




刘姥姥的丈夫毕老爷是个猎户,刘姥姥虽成老妪,体壮不输男子。归根到底是刘姥姥爱吃肉。毕老爷打来的猎物刘姥姥总是留下一部分给家里享用。



刘姥姥计划游大观园时为了增强体质,提前一个月增加营养,三餐不离野生动物。至于刘姥姥进贾府讲的鬼故事,也不是凭空捏造,是刘姥姥年轻时因为一曲山歌唤出了老鬼,山林里经历了人生的高潮。



妙玉虽然沦为人下人,毕竟出身豪门贵族,六代御医世家,爷爷刘罗锅官至一品宰相。妙玉实名刘玉洁。在写红楼梦时曹雪芹曾经备注了妙玉档案,妙玉之出身远高贾府。



妙玉相见刘姥姥,情非得已,看到刘姥姥脸色暗红,已知此妇身含抗体,妙妙通过望闻问切,看到茶杯之上所留姥姥唇印,知道刘姥姥吃过不下几百只蝙蝠穿山甲。妙玉问刘姥姥以何为业?刘姥姥说靠拙夫捕猎为生。妙玉豁然明白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妙玉知道蝙蝠传染病菌的厉害,虽然扔了刘姥姥使用的杯子,还是被传染到。美艳不输黛玉的妙玉,正值青春年少,怎么可能得中风之疾。在刘姥姥离开后的一星期,妙玉一命呜呼,临走前眼含热泪说【毕老爷,为什么让姥姥吃蝙蝠?我恨你……】,据曹雪芹记载,黛玉也是因为探病妙玉被传染,妙玉蒙了头不肯相见黛玉,轻轻抽泣道【妹妹,别靠近姐姐,来生再做姐妹吧……】。黛玉泪流满面,想起自己的身世,何尝不是如此结局?黛玉顾不上许多了,把妙玉拥在怀中说,天堂路遥,由我们姐妹相伴才不孤单。二人哭成泪人,第二天,妙玉香消玉殒。再27天,黛玉香魂和妙玉相聚月宫,与嫦娥一起被封为广寒三仙子。


白这个颜色


妙玉在《红楼梦》中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作者描述她的文字比较少,她出场的次数也不多。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她的了解。

妙玉出身贵族之家,是千金小姐,人长得冰清玉洁。她自小身体有病,必须出家才能保健康。她父母也曾找人替她出家修行,然而没有效果,她只能出家,而她只愿意带发修行。

妙玉是贵族千金,身份尊贵。这样的小姐天生是骄傲的,目空无人的。从刘姥姥进贾府,被贾府的人恶搞,就能说明这个情况。妙玉出家是迫不得已,非她自愿。她出家后,醉心于老庄思想,性情变得更加孤傲清冷,孤芳自赏。她日日念经,却不能看破红尘,没有出家人的慈悲情怀。



那日,贾母带着刘姥姥与众人游大观园,来到拢翠庵,口渴了,便进庵坐坐,喝喝茶。刘姥姥是贾母的客人,她坐在贾母旁边。妙玉瑞茶过来,只给贾母,没有刘姥姥的份。从这里看出,妙玉是看不起刘姥姥这样身份的人,即使刘姥姥是贾母的客人,她也不给贾母面子。

或许贾母对妙玉的做法是不满意,她喝了一口茶,就把茶杯递给刘姥姥,让她尝尝。刘姥姥喝了茶,还评价说茶太淡,要是浓些就好了。


小尼姑收杯子时,妙玉交待她把刘姥姥用过的那个茶杯扔了。可见妙玉嫌弃刘姥姥,她觉得刘姥姥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