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到頂了?

魏思江


股市裡面有句諺語:牛市不言頂,熊市不言底。對於一隻股票來說也是這樣,底和頂都很難判定,即使做出判斷也只能判斷出一個區間部位。


雖然預測一隻股票價格到頂了很難,但是還是可以從以下一些跡象可以看出端倪:


1、當一隻股票拉昇到一定程度後,高位放出巨量,不管是巨量陽線還是陰線,大概率都是見頂信號,巨量一般是指量能為前一交易日的兩倍以上,尤其是巨量陰線見頂信號的概率更大。

2、當一隻股票拉昇到一定程度後,量能突然萎縮,但價格還在繼續上漲,這大概率也是見頂信號。因為價格上漲,量能跟不上,一般不會持續太久,這就是通常股票技術指標裡面所說的量價背離的表現。

3、當一隻股票拉昇到一定程度後,在一個很小的價格區間平臺整理,整理時間又很長,突然一個交易日下跌突破了平臺的下沿,這時候一般也是見頂信號,這就是通常股票技術指標裡面所說的盤久必跌的表現。

4、當一隻股票拉昇到一定程度後,這隻股票的上市公司不斷放出利好,股評機構和人士大力推薦買入評級,這時候一般也是一隻股票的見頂信號,這就是莊家利用利好出貨最常用的手法。


以上是從技術面和消息面初步判斷一隻股票價格見頂的一些方法,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但每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實際判斷時還是要綜合考慮。


金睛財經


股票到達頂部有許多標誌,但個人認為最準確的標誌是人們的心理反應。

對於這個問題股神巴菲特早已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當眾人冷靜時我貪婪,當眾人貪婪時我冷靜。

如果每個投資週期回頭看,都會發現最好的賣出時機就是不斷的出利好,甚至利空都被理解為利好,行情又已經演化了很長時間,市場一致性預期最高的時候。而最佳的買入時機就是天天都是利空,甚至利好都被解讀為利空,行情也已經演化了很長時間市場一致性預期同樣高的時候。

事後看都很容易,但身在其中卻要克服巨大的群體效應和慣性思維,要在壓力下依然擁有理性和常識的能力。順週期內的錢很多是運氣,多個週期考驗賺到的錢才是能力。

所以,當你身邊所有人都判斷一隻股票價格到達頂部的時候,那麼,這是股票往往還有上漲的餘地。反過來,當你身所有人都認為價格還會上漲時,那麼其價格可能就真的到達頂部了。

指標最好是找一些沒有未來函數的,我說的指標都是不含未來函數的,因為含有未來函數是會有漂移的,對於我們的幫助也不大。

一、金股低吸找牛股

這個,如圖,當出現金股信號的時候我們可以買進持股待漲。

二、主力建倉火焰

這個很簡單,就一個火焰山信號,信號出現後,後期行情基本都是上漲的。

三、絕地求生選股

如圖:


鼎天財經


對於股票何時到頂然後獲利賣出這個問題而言,想必都是很多投資者夢寐以求都想知道的事了。因為,所有的投資者可能都有這樣的想法過,那就是我買入一支上漲的股票後可以不畏任何調整一直持有直到上漲結束,獲利賣出然後該支股票就開始一路下跌開啟下跌模式,心裡暗自驚歎自己的神操作。那麼這個令人驚歎的操作簡單來講就是能提前判斷並把握個股到頂的位置並且做出操作指令。

雖然這種操作如此神的跡並且令人如此神往,但是細想一下其實是不太可能實現的操作。因為畢竟個股的漲跌並不是由我們個人投資者所控制,就舉個例子來說一支股票不會因為你買了它的多少股而開始上漲也不會因為你賣出多少股而因此開始下跌。而這一切漲跌與否的背後在於主力資金的漲跌意願。所以對於股票價格是否到頂這也只能說是局部的頂部區域而已,對於局部的價格頂部區域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分析探討探討。

操作邏輯方面

漲幅與公司業績、發展預期的關係(背離與透支)

操作邏輯其是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我們都知道個股上漲的本質其是就是資金的買入得以推動股價的上漲,這裡的資金確切的說是主力資金或者大資金。這一類資金其資金體系較為龐大,少則幾十億多則上千億,其資金波動一個點都是千萬級別的浮動。所以這一類資金在操作上可能可能一般不會太過於計較短期幾個點的波動,它們所期的,一是在未來的一段發展週期內公司運行發展穩定、業績穩步增長(預增),表現為該股的抗跌性。二是雖然目前公司的業績發展不理想但是該公司所佔主營業務一旦攻克未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表現為該公司的成長性。

既然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一類資金肯定會去做以上兩種類型的個股,其是我們都可以跟隨買持股待漲。那麼這一資金操作類型的個股,其頂部的邏輯特徵又是什麼呢,下面就具體分析下其中的邏輯:以公司運行發展穩定、業績穩步增長(預增)買入的標的若是已經有了較大的上漲幅度,並且公司業績開始有滯漲或者下滑跡象,此時應該考慮是局部頂部區域;而以公司發展前景為主的投資標的,當公司達到盈利或業績預增時為一個局部頂部區域,當再次大幅上漲後,有可能會透支其公司所有預期,如若公司接下來不能有重大突破,那麼這次將會是又一次重大的頂部位置。

技術分析方面

均線系統判斷

對於均線系統而言肯定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會陌生的,這個是比較初級的一些投資者或者說是剛入市小白用的比較多的一種簡單且常用的個股分析的方法。說白了均線系統是一種以點相連最為直觀表現個股階段性趨勢的判別方式。對於階段性的頂部而言我們可以重點關注短週期均線系統(5MA\\10MA\\20MA)的變化情況,通常情況下在上升趨勢中的個股其K線短期一般是踩著這三根短週期均線(5MA\\10MA\\20MA)順線而上的。這種情況下只要是沒有有效跌破我們都可以先持股,倘若是該股加速上漲後,而後開始高位滯漲,此時就要有警覺性了,再次遇到5MA下穿10MA並且下破20MA,10MA也同時下穿20MA,此時就在均線形態上形成一個“倒三角形”的結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價壓”結構(如下圖紅框內的小圓圈位置)。那麼此時就更加確立了短期局部股價頂部的形成。

趨勢走勢(軌道線)判斷

“以長定短,趨勢為王”這句話很多投資者也應該略有耳熟吧,其實它重點就是強調了趨勢的重要性。同樣的對於股價到頂還是到達頂部區域而言,在此之前肯定是要經歷過一波強勁的上漲過程,不然,何來的頂部而言呢。對於這波上漲過程而言,這就是趨勢,即平時我們所說的上漲趨勢。即在這個上漲趨勢內該股就會有其延續上漲的慣性,所以只要股價保持在上漲趨勢內運行那股價就沒有到頭。

那麼何時判斷出股價到頭呢,如下圖:圖中是一支正處於上漲趨勢中的個股,圖中依據該股的走勢畫出了上漲趨勢線(下軌線)為了方便觀看同時還繪製了上軌線。從圖中我們可以簡單明瞭的看出該股在上漲趨勢中,每每上漲至上軌道線股價都會短線觸頂回落,而每次短線觸頂回落後觸碰上漲趨勢線(下軌線)後又開始觸底上漲。所以由圖中可以看出該通道線的上軌線就是短期的一個小頭部;而當某一小頭部觸頂回落後並且有效下破了上漲趨勢線(下軌線),那麼則證明該短期小頭部便轉換成了局部頂部區域。

K線組合(烏雲蓋頂等)、頭部形態(“M”頭形態、頭肩頂形態等)判斷

對於K線形態、K線組合、頭部形態而言,一些悉知K線理論以及喜歡研究個股走勢形態的投資者應該很容易理解的。其是,對於個股的走勢而言,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在個股走勢發生反轉之前該個股的形態都會提前有所變化的。所以這一系列的形態、組合之類的都是前車之鑑,都是前人總結的,我們可以加以置用。簡單的舉個例子吧,如下圖:此圖為一支經歷過上漲形態後,該股高位震盪形成一個典型的箱體內的“M”頭形態。

第一次上漲後形成第一個頭部開始回落,然後至箱體下沿後再次反彈拉昇,而再次至箱體上沿時股價又在此開始拐頭向下。但是這一次我們驚奇的發現:第一、該頭部的拉昇段沒有第一次頭部拉昇段的成交量放大;第二、該次拉昇的至頭部時股價並未創出新高。結構、成交量上都形成了明顯的背離,而後股價再次跌破了頸線位,並且再次反彈拉昇至頸線位後反彈結束,股價開始走跌。

總結:關於股票價格到頂的判別,其是比較簡單的就以上幾種。但是,還是要重點切忌的是,咱們投資者並不是主力資金,你的買與賣並不能造成股價實質性的漲與跌,我們能做的是以我們的智慧和能力跟好主力節奏順應趨勢順應結構以此來完成進攻、防守與撤退。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道破天際


股票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高低點。局部高點我們是應該回避掉的。那麼如何分析呢?一起來聊聊。

最直接的畫圖方式可以幫助我們。上漲趨勢中,高點連線形成上漲壓力線,是否突破壓力線就是我們判斷依據。不過趨勢線,就防止回落,形成高點。下降趨勢下,高點連線形成下行壓力線,漲到壓力線,不突破,可能是要形成高點了。

然後是量能柱,量又叫做交易量。每天股票的交易收盤形成一天的量。在上漲尾端,量柱會成倍放大,股價小漲,不漲,反跌,都可能是高點信號,我們先減倉來應對。

最後就是指標,macd白線掉頭向下,紅柱變短,都發出了賣出信號,我們必須減倉。

總體來講,任何形態,指標,都不是萬能的,在資金的控制下都不成立。所以說股市每天都是新的,只有認真學習,善於總結,面對每天的市場變化,才可以活下來。不要迷信,不要走捷徑,用高姿態來到市場,冷靜客觀直面現象,把握方向,理智操作。認可的朋友請點贊,謝謝!



超短進出


評論員小韓;股票的價格和上市公司的關係一句話概括;上市公司的收益越好,股價越高,股票買的都是預期業績,當前的股價反應當前的業績,連續成長型、穩定型,業績反轉型的可以作為首選考慮的,我們可以通過公司近幾年的總營收、淨利潤來初步瞭解公司近些年的發展情況,也可以從公司在行業的知名度和核心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來判斷。做好投資決策,避免財產損失。


天閱財經觀察


連莊家和主力自己都判斷不了的事情,你能判斷得了?

一路拉昇,一路出貨,什麼時候出完貨,什麼時候拉昇結束了,有的股票出完貨之後還能慣性往上走一段。

不要想著賺走最後一塊錢,那是人類歷史上最貴的一塊錢——傑西李佛摩爾。


小北說金融


任何一支股票的價格都是變動的,任取一個時間段(幾個周或者幾個月甚至一年數年)都有最高點與最低點,可以劃分為低位區、上升區、高位區,下降區(當然最高點或者最低點處於這個時間段的開頭與結尾的話屬於特殊情況)。如何判斷一支股票的價格是不是到頂了的前提情況是目前這支股票價格處於前所未有的高點,或者最近一個週期的高點,在這個位置判斷股票是否到頂最簡單最準確的就是看成交量。

A股沒有做空機制,所以A股的獲利方式僅有低買高賣這唯一的手段,必須在高點拋出籌碼才能完成獲利,這樣一定會造成這一價格區間成交量增加。這要根據市值分為兩種情況:中小盤、大盤。

一、中小盤股流通股值不,一家或者幾家機構聯合就能完全控盤,完成控盤後就會借勢拉昇,較快速的上漲就是最好的廣告,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每一天的成交量都會增加,莊家會在拉昇過程中在交易量上造假,拉到目標區間後會運用多種手段來造勢,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隨著散戶加進買入籌碼的大軍,莊家會逐步減少自己的對倒量,悄悄的緩緩地將手中的籌碼拋售出去。莊家必須擴大成交量,成交量小的話它的籌碼根本就放不出去,稍微一放就把價格打壓下去了,無法完成拋售,所以在高位看到成交量放大了就可以擇機離場了。

二、大盤股想完成控盤不太可能,盤子太大,沒有這麼強大的機構,機構在這些大盤股中有些類似中小盤中的散戶,所以推動大盤上漲的主要是趨勢,趨勢是什麼,就是看漲與看跌的力量的對比,看漲的力量大就會推動上漲,隨著上漲啟動看漲的人會增加,看跌的人就少了,這就導致了買盤大於賣盤會快速推動股價上漲,隨著上漲幅度增加,慢慢的看跌的人會增加,賣盤供給量就充足了,成交量就增加了。具體表現就是上漲速度放緩了,甚至在波動,成交量明顯增加,這個時候趨勢就有開始轉變的苗頭了,是離場的時候了。


這裡做一個說明,高點並不是僅僅最高點那個成交點,高點可能上下波動達到20%的一個區間,有些股票的高點可能是一個持續幾個月到一年的波動的平臺區。短期上漲下跌可以造假,短期成交量也能造假,不過將價位區間分割開來,分別統計其成交量真相就會浮出水面了。總之目前股價處於前所示有高位,或者是週期內的高位,上漲勢頭無力,速度放緩,成交量明顯增加的情況,價格到頂的可能非常大,最好不要參與。


蓑笠子


要判斷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到底了其實可以用到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這兩大類,但是不同的分析方法它對一隻個股的頂部預判其實是不一樣的,並不能夠保證任何一種方法能百分百的捕捉到個股每一次的頂部風險。

無論是用基本面還是用技術面對於個股的機會和風險判斷儘量是以客觀的角度去分析,然後站在方法是輔助為主的理念對市場的這種股票高低點進行一個瞭解的過程,儘量做到對高低點的判斷有一定的勝率,而不是要去精確捕捉高低點,那這種判斷就是成功的。

第一、基本面分析。

應用基本面分析一隻個股的頂部風險其實就是在這隻股票出現了持續上漲之後它的股價是否處在一個高估的時期,它的股價上漲是否已經超過了價格估值,一旦確認這支股票目前的上漲是處在泡沫階段,那它後面的任何表現其實就可以用基本面來判斷是處在頂部風險。

基本面對個股的判斷並沒有一個精確的點位預計,但是可以通過基本面中對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包括對股東的持倉行為還有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進行了解,當下個股是存在低估或者高估的問題,來確認這支股票是處在頂部區域的風險還是低位的機會。

第二、技術面分析。

如果是用技術分析方法去判斷一隻個股的頂部風險,簡單的理解就是用技術指標的超買跟超賣來確認這隻個股是存在高點的風險,但是技術指標它僅僅是表述當下的行情和說明歷史的走勢,它不存在著預測歷史頂部風險的能力。

簡單的理解技術指標它是沒有預測能力的,僅僅是每一位股民在應用技術指標之前根據它的風險和機會提醒來考慮買賣,但這種買賣也是存在概率的,不可能說是100%的精確,畢竟沒有任何一套系統能夠做到100%的捕捉到個股的高點和低點機會和風險,它僅僅是告訴你當下的市場情況是如何,歷史走勢在當下是如何表現的,然後讓你自己去預判這種機會和風險,就要加上你的個人投資經驗,個人的投資水平,還有對整個股票的趨勢瞭解,才能夠精確到你對頂部風險的預判。

如果你是簡單的靠技術指標出現了頂部風險就開始離場,底部機會就開始買進,這種投資要賺錢是非常難的。

因此,要判斷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到頂了,用技術分析或者用基本面分析都可以去實現這種預判的結果,但是它們是不可能做到100%精準或者讓你100%逃離頂部的,只能是說在遇到風險和遇到機會時你運用自身的投資經驗來增加對方法的使用成功概率。

而且用技術分析還可能陷入過於主觀判斷行情的問題,變成完全猜測漲跌的買賣行為,這種情況下技術分析反而是進入瓶頸期,要擺脫這種影響,增加投資經驗,才能在股市對頂部和底部風險更好的預判。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股市是否到頂,大的來說是跟隨經濟週期和行業週期來判斷,但是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必定無股不莊的前提下,說簡單點,就是漲到不想漲了,就見頂了。當然我們更應該理想化的按照經濟週期及行業週期結合去判斷。


爵金之旅


如果連漲三天就到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