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私募大咖的交易之道 —(何巍)

(何巍萬字演講整理)

良心分享、十分贊同、務應消化 文章很長、耐心閱讀


大家下午好,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交易理念。

剛才我聽到了量化交易的時候,聽起來蠻興奮的,因為我自己算是做量化,但不是全量化,類似於半量化,也就是人工加上量化的結合。我自己也是做CTA策略包括趨勢跟隨策略,所以我很有感觸,特別是剛才我聽到一個數據:目前國內的關於配置CTA策略的私募才佔3.9%。這個數字太出乎意料了,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說做趨勢交易、做各種各樣的CTA策略,但是實際上每個人、每家公司做的差別特別大。前段時間我到上海的許多投資公司、期貨公司去轉了一下,感覺大家都說自己在做,但是做的水平結果參差不齊。我自己做的是趨勢跟隨,但是現在策略會更多一些,但還是主要以趨勢交易為主。趨勢交易這一塊,很多人說:趨勢交易,我們都知道,做突破嘛!做跟隨嘛!都這麼說,但是做起來的結果卻千差萬別。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細節方面,細節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東西,可能在風險控制上面也有一些。

我做趨勢交易快10年了,06年開始做交易,09年開始做趨勢交易,基本上在期貨市場上的策略我都嘗試過,比如短線的、量化的、高頻的,包括中長線的我都做過,最終我把自己定義為做趨勢交易。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吧,因為我自己隨著體量的增加,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加,對於人的精力、對於人的資金容量來說,可能不太適合去做一些很耗體力的事情。我們做交易的人都很不容易,等於是在用身體搏取利潤,所以我現在做的是比較佛系一點的趨勢交易。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花點時間分享一下,我自己對於趨勢交易,包括對於當前整個市場,包括期權市場的一些理解,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僅此而已。

我想先送大家幾句話: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前兩句其實很簡單,我們做這一行沒有速成,以我十幾年的經驗來說是沒有速成的。我之前也學過很多東西,但是我覺得有很多東西都是要減掉的,其實任何一個方法,任何一個體系,或者說任何一個市場上的參與者,都有獲利的看家本領,都有成功的例子。但絕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適合,所以說更多的時候是需要積累積累經驗,別人說再多,是不是自己就能吸收掉呢?交易這個東西不是唯一的,它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每個人擅長的地方也不一樣,每個人的經歷也不一樣、經驗也不一樣,找到適合自己的,我覺得才是最好的,這是我今天想表達的一個觀點。

今天第一部分先說一下我的交易理念。我覺得先有理念,才有交易體系,脫離了交易的理念,光說交易的體系實際上是沒有用的。耳朵、腦子說我會了,但是手說我不會,做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怎麼幹,因為你從骨子裡就沒有接受。

第二部分再說一下風險控制。因為我現在主要是管理大資金,或者是基金產品的管理,更看重的是風險控制,而不是追求暴利。以前,我的目的就很簡單,就是想賺錢、賺快錢、賺大錢。怎麼賺?不知道!反正一開始我的目的就是要賺快錢,可能一開始已經註定了我結果不會很好。最近我看了一下期貨日報每年的大賽數據,不管是重量組還是輕量組,我感覺大部分都是韭菜提供方,程序化可能會稍微好一點,但更多的是基金組在盈利。它的特點在哪裡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他錢多嗎?在這個市場上也有很多有大資金照樣虧,那我們要想想為什麼。其實我自己也在想贏家是什麼樣的特點,我們只要跟贏家一樣,不就可以了?想了半天,我想可能基金組或者是說機構組更多要考慮的是風險控制,其次再去考慮盈利。而我們普通的投資者,我們先想的是怎麼賺錢賺快錢,怎麼能把這個市場行情猜測對,或者我研究一個產業的基本面消息,或者是我聽某位老師跟我說一個消息,我就去賺錢,都是這樣子,他沒有想到深層次的問題。所以,第二塊我想說一下我對風險控制的一些認知。

第三部分我主要講資金管理,風險控制我覺得主要是通過資金管理來做。

如果有好的資金管理,即使在你判斷錯或者是對你不利的時候,你照樣可以活下來。如果沒有很好的資金管理的話,你判斷對照虧,跟你判斷準確與否無關。怎麼在你不順的時候通過資金管理活下來,在順的時候通過資金管理賺的更多,這就是資金管理。按道理來說,還應該帶一個心理管理或者叫自我管理,但是這個我就不說了,因為說也沒用,因為大家都知道心態要好,但是心態好不是嘴說的,心態好是要靠盈利的,如果你一直在虧,心態根本好不了。心態一定是靠源源不斷的盈利,源源不斷的通過不利的時候爬起來,再跌下來再爬起來,這樣你的心態才會非常好。嘴上說、紙上說、看一篇文章說心態要好、心態是你的根本...這樣是沒用的,根本好不了。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這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我先說說,交易的理念:

一開始我做交易的時候,就喜歡研究預測,但是預測跟實際交易是兩回事。我在各種場合參加各種活動,各種沙龍,大家都在討論這個行情未來會怎麼走?那個行情會怎麼走?這個消息會怎樣?這是主旋律,不預測我天天做期貨幹什麼呢?預測可以作為你交易的一個依據,但是預測絕不能保證你一直賺錢,甚至預測對了你照樣會虧錢,這就是資金管理。如果倉位重了,我是看漲的,結果一個小小的回調,你也就game over了,後面做對了跟你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一開始我也是喜歡做預測,但是預測來預測去發現,預測了很多次都對,但是不可能永遠都對,那如果說預測不對的時候怎麼辦?這是需要我們去考慮的。所以,如果我們一直隨心所欲的去預測,必定會很難去穩定盈利。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框架,有交易系統,有交易規則,但是這僅僅是第一步。有了交易系統交易規則,這隻能說你有了上賭桌的資本,但是能不能賭贏?也不一定!更何況交易系統很多人很粗淺的認為只是一個交易的信號,它告訴我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突破了我就買,震盪我就做震盪策略,突破了我就做趨勢策略。但是,僅僅因為這樣的一個策略就行了嗎?

我個人認為交易的體系應該是立體的,不應該是平面的。平面的就是告訴你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出,什麼時候止損,什麼時候離場。但是我認為交易更多的應該是風險怎麼控制?資金怎麼管理怎麼配置?碰到交易盲區或者交易不利的時候怎麼去度過?怎麼讓你虧都虧不掉?來行情的時候怎麼去加大利潤?因為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每次都猜對,所以制定交易規則是你的第一步。但是怎麼制定呢?我想我們每個人來到市場先考慮的是要掙多少錢,比方說我今年要賺4倍,我今天要賺8倍,但是有沒有想過怎麼去賺這個錢?不知道!你準備花費多少的虧損,去接受這4倍的收益呢?不知道!也許你覺得先放個幾萬塊錢進去賭一下,賭對了,我就賺錢,然後繼續賭,這樣長期下來一定會讓你養成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因為你對這個市場就像遊戲一樣去對待,那這個市場的結果一定也像遊戲一樣對待你。所以說我們做投資,其實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我在很多場合一直很倡導的一個理念:我們做期貨,應該要做平安的期貨,要做平和的交易。我在很多場合都這麼說,但是在國內,很多人都會想到期貨的風險很大,誰誰又破產了,誰誰又怎麼樣了,都覺得期貨是一個妖魔化的東西。但是期貨本身它產生的原因卻是為了規避風險而產生的,來到我們中國,就變成了一個製造風險的產物,大家覺得這是為什麼嗎?因為槓桿!沒聽說誰因為炒股怎麼樣吧?炒股虧了,大不了放那等著,我等不起的話還可以傳給兒子傳給孫子。期貨你試試看,根本不可能!主要的風險來自於槓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把期貨的槓桿用到極致,那麼它就變成了一個投機賭博的工具,如果我們不用槓桿,那麼期貨就變成了貿易。你說貿易做起來太沒意思了,賺點錢能急死人。但如果你去研究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你脫離它不合理的槓桿,實際上都是沒有用的,都是風險巨大的。那如果你去研究產業或者最終的價值迴歸,通過去槓桿,實際上是可以的。就像你去研究股票一樣,股票從理論上講是可以跌到零的,是可以退市的。如果你說我去買不會退市的工商銀行,那點收益還不夠你跑通脹呢。期貨會跌為零嗎?不會!因為期貨它本身是有價值的,它有它的供求關係,那就一定有漲有跌。如果我們把K線放大到月線甚至到年線,我們就可以發現商品期貨都是在週期間來回的交替的,本質就是是商品的特性。如果我們通過去槓桿,只要抓住這樣的特性,去找到它價值的最終迴歸。如果商品供大於求或者已經到成本線了,那我就慢慢去做多,那你只會輸時間不會輸錢。但是如果你用槓桿就不行了,因為有的時候市場是非理性的,如果它就是靠資金來推動一直跌怎麼辦?跌破成本價很正常,這樣的話你很容易game over。所以說,我們來到這個市場要先考慮我們要做什麼交易?先考慮能虧多少錢,再去考慮賺多少錢。

我相信上海這邊的投資者都很成熟,都瞭解交易體系,但是你聽了那麼多課,參加了那麼多的活動,接觸各種風格的高手,但是他的那套理念是否適合你,你需要自己考慮。如果我是一個急性子,你讓我去做中長線趨勢,我做不了;如果我是一個很慢性子的人,你讓我去做短線,我也做不來。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投資者,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特點的交易,這個是你自己要知道的。所以說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瞭解自己,你去盲目聽別人、學別人,那你能複製他嗎?不一定!所以說是人決定了系統,而並非是系統選擇人,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效果。比如說我很忙,我要上班,我要做生意,我沒有時間,那隻能去做中長線交易;如果我很有時間,精力很旺盛,那適合做短線,它們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我以前也做短線,但是我這個身體受不了,每天到10:15才敢上個廁所,其他時間都不敢亂動,我以前還喜歡抽菸,現在也不抽了。我以前做交易很焦慮,因為倉位重,輕倉做短線的那點利潤沒什麼意思,所以你倉位必須要重,這個時候你就會很焦慮,壓力很大。如果你做得很順,那你的財富會積累得非常快,這是短線的優點,一定要追求高勝率。那麼中長線交易呢?它追求的是盈虧比!中長線相對來說不用那麼累,不用天天去盯著它,我可以每隔一個小時去看一眼,我可以喝喝茶曬曬太陽,磕磕瓜子,打打球都可以。中長線更加關注的是整個市場是否有趨勢性機會,如果沒有機會你就休息,有機會你就持有不動,大部分時間是沒有什麼事情的,所以很多人感覺做中長線的人很開心,啥事不幹,在電腦跟前敲敲鍵盤錢就來了。但實際上做中長線交易,即使你不在電腦跟前也在做交易,因為它的工作的性質不一樣。

那麼回到技術分析來講,怎麼在這個市場掙錢?你需要有兩個邏輯。第一,我的勝率越高越好,我的盈虧比假設是1:1的話,我賺10個點也會平,虧10個點也會平,只要我的勝率是高於51%的,那就一直做,越高越好,這是一個邏輯。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還有一種邏輯就是我勝率不高,比方說我的勝率是低於50%的,但是我的盈虧比高,越高越好,1:2、1:3、1:5、1:8更好,這樣你也可以掙錢。

那我們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其實我們很多人自己不瞭解自己,交易的數據也不知道,甚至昨天做的什麼品種今天就忘了,所以說對交易來說,缺少了對自身的瞭解。回到技術分析背後的邏輯,基本上就是要一直做大機會,做大盈虧比。所以需要我們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性格去選擇自己的交易的風格,首先從瞭解自己開始,這個就是我的理念。其實我的收益率不高,這幾天下來平均收益率只有40%多,但是從12年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是盈利的,這個我心裡是有數的。這兩年,可能體量上來了,或者說這個風險控制要求更高了,所以收益率會降下來,但是相對來講這還是一個比較穩妥的策略,一個穩妥的策略可以放大你的規模。如果你說我都爆了幾次倉了,我就要暴利,不要穩定,但是如果我們不能穩定地去守住你的暴利,那你這個暴力也就是紙面上的數字。我們人都有這樣的特點,如果我沒有做這筆交易,或者是我做了進來就虧了,那就算我賭錯了,但最害怕的是賺到手的錢又回吐了,這是誰都接受不了的。很多人認為賬面上的錢就等於是自己的錢,賺到手的錢再回吐,就像自己口袋裡的錢被別人偷走了一樣。但實際上,這個錢只是賬面上的數字而不是你的錢,因為這不是你的利潤,只有當你的賬戶最終平倉了,那才叫落袋為安。所以人最害怕的是什麼?最害怕的是自己賺了錢又虧回去,所以我們不要幹這種事情。那麼我是做盈虧比的,因為我的勝率是低於50%的,我可能做到了46.7%,無限接近50%,但是做不到,因為趨勢的特點就是這樣子的。但是盈虧比可以做到1:2點幾,所以按照這樣數據去做,自然就會盈利,就會大賺小虧。

嚴控回撤是什麼?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我覺得大家都不能讓自己無限制的虧下去。我們都知道如果虧50%,要賺100%才能賺回來。但是我們要做到虧損一點的時候就要止住,然後花一點小代價賺回來。那有人就說了,一直虧我怎麼控制?你讓我一直止損,那會越止越損,鈍刀割肉把我割到最後只剩骨頭了,控制不了。其實是可以通過贏衝虧縮來控制,從字面上可以理解,這是資金管理的一種。就是我虧錢的時候越虧越縮,倉位越虧越小,這時候你會讓你越虧越難虧。賺錢的時候是衝,就是要加大倉位,因為你有利潤了,就可以把你的資金劃檔,比如說回撤了百分之多少,你縮一個到一個檔位,這樣會讓你越虧也難虧。你有足夠的時間,你有足夠的空間去賺回來之前虧的錢,直到賺回到上一檔再慢慢的放,是可以做到控制虧損的。這樣的話,時間就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就可以通過時間來做複利,複利就很可怕了,哪怕你今天就賺了10%,只要一直在賺,你就會越賺越多。其實一開始我也是覺得很慢,因為以前錢少就幾十萬在做,到現在幾個億在做,現在想想看,其實慢也是一種快,有時候我追求快,反而是慢,這句話大家可以想一想。

去槓桿,現在大部分的商品都是10倍以上的槓桿,但是期貨市場有槓桿並不意味著你必須要用槓桿,誰規定一定要用槓桿呢?誰規定一定要重倉或者滿倉呢?我就當現貨做,甚至我就用5%的倉位,沒聽說過哪個現貨商會跌得怎麼樣的。可能有人就說了,倉位太小了,做期貨失去了槓桿,沒有意義啊,我做這幹嘛呢?不用槓桿並不意味著說你的收益就會低,因為你90%的可用資金還可以再開品種,這個品種又是一個去槓桿的商品,當然這兩個商品要儘量的不相干,等於說你通過多品種組合,每個品種都是降槓桿,這樣的話等於是做了很多筆生意,使得你的資金得到充分的使用,然後去客觀的跟隨。有時候我也喜歡問研究員基本面,也喜歡看牛錢網的調研研報,但是看只是增加了我的一個篩選的因子而已,不作為我最終買賣的決定性的因素。我們大部分人來到這個市場都是在盲人摸象,都有隱含信息,都有信息不對稱的東西,那麼我們知道的信息越多越好,技術分析雖然用不到基本面,但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在這個市場上一定是信息多的人賺信息少的人的錢。但是我們要客觀跟隨,給信號了我們就做就可以了。當然如果跟你的預測,跟你研究的方向一致那更好,那你的拿單更有信心,你的倉位還可以放的更大,這樣我們就可以量化的建倉,那如何分配倉位呢?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儘量去量化。這樣下去,你就可以做到我一直倡導的平和交易,因為你根本不慌,因為你知道自己會虧多少,我知道越虧越難虧,我做錯了也不怕,因為我知道我做錯了會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會採取什麼樣的手續,那麼就會做到平和的交易。

所以整個體系我覺得需要做到三點。

第一:完整性。什麼叫完整性?就是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買多少,回撤了多少,整體資金怎麼配,這要有一整套的體系。第二:連貫性。什麼叫連貫性?連貫性就是,你不要東打一棒子西敲一鑼子,今天短線好我去做短線,明天套利蠻穩的,我就做個套利,這就是沒有連貫性。那如果你有體系以後,你就需要做到一致性,也就是說我的盈利和我的虧損實際上是在做一件事情。盈虧同源就是這個道理,好的交易系統是要經過長期檢驗的,能穩定盈利的系統。剛剛丁博士說回撤用量化去回撤,我也會,但是我計算機的能力差一點,沒有這個水平,我每次都用笨辦法,用手工去回撤,這好不好呢?我覺得是有一定優勢的。第一: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個節奏是什麼樣的,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如果是計算機可能兩秒鐘數據就出來了,但是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不能體現,只知道結果是賺是虧。第二:通過手工回撤我知道曾經在某一段時間內出現了多少筆連續的盈利或虧損,後來怎麼樣又賺/虧回來了。但是如果你用計算機,你可能也會知道,但是你沒有感受,當你用實盤去做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別說十幾筆連續虧損了,你錯個三四筆你可能就不相信它了,你覺得這個不對,為什麼我打靶的時候是神槍手,但上了戰場敵人站著我都瞄不準。為什麼呢?這個時候你的內心實際上是有很大壓力的,因為人最大的恐懼來自於未知,所以去做一些人工的回撤,這是我用的笨辦法。這樣會讓你知道最壞的結果是什麼,下次遇到相似的情況後,我就知道該怎麼辦了,雖然不敢保證一定是賺錢的,但我知道勝率是高的。這筆不行就下一筆,這麼就OK了,你的心態也會非常好。用小止損來換大的盈利,這個就是長期的盈利了。

當然還有執行的問題,這個其實是老生常談了,你有系統但你執行不了,那等於沒有系統。為什麼我說這個基本面分析叫知難行易,技術分析叫知易行難?之前跟朋友聊到基本面,都覺得信息太難收集了,因為中國太大了,每個地方的數據都不準確。那我看一些權威網站行不行?我的鋼鐵網有每天的鋼材的數據,我的團隊有一個成員,他就是做做鋼材貿易的。他經常接到電話,問現在多少庫存?市場報價多少?那他說我為什麼要告訴你呢?那如果我是上游,我要賣貨,我一定把價格報得高高的。那如果是下游,我就把這個價格報的低低的,因為我要進貨。但是網站不管你,所有的數據一平均就得出結論,但是這個價格有用嗎?所以基本面分析需要自己去跑,你看到的還不一定是真實的,還不一定是全面的,因為地方太大了,還有一些定價權是在國外的,也很難去進行很細的分析。但我只要知道這個答案,只要知道它是低於價值的,那我就買著放著就可以了。但是技術分析呢?它叫知易行難,知道很簡單,什麼形態反轉、突破、整理三角形、w底,書都看爛了,但是執行不了,因為不信任自己。大家應該都有經驗,這是很難執行的,因為他有不利區,在碰到交易不利區的時候,他放棄了。因為人就是因為太聰明瞭,就會把最本質的東西給棄掉。甚至有人說為什麼這行情就盯著我這兩手單子呢?怎麼多單一賣它就漲,空單一賣它就跌,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大眾心理的集合,造成了這樣的圖形,僅此而已。

我覺得大家想找到交易系統,更多的認為它是一個預測的工具。但是我想說的是,系統實際上是一個捕捉器,沒有任何一套體系能預測行情,因為這個市場決定的因素特別多。我不否認在這個市場上有一些高手,他能相對準確的預測未來的行情大概會怎麼走。

大家覺得未來的行情走勢是能確定的還是不能確定的?可以說確定也可以說不確定。我個人認為,從更長的週期從更高的高度來講,它是確定的,因為它畢竟供求關係在.但從短期來說它是不確定的,因為短期有更多的因素在裡面。所以取決於你要做什麼樣的交易?你是要做什麼樣的投資?取決於用什麼樣的槓桿?能不能等到你確定的時機來臨?這是關鍵。所以說,交易系統它是行情的捕捉器,要耐心等待最佳的機會出現,耐心是對交易系統的信任。所以如果你執行不了,其實說白了就不叫知易行難,其實還是不知,還是不信任,如果你信任,你就會執行到位,如果你不信任,你認為你自己是知道的其實還是不知道。我以前也執行不了,但是不斷的盈利以後,我知道後面會賺到錢的。我剛剛看到丁博士那張CTA的曲線圖,在17年的時候表現非常差,16年到達一個高峰,17年開始回落。都一樣,我在16年的雙11過後一直到17年的6月份一直沒賺錢,我都要崩潰了,最長的時候是三個月不賺錢,但是我還是在堅持,到17年的6、7月份一下就回來了。所以這就是一個自我不斷修行,或者叫自我自我麻醉,把自己說服的過程。所以在這個市場上,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是風險大盈利小,因為大部分時間是在震盪,只有少部分的時間才是盈利大風險小,這是來單邊行情的時候。這兩年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在這個市場上出現大行情的品種越來越少了,但是每年都會有1~2個明星品種,但是相對於整體市場來說還是少了。因為這個市場的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了,所以說機會也少了,那就更需要用合理的資金管理來做,只有通過等待磨練自己,當你每一次從坑裡爬出來的時候,你的信心會增加很多。

善戰者必善等待,因為這個市場大部分是沒有機會的,大部分時間是很痛苦的,需要不斷的虧損,但是一波行情來的時候,你之前付出的所有痛苦等待都會很快回來。有的時候三個月的震盪行情,你兩個星期就回來了,甚至賺的更多,這就是做交易的本質,它跟我們做很多事情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上班,我上一天班拿一天工資,但交易不是,交易是你可能上了半年班,一分錢拿不到,但是你可能上了一個星期就賺了很多很多錢,那你要哪一種?這就相當於做生意一樣,你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虧了很多的錢,投入很多的資金,但是你不一定有效果,它是這樣的一個特點。另外,我相信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賺過錢,因為想一直虧錢也很難,連續做對十筆很難,連續做錯十筆同樣很難,所以我們要的是偶然的盈利,必然的虧損?還是要偶然的虧損,必然的盈利?如果是完全靠預測或者是靠主觀、感覺、消息,那你肯定是偶然的盈利,但是長期下來一定是必然的虧損。那麼如果我們有體系,那你可能會有虧損,但是你長期下來一定是必然的盈利。

剛才聽的感觸特別深的還有FOF和MOM配置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在當前這個社會,靠單一策略能夠一直賺錢是有的,但是市場越來越難了,你需要做一些配置或者是多策略的配置、多週期的配置,我個人覺得不管是FOF也好MOM也好,它就相當於一個足球隊的教練一樣,它會進行排兵佈陣,比如說做一些比較穩妥的套利,或者是高頻,作為防守端,你可能資產略微配置多一些,但它的收益率可能會低,這個時候能使整體的資金安全有保障。如果是中規中矩的,那就是進可攻退可守,能防禦得住,賺錢行情來的時候也能賺到一筆。那麼對於一些打的很猛的,傳的很快的,可能體量會有一些影響,那可以做前鋒,你不需要防守,你就向前衝就行了,反正整體來說已經算在裡面。那麼對於我們個人來講,我們是沒有辦法去匹配的,剛剛提到的期權,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一個工具。如果你是作為純投機,我覺得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搏對了你的收益率也是非常可觀的。對於個人而言,期權起到一個很好的保險的作用,比如說我做一個期貨的品種,但是信心不足,那我就可以花一點權利金買沽對沖一下,以後期權一定是全品種覆蓋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可以去大膽的去搏一下期貨的頭寸,搏對了損失一點權利金,如果我搏錯了,期權可以大大彌補我在期貨端的虧損,這是期權保險的作用。對於資產管理來說,期權也可以作為一個安全墊的設置,比如說我前期大部分的資金是不動用的,只能動用小部分的資金,那大部分資金是閒置的怎麼辦?我可以去賣極度虛值的期權,雖然收到的錢很少很少,但是非常安全,因為它是極虛的。就像50一樣,一個月一期的話,如果我認為12月到期的期權破不了2600,現在是2950,指數跌百分之十幾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它一張單可能收10塊錢左右,算下來的話年化也能達到10%左右,這樣風險是會大大的彌補。

對於我來講,風險是第一的。做期貨其實做的就是風控,做的不是盈利,至少我是把控制住風險放在第一位的,只要你能控制住風險,利潤遲早會來。趨勢一定會有的,沒有人不會犯錯,我就在中秋節的時候踩了沙特無人機那個雷。因為化工品一直是弱的,那正常肯定是做空,但是突然的黑天鵝時間,乙二醇瞬間拉漲停,當天晚上又是漲停板開盤。黑天鵝一定會發生,16年的雙11、15年的7月8日-9日的跌停板都是黑天鵝,這麼多年碰到過很多次了。但是遇到黑天鵝,活下去是最重要的,怎麼做?必須要把自己最糟糕的狀況都要考慮進去,才能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上活下去。比如說我剛才說的突發事件,突然來了怎麼辦?倉位重了怎麼辦?回撤怎麼辦?回撤到一定階段我該採取什麼措施?都要考慮到。心態怎麼辦?交易員出現了崩潰,一直虧一直虧沒有信心了,所以否認了交易系統,怎麼度過?每個人都會有最困難的時候,這些問題對於一個成熟的交易員來講,都需要考慮到。但是需要通過策略,或者是通過一些規則,可以進行控制和規避,就拿風險事件來講,我是踩到雷了,但是對於整體資金來說回撤不大,為什麼呢?因為化工只佔1/8都不到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不會對我的整體有影響,因為那僅僅是化工的風險,不是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所以你要通過分散的方法,比如說分倉,或者是賺的錢不斷的出金等等,這就是資金管理的範疇,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善虧者不敗!我來這個市場就想賺錢的,你叫我虧,還叫我善虧?我經常跟我們團隊開會說,行情打到你的左臉,你要笑著把右臉伸過去給它接著打,然後說很好再繼續打。17年我碰到連續13筆虧損,我自己都不知道,資金也回撤了快百分之十幾了,但是我不會去考慮這些,因為我怎麼虧都虧不了多少錢,只要來行情我一定會賺回來,所以善虧者不敗。在任何時候都是先生存,再說其他的。那麼對於個人來說,還是要先賺錢,要賺很多的錢;對於機構來說要先控制風險再追求盈利。控制風險主要的目的其實就是在你犯錯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活下去,所以說,一個好的系統它的容錯性是非常高的,哪怕我沒有執行到位,都不會有任何問題,這就是把風險控制做到極致的好處。

資金管理,這其實是建立在交易系統之上的,你首先要通過對自己系統的瞭解與認知,清楚歷史上最大的贏虧、最大的回撤去判斷管理、倉位。舉個例子,比如說我歷史上最多的時候會連續虧15筆,那麼整個賬戶資金我不能虧超過30%,也就是說單筆不能超過總資金的2%。或者通過你能承受連續多少筆虧損,或者是你能承受多大的回撤來倒推,這個時候能算出你每筆交易的虧損,而不是任由它無限的擴展下去。

好的資金管理能讓你在不利的情況下虧不下去,在有利的時候擴大盈利成果!最近這兩個月的行情其實蠻詭異的,貿易戰、各種各樣的事件,市場分化特別明顯,而且連續性的行情不多,好不容易化工品來一波下跌,轉身就開始反彈了,好不容易黑色系一波上漲,又開始回調了,行情都不能延續。豆粕持倉量都在裡面堆著,等待大決戰來,但到現在一直橫著,不知道到底哪一方能獲勝,豆粕都看到了吧,持倉量歷史新高,都在準備大決戰了,可能會出大行情,密切關注。所以說,好的資金管理會讓你在不利的時候虧不下去,回撤不怕,回撤個百分之十幾都是在我預料之中的,但是你不能讓它無限的擴大下去。輕倉止損、重倉止盈,實際上這個話不對,對於我來講止損和止盈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在我的概念裡只有開倉和平倉,至於是止損還是止盈,取決於這筆單子到底是掙錢還是虧錢,掙錢了就要止盈,它倆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因為進出的標準是一樣的。但是前面兩個字是對的,我止損的時候一定是輕倉,我止盈的時候一定是重倉,因為要想盈利一定要加倉,始終用很小的倉位去做,最終的結果是不賺不虧,這算是很好的結果了。清倉止損,重倉止盈,這不一定是絕對的策略,但一定是最合理的,輕倉其實就是試錯,我們不可能每次都對,剪刀石頭布也不可能每次都猜對,所以你就要去試錯,錯了就止損,對了就加倉,這就是資金管理的核心。資金管理也要想著賺錢,一定要加倉,你一直靠小倉位去試倉是賺不了大錢的,或者說你不斷的試錯消耗了很多的本金,來行情的時候倉位沒有加起來,這是很麻煩的事情,因為你最多隻能把之前虧損的成本打平,就算是很好的結果了,所以行情來了一定要能夠加倉。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加倉方式有這幾種:第一,金字塔加倉,這個一般分正的和倒的,正金字塔就是我底倉略微重一點,賺錢了再稍微加一點,再賺錢在加輕一點,像金字塔似的,倒金字塔就是底倉輕,賺錢加倉,越加越重。還有一種就是均勻加倉,就是我底倉多少,我後面繼續加多少,我自己就是這樣加的。還有一種叫馬丁格爾加倉,這個詞聽起來很陌生,實際上它就是越虧越加,比如說我底倉2手,虧了再加4手就是這樣子,很多人就是這樣加的。我看好多人都在搖頭,但實際上很多人都在這麼幹,因為覺得這樣的加倉方式能夠更快解套賺錢,但實際上這種方式確實是非常危險的。我說一下為什麼我不用金字塔加倉方式,加倉是雙刃劍,加對了賺錢,加錯了可能會把利潤都虧了。我們加倉肯定要盈利加倉,不會虧損加倉,但是盈利加倉如果加錯了,行情回落的時候會把之前的利潤一起被幹掉,這風險很大的。金字塔不好嗎?越加越小,相當於已經把利潤鎖定了。這是很好,如果你的勝率非常高,你適合用這個,但是像我們這樣勝率略微偏低的,不應該用金字塔加。比如說我的勝率為46.7%,做兩筆就有一筆會虧,重倉試錯會把我的本金大大的加速損耗。所以我的底倉就應該小,加倉平均加,這樣會更平穩一些。這是一個怎麼去找到均衡點的問題,不是一個標準的答案,我們每個人要去結合自己的數據,去考慮應該怎麼去加倉。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資金管理,僅供大家參考!

主要有三塊!第一塊:多空均衡。什麼意思呢?因為我是多品種組合,品種越多實際上越安全,品種越少風險越大,當然如果你做對了,利潤也會越大,但是我們不要把所有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市場是不確定的。有人就說了,品種太多我盯不過來怎麼辦?其實,不應該這麼理解,就像魚塘裡面有很多的魚,那魚都是你的嗎?只有咬你魚鉤的才是你的魚,所以符合你信號的你才會去做它,不符合的做它沒意義!這個策略也是16年雙11的時候才加上去的,以前是沒有的。大家可以去回憶一下,雙11之前的時候應該是一波大漲,漲了好久,交易所都提示風險了,其實我們已經知道可能會有一些變數。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我們手裡全是多單,也賺了很多了,結果一個漲停板到跌停板...就是那天,大家應該記得,如果你倉位重的話是雙殺的,如果你是做空的,晚上開盤的時候就試漲停板,如果你是倉位重追漲的話,跌停板立刻給你拉爆,這就是雙殺的行情。所以那天就突然出現了回撤,一下從峰值一下回到6%,這個對於我來說是重大風險事件啊,所以從那以後就加上多空均衡,比方說我能開10個品種,那麼我可能最多隻開5個多單或5個空單,如果沒有做空的機會就留著,這樣會大大的降低你的風險。

第二塊:高度分散,數量不等。儘量的讓品種間是低相關或負相關的,比如說黑色系挑一兩個,農產品挑一兩個,化工品挑一兩個,讓他們儘量不相關。雖然現在也開始同漲同跌了,但是相對來講幅度還是有區別的,這樣的話突然出現風險事件你也有賺有虧,只要它們都是符合這個體系的,你就可以一直對沖掉虧損的,這樣對於整體資金來說是比較穩定的。

第三塊:週期靈活。你可以做一些小週期的,比如日線,你也可以做一些周線級別的,週期越大,越穩定,同時回撤也會越大,所以倉位一定要控制好。通過這樣的一個組合,你的資金管理有個雛形以後,你做交易就會比較安全,在安全的情況下等待機會,等待穩定複利。

私募基金投資總監,2017年私募排排網管理期貨策略冠軍,2018年度(第13屆)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管理期貨策略基金(CTA)優異投顧。

12年資本市場的磨礪及投資經驗,交易多品種組合策略,以中長線趨勢跟蹤交易為主,從2012年在理想論壇、交易之家等眾多論壇進行不間斷的實盤曬單兩年時間,收益超過200%,近8年的時間平均每年穩定獲利在40%以上,最大回撤一直保持在15%以內,從2012年至今平均每年穩定獲利40%以上,最大回撤常年控制在15%以內。從一個散戶交易者用7年時間成長為私募大咖!

一位私募大咖的交易之道        —(何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