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战疫” 这家面板龙头逆风跑出加速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同时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硬仗,成为所有行业迫在眉睫的大考。

对于刚踏上行业周期拐点的面板企业,情形却有些不同。由于生产工艺的特殊性,面板企业的生产线必须24小时不间断运行。这意味着中国显示面板厂商即便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春节期间,也未曾“打烊”。

在疫情“震中”同时也是面板重镇的武汉,这种持续生产的困难更被放到最大。然而有一家身处疫情最前线的面板龙头,硬核抗疫的同时,联动上下游,疏通产业链体系,帮助整个产业生态尽快恢复活力,为全球产业链注入了强心剂,它就是TCL华星,逆风跑出了加速度。

硬核战疫:“人防+技防” 有力度有温度

在基本没有外部医疗资源支持的情况下,7000多名员工坚持生产,厂区内没有发生一例疫情。这是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华星交出的答卷。


硬核“战疫” 这家面板龙头逆风跑出加速度

既保障了工厂正常运转,还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安排好了7000多人的工作与生活,武汉华星赢得点赞无数,成为特殊时期TCL华星攻坚克难的缩影。严峻疫情的重压之下,TCL华星已在防控和生产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首先,疫情要“防”。早在1月21日TCL华星就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三级响应措施,并建立内部应急组织,全面实施主管负责制,每个单位专门设立防疫专员,严格落实“防控机制、宣传、员工排查、防疫物资、内部管理”五个到位。

其次,措施要细。疫情防控是个精细的系统工程,一个环节卡壳,可能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以武汉华星为例,对办公区、宿舍、班车、公共设施每天进行两次全面消毒,全员发放口罩,设置隔离观察场所。员工吃饭,中间加隔板;电梯里装纸巾,一天四次消杀,诸如此类的大量细节贯彻早、执行有效,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安心投入生产。

第三,保障要有“温度”。对于坚持留守武汉厂区工作的员工,TCL华星除了按照国家相关制度给予加班费,还有额外防疫补贴和特殊津贴。对于暂时不能返岗的员工,TCL华星也送上了“不会辞退”的定心丸。

最后,精准防控要靠科技。TCL华星调动科技手段,通过“人防+技防”实现防控精准到位。TCL战略孵化的格创东智,推出一套智能防疫复工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员工返岗全流程数据采集、异常案例实时监测、防疫信息汇总等智能化管理,该方案已在TCL成员企业落地。科学战疫有效增强了TCL华星的防疫力度,降低了防疫压力。

不停摆:为全球产业链注入强心剂

中国面板产业感冒,世界显示行业吃药。2018年中国显示器件(面板)的出货量拿下全球第一,营收规模位居全球次席。

以TCL华星为例,武汉华星低温多晶硅显示屏占全球供应20%,深圳华星显示面板占全球供应量14%。作为一家全球经营的企业,TCL华星能否保持正常生产经营不但关乎企业自身效益,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产业及供应链。

受疫情影响,武汉多家液晶面板工厂生产放缓,加之三星、LGD减少或关闭旗下液晶产线,全球液晶面板价格因此加快上涨趋势。这从某种角度反映出中国面板厂商举足轻重的全球地位。


硬核“战疫” 这家面板龙头逆风跑出加速度

大企业要有大担当,在极端困难的疫情期间,武汉华星依然保持了85%的生产能力,发挥出行业龙头的引领作用。目前TCL华星位于武汉的t3和t4生产线,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经营正常有序,t3开年至今持续满产。现在TCL华星产成品出货通道正常,各厂内设备满载生产。

通过疫情期间“不停摆”,TCL华星向产业链上下游传递出中国企业的强烈自信与决心,既助力了整个产业生态尽快恢复活力,也为全球产业链注入稳生产的强心剂。

TCL取得的防疫与生产的双胜利,一方面得益于TCL华星落实疫情防控拿出实招、硬招,实现了员工健康安全、生产正常有序;另一方面在于其未雨绸缪,有效防范了风险。尽管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不可避免,但TCL华星近年来逐步完成了原材料国产化,很多供应商位于深圳,使大部分生产材料未受疫情影响。

TCL华星近期还推出了共享岗位计划,为受疫情影响停业的中小企业员工提供临时就业机会,这一细节成为其体现龙头企业应有担当的最新注脚。以大帮小,为困难企业持续运营提供支持,TCL华星的“共享岗位”不但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而且创造了共同抗疫新模式。

逆风加速:规模效应和技术双加持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开始积极向好,面板产业链加速恢复,面板厂商的产出明显增长,TCL华星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增至八成以上。

冰冷的疫情一度遮盖了面板行业整体回暖的春意,事实上,疫情背后隐藏着全球面板产业地理版图和趋势变迁的密码。


硬核“战疫” 这家面板龙头逆风跑出加速度

经过面板厂商纷纷调整产能和优化产品结构,2020年伊始,全球电视价格逐步企稳回升,面板供需格局大幅改善,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景气上行周期。在此背景下,拥有高世代线和新型显示技术加持的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开始进一步凸显,全球面板竞争格局亦因此悄然发生转变。

其一,国内半导体显示企业凭借高世代线获得后发优势。全球共5条10.5代线,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就各占两条。伴随着韩系厂商的主动退出,以及中国大陆厂商高世代线产能的逐渐释放,京东方和TCL华星将继续蚕食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比有望攀升至50%,在全球显示产业生态掌握更大话语权。以TCL华星为例,首条11代线已经顺利爬坡并达成满产,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19年TCL华星的出货数量和面积稳定增长,同比增长4.3%和19.8%,跻身全球排名前五。

其二,大尺寸化驱动面板需求持续提升。电视仍是面板下游最大的应用市场,电视尺寸增长成为面板需求核心驱动力。2019年我国发布的《超高清视频产业行动计划》提出,2022年内,4K电视全面普及,8K电视销量占比超过5%。这意味着,2022年55英寸及以上尺寸面板占比将接近100%。伴随东京奥运会等重要体育赛事对2020年电视销量的积极推动,以及5G发展带来的新应用需求增长,大尺寸化趋势将更加确定。在这一背景下,TCL华星等较早卡位大尺寸面板市场的企业将深度受益。TCL华星近年来重点发力大尺寸高端产品,2019年55英寸市场排名跃居全球第一。根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报告,今年1月,TCL华星以14.5%的市场份额,超越乐金显示,成为全球大尺寸出货面积第二的面板厂商。有调研数据显示,京东方及TCL华星在65英寸面板市场的占比之和高达80%。

其三,新型显示技术孕育“弯道超越”契机。技术变革决定着面板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2019年,OLED、Micro-LED、Mini-LED等各类技术路线发展突飞猛进。以TCL华星为代表的企业正着力开发结构更简单、材料利用率更高的印刷OLED。特别是Mini-LED成为液晶面板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各大厂商争夺的焦点,TCL、苹果、群创、友达、京东方等巨头纷纷推出Mini-LED背光或类似技术的终端产品。

将Mini-LED视为重要产品技术路线的TCL华星,Mini-LED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并于2019年8月发布了全球首款MLED星曜屏。这种采用Mini-LED背光技术的电视支持8K,价格远低于OLED电视,但亮度、画质都与OLED相近,却更为省电,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作为下一阶段重要显示技术,Mini-LED的量产和普及将优化面板厂商的产品结构,提升盈利空间,进而牵动未来市场竞争格局走向。尽管中国台湾面板厂进入Mini-LED领域较早,但TCL华星显然更具竞争力,个中原因除了具备更多技术储备和专利,还在于后者拥有全球第一个取得美国LEED铂金级和中国绿色建筑三星最高等级双认证的G11项目,利于生产超大尺寸Mini-LED 背光产品。其独有的垂直整合优势,又使产品可以迅速在整机端量产。

随着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面板商业世界,具有高世代线规模效应和能够破解下一代显示技术密码的企业才能笑看风云,才会成为领跑者。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让外界看到了这一点,也成为检验企业成色的最好试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