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三星崛起》將怎樣揭示三星與蘋果之間的競爭歷史?

cnBeta



目前同時在使用iPhone Xr 和 Galaxy Note 10+ ,對於兩家企業的手機產品來說,我的體驗是:各有千秋。實際上無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還是電腦,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講差異並不會太明顯,畢竟對於消費者來說,使用產品的場景通常是固定的。

手機的用戶,最多不過是喜歡拍照,愛玩手遊;平板的用戶,最大的場景應該是追劇,刷視頻;電腦用戶相對更加複雜,但是購買超級本和購買工作本的,場景無非就是一個注重辦公,一個注重生產力。不過三星和蘋果兩家科技企業的巨頭,相互競爭數十年到現在,依舊有一些故事可以供大家回味。我這裡以個人角度講一講兩者的差異和共同點。

企業形態有本質的差異


瞭解三星的人,或多或少都應該知道,三星從某種意義來說應該被稱為韓國的“國企”。由於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三星集團的家族與韓國政府首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對於三星而言,本身就可以拿到比其它企業更多的資源,自然也才能夠將業務涉及到金融、保險、生物、基建,甚至是軍工和核能。因為用任何私企來跟三星做對比其實都是有失偏頗的,包括蘋果。

因此我們這裡只討論三星電子,而不是三星集團。三星電子,本身起家於上世紀80年代,當日本企圖使用日元在國際市場挑戰美元霸權的時候,美國就已經決定放棄日本,扶持韓國,因此三星在當時自然也成為了重點扶持對象。才會有現在三星電子在屏幕、內存、閃存、處理器、基帶、光學傳感器、電池、機械結構、機身等方面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

全球有,且只有三星電子,可以在不借助第三方供應商的力量的情況下,自己生產製造手機。所以三星在電子產品方向走的,是產業鏈整合的模式。自己不僅僅可以設計生產手機,並且還可以做零部件方面的供應商。OLED屏幕、存儲芯片,全球第一;處理器代工和光學傳感器全球第二。



蘋果則恰恰相反。實際上蘋果在早期,也就是當年正式開始量產Apple II,一直到iPod產品線,蘋果也大都是自己修建工廠進行生產。真正的改變,是在1998年現任CEO蒂姆庫克加入蘋果之後開始的。當時喬布斯也剛剛回到蘋果,蘋果公司在當時已經處在瀕臨破產的邊緣,產品線很多(相機、打印機都有),但是缺少爆款,庫存大量積壓,自建工廠導致企業負擔很重。喬布斯砍掉了不賺錢,沒有前景的產品線,並且推出了iPod音樂產品,才將蘋果拉回了正軌。
真正的轉機,來自於2007年發佈的iPhone,蘋果稱為智能手機領軍企業。但是在iPhone發佈之前,喬布斯本來打算自己建廠進行生產(本身是個偏執狂,對產品要求嚴格),但是被負責供應鏈的庫克阻止,轉為外包模式。蘋果在全球尋找代工廠商,只要可以保質保量生產出產品,那麼蘋果就會源源不斷提供訂單。
因此蘋果走的方向,其實是外包合作的模式。從iPhone開始,到現在從手錶到電腦全部採用外包模式進行生產。蘋果大大減輕了製造鏈條上帶來的負擔。對於蘋果來說,只要抓住上游的技術研發,依舊最下游的銷售渠道和市場,就可以控制產品的定價權。掌握了技術研發實力,就決定了用戶體驗;掌握了定價權,就決定了企業的利潤。

衝突與合作持續至今


實際上大家可以發現一個事實:三星是唯一一家從功能機時代順利過渡到智能手機時代,並且保持著市場領先的企業。從功能機時代的三星AnyCall滑蓋手機,到現在的Galaxy系列機型,手機市場一直都有三星的身影。因此在智能手機時代,三星一直都將蘋果作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來看待,因此雙方的衝突才綿綿不斷十幾年時間。

雙方的第一次衝突,是三星在手機設計上抄襲蘋果的問題。在2010年三星第一代Galaxy手機發布之後。蘋果驚訝的發現,第一代Galaxy手機,無論是從外觀還是UI界面的設計,以及整個系統的操作邏輯上來講,與自家的iPhone都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蘋果在當時考慮到三星本身也是自己重要零部件的供應商,因此向三星提出了專利授權的方案,三星付錢給蘋果,就可以繼續使用現在的設計。但是三星並沒有妥協,而是一直與蘋果在打官司,並且在歐洲起訴蘋果專利侵權(北美、歐洲、大中華三個地區,三星和蘋果都相互進行了專利上的摩擦),最終在2018年,雙方終於達成了和解。

雙方的第二次衝突,是關於蘋果A系列芯片代工的問題。三星本身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之一,很早就開始從事手機芯片的研發和生產。實際上從第一代iPhone一直到iPhone 3Gs,蘋果使用的也都是三星生產的芯片。一直到2010年iPhone 4發佈過後,蘋果發佈了自家的A4處理器,但是代工廠商也是三星。


此時的問題就在於,蘋果一邊使用三星代工生產的芯片,一邊與三星進行衝突。並且三星在代工A系列芯片的同時,也開始偷學蘋果芯片的設計用在自家的獵戶座芯片上。因此蘋果打算尋找另外的代工廠商進行生產,被三星用各種專利侵權威脅。此時蘋果找到了另一家代工廠商臺積電,臺積電派駐專家到蘋果總部,用了兩年時間,硬是繞開了所有三星的專利,在iPhone 6s開始,蘋果逐漸將訂臺從三星轉移到了臺積電。

除了上述的兩次較大的衝突之外,蘋果與三星在宣傳方面也是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三星每年都會針對iPhone在功能方面的保守拍攝一些廣告,從最初嘲諷iPhone需要排隊購買,到後面沒有OLED屏幕,之後是沒有快充,最後到嘲笑iPhone X的劉海屏;而蘋果這一邊也經常拍攝短片,嘲諷三星手機在系統上面的卡頓、不安全等等。

未來競爭依舊激烈


三星和蘋果,前者是目前全球銷量第一的手機品牌;後者是全球利潤最高的手機品牌。一定會有不可避免的衝突,一直到智能手機市場洗牌完全結束,只留下兩三家寡頭壟斷市場的局面出現為止。


從2019年全球手機型號的出貨量排名來看,蘋果之所以每年那麼賺錢,是因為出貨量前十名的機器中,有5款都是iPhone,這也就意味著,雖然蘋果每年推出的機型很少,但卻每款都是市場的爆品,而且是以均價700美元售出的爆品。

三星雖然是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品牌,但是全球銷量前十名的機器中,三星上榜的全是售價在2000元以內的千元機器,Galaxy A系列和J系列。而三星自家的期間Galaxy S和Note系列並未上榜。因此不難看出來,三星手機雖然數量大,但是多數是不賺錢的中低端機器,這一點跟小米的銷售結構很相似。
那麼大家都知道,手機進入今天,已經到了最後的收尾階段,誰能夠賺到錢,誰就可以活到最後。而賺錢的唯一路徑,只有做高端機器和旗艦機器。那麼對於三星來說,想要穩住行業老大的位置,必須要把自己的旗艦機器變得與iPhone一樣擁有競爭力。除了手機市場之外,三星要做的,更多還應該是在生態方面的完善。iPhone之所以可以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核心不是像三星那樣裝了各種亂七八糟的功能,而是在用戶的核心體驗上做到了最優。比如說系統的穩定性,交互的流暢度,軟件的豐富程度。這些東西,除了蘋果之外,在安卓陣營還沒有廠商可以解決,無論是三星還是華為。因此,雖然大家都有手機、手錶、平板、筆記本、可穿戴設備等等產品,但是也只有蘋果可以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因此三星在未來不僅僅是要在硬件上面繼續保持領先的優勢,無論是最好的OLED屏幕,還是1億像素的傳感器,或者現在開始發展的摺疊屏手機。更重要的是在系統方面的優化,實際上三星也開始在改變,今年最新的One UI 2.0,從設計到交互上面都變得非常舒服。希望三星在系統和軟件方面,之後能夠給大家更多的驚喜。這句話同樣送給華為。


PM宋先生


多年來,三星和蘋果一直是智能手機行業的激烈競爭者,它們都密切關注彼此的的戰略和運營狀況。 即將在下週出版的新書《三星崛起:韓國科技巨頭旨在擊敗蘋果和征服技術的內幕》 承諾,兩家公司在躋身全球智能手機行業之巔時的競爭都將引人關注。這本書將於3月17日出版。

三星和蘋果之間的競爭長達數年。據悉,三星一度將蘋果當成“1號公眾之敵”,三星在某一時刻採取了行動,用卡車將大量蘋果運送到各個辦公室。然後,隨著公司與iPhone展開的智能手機之戰日益激烈,員工被鼓勵咬一口蘋果。咬一口蘋果的實際行為代表著永無止境地尋求打敗蘋果。書中援引了三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的話:“我們有一個目標:打敗蘋果。我不是在開玩笑。”

《三星崛起》的內幕故事是基於《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和《時代》等媒體對三星的報道。該書基於對數百人的採訪,《每日郵報》在週末採訪了其中的一位專家。這段講述了艾倫 · 德傑尼勒斯在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時,在三星手機上拍攝的打破記錄的名人自拍照,這在三星公司與蘋果的鬥爭中表現出一種高水準。(有趣的事實:三星不得不教艾倫如何使用Galaxy手機。)

根據摘錄,這是一本商務書籍,不過書中涵蓋了大量軼事。例如在三星公司的一位高管品嚐了一瓶標價為95美元的紅酒並冠以Galaxy的名字之後,三星決定將其手機命名為Galaxy S。他認為這個詞帶有一種奢華的氣息,三星隨後也在S系列手機上大獲成功。


cnBeta


我覺得競爭是好事情,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消費者,至於三星手機打敗蘋果,還是蘋果戰勝三星我不關心,在我看來不過是安卓與IOS之爭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