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置房夠16億人住!房價會有多少下降空間?潘石屹12字透底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近40平方米。在解決許多城市新居民住房問題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重要的問題:大城市住房的短期供給失衡,而小城市的房地產流動性越來越差。此外,許多普通人的投資渠道狹窄,一旦他們有了多餘的錢,他們就會開始買房。綜上所述,中國房地產市場有一個更棘手的問題:住房過剩,也就是說空置房太多!

在談論空置房之前,我們先來談談房地產在中國家庭資產中所佔的比例。最新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中國居民的槓桿率持續上升,從53.2%上升到54.3%。從2008年到2018年,增長率接近35%,年均增長率為3.5%。

2017年,中國居民的槓桿率約為49%,國際居民的平均槓桿水平為62.1%。2017年,中國家庭槓桿率與國際水平基本持平。2018年至2019年,中國的槓桿率仍處於相對穩定的水平,低於北美國家78.7%的居民槓桿率和歐洲國家的58%。

居民槓桿從何而來?

槓桿實際上是早期消費的一種形式,在這種消費中,成本是預先支付的,資產是預先購買的。對於中國居民來說,購買房產、汽車等都是巨大的家庭資產。一套房子可能要花掉數百萬的銀行貸款。也就是說,只要抵押貸款繼續購房,槓桿率就會緩慢上升,這是中國在2017-2018年去槓桿化和聲利率的主要原因。

居民貸款後用於何處?

據央行最新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家庭貸款債務為40.5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幾乎是2008年的7倍。2017年,家庭債務佔中國GDP的48%。住房部門佔貸款總額的32.3%。2008年,住房貸款餘額約為3萬億元,但到2017年底,該餘額迅速增至21.9萬億元。從這個負債率數據可以看出,住房支出已經成為家庭消費的主要債務和槓桿。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消化率是有目共睹的。開發商不斷地建設,買家繼續蜂擁而至。截至2017年底,全國城鎮住房總量達2.7億套,平均每戶擁有一套以上住房。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8年10月,中國住宅地產總價值已達65萬億美元,比歐美、日本住宅地產總價值高出5萬多億美元。

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表示,中國超過80%的家庭財富在房地產領域,全國約有400至430萬億元的資本鎖定在房地產領域。第一個跡象是居民之間的財產分配,房屋所佔比例更大。

中國有多少房屋空置?

從數據上看,似乎每個家庭都有一所房子,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可能不是!許多城市的住房都空置著。儘管建設仍在繼續,購房者源源不斷,但房地產市場仍存在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一方面,住房不足,導致房價上漲;另一方面,市場上有很多空置房子,但仍然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城市商品房空置率超過22%,約1億套。除商品房外,小產權房等房地產類型空置較多。事實上,幾十年前的商品房,小產權房是最受歡迎的。據測算,小產權房數量應是商品房數量的3倍以上,空置量約為商品房數量的3倍,約有3億套小產權房空置。結果,以目前的家庭水平,有足夠16億人居住的空置房。

存在著夠16億人居住的空置房,那意味著什麼?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發佈的全國人口普查報告,中國總人口為13.95億。也就是說,有足夠的空房子供人口居住。假如按3人住一套房子計算,空置房大約有5.33億套!

這麼多空置的房子,會有一系列的降價嗎?潘石屹12字透底

眾所周知,供求關係是決定房價水平的主要因素。現在市場上有足夠16億人居住的空置房,未來房價的下降空間有多大?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在2018年表示:“20%是中國房價下跌的底線”。對開發商來說,20%是最低價格,如果價格低於這個水平,許多房地產公司可能會消失。

由此可見,這是從大多數住房企業生存的角度出發,既要保證房價能夠下跌,又要保證不崩盤。畢竟,房地產崩盤不利於社會穩定,也不利於銀行和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因此,潘石屹才說房價最多可以下降20%。

然而,網民們並不是很認同潘石屹所說的底線。他們認為,隨著房價的成倍上漲,以及如此多的房屋處於過剩狀態,20%的降幅根本不夠。但事實上,對於剛需買房群體來說,在未來的幾年裡房價可以下降20%,確實是不小的空間。

當然,要讓價格進一步下跌,甚至減半,最好的辦法是耐心等待。畢竟,房價也不是一天漲起來的。

中國空置房夠16億人住!房價會有多少下降空間?潘石屹12字透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