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家族到底有多厲害?

遠古大熊貓


以往我們讀三國的時候,一直以正統當作三國的主線,實際上,這無異於忽視了門閥大族對歷史的影響,三國時期,說到底其實也是門閥之爭。

三國時期的門閥家族勢力到底有多強?司馬家族能夠取代曹氏!

魏蜀吳三方政權你爭我奪的背後,是各自地盤上的家族之爭,東漢末年,由於察舉制的實行,官員幾乎被這些大家族所壟斷,最終形成了甚至決定各自政權的家族勢力。

當時有很多大家族,袁紹家的四世三公就是典型的門閥,其實在形成三足鼎立之前,假如袁紹和袁術兩兄弟能夠聯手,天下早就唾手可得了。

受到正統思想的影響,我們一直認為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政權,是極不光彩的行為,其實,司馬家族在東漢末年是相當有影響力的家族。

曹操在位期間,是極力打壓豪族,而提拔寒門人士,比如曹魏五子良將都是依靠軍功晉升上來的,但是他們也都是曇花一現,因為沒有家族背景,不是曹氏宗親,以後誰還認你!所以曹操對司馬家族是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在需要你的時候,拉攏你,在不需要你的時候,打壓你!

然而曹操死後,曹丕在面對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一改曹操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政策,直接與這些門閥士族合作,曹魏政權也得以快速發展,在曹丕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後,使得豪門士族形成了更大的門閥壟斷。

結果就是,司馬家族憑藉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把曹氏給取代了。

可以說,曹氏政權是三國時期最慘統治階層,辛辛苦苦搞下的政權,最後給司馬家族做了嫁衣。

東吳政權的內部危機,除了要面對外部的魏蜀兩國,還要面對內部的矛盾!

除了司馬家族在曹魏政權中的扛把子地位外,實際上東吳政權也面臨這樣的煩惱,當年孫堅長子,孫權的哥哥小霸王孫策是何等英勇,一步一個腳印重新打下江東之地,那是有多英姿颯爽,結果因為想要奪江東豪族的權,竟然被人暗殺了。

孫權即位之後,也面臨這樣的矛盾,面對強敵的時候,不得不依賴這些豪族的勢力,等到用不到的時候,又不得不打壓。

當然孫權看得就比較開,類似司馬篡魏的悲劇在東吳絕對不可能發生,如果我們不自覺地會發現,江東英才砸都短命呢?

尤其是呂蒙剛剛斬殺關羽,不久就離奇死亡,當然,這都是揣測,沒有證據,但是為東吳立有重大功勞的,陸氏當家人陸遜就被孫權給逼死了。

諸葛家族在三國時期的影響力有多大,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有人說,諸葛家族十分厲害,當時總計三國,諸葛家族遍佈各個政權,是典型的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不管哪個政權取得了勝利,都不影響到諸葛家族的存續。

這裡面,最有名的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出山即為劉備定下三分天下的戰略目標,雖然後人有點誇大了諸葛亮的功績,但是位置在哪擺著。

諸葛亮在蜀漢位列丞相,作為劉備的託孤之臣,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牢牢掌握了蜀漢的政權。

除了諸葛亮之外,諸葛亮在東吳的哥哥諸葛瑾也是三國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雖然有意無意的東吳的歷史總是被貶低,但是絕對不能小看東吳政權,諸葛瑾在東吳政權當中也是具有重大的影響力的,後來擔任南郡太守,在孫權稱帝后,擔任東吳大將軍,領豫州牧,可謂位高權重了。

在諸葛亮、諸葛瑾之外,還有一個諸葛家族的小兄弟,諸葛誕長大後,諸葛亮和諸葛瑾都已經揚名立萬,但是諸葛誕並沒有投靠他們,而是在曹魏政權當中靠著自己的努力逐漸打拼,最後官至御史中丞兼任尚書,也是諸葛家族排得上數的人物之一。

當然,雖然看起來個個都很有出息,但是除了諸葛亮之外,似乎也沒有怎麼樣,這種被後世稱為最卓越的政治投資,其實失敗起來真的是一塌塗地,我想三國時期,還真就沒有這麼失敗的家族。

諸葛家族的下場如何?堪稱政治投資最失敗的家族,沒有之一!

按照道理來說,諸葛家族在三國都有當官的,不會出現被一窩端的事情,但是諸葛家族在三國之後,幾乎就沒有什麼人物出現了,難道不能說明家族投資策略失敗?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其親生兒子諸葛瞻還沒有長大,因此並未能繼承其在蜀漢的地位,當然,蜀漢在諸葛亮的領導下,也不是一個優良的體系,在其死後,立刻一團亂麻,在蜀漢戰敗的時候,只有諸葛瞻的一個幼子諸葛京倖存下來。

相比之下,諸葛瑾的下場還算好一點,最起碼是自然死的,但是到他兒子那一代就全家被殺,只有諸葛瑾的次子過繼給諸葛亮為子,保留一絲香火,不然真就絕後了。

諸葛瑾和諸葛亮好歹還有點香火傳承,最慘的就是在曹魏效力的諸葛誕了,由於反對司馬家族篡位,結果被滿門抄斬,這一脈算是徹底誇了。

可以說,諸葛家族到了諸葛亮孫子諸葛京之後,就基本沒有史料記載了。

這就足以說明,諸葛家族的無能了,即使你魏蜀吳都有人,籌碼全壓上了,架不住半路殺出一個司馬家族,堪稱三國時期最大的一筆政治投資失敗案例。

其實,我要說的是,劉備當初選中諸葛亮的時候,看中的就是諸葛家族勢力不咋地,假如諸葛亮家族要是真的有司馬家族那麼厲害,那蜀漢的名字早就改姓了,劉備正是看中諸葛亮資歷淺這一點,才委以重任,在三國時期,沒有家族背景,你想要篡位,那是沒有任何可能的!

還是劉備雞賊!


史論縱橫



諸葛亮祖上是曾經很厲害的,但到了諸葛亮父親、祖父時也沒有多麼厲害啦。

對於諸葛氏的來源說法很多,我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比較確定的是:諸葛亮的祖上來自於山東諸縣(今山東諸城市)。

關於諸葛氏的來源有兩支:

一是相傳伯益的後裔葛伯的封國滅亡後,葛氏有一支遷到了諸縣,這自然就成了庶民百姓啦;再遷到陽都,為了與當地的葛氏相區別,就稱為諸葛氏。這個恐怕不是諸葛亮的先祖,因為諸葛亮的先祖諸葛豐是諸縣人,也就是說,在諸縣就稱諸葛啦。

二是秦末陳勝農民起義軍裡有一個葛嬰,是其手下著名的戰將。

《史記·陳涉世家》有記載,我也專門查閱啦。

從這裡判斷,葛嬰應該是與陳勝一起起事的,葛嬰也很可能是一起去服徭役的,也不會有很高的身份。

葛嬰是符離(今安徽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人。

追隨陳勝起義後,其帶兵向蘄縣以東,攻佔了東城,就立襄強為楚王。

後來,聽說陳勝已經立為王,就殺了襄強又投奔陳勝。

陳勝因為葛嬰的反覆無常,就殺死了他。

漢朝興起後,論功追封反抗秦朝的功臣,把葛嬰的孫子封為諸縣侯(今山東諸城)。

一說是漢文帝分封的,我查閱了《史記·孝文本紀》,沒看到有這個記載;

另一說法是漢武帝分封的,我手上沒有相關的資料,我無法確定。

無論哪一支,都是因為到了諸縣以後,因諸縣而合為複姓諸葛。

諸葛亮的祖上很可能就來自於葛嬰這一支。

到了諸縣,就成為有爵位的世家。

由於漢時其爵位是世襲的,諸縣侯也是響噹噹的身份啦。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琅琊陽都人也。其祖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其父諸葛珪,漢末泰山郡丞。

從網上的資料來看:

諸葛豐,琅琊諸縣人,西漢時期官員,官至司隸校尉。

司隸校尉,舊號臥虎,是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始置於漢武帝時期。

這一官職,在後期有很大變化。東漢時期,十三州刺史部調整,京師及附近地區設立司州,司州刺史不叫刺史,稱作司隸校尉。

當時京師在洛陽,也就是洛陽及附近稱司州。

但在以後,不管皇帝到了哪裡,都有司隸校尉這個官職,而且權力還很大。

皇帝在哪裡定都,哪裡就是司隸校尉管轄的範圍。

因為他不僅直接管轄京師及附近,還統轄全國監察。

漢元帝(前74--前33年)時,諸葛豐曾授任司隸校尉。

能負責全國的監察工作,也是大幹部啦。

看一下哪些大佬曾幹過這個工作,就清楚一些啦。

漢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

漢靈帝自己為無上將軍,小黃門蹇碩領上軍校尉總負責,其次是虎賁中郎將袁紹任中軍校尉,而袁紹就兼領司隸校尉,袁紹是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很雄厚;

曹操奉迎天子到許都,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

由此看來,諸葛豐也是牛人。

諸葛亮其父諸葛珪,兗州泰山郡丞。但不清楚是諸縣人還是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人。

也就是說不知道諸葛氏從哪一輩遷居陽都的。從諸葛亮八歲時,其父去世,很可能諸葛珪已經是陽都人。

但確定的是,諸葛氏已經是陽都的望族了,也就是世代官宦之家,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威望。

根據漢代舉察選拔官吏的制度,諸葛豐之後,諸葛家族世代有人為官不足為奇,但沒有具體的記載。

這一般可以認為也就沒有顯要官吏出現,起碼諸葛亮這一支沒有。

到了諸葛亮的父親,官至泰山郡丞,也就是中等級別的官員啦。

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級別也不很高,但還不正宗。

諸葛亮追隨叔父生活,由於很快諸葛玄就丟掉了職位,依附劉表生存。

在諸葛亮十六歲左右,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與其弟諸葛均躬耕隴畝。

看一下當時的官吏體系,就清楚一些。

同時期的劉備也曾任鎮東將軍、領豫州牧。

無地方安身,就依附劉表,屯兵新野,等著劉表發工資買米下鍋哪!

劉備三顧茅廬去拜訪諸葛亮時,還自稱這一身份哪。

總之,諸葛亮是官宦世族,祖上也曾經闊過,但到了諸葛亮祖父、父親的時候,基本也就沒啥大的作為啦。

看不到諸葛亮先祖諸葛豐的生卒年,但從漢元帝(前74--前33年)時期做過司隸校尉來看,到了諸葛亮這一代,差不多也過去二百多年啦。

沒有具體的史料佐證,其興衰就不好妄加猜測啦。

但就其父、祖來看,起碼他們這一支也不算是多麼厲害,一般世族官僚家庭罷啦。

到了諸葛亮這一代就厲害啦:

長子諸葛瑾,官至東吳大將軍,領豫州牧;

次子諸葛亮,蜀漢丞相;

三子諸葛均,蜀漢官至長水校尉;

諸葛亮族弟諸葛誕在魏官至徵東大將軍。

這時候的諸葛氏可能是鼎盛時期,但其近祖也不算很厲害。

說起來跟劉皇叔也差不多。

劉備祖上也很闊,但到了劉備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縣令。其父劉弘早亡,少年劉備只能跟母親一起,編席販鞋。

英雄不問出處,諸葛亮還是依靠自己的打拼,成就的事業。

值得後世尊敬。


豹眼看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諸葛亮一家,我們都知道。

諸葛亮自己掌握蜀國的軍政大權。

他的兒子諸葛瞻也是重要的將軍,歷任騎都尉;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等職。

最後,諸葛瞻在涪城下戰死,兒子諸葛尚也一同戰死。

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一家,在東吳也頗有地位。

諸葛瑾生前是東吳大將軍、左都護、豫州牧、宛陵侯,也是一流大臣了。

然而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更厲害,他被封陽都侯,加揚、荊州二州州牧,督中外諸軍事,實際上掌握了東吳的軍政大權,比諸葛亮還要威風。

可惜他居功自傲,最終被孫峻伏兵殺死,還誅滅其三族,時年只有五十一歲。

至於曹魏的諸葛家傳人是諸葛誕。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堂兄弟,在曹魏擔任尚書郎、滎陽縣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等非常高的職務,是夏侯玄的好友。

曹芳上臺後重用夏侯玄,諸葛誕也被提升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後來又成為鎮東將軍,封山陽亭侯,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他長期在淮南駐守,儀同三司,都督揚州,位高權重。

但好友夏侯玄卻失勢,被誅殺,諸葛誕惶恐之下試圖投靠東吳自保,被司馬昭出兵殺死,並誅滅三族。

看看,都是位高權重的人,不過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薩沙


我國曆史上的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名將如雲,謀士眾多。而在這個群雄逐鹿的亂世,有一個家族特別引人矚目。這個家族的三位兄弟分別效力於吳、蜀、魏三國,而且都身居高位,是所在國的股肱之臣。這個家族就是諸葛家族,這三位兄弟則是兄長諸葛瑾、弟弟諸葛亮、從弟諸葛誕。


兄長諸葛瑾為吳國重臣,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而諸葛亮主政蜀漢,官至丞相。諸葛誕在曹魏也官至徵東大將軍。這三兄弟皆才學過人,史學家稱諸葛亮為龍、諸葛瑾為虎、諸葛誕為狗。諸葛家族的一門三兄弟皆為人中龍鳳,那麼歷史上的諸葛家族到底有多厲害呢?

琅琊諸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末時期。陳勝起義軍帳下有一名將葛嬰,作戰勇敢。陳勝立張楚國後,葛嬰被封為徵南將軍。葛嬰征戰九江時,遇到了楚國宗室襄疆。葛嬰認為襄疆是正統的楚國後裔,於是就立襄疆為楚王。後來葛嬰得知陳勝已在別地自立為王,於是就殺掉了襄疆。但陳勝還是對葛嬰極度不爽,最後還是殺掉了葛嬰。

漢文帝劉恆年間,葛嬰的後人因為葛嬰反秦的功勞,被文帝劉恆賜封為諸縣侯。其後人便以封地名和葛姓合併,改姓諸葛。這便琅琊諸葛氏的由來。


諸葛家族在西漢元帝時一度崛起。諸葛亮的先祖諸葛豐在元帝時曾官至司隸校尉,這是個監督京城和地方官員的職位,位高權重。不久,諸葛豐又進封為光祿大夫。由於諸葛豐生性剛正,多次彈劾朝中權臣,惹怒了元帝,被貶為城門校尉。最後諸葛豐被拿掉了全部官職,在家中鬱鬱而終。

隨著諸葛豐的革職,諸葛家族也敗落下去。直到漢末,諸葛亮的父輩才在仕途嶄露頭角。

諸葛亮的父親為諸葛珪,曾為兗州泰山郡丞。諸葛珪育有三男二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三子諸葛均。兩女後來分別嫁與名門望族,一女嫁與蒯祺,蒯祺是西漢重臣蒯通的後人。另一女嫁與龐山民,而龐山民是龐德公之子,龐統的堂兄。

但諸葛珪英年早逝,大約只活了四十歲左右,當時長子諸葛瑾只有十三歲,諸葛亮只有八歲。

諸葛珪死後,其弟諸葛玄承擔起照顧兄長妻小的重擔。


諸葛珪死時,諸葛玄在劉表處謀職。諸葛珪死後,諸葛玄前往徐州照應諸葛珪妻小,正好遇上曹操率部攻打徐州的陶謙。為躲避戰亂,諸葛瑾前往江東逃難。而諸葛亮、諸葛均及兩位侄女隨叔父諸葛玄逃向廬江。

後來諸葛玄做過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不過朝廷很快任命朱皓為豫章太守。下崗後的諸葛玄又帶著諸葛亮兄妹投奔了老領導劉表。

諸葛亮一脈

197年,諸葛玄病死在荊州。這時諸葛亮兄妹便定居在襄陽隆中。

201年,劉備聽從司馬徽和徐庶的建議,親赴隆中拜訪諸葛亮。諸葛亮遂向劉備獻三分天下之計。後出山輔佐劉備聯吳擊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劉備建立蜀國後,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劉備死後,諸葛亮殫精竭慮輔佐後主劉禪,終心力交瘁病逝於北伐軍中。


諸葛亮死時,他的兒子諸葛瞻才八歲,他繼承了父親的武鄉侯爵位。因為父親諸葛亮在蜀漢的巨大威望,諸葛瞻不但成為劉禪的女婿,而且平步青雲,十八歲就任左羽林中郎將,到三十三歲時已是尚書左僕射,次年又主政尚書檯。諸葛瞻雖然能力平平,但對蜀漢確實赤膽忠心。

263年,魏將鄧艾襲蜀。諸葛瞻率張飛之孫張遵、黃權之子黃崇、李恢之侄李球等迎戰。諸葛瞻因失策導致鄧艾長驅直入,諸葛瞻兵敗拒絕了鄧艾的勸降,最後戰死在綿竹。而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也在此戰中戰死。


諸葛瑾一脈

諸葛謹自父親諸葛珪死後,與叔父諸葛玄分散,與繼母在江東逃難。孫權的妹夫曲阿弘諮非常賞識諸葛瑾的才華,就向大舅哥孫權舉薦了諸葛瑾。於是諸葛瑾成為了孫權的賓侍。

諸葛瑾這個人情商非常高,在進諫孫權時分寸拿捏得非常到位。在與孫權的意圖不一致時,諸葛謹便會避開這個話題,另闢蹊徑,採取迂迴的談話藝術,說服孫權。這樣既取得了孫權的贊同,又避免了領導的尷尬。所以諸葛瑾在吳國為官四十二年,一直深得孫權信任。

諸葛謹為人溫厚。219年,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曹將左將軍于禁被迫投降。吳將呂蒙趁虛拿下江陵後,原本投降關羽的于禁又被東吳俘虜,帶到東吳。吳將虞翻等人非常鄙視於禁,甚至當著孫權的面痛罵于禁。後來虞翻惹怒了孫權遭到流放,只有諸葛謹替虞翻仗義執言,令虞翻深為感激。


226年,諸葛瑾升任驃騎將軍。三年後,孫權稱帝,諸葛瑾進封大將軍。241年,68歲的諸葛瑾去世。

諸葛瑾在東吳服務42年,雖無建立豐功偉業,但他溫和敦厚,“諫而不犯、正而不毅”,深得孫權信任,也贏得了同僚的好評。

諸葛謹生有三子,長子諸葛恪、次子諸葛喬、三子諸葛融。

諸葛恪年少有才,在19時便出任騎都督,是太子孫登的心腹。234年,30歲的諸葛恪恩威並用,利用三年時間平定山越,收編了山民四萬餘人,立下大功,升為威北將軍、都鄉侯。丞相陸遜死後,諸葛恪接任陸遜,升大將軍,執掌荊州。


孫權臨終前,又任命諸葛恪與孫弘、滕胤、呂據、孫峻為顧命大臣,諸葛恪為顧命大臣之首。孫亮稱帝后,諸葛恪升為太傅,總攬東吳軍政。東興之戰後,又進位丞相、陽都侯。

新城兵敗後,諸葛恪人望大降,孫峻乘機與諸葛恪爭權,便與孫亮設計宴請諸葛恪。在諸葛恪出席宴會時,被孫峻以造反為由砍死,時年五十一歲。

受諸葛恪累及,諸葛恪的次子諸葛竦、幼子諸葛建、外甥張震都被殺害。長子諸葛綽因參與魯王串通案,早已被諸葛恪毒死。


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同諸葛亮早年無子,入嗣諸葛亮,曾任蜀漢的駙馬都尉,隨諸葛亮征戰沙場。25歲,諸葛喬去世。諸葛喬生有一子諸葛攀,因諸葛恪被夷三族,諸葛攀又回嗣諸葛瑾一脈。

諸葛瑾的幼子諸葛融,曾任奮威將軍。諸葛恪被殺後,孫峻派人拘拿諸葛融,諸葛融畏懼飲毒酒自殺,他的三子被捕處死。

至此,因諸葛恪的被殺,招致諸葛瑾一脈在江東的子嗣無一倖免,全部致死。只留下在蜀漢的諸葛喬一脈給諸葛瑾續後。

諸葛誕一脈

諸葛誕是諸葛亮與諸葛瑾的族弟,他與司馬懿是兒女親家。晉元帝司馬睿便是諸葛誕的曾外孫。


諸葛誕最初任滎陽令,後遷京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等職。曹芳時期,任揚州刺史、昭武將軍。平定毌丘儉、文欽叛亂後,諸葛誕進封高平侯、徵東大將軍。

由於好友夏侯玄、鄧颺被誅,諸葛誕深感自危。於是257年,諸葛誕起兵反抗司馬昭。次年二月,諸葛誕兵敗被殺,被夷三族。

諸葛三兄弟時期是諸葛亮家族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可是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諸葛恪和諸葛誕的被殺,諸葛家族快速沒落下去。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是諸葛亮一脈僅存的血脈。他在蜀亡後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移居河內,曾任江州刺史。

而東吳諸葛瑾一脈因諸葛恪累及,幾乎絕後。幸虧次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得以保全。後來諸葛喬的兒子諸葛攀又回到諸葛瑾一脈。

而諸葛誕被夷三族後,他的少子諸葛靚逃到東吳。吳亡後,諸葛靚降晉。但他牢記父仇,拒絕入仕,被時人稱為至孝。


歲月是一條河流


諸葛亮在我國曆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是一個十分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後世有極大的影響力,很多人以其為榜樣。那麼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其家族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來聊聊諸葛家族。

人稱“龍虎狗”的諸葛三兄弟

“龍虎狗”這個稱呼,是來自於《太平御覽》一書,書中是這讓描述諸葛家族的:“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主要是說諸葛家族有三兄弟,哥哥諸葛瑾在東吳給孫權效命,是虎;弟弟諸葛亮在蜀漢給劉備當丞相,是龍;然後從弟諸葛誕在魏國當官,跟夏侯玄一個等級,是狗,這裡的狗並不是貶意,是殺敵之狗。

  • 那麼這三人有何本事呢?

諸葛亮就不過多描述了,他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他的《隆中對》幫助劉備拿下益州,造成三分天下的局勢。諸葛瑾是東吳重臣,為人寬厚,深得孫權信任,呂蒙死後任南郡太守,後官至大將軍。諸葛誕,是諸葛亮跟諸葛瑾的表弟,效忠曹魏,他本是一草根出身,但是憑藉自身努力,白手起家,在曹魏摸爬滾打幾十年,由於諸葛亮跟諸葛瑾的存在,所以諸葛誕在曹魏備受猜忌,直到兩位兄長去世,諸葛誕才官至東征大將軍。

  • 同一家族,為何效命三方?

其實這麼做,是為了最大程度延續自己家族,三人分別效命三個國家,只要有一個最後勝出,那麼諸葛家族就會得以延續,假如投靠同一個國家,假如其中一個人出了差錯,很可能會把其他二人牽扯進來。歷史上這麼做的還有管仲跟鮑叔牙,他倆就分別輔佐兩個皇子,就是為了某一天,一人得勢,另一人跟著沾光。

總結

諸葛家族是一個特殊的家族,其他家族都是跟隨一個老闆,然後聽天由命,而諸葛家族則是跟了三個老闆,無論哪個老闆勝出,自己家族都會延續。其他家族都是一代代努力,最終朝中顯赫,諸葛家族則是各自白手起家,並且都官居要職。其他家族是要發達都發達,要衰敗一起衰敗,而諸葛家族則是這邊不火那邊火,一個倒下,另一個又站起來。


一史千金


諸葛家族大放異彩主要是在三國時期,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號稱龍虎狗,不過,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諸葛誕則只是諸葛亮的族兄弟。

(1)諸葛亮這一族。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叔叔諸葛玄,由於諸葛珪早死,諸葛亮兄弟是由諸葛玄撫養長大成人的。

諸葛亮在蜀漢做官,官至丞相;諸葛瑾在孫吳做官,官至大將軍,其子諸葛恪也在孫吳做官,官至丞相。

諸葛亮只有一個兒子,在同曹魏的交戰中,諸葛亮的兒子孫子都戰死,可以說諸葛亮子孫三代都精忠報國,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另有一孫,因諸葛亮忠義之名,被舉薦為官。

諸葛瑾父子在孫吳都是權勢赫赫的知名人士,可惜的是諸葛恪專權自用,後來東吳諸葛家族被滅三族。

諸葛亮還有一個弟弟諸葛均,也在蜀漢做官。

諸葛亮兩個姐妹,一個嫁給了龐山民,乃是鳳雛龐統從兄弟,另一個嫁給了蒯祺。

(2)諸葛誕這一族。

諸葛誕在曹魏為官,官至徵東大將軍,後被司馬家族誅殺。

諸葛誕的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伷,司馬伷生司馬覲,司馬覲生司馬睿,是為東晉開國皇帝。


師明禮


琅琊諸葛氏歷代為人推崇,更有人說它是三國第一大文士家族,這個家族究竟有多強呢?

首先是先祖諸葛豐,得漢元帝賞識,最高封為光祿大夫,這個職位通常象徵皇帝的信任,一般九卿一級的高級官員都會優先考慮這個階層。按照後代的品級制度,光祿大夫位居二品和三品之間。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擔任過泰山郡丞;

叔父諸葛玄,擔任過豫章太守。

諸葛家族最讓人熟知的還要數諸葛亮、諸葛瑾、諸葛均三兄弟。其中孫權稱帝,拜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亮跟隨劉備做了蜀國的丞相,而諸葛均後來也擔任了蜀國的長水校尉,這個官職大概相當於後代的三品官,不過因為是掌兵的緣故,通常還需要統治者的信任。

看過范進中舉的朋友都知道,古時候想當官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雖然我們平時看史書經常能看到各種厲害人物,但放到現實中卻也是萬里挑一的角色。諸葛家分別侍奉兩家,為何還能左右逢源,不怕被猜忌嗎?

關於諸葛家有多強的事情,在這件事上就可以體現出來。在亂世中,一個大家族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須學會站隊,家中不同地年輕人挑選適合的明君,用這種分攤的方式來提高家族存活率。相應的,統治者也深諳此道,各自心照不宣,對這種事情保持著沉默的態度。

劉備和孫權打仗時,曾有人控告諸葛瑾私通劉備,孫權卻說:“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還對諸葛瑾加官進爵,表示信任。

才華塑造了諸葛家族的強盛,而人品,才是這個家族能夠被各自主公容納的關鍵。


腦洞趣味歷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軍閥林立。各路諸侯野心勃勃,妄圖取代漢朝的統治地位。後來經過一番兼併戰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只剩魏、蜀、吳三分天下。但令這三家創始人沒想到的是,司馬懿家族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他們打得兩敗俱傷時,被司馬氏摘取了勝利果實。因此,很多人都對司馬懿的老謀深算感到佩服。而事實上,如果不是司馬氏跳出來的話,最後摘取勝利果實的,可能就是諸葛家族。為何這麼說呢?聽爆史君給大家慢慢道來。

  很多人對於諸葛亮家族的瞭解,僅僅在於諸葛亮一個人。因為羅貫中對諸葛亮很崇拜,所以將他塑造成了幾乎能呼風喚雨的神人。而除了諸葛亮之外,諸葛家族在三國亂世還有兩個傑出人才。一個是諸葛亮的親哥諸葛瑾,另一個是諸葛亮的從弟諸葛誕。史家將諸葛亮三兄弟稱為“龍虎狗”。為什麼說諸葛亮家族在後期會有統一天下的資本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大多數人都認為,在亂世之中軍閥是最厲害的,因為他們擁有爭奪天下的資本。但事實上,世家比軍閥更要強大。因為軍閥一旦失敗,便很難再有翻身之日,而世家卻可以派出子弟進行不同的政治投資。正如民間常說的“不要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一樣,世家也不會只忠心的支持哪一方勢力。他們無法確定誰將會成為最終的霸主,所以便會在不同的勢力間都安插自己的人。而諸葛亮三兄弟也是如此。

  諸葛亮正是三兄弟間的“龍”,因為水鏡先生在向別人介紹他時,都將他比作“臥龍”。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結交一些社會名流,靜靜地蟄伏。當劉備三次到草廬拜訪他時,他看到了劉備的誠意,決定出山大展宏圖。後來在他的幫助之下,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並與曹操和孫權三分天下。而諸葛亮也成為蜀漢的丞相。劉備死後,由於劉禪懦弱無能,諸葛亮成為蜀漢真正的一把手。蜀漢百姓只知諸葛丞相,而不知後主劉禪。所以在蜀漢,諸葛亮幾乎可以一手遮天。

  諸葛瑾是三兄弟間的“虎”,他投的是東吳的孫權。在前期,他並沒有展現出過多的才華,但後期為了緩和蜀吳間的關係立下了汗馬功勞,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自幼與東吳太子孫登關係良好,曾為東宮幕僚領袖。丞相陸遜病逝後,諸葛恪遷大將軍,領荊州事。孫權病重時,諸葛恪被選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他被加封太傅,執掌軍政大權。因為他執政初期革新政治,抗擊曹魏,所以名震天下,成為權傾朝野的丞相。

  諸葛誕是三兄弟間的“狗”,但這裡的狗並非是貶意,而是“功狗”的意思,就是指殺敵立功的人。諸葛誕投靠的是三國中的曹魏,最初他以尚書郎的身份被任命為滎陽令,後來又歷經御史中丞、尚書等職,官至徵東大將軍。諸葛誕曾與司馬師一起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在好朋友鄧颺、夏侯玄等人被殺後,因不滿司馬氏擅權,所以起兵反抗司馬昭,而且還蓄養數千死士自保。在曹魏也算得上一方諸侯。

  而諸葛家族之所以最後會失敗,被人分開屠殺,就在於他們沒有聯合起來,而是各自為政。且他們對於自己的國家都忠心耿耿,所以才給了司馬氏機會。但即使這樣,諸葛家族也並未沒落,因為東晉的的創立者司馬睿,便是諸葛誕的曾外孫。所以諸葛家族在那個時代的勢力是相當恐怖的 ,只是沒有整合到一起而已。


Boss爆史


一統天下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這段話換個說法也成立,那就是一統天下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家!

此話何解,這就是諸葛家的牛逼之處,三分天下都有諸葛家的功勞,最後東晉開國皇帝,還是諸葛家的血脈,你說牛逼不牛逼!

此話要說,就要從根源說起:

一:諸葛尋根

諸葛家根源記載是這樣的:“其先葛氏,本琅邪諸縣人,後徙陽都”。

意思是諸葛亮家祖上本來姓葛,老家在琅邪諸縣,後遷陽都。關於為何改姓大概有二種說法。

第一種:遷居改姓說,文獻說“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為氏”。就是說陽都本地有姓葛的居住,二個姓一樣,怕弄混了就改成諸葛

第二種:諸葛家族改姓緣自祖上葛嬰。葛嬰是秦朝時人,是陳勝麾下大將,後來因為得罪陳勝,被殺,漢文帝時追錄葛嬰功勳,“封其孫諸縣侯,因並氏焉”。也就是說,封了葛嬰子孫為諸縣侯,子孫將封號加姓前,就成了諸葛的姓氏。

時間到了漢元帝時,諸葛家出了個牛人,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又出了諸葛瑾、諸葛亮兄弟,以及魏國諸葛誕,人稱“諸葛三兄弟”。

《世說新語》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這就是諸葛家族的根源還有三分天下有諸葛的由來!

二:三分天下龍虎狗的職場人生

如果說三國時,那個家族最會下注,那必然是諸葛家族,他們家族出了三個精英人物,都在魏蜀吳身居高位!

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諸葛亮,蜀漢丞相益州牧,幾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次就是在東吳混的諸葛瑾,最後身份是大將軍,而他兒子諸葛恪更牛逼,是孫權的託孤大臣,一度權侵朝野。第三個就是在魏國的堂弟諸葛誕,職位也到了徵東大將軍。

可謂龍虎狗輩出,都是人精中的精英,最不濟的也是省級幹部!

下面我分別說說分家之後三人的興衰史。

三:龍的宿命,諸葛亮家興衰史

諸葛亮大家耳熟能詳,就不多介紹了,他在蜀漢也是根深蒂固,沒任何威脅,他兒子諸葛瞻也是皇帝的女婿,享受國家榮譽。不過在享受國家榮譽的時候,禍事肯定也不少,而諸葛亮家的災難在蜀漢滅亡時候就來到了。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之後在綿竹,大敗由諸葛亮兒子諸葛瞻還有孫子諸葛尚帶領的蜀漢軍隊,諸葛亮的子孫都實踐了自己父親和爺爺的誓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是豪雄三代人,一脈相承。

蜀漢滅亡之後,魏國和後續的晉國,對諸葛亮的遺腹孫諸葛京還不錯,原因很可能就是對這種精神的致敬,也因此諸葛亮孫子諸葛京混的還不錯,繼續做官,不過後來沒什麼比較出名的人物出現,只是綿延了很久。

“不求聞達於諸侯,苟全性命於亂世。”諸葛亮的話,在他孫子諸葛京身上應驗了!

四:虎的宿命,虎落平陽被犬欺

諸葛亮大哥諸葛瑾號稱諸葛家之虎,他比諸葛亮出仕更早,一直都在東吳效力,因為不是東吳氏族的關係,深受孫權信任,官職那是步步高昇,一路平步青雲,做到了大將軍職位。

不過他一直對自己的兒子諸葛恪不放心,這小子太聰明又太張狂了。諸葛瑾為了教育他就說:“將大赤吾族也。意思是,你繼續這樣會給我們家族帶來血光之災!

可惜老爹諸葛瑾的話,諸葛恪是沒聽進去的,這傢伙後來成了孫權的託孤之臣,也因此更加飛揚跋扈,不過他的好運沒維持多久,公元253年,太傅諸葛恪指揮伐魏戰役,最後兵敗回國,然後就被政敵無情的打擊,最後完全失敗,並被徹底清算,父族,母族,妻族,三族被殺。

正應驗了諸葛瑾說的那句話:“將大赤吾族也。”一場血光之災後,諸葛瑾家全滅一個不剩。

五:狗的宿命,我本不願背叛

諸葛誕號稱狗,狗的性格就是忠臣,諸葛誕也將這一點表現的很明顯。

這諸葛誕雖然號稱狗,但是能力也不是蓋的,職場生涯也是順風順水。一路做到了鎮東大將軍,管理一個軍區,放現在妥妥的是上將級人物。

不過他的命運在嘉平六年(254年),發生改變,那一年中書令李豐與外戚張緝密謀誅殺司馬師,扶持夏侯玄主政。最後密謀洩露,夏侯玄被殺,夷滅三族。

而諸葛誕和夏侯玄關係不是一般的好,最後他害怕了,這層關係讓他覺得自己也是被清算的對象,事情也如他所想,於是無奈的他於公元257年,在壽春發動叛變,並且派兒子諸葛靚去東吳求救兵。這個兒子也因此存活。

可是諸葛誕的運氣不是很好,面對司馬家的攻擊,諸葛誕原本不是太擔心,梅雨季節的來臨,對戰鬥會有很大影響,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原本應該大雨滂沱的汛期,居然滴雨未下,沒有天氣幫助的諸葛誕實力不濟,最後被擊敗。

公元258年,司馬昭攻進壽春,諸葛誕家迎來末日,被誅滅三族。

這末日異常悲壯,數百位諸葛誕親信,拒不投降,高喊“為諸葛公死”,最後被殺!

隨著諸葛誕家族被殺,雨水爆降,就好比要清洗這悲壯的血海一樣。

唯一存活的不過一個叫做諸葛靚的年輕人。

六:諸葛靚的執念,女人孕育的希望

公元258年,血腥之後,諸葛誕家族輝煌結束,但家族仍在延續。

在司馬家屠刀下,除了諸葛靚存活,還有個女人也活著,那就是諸葛誕女兒,諸葛靚的姐姐。

而他能活,原因很簡單,他是司馬懿兒子琅琊王司馬伷媳婦。也因為這一層親戚關係,這個女人幸運的存活了。

可是他的命運無疑是悲慘的,看著自己家人全部都死去,只有一個弟弟還在,無數個夜晚我們有理由相信他都在噩夢中度過,並時刻祈禱弟弟平安!

七:三家歸晉,重逢於新希望

公元280年,晉國在滅亡蜀漢基礎上,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步伐,在名將王睿帶領之下,晉國大軍南下,經過水陸作戰,最後東吳投降。

所謂:“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孫皓在降幡下走出石頭城,向西晉投降,而投降的人群中,有一個叫做諸葛靚的人。

諸葛靚無疑是一個倒黴鬼,之前為了求援來到東吳,最後老爹沒等到援軍就死了,自己只能留在東吳,過了沒多久東吳又投降了,自己命怎麼這麼苦!

八:女人為媒,家族的復興

面對著投降時刻,諸葛靚命雖苦,但也不是完全絕望,因為對面有個人,那就是司馬伷,也是他親姐夫。

自己姐夫位高權重,自己發小是皇帝(司馬炎和諸葛靚因為姐姐的關係從小一起長大),諸葛靚明智的放棄仇恨,承認失敗,選擇誠服,不得不說是理智的選擇,不過他還是很傲嬌,司馬炎又是給官又是給權,他就是不願搭理司馬炎。

沒辦法司馬炎就只有請自己嬸嬸諸葛氏代表自己宴請諸葛靚。

在諸葛氏可以安排之下,司馬炎和諸葛靚終於來了一次親切友好的會見。

司馬炎:“老兄弟,多年不見,你還好嗎?”

諸葛靚進退不得,迫於司馬炎勢力,不得不沉默吃飯,

後來司馬炎喝高了,開始緬懷童年並問諸葛靚“還記得我們小時候騎過的竹馬嗎?”

這個時候,司馬炎也許特別單純吧,他只記得小時候的歡樂時光,卻不知道在諸葛靚心中,仇恨更多。

那麼為何諸葛氏要安排這樣一個如此尷尬的見面!原因不過是為了家族的安全考慮,經過血腥屠殺後,她深知家族生存不易,既然曾經的敵人有意和解,當然抓住機會啊。果然,經過這次見面,諸葛靚和司馬炎和解,不僅如此,他的兒子諸葛恢還做到了尚書令的位置。

就這樣,諸葛家族的一支,頑強的在晉國繼續生存下來,而且恢復了家族的榮光。

不僅如此,諸葛氏的長子司馬覲,有一個兒子。也就是諸葛誕曾外孫,同時也是諸葛亮和諸葛瑾曾外孫,叫司馬睿後來還做了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

歷史話外音:寫完這段故事之後,不得不說,歷史就是這樣有趣,曾經水火不容的三國英傑還有晉國人,最後居然都是親戚!諸葛亮諸葛瑾這二個看上去的失敗者,也是東晉開國皇帝的爺爺啊!


阿斗不傻



諸葛亮家族究竟有多厲害?

諸葛一門英氣在,名流千古鎮古今。諸葛氏在三國中大有作為,諸葛亮在蜀漢成為千古一相,諸葛瑾輔佐孫權戰功卓著,其後來也成為託孤輔政大臣,而最為年幼的兄弟諸葛恪,在東吳也身為大將軍,諸葛誕更是魏國的大將軍。雖然諸葛氏分投三個國家,但都竭盡全力鞠躬盡瘁,為後人所讚揚。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然而諸葛氏卻能千古流芳,有人便有疑問,諸葛氏究竟有多厲害,其子孫後代有如何,以下筆者依據史料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諸葛氏祖上輝煌,世代為官。三國志曾有這樣的記載,諸葛亮乃是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諸葛豐自幼聰慧,琅琊諸縣人,西漢的官吏,早年在御史大夫貢禹的部下,後來就被舉薦為文學仕御史。漢元帝年間,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後來因功被封為光祿大夫。但諸葛豐為人正直,眼裡容不得沙子,對待受賄的官吏毫不手軟,又十分痛恨諂媚的小人,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後來被彈劾,降職為城門校尉,之後便鬱郁不得志,最後被貶為庶人。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為官,是當時的兗州泰山郡丞。但由於英年早逝,並沒有太大的作為。諸葛亮八歲的時候,其父親就去世了,於是諸葛亮跟隨其叔父諸葛玄謀生。諸葛玄後來被任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諸葛亮和其弟弟諸葛均,便陪同諸葛玄一起赴任。後來朝廷又選派朱皓替代諸葛玄,諸葛玄因和荊州劉表有交情,便前往投靠劉表,只可惜不久病逝。諸葛亮於是便在南陽躬耕讀書,直到劉備三顧茅廬。


其次諸葛氏家族三國為官,地位顯赫。諸葛珪有五個孩子,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三子諸葛恪,三子諸葛均,又有兩個女兒,可謂多子多福。諸葛亮年幼博學多識,志向遠大,長自此管仲樂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協助劉備火攻破曹,巧奪荊州,攻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繼承其遺志,先後進行六次北伐,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忠於職守,被後人譽為千古一相,又被成為忠誠的代表,人臣的楷模,流芳千古。


諸葛瑾在東吳為官,也是當時的權臣。諸葛瑾逃難到東吳,恰巧遇見孫權的姐夫弘諮,並把他引薦給孫權,孫權便以賓客之禮相待,後來被任命為長史,又調任為中司馬,並多成為聯絡劉備的使臣。征討關羽後,諸葛瑾被任命為妥南將代替呂蒙為南郡太守,並諸侯公安,封為宣城亭侯。孫權稱帝之後,又任命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兼豫州牧。為人中肯,能勸說孫權,深受百官喜愛。


再次三國後期諸葛氏後繼有人。諸葛恪為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他自幼便被稱為神童,長大成人之後被封為騎督尉,孫登被立為太子之時,諸葛恪擔任左輔督尉,輔佐太子理政。赤烏八年(245年),陸遜去世後,諸葛恪被任命為大將軍,掌握軍權,孫權臨終前,又將諸葛恪任命為託孤輔政大臣。又曾率軍與魏軍在東興之戰取得大捷,威震天下,後來被加封為丞相、陽都侯。只可惜後來他恣意妄為,出兵伐蜀連遭慘敗。欲蓋彌彰,又獨霸朝政,後來託孤大臣孫俊聯合吳主孫亮,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孫休繼位後,又為諸葛恪平反。


諸葛誕也是漢司立校尉諸葛豐之後,諸葛亮的族弟,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曾隨同司馬昭一起南征北戰,平定叛亂,官至徵東大將軍。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等人,夏侯玄、鄧颺等也受到牽連,諸葛誕與夏侯林交情深厚,心擔心被連累,於甘露二年(257年)起兵謀反,一度獲得東吳的支持。只可惜第二年便被鎮壓,大將軍胡奮將諸葛恪斬首,並夷三族,其部下也壯烈犧牲。


諸葛瞻父子戰死沙場,流芳千古。諸葛瞻為諸葛亮獨子,諸葛亮四十多歲才生得諸葛瞻,後來劉禪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諸葛瞻背後封為騎督尉,世襲了諸葛亮的爵為武鄉侯。景耀四年,諸葛瞻與大將軍董厥一起統領中央事務。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諸葛瞻及其長子諸葛尚戰死在綿竹地區,也算是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誓死保衛蜀漢政權,為後人稱讚。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氏家族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