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在五代十國之中的建立之路中,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導語:

在我國早期的東北地區之上有著很多並不是生產農事的

古代遊牧民族,其中就有一個半遊牧民族---契丹族的存在。

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進入了中原,並在五代十國的時代中,建立起了契丹王朝,歷史上稱之為"遼"國。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稱帝建國。

要知道和契丹族一樣的遊牧民族還有很多,契丹族是憑藉什麼,才能五代十國的時期進入中原,建立起自己的王朝的呢?遼國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下面讓我們回顧歷史,做一個關於這些問題的探討,看看耶律阿保機是如何順利在進入中原之後建立遼國的。

遼國在五代十國之中的建立之路中,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遼太宗耶律阿保機圖)

契丹民族的早期積澱

關於契丹民族,他們是東北平原地區之上的古代遊牧民族,不過他們也不完全同於蒙古族等,是完全的遊牧民族,契丹族一直是採取的是半農和半遊牧的生活方式,和中原地區的人也有所區別。

他們的發源是按照他們傳說之中的說法,是在北方大綠色草原的兩條古老的河流,後來也是有著自己的始祖傳說,契丹族的圖騰是"白馬青牛"就是源自他們的天女起源傳說。

而關於契丹民族的發展,其實有很多種說法,因為文化和習俗的關係,其實可以看出比較多的匈奴和鮮卑的影子。最早期時契丹族是一個比較小的部落,在發展過程中後來形成了聯盟,在唐朝時期,和中原地區有著較為友善的外交關係。

遼國在五代十國之中的建立之路中,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契丹族白馬青牛傳說圖)

在和中原地區的交往過程中,契丹族通過朝貢,入仕和貿易的關係,當然其中也有戰爭和掠奪的關係,契丹民族保持著自己的原始積累的同時,也在不斷髮展和豐富自己本身的積累。

不管是文化還是政治,都在不斷領悟和融合之間取得了進步。

唐朝後期動盪,契丹加入割據戰爭之中

在契丹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在唐朝時期就開始頻繁的接觸中原地區了。唐朝時期的"各國來朝貢"的景象當中就有契丹族的影子。在當時契丹族會和中原地區進行商業貿易,甚至是通婚聯姻,在開元盛世之中甚至還有契丹族來朝貢的時候,被留在唐朝為官。

由此可見,在這個時候,契丹族已經與中原地區有了很大的聯繫。但是到後來,安史之亂發生之後,唐朝動盪,各地之間有著許多有野心的諸侯和梟雄。於是歷史進程就進入了

五代十國這樣一個鬧割據的時代。

遼國在五代十國之中的建立之路中,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唐朝各國來朝貢景象圖)

契丹族的統治者並不是一個與世無爭的性格,在民族發展的過程中,是免不了爭鬥和融合的。所以和唐朝接洽的時候,契丹族就已經開始覬覦中原地區的繁盛和榮華。

在之前契丹族就已經在北魏時期就和中原地區發生過激烈的戰爭。而在唐朝末年,中原地區陷入動盪之時,當時的契丹族就抓住了時機,順勢進入了這場割據戰爭之中。在那個時期之中,能夠不受中原地區的強烈抵禦,從而順利的建立王國,佔據一方。

遼國在五代十國之中的建立之路中,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五代十國形勢圖)

耶律阿保機的就位

耶律阿保機出生在契丹部落聯盟之中的一個貴族家庭。當時的阿保機家族之中就已經有人是契丹聯盟之中的軍事首領,地位是僅次於契丹族當時的可汗。而由於耶律家族的勢力發展,所以在阿保機出生的時候,可汗的選舉就是在耶律一族之中了。

也就是說,耶律阿保機是當時契丹族可汗的繼承人。不過契丹族一直是聯盟的形式,所以採取的是最為早期原始的軍事民主制度和選汗制。

就是說哪怕是做了可汗,也是會因為選汗的制度,而三年輪換換一次,雖然看上去民主公正,但是卻並不利於契丹族當時的情況。當時就已經有了一定影響力的耶律阿保機就想著能夠世襲制來取代這樣的制度。

遼國在五代十國之中的建立之路中,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契丹可汗圖)

所以後來阿保機以一己之力,擺平了自己家族之中的幾個弟弟,這也是歷史中著名的"諸弟之亂"。後來為了鞏固自己在契丹族的統治,耶律阿保機還發動了"鹽池之變"解決了當時和自己敵對的反對勢力,從而使得契丹聯盟走向了統一。

之後在五代十國的耶律阿保機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積極對外擴張勢力,在和梁國,晉國交好之後,對於當時的幽州發動了報復性的進攻。之後徹底和大燕國家有了戰爭關係。

在操控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成為兒皇帝之後,契丹掌握了中原地區的燕雲十六州。

控制兒皇帝攻滅後唐建立後晉,在這個時間通過掠奪和侵佔,契丹已經徹底有了南下中原的勢力保證和時機。

不過在建立遼國之前,契丹,耶律阿保機並沒有貿然的進攻其他地區,而是肅清了契丹在後方的其他民族如烏丸,奚等部落。最終才稱帝建國,史稱

"大聖大明皇帝"也就是遼太宗。

遼國在五代十國之中的建立之路中,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遼國疆域圖)

與中原地區的民族融合

從耶律阿保機這個建國的帝王來看,這是個極為有雄心偉略的君主,他能夠帶領契丹族建立契丹王朝是極為不易的過程的。改變一個民族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尤其是像契丹這樣半農耕和半遊牧的民族。讓他們從聯盟走向王國,甚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本就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如果不是耶律阿保機這個帝王可汗有著常人難及的雄心壯志和彪悍勇猛,怕是很難帶領契丹民族走到遼國這一步。

當然一個王國的建立並不是只是靠著一個帝王的獨自奮鬥,筆者個人覺得契丹民族能夠走向遼國這一步,實際上靠的應該是在於契丹一族的包容性。

他們能夠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優點,從不斷的壯大自己。所以在建立遼國的過程中,耶律阿保機也是秉持著不拘一格的用人。採取他人的舉薦,任用熟悉中原地區的人才,來建立遼國,從而使得遼國能夠穩定的屹立數百年。

遼國在五代十國之中的建立之路中,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遼國壁畫)

結語:

通過對契丹民族的簡單探討,我們也知道,一個王國的建立是有很多因素的。不管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人才等因素。每一個都是關鍵的存在

而這其中每一個因素都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在彰顯遼太宗耶律阿保機的建國功勳的同時,也不該忽略契丹民族中所具有的優越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