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運走了多少頂尖文物?

若問中國最頂尖的國寶文物都在哪裡,答案無疑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者以量取勝,後者以精聞名。但是,臺北故宮內的藏品雖精,卻也是挑剩下的,那些精品中的精品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就被末代皇帝溥儀盜運出宮,下落不明瞭。

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運走了多少頂尖文物?

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裡交待了自己“盜賣”國家頂級文物的事實。說明一下,這裡說“盜賣”,或許是不夠準確的,因為民國政府簽署的《清室優待條件》裡規定了清帝和皇族的私產受到保護,而故宮內的國寶文物也歸為清室的“私產”,所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溥儀確實對其有一定的處置權。

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運走了多少頂尖文物?

溥儀之所以販賣祖宗積攢下來的國寶文物,是要為自己的出逃籌備資金。溥儀3歲登基,6歲退位,之後一直被禁錮在紫禁城內不得自由,所以到十四五歲以後,特別是在外國老師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萌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他太想逃脫紫禁城這座束縛了他十幾年的牢籠了。

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運走了多少頂尖文物?

但是,溥儀的請求遭到了多方面的拒絕,身為名義上的皇帝,他是完全不自由的。所以,年幼的溥儀決定憑自己的能力逃出紫禁城,而在這之前,他需要錢,很多很多錢,以供他出宮後的花費。於是,溥儀找來了一個幫手——他的親弟弟溥傑,二人合謀將大量最頂級的文物運出了皇宮。

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運走了多少頂尖文物?

溥傑作為溥儀的陪讀,每天往來於紫禁城內外,這給他們的計劃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溥儀以賞賜胞弟為名(作為皇帝,即便是退了位的皇帝,他有這個權力),讓溥傑每天放學都從宮內背出一大包字畫和古籍。這樣的盜運活動,一天不斷的持續了半年多時間,數量之巨,可想而知。

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運走了多少頂尖文物?

當時內務府正好在清點字畫,溥儀便從這些專家挑出的上品中再選精品拿,所以被溥傑帶出宮的全是精中取精的稀世珍品。據溥儀回憶,其中包括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稿,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曹娥碑》和《二謝帖》,另有鍾繇、歐陽詢、米芾、趙孟頫、閻立本、宋徽宗等人的真跡。至於古版書籍,溥儀更是將所有宋版和明版的的珍本全部運走了。顯然,這些名家的大作,無一不是價值連城。

看到此處,想必很多讀者要痛心疾首,開口罵娘了。這些可都是中國積澱了上千年的文化瑰寶啊!且慢!且備好速效救心丸!還有更令人扼腕嘆息的呢!

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運走了多少頂尖文物?

據溥儀交待,他共運出一千多件手卷字畫,兩百多種掛軸和冊頁,僅最上乘的宋版書就有兩百種上下......這批東西全部轉移到了他天津的房子內,但後來只賣了其中的幾十件。偽滿洲國成立後,溥儀第三次登上皇位,然後在日本關東軍參謀吉岡安直的主張策劃下,剩餘文物全部運到了東北,日本戰敗投降後,這些頂級國寶便不知所蹤了。不難猜想,有的流入海外,有的流落民間,也有一小部分輾轉又回到了故宮。

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運走了多少頂尖文物?

在社會變遷中,我們損失掉了太多的文化遺產和國寶文物,這是最令國人痛心的。實在是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