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在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三歲時就離開父母住進皇宮,身邊只有一個奶媽。九歲的時候,弟弟溥傑過來看他,第一次跟他說他已經不是皇帝了。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對於那些遺老遺少來說,溥儀是不是皇帝並不重要,可從此再也沒有皇帝他們很難接受。所以他們也都願意維持“天威不散”的假象,一面在欺騙自己,一面也是借溥儀的身份來給自己獲得實惠。他的母親去世想回去探望他們都不允許。怕他如果不回來了,他們這個騙局也就無法繼續下去了。

國民政府給予他們的優待,是允許他們可以繼續留在故宮。但是對一個人來說,這樣的優待何嘗不是一種懲罰。他大半輩子都沒擺脫這種桎梏,直到和它融為一體。

他16歲那年,在太妃們的主持下,娶了皇后婉蓉和妃子文秀。新婚之夜,因為沒有正常的社交經驗,他懵懂的應付了一陣之後還是退縮了。他本來以為自己結了婚就能親政,能去牛津大學讀書。

可他根本就沒有長大,他的想法非常幼稚。親政又如何?成人又如何?他所有的願望的實現,都依賴於一個虛幻的皇帝的身份。他還覺得自己當了皇帝就能像先帝一樣改革;如果自己是一個好皇帝,就能改變這一切,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師傅莊士敦跟溥儀指出宮裡巨大的開支和虧空。溥儀下令核查賬目。太監們自知心虛,趁夜在皇宮裡放火。於是一氣之下,他把太監們都趕走。也許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施展自己願望的機會。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後來他還是被趕出紫禁城了。如果退位時就被趕出去,也許他還能有一個成為普普通通的正常人。這是他三歲進宮後第一次踏出皇宮。即使戴著墨鏡,也擋不住他眼神裡的慌張,他的身後是已經崩潰的帝國。熒幕上夕陽的餘暉配上悲涼的音樂,讓人感覺到命運的無常,以及人的渺小。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離開了皇宮,他跑到天津避難。憑著豐厚的津貼和從皇宮裡帶出的財產,他過著奢侈的生活。他花大把的錢去買西方的東西,覺得西方什麼東西都好,可是西方人卻奉行一夫一妻制。文秀提出要和他離婚,他卻說“不能和皇帝離婚。”

皇帝的身份既給了他安逸的生活也給了他逃不開的詛咒

如果他從此安於做一個花花公子,雖然不會有什麼建樹,也不會犯什麼大的錯誤。但是他還是不肯放棄自己的皇帝夢。長期的洗腦和隔離,讓他放不下皇帝身份,但他又沒有真正的實力去影響歷史。

中國再也不需要皇帝,他卻除了做皇帝什麼也不會。為了實現他自己所謂的政治抱負,他站到了歷史的反面。如果說他之前作為清廷遺老的傀儡,是因為年紀太小,沒有辦法。那麼這時做日本人的傀儡則完全是他自己的錯誤決定。

他去日本會見天皇,認為天皇和他年紀差不多,所以會同情他。可惜日本人只是讓他簽署他不同意的文件,而且清除了他身邊的親信。開始他還懂得反抗,但後來日本人徹底把他架空,又利用皇后和司機的外遇要挾他,他就只能聽從他們擺佈了。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在偽滿的行為,最終讓他成了戰犯。剛到看守所時他還是生活幾乎不能自理,也不肯如實反思自己的過去。看守所所長一針見血的指出“以前你覺得誰都要聽你的,現在又覺得誰都不如”。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他跟所長說“你們讓我活著,是因為我有用”。

所長反問“做一個有用的人,有那麼可怕嗎?”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其實所長說的“有用”,只是讓他自食其力,他誤解成自己又要繼續做傀儡了。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只不過這次他想做傀儡都做不成了。看守所十年,他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被釋放。

影片結尾老年的溥儀買票進了故宮,他想再坐一坐龍椅,卻被一個小朋友攔住了。這時故宮已經成了博物院,龍椅誰都不能再坐了,包括他在內。

他的前半生不愁衣食,還有不少人“伺候”,可是誰是真正需要他這個人呢?他們只是需要他的身份,需要藉助他實現自己的目的。

《末代皇帝》:“做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出獄後他終於做了一個普通的園丁,也許這時他能真正地理解“有用”這個詞的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