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年度沈祖芸全球教育報告 精要 (發刊詞)

37度養兒育女 出品

一 起 做 ·剛·剛·好· 的 父 母


本文由 三一冰 整理


最近很多人都在轉發得到的《沈祖芸 · 全球教育報告》,沈祖芸是一個有著25年實踐經驗的教育研究者,這次的報告加上發刊詞一共九篇,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第一篇:發刊詞。

為什麼你會關心教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焦慮了,不得不承認教育是很容易讓一個家庭產生焦慮的因素,還不僅僅是個人,也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海淀家長”的段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家長問,孩子4歲,詞彙量1500夠不夠?另一個家長回答,在美國是夠了,在海淀不夠。

沈老師認為教育的焦慮來自教育的腹背受敵,更來自我們內心和外部社會的一系列變化。簡單來說就是社會變化快與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不知道要如何去擁抱這種不確定性,就是對未來的恐懼。

2019年沈老師用了8個多月尋訪了100多位教育工作者,實地考察了25所各種類型的中小學和12所世界知名高校,看到了三個意味深長的變化:

一,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測試)這幾年很受關注,它主要通過閱讀、數學、科學三項素養測試來評估15歲的學生到底具備多少關鍵知識和技能。項目誕生於新世紀初,每三年一次,測試結果影響著世界各國教育政策的改進。

2015年和2018年兩輪成績發佈後引發了不少爭議,爭議焦點是三個測試項目能否圍繞社會需求的變化而展開,測試出學生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測試機構也在不斷研發和迭代新項目,2019還發布了《學習的羅盤2030》,計劃未來用更加創新的方式來測試出各國學生“在陌生環境中的自我導航能力”。

二,芬蘭的新課程改革,2019年不少中學增加了一系列解決真實問題的內容,如一門“家庭經濟”,核心任務是學會烹飪一道既營養又美觀的菜餚。所以有時要在廚房上課,有時要在菜市場上課,需要的知識是跨學科的,更需要綜合的動手和鑑賞能力。

在芬蘭,每門新課程都是通過一系列具體而富有挑戰的跨學科學習任務完成的,也就是“基於現象的學習”,其主要特點就是把學習場景搬到了真實世界裡,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掌握和記憶了多少知識量。

三,老師的變化,這裡的例子是北京探月學院的朝克老師。其變化簡單來說就是老師身份變多了,成為斜槓老師,不只是單純傳授知識,有時他是成長教練,有時他是職業生涯規劃諮詢師,有時是學習社群主咖等等。(具體的後面還會介紹)

這裡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探月學院:2017年初成立,2018年9月迎來第一批創始屆學習者,這是一個面向高中段學習者的未來教育項目,培養目標是:內心豐盈的個體,積極主動的公民。畢業生方向:以英語為主要學習語言的海外大學。

沈老師認為這些探索和變化的背後與教育的七個要素有關,它們分別是:組織、空間、教育者、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教育目標和評價體系。她把這七個要素稱為教育的七盞燈,通過觀察它們的變化,可以發現教育是如何應對世界的變化和挑戰。

這七盞燈不僅可以用在觀察學校的發展,還可以成為個人或者公司發展的重要參考,幫助做好家庭重大戰略,提供行動方向,幫我們構建想要的未來。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37度養兒育女 第一時間就可收到更新,謝謝你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