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造長城掃平百越,而且還平定了六國焚書坑儒。他是偉大的帝王還是殘酷的暴君呢?

金剛玻璃心


感謝提問。

秦始皇統一六國,修建長城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第一次將郡縣制應用到國家治理當中,使得統一的概念逐漸被認可。從這些層面來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偉大的皇帝,前無古人亦後無來者。

“奮六世之餘烈”

公元前247年,嬴政在咸陽繼承王位,在對內平定長信候嫪毐的叛亂,除掉權臣呂不韋后,開始親政。重用李斯、尉繚,開始了統一天下的腳步。

自公元前230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用了10年時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超過了以往任何一位君王,開始稱皇帝。

安定帝國

剛剛建立的秦國並不安定,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國家的邊境一直遭受到襲擾。

為了解決外患,嬴政再度發動了戰爭。大將蒙恬率軍北上,出征匈奴,一戰將匈奴人打怕了。為了避免匈奴人不斷的襲擾,始皇命蒙恬將燕、趙、秦等國家的長城連接起來,用以抵抗匈奴。

而另一方面,又有一支大軍南下百越等地,去征討百越等少數民族,這也是秦軍損失最大的地方。秦末農民起義時,蒙恬的大軍與駐紮在百越的軍隊都沒有回到中原,否則項羽絕對不會贏得那麼輕鬆。

維護國家的完整

國家統一後,嬴政又迎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國家雖然統一了,但是包括秦國在內,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度量衡、貨幣,甚至是車轍都是不一樣的。

這樣也就造成了七個國家的人在交流以及互相交易的時候非常不方便,極大的阻礙了國家的發展,甚至是會衍發矛盾,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因此,始皇下定統一全國的文字、貨幣,使用統一制式的稱量工具等,以此來促進各地的融合。

始皇還將全國各地的有學問的人請到咸陽,讓他們做博士,但是六國的人並沒有真心承認這個國家。

秦始皇即位的第三年前往山東封禪泰山,隨行的儒生們因為封禪的過程而爭吵不休,這讓秦始皇明白六國沒有真正的認同自己。真正激怒秦始皇的事淳于越的上書,請求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這讓秦始皇明白要想讓天下歸心就必須控制思想,那麼無關緊要的書籍就不能留,這也是焚書坑儒的原因。

小結

綜上,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完整,包括所謂的焚書坑儒。更何況,焚書坑儒保留了所有的醫書、農業書籍等有關於日常生活的典籍,對歷史進程並沒有影響。而且秦始皇統一天下,使大一統初入人心,深深影響到了後世,厥功至偉,稱其為千古第一帝毫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