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望神、望色、望形態

“望聞問切”四診中我們首先學習望診,什麼叫望診?望診,是指醫生通過視覺對人體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瞭解健康狀況,測知病情的方法。

古人將望診列為四診之首,認為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做“望而知之謂之神”。《扁鵲見齊桓侯》的故事家喻戶曉,扁鵲初見齊桓侯時只看一眼就知道齊桓侯有病,憑的就是他望診的功力。俗話說的“百聞不如一見”,用眼睛去觀察可以瞭解到很多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沒有學過中醫的人,在與人接觸的時候也能感覺到對方“身體很好”,“氣色很好”,這實際上就是望神。那麼作為一個合格的中醫大夫,應該有這樣的基本功。當他的目光接觸到病人時,就應對病人的健康狀態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這就是所說的“一會即覺”或“以神會神”。

具體來講,望全身情況包括望神、色、形、態四個方面,望局部情況包括望頭面、五官、頸項、軀體、四肢、二陰及皮膚等,望舌包括望舌質、舌苔兩部分,望排出物包括望分泌物、嘔吐物及排洩物等。另外,兒科還有望食指絡脈的專門診法。我們今天主要給大家講解望神,望色,望形態。

用眼睛觀察為什麼能診斷出病情來,為什麼能夠認識到具體的病變。最主要的一個就是有諸內者形諸外,就是司外揣內的原理,體表外在的,都是內臟氣血陰陽的反映,通過外在的表現,可以推測內在臟器的活動、陰陽氣血的狀況,所以觀察外在的表現,可以測知內部的變化。《靈樞·本髒》篇所說的,“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

望診:望神、望色、望形態


“望神”


望神,是通過觀察人體神氣盛衰診斷病情的方法。神是什麼呢?在中醫裡有廣義之神和狹義之神的區別。狹義的神是指的神志,指我們人的精神意識、思維和情志活動,精神狀況等。我們在藏象學說裡學到過“心主神明”,這裡的神就是神志。廣義的神,我們把它叫做神氣,它是整個生命活動的總體狀況,一個總印象。比如我們說一個人神采奕奕,這就是一個總的印象,神氣很旺盛。我們望神,既包括對神氣,也包括對神志的考察,是一種綜合判斷,來了解生命的整體狀況和判斷病情。

通常情況下,一個合格的中醫師當他的目光與病人短暫接觸時,就應對病人的健康狀態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這就是“一會即覺”或“以神會神”,這也是醫生的基本功。例如:一個體格很健壯的人來看病,一般來說虛證較少;肥胖的人可能痰溼較盛;瘦人可能陰虛火旺多見等。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沒有學過中醫的人,在與人接觸的時候也能感覺到對方“身體很好”,“氣色很好”,這實際上就是望神。

一、望神的主要內容

望神時觀察的要點是眼神、神情、神色、和神態來進行觀察。

1、眼神

眼神是指神在眼的色澤、形態方面的表現。目聚五臟六腑的精氣,目系通於腦,為肝之竅、心之使、神之舍。所以,兩目最能傳神,望神尤其注重望眼神。目色的清濁,目光的明暗,眼球運動的靈活或呆滯,瞳仁大小的調節等方面都能靈敏地反映神氣的盛衰存亡。《形色外診簡摩》說:“凡病雖劇而兩眼有神,顧盼靈活者吉。”可見望眼神在分析疾病輕重,預測病情轉歸方面的重要意義。

2、神情

神情體現在精神意識、思維和表情等方面。具體表現在疾病過程中神志清楚還是昏糊;思維有序還是紊亂、應答反應靈敏還是遲鈍,表情安詳還是煩躁或者淡漠等。

3、神色

神色是神在色澤方面的體現。《醫門法律》說:“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則色旺,神衰則色衰,神藏則色藏,神露則色露。”色隨氣華,神以氣養,色澤可以反映臟腑氣血的盛衰和功能的強弱。舌、面、唇、爪、發等不同部位可出現不同色澤,均以榮潤含蓄為有神,枯槁晦暗或鮮豔、暴露為失神。

4、神態

神態是指神在形體或姿態等方面的表現。如形肉豐盛還是羸瘦;姿態自如還是強迫狀;動作協調自如還是遲鈍、失調甚至失控等。

此外,神氣的盛衰還可表現在言語、聲音、氣息、飲食、舌象、脈象等多方面。其中望診是觀察神氣盛衰存亡的主要方法。但還必須結合聞診、問診和切診進行綜合觀察和分析,才能對神氣的盛衰有全面的認識。

二、神氣盛衰的程度及其臨床意義

1、得神

得神就是有神。有神的表現,要歸納起來,那就是眼睛是靈活的,精彩明亮;面色是榮潤,含蓄不露,有光彩;神志清晰,反應靈敏,表態自然;語言清晰、呼吸平穩等等。有神的意義在於說明精氣充足、充盛,身體健康,神是旺盛的,體格是健壯,說明這個人健康,沒有病,或者是有了病的時候,也說明他的精氣未衰,病比較輕,容易治療,預後比較好。

2、少神

少神,也叫作神氣不足。表現為目光比較呆滯,乏神,沒那麼精彩、明亮,顯得目光有點呆滯。這種情況說明精氣輕度不足,機體功能較弱。如果有什麼病的話,多半是虛弱類的證候,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精氣虧虛,或者是病情邪氣雖然下去了,正氣還沒有完全恢復。

3、失神

失神又叫作無神,神已經失掉了,喪失了。這是比較嚴重的情況了。

這個失神裡面又分為兩類情況,一類叫作精虧神衰而失神,病人表現為面色晦暗、暴露;意識模糊、神志昏迷、反應遲鈍;或者形體羸瘦,手撒尿遺,呼吸微弱,二便都失禁了。中醫裡講五竭:口張、目合、手撒、遺尿、神昏,這都是一種敗症,不好的表現,這種病人一看,我們說這是失神了。這種多半屬於久病、重病。

第二類情況是邪盛神亂而失神,也就是神志也不正常了,這種是因為邪盛導致的,比如熱病心神、痰蒙心神等等。對於失神的表現,古人形容為,神昏譫語,循衣摸床,撮空理線。這些詞語是十分形象的,循衣摸床,就是神志不清楚了以後,這個手在床邊上、衣服上到處摸摸弄弄。撮空理線,手在外面動,好像疏理線一樣的,有的病人老用手這樣扒,實際上是神志不清楚的一種反映。這種多半屬於急性的重病,病的時間可能不太長,整個體質狀況比前面那個應該好一些,但是有邪氣,熱閉心神、痰蒙心神、風痰矇蔽心神這樣一些原因所導致的。

4、假神

假神就是在病情很危急、危重的情況之下,反而精神振作,好像神識已清楚,胃口也好了,面色也好看,這些其實是一種假象。這時病人的臟腑的精氣衰竭,正氣將脫,陰不斂陽,虛陽浮越,陰陽即將離決的一種表現。用老百姓的話來說是迴光返照,殘燈復明。這個燈沒油了,快要熄了,最後亮一下。假神是臨終的一種徵象,要引起高度重視。

總之,在疾病過程中,病人的神氣由得神向少神、失神變化,標誌著臟腑精氣逐漸虧損,乃至衰竭,病情由輕變重;反之,提示臟腑精氣逐漸恢復,病情減輕,邪去正復。故臨床上觀察神氣盛衰存亡的變化,對了解病情,推測預後有重要意義。


望診:望神、望色、望形態


“望色”

望色是通過觀察人體皮膚、黏膜和其他體表組織器官的色澤,診斷疾病的方法。凡是我們能望到的,頭髮、面部、口腔、嘔吐物、大小便等等,凡是有顏色反映的,都屬於我們望色的範疇,所以叫做色診。


一、色為血色,澤為氣華


面部的血脈豐富,為臟腑氣血之所榮。所以望面色就可以診察臟腑氣血的盛衰。患者給大夫呈現的最直觀的疾病信息就是面部的顏色與光澤。健康的常色是什麼樣的呢?一個是光明潤澤,不管你任何顏色出現都有光明潤澤的特點;再一個是含蓄,不是暴露在外面,所以是光澤含蓄這四個字。就我國人正常面色而言,基本為微黃紅潤有光澤,但由於體質、地理環境以及季節氣候、工作環境等因素的差異,面色會有略黑或略白等不同,但只要明潤有光澤,都屬於正常範疇。這說明有神氣、有胃氣,一種健康的表現。常色,即使有病,也是新病,比較輕,氣血足,陰陽調和。


二、五臟盛衰兼五色

中國古代將顏色區分為青紅黃白黑五種,分別和五行相應。《靈樞·五色》篇講:以五色命髒,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又講: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古人的這種認識,臨床上具有借鑑意義。


望診:望神、望色、望形態


赤色也就是紅色。赤色主病有三個方面:這一個是實熱證。比如滿面通紅,或者皮膚上的皰疹癰瘡,都是熱盛導致的;第二個是陰虛證,這種典型的表現是兩顴潮紅很明顯;還有一個叫戴陽證,有個詞叫“面紅如妝”,面色本來是蒼白,但是又突然出現紅色,像化了妝,打了腮紅,這是戴陽證。這是比較(特殊)的。


白色,白色主虛證:虛可以是什麼虛?血虛、氣虛和陽虛都可以,血虛是第一要考慮的。也可以因為寒。當面色淡白,面色稍微淡一點,稍微白一些,沒有正常人那麼紅,是氣虛;面色淡白無華、唇舌色淡是血虛;第二是面色白,有一點泛光,這說明是陽虛有水溼內停的表現;第三個是蒼白,白中帶一點青色,那說明亡陽、血脫和寒盛,這種病情就比較嚴重了。


第三個是黃色。黃色的主病是脾虛和溼證兩種。發黃的面色就給人一種很虛弱的感覺,往往是脾胃運化功能不好,氣血生化無源,臟腑肌膚是於濡養所導致的。黃胖,就是面黃而虛浮,除了脾虛以外,還可能有溼存在。黃色最明顯的、最突出的病變是黃疸。

青色。青色的主病有五個:寒證、疼痛、氣滯、血瘀、驚風。比如臨床上常見的疼痛,如心絞痛,患者經常會出現面色青黑,手足青冷。小兒高熱,面部青紫,以鼻柱、兩眉間及口唇周圍最容易觀察到,往往是驚風的先兆。肝病也常見青色,這是因為肝病最容易出現氣滯的情況。

黑色。它和青色的主病有相同的地方。一個是寒證,一個是血瘀,一個是疼痛,但是它不同的地方就是腎虛,水飲。面黑暗淡,提示腎虛精虧。面色黧黑腎陽虧虛。什麼是黧黑呢,就是黑,帶有一種泛光。第三個是眼眶周圍發黑,很明顯,是腎虛水飲,寒溼帶下。


“望形態”


望形態是通過觀察病人的身形、動作、姿態進行診斷病症的方法。望形態分為兩個部分,望形和望態,形是形體,態是姿態。望形態是通過望病人形體的強弱胖瘦及異常的動靜姿態,以測知病情的一種診法。

形體有壯和弱之分。體壯,是形氣有餘(的);體弱,是形氣不足,這是強和弱。除了強弱以外,形體還分為胖和瘦。胖人、肥人多痰、多溼;過於消瘦,瘦人多火,也可能是精氣血的虧虛。在臨床上形體肥胖,膚白無華、精神不振的人,多屬形盛氣虛,陽氣不足,從而痰溼內盛。形體消瘦之人,易出現臟腑實熱證,外在證象為一派熱象,如出現面目或口腔內瘡瘍、高熱等。

形主靜,態主動。健康的人應該是體態自如、能隨自己的意願做各種各樣的動作。

人體動作異常最常見的邪氣就是風邪,如帕金森患者是出現肌肉跳動、手足震顫、關節拘攣等體態。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病人的異常的姿態,來幫助診斷。如心絞痛患者常會以手護心,不敢行動;腰腿疾病患者常用手護腰、脊柱側彎以減輕疼痛;畏縮多衣往往是畏寒者的表現。常欲揭衣被,則是熱證患者等。

一般來說“寒則多屈,熱則多伸;陰則多俯,陽則多仰;勞則多強,逸則多弱;少則多動,老則多靜”。臨床診斷時要根據病人體質、年齡、病情等多種因素,加以判斷。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