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第四天

我很確定,已經適應了目前的隔離生活。被隔離的感覺每天不超過五分鐘,我把它控制在醒來和起床之間,然後便可以獲得自由自在的一天。

首先是量體溫,同時想想今天要做的事兒,偶爾回憶一下昨夜的夢。

然後,到一個叫“京心相助”的小程序裡做健康打卡,幾秒鐘的事。時間雖短,但背後的學問很大。拿當前專業的術語來說,這叫線上化。比如預計有自然災害,政府給每個市民發送手機短信提醒大家注意,這在信息基礎設施較好的地區都已經實現了,但這還不是線上化。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聯繫也是一樣,電話接通的時候是線上化,電話一掛就不是了。用小程序跟政府通聯,我可以實時發消息,對方隨時給我推消息,雙方可以實時的互動,動態的連接在一起,這就是線上化。企業針對有限的客戶要做到這一點都很難,政府針對上千萬市民做到就更難了。背後是強大的社會組織能力和社會治理能力。

最後,到居委會的返京人員報到群再次申報體溫。這一步其實是多餘的,說明市政府和居委會沒有信息通聯。從“京心相助”小程序收集的信息,應該直接轉發給居委會,那樣信息鏈就完美了。如果我上報體溫38.5度,估計很快就會有人來敲門,這就是線上線下的一體化。

這個微信群雖然多餘,但我從中獲得了另外一個信息,3月9號入群時裡面有153人,今天是136人, 每天都會有新返京人員進來,也會有期滿14天的人出去,總的來說回京的人員在逐漸減少,也可以反應出北京疫情風險正在降低。

中國的社區管理力度,民眾的配合意識,使得聯防聯控發揮了威力。國人平時謹小慎微,但在危難時刻卻有大局觀,九零後的普通護士都能捨身取義,默默地付出。這一點西方國家很難照抄或模仿,但他們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也終將突出重圍。

春天來了,人們即將獲得自由,那不是某個人的成功,而是全社會的勝利。

隔離第四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