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普通話,中國官方語言是什麼?

中國疆域遼闊,有很多方言,甚至一個地區就會出現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縣說話的調調可能也不太一樣。為了方便交流,我們現在都使用普通話,普通話這個詞其實早在清末就出現了,一九零二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當中最早提出了普通話這一名稱。經過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並鞏固下來。

古代沒有普通話,中國官方語言是什麼?

一九四九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確定現代標準漢語由國語改成普通話,普通話的作用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沒有普通話,不同地方的人交流起來十分困難。那麼在古代是否也有所謂的普通話呢?如果有又是什麼樣的語言呢?

古代沒有普通話,中國官方語言是什麼?

我們今天所說的普通話在古代被稱為官話,這種語言被廣泛使用,就像今天的普通話一樣,大家都會說,而且都能夠聽明白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官話,有一定的成績性。但因政權變遷,定都不同的因素,文化也在不斷變化,各個朝代的官方語言,一般按照定都的地點來確定的,都城在哪裡,那這個朝代就會使用這裡的話,作為官方語言。

古代沒有普通話,中國官方語言是什麼?

從周朝開始,全國各地都已經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語言了,雖然語言成熟,對於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是一件好事,但不利於全國統一發展,所以為了使得全國各地都能夠有效的溝通,周朝開始出現了官話,因為周朝的首都是洛陽,所以周朝就以洛陽周邊的方言為官話,洛陽話也被人稱為雅言,周朝統治中原八百多年,在這裡期間,雅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使得更多的人能夠使用雅言了。不過真正使用雅言的人,大多都是文人雅客,因為雅言讀音已經成為當時文人讀書的標準口音,一直沿襲了下來。

古代沒有普通話,中國官方語言是什麼?

但是到了晉朝,官話發生了一些改變。西晉曾代以洛陽話為國語,永嘉之亂,東晉遷都於健康,落語與吳語形成了金陵雅音。因為南朝沿襲隋朝統一,中國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因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隨唐國語為漢音或秦音。隋唐都城長安,並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語音與各民族交融,之後已有所演變了,但基本上都是河南話和陝西話為主。

古代沒有普通話,中國官方語言是什麼?

北宋的首都在開封,所以它的官話,又變成了地道的河南話,不過元朝的時候,河南話不再作為官方語言了,而是以蒙古語作為官話。元朝法定蒙古語為國語,後以元大都的漢語音為標準音,稱為天下通語。明朝因為前期中原地區經過了多個北方民族的融入,而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所以官話以南京話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漢語標準語。

古代沒有普通話,中國官方語言是什麼?

永樂年間遷都到了北京,大量的群眾也移民到了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四十萬,佔北京人口的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實際上明朝所謂的官話,就是以南京發音為基礎音的北京話。清初開始以滿語為國語,隨後漢語官話成為了國語,清代早期南方官話,仍為漢語主流的標準音。

古代沒有普通話,中國官方語言是什麼?

雍正八年,清朝設立了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音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朝的時候就北京話與南京官話相容的基礎之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組成的到了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了南京官話。一九零九年,清朝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及清末的國語,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才確定標準漢語由國語改為普通話,而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