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個小城市,歷史文化堪比洛陽、開封,知名度卻沒那麼高

俗話說“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陝西,五千年曆史看河南”,無論是“四大古都、五大古都、七大古都、或者是八大古都之說,河南必不可少。著名的古都洛陽、開封都曾有過輝煌的歷史。而相比之下河南北部的新鄉知名度就沒那麼高了,不過要說到歷史,新鄉也不是鬧著玩的。今天咱就聊聊那些發生在新鄉的歷史故事。

鳴條之戰

河南一個小城市,歷史文化堪比洛陽、開封,知名度卻沒那麼高

新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夏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生性殘暴,東部的商國君主商湯在名相伊尹的輔佐下起兵討伐,公元前1600年在鳴條展開了決戰,最終商湯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商朝,而現在很多證據表明鳴條之戰就很可能發生在新鄉封丘和長垣交界的地方的境內。

牧野之戰

河南一個小城市,歷史文化堪比洛陽、開封,知名度卻沒那麼高

轉眼之間500多年過去了,曾經輝煌的商王朝也來到了他落幕的時刻,商朝最後是一位君主帝辛,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紂王,史書上記載紂王年輕的時候孔武有力多次帶病攻打周圍的蠻族,可以說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君主,怎奈後來變得殘暴淫亂,酒池肉林、荒淫無度,而商朝的一個屬國周,在西岐不斷的發展壯大,最終在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決定興師伐紂,在孟津大會天下八百諸侯約定共同討伐紂王。兩年之後公元前1046年周朝軍隊和紂王的軍隊在牧地之野展開了決戰,戰爭剛開始紂王軍隊就潰散而逃,紂王見大勢已去就自殺了。而周朝開始了八百年的江山。

共和行政

河南一個小城市,歷史文化堪比洛陽、開封,知名度卻沒那麼高

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是中國歷史有明確記載的一年,也就是說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都沒有明確的年份記載。而這一年也發生了一件大事。西周末年周厲王剛愎自用違反祖制,以高壓政策統治,禁止國人討論政事“榮夷公勸他“防民之口 甚於防川”,周厲王不聽。最終忍無可忍的國人發起了暴動,攻進了都城,周厲王出逃,最終是共國國君共伯和出兵平定了叛亂。可國不可一日無君,而太子年幼,就有共伯和代行執政,史稱“共和行政”,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史稱“共和元年”。而共國就位於今天的新鄉市輝縣。

圍魏救趙

河南一個小城市,歷史文化堪比洛陽、開封,知名度卻沒那麼高

圍魏救趙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而圍魏救趙中著名的戰役桂陵之戰的戰場“桂陵”就在今新鄉長垣。公元前354年魏國派大將龐涓攻打趙國,圍困戰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救援趙國。孫臏和龐涓都曾向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才能不及孫臏就用計使魏王挖去了孫臏的膝蓋骨。孫臏用計包圍了為國都城大梁,龐涓只能回師救援,孫臏料定龐涓路過桂陵,就在此阻擊,最終孫臏大獲全勝,龐涓狼狽而逃,趙國也解除了危機。

官渡之戰

河南一個小城市,歷史文化堪比洛陽、開封,知名度卻沒那麼高

喜歡看三國曆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發生在三國時期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官渡之戰”。戰爭雙方分別是號稱“四世三公”的袁紹和“出身卑微”的曹操。袁紹兵多,曹操勢弱,但是曹操夜襲烏巢火燒袁軍糧草使得袁軍大亂陣腳,雙方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勝,基本消滅了袁軍主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陳橋兵變

河南一個小城市,歷史文化堪比洛陽、開封,知名度卻沒那麼高

五代後期,公元前960年後周朝庭突然收到北部契丹入侵的消息,朝庭命殿前都檢點趙匡胤領兵出征,軍隊行至陳橋驛(原位於黃河南岸開封境內,後黃河改道變成了黃河北岸,今屬新鄉封丘)的時候,部將發生了兵變擁戴趙匡胤為皇帝,趙匡胤“被迫”黃袍加身,回師開封取代了後周建立了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