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群钻(一)

写这组文章起源于一次我和钳工老师傅们的闲聊,无意中说到现在很少人使用群钻了这个的话题。2013年4月24日,倪志福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迄今已离开我们近5年了,在纪念倪志福逝世五周年之际,希望每一个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都不要忘记他,是他留给我们机械同仁一个现在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六十年前的发明——"群钻",又名"倪钻"。

2018年3月22日新华社全文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的通知》,目前中国技术工人的现状是主要还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①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由于知识产权意识的薄弱,"群钻"的实验数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公开并无偿使用,外国的仿冒"群钻"的钻头产品,打上了外国品牌商标和注册专利。 即使在大型国企中的技术工人,有较好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但随着国企改制,不少好东西也流失了不少。

简述群钻(一)

1977年倪志福在进行"群钻"操作演示。(图片来自网络)

群钻是我们工厂里常见的一种钻头,最早也叫做"倪志福钻头",后来改名"群钻",表示这是汇集了群众智慧的钻头。

其实群钻的发明是和当时的抗美援朝有关。据说当年的北京永定机械厂(国营六一八厂)承担了一批抗美援朝中破损装甲车特种钢板加工打眼,(可能是通过金属屑化验成分)而这种钢材连当时苏联著名的"席乐夫钻头"也很难钻动。在某一天的晚上。倪志福将钻头上被磨坏的尖部和两角都磨去,变成三个尖、七个刃的钻头,初步改良后的钻头很快就打出了眼。在当时,刚刚解放,国内物资相当紧张,在这个背景下发明了第一代的53型(以发明年份为型号),它的特点是在钻削高强度的材料时的耐用度有较大提高,缺点是圆弧刃的圆弧半径大,钻尖高也大,分屑效果不理想,也限制横刃不可以继续减短。

简述群钻(一)

53型(Φ25)

后来有了56型,该型号缩短了钻尖高和外刃长度,同时再次缩短横刃和减小圆弧半径,这样就改善了分屑和排屑,降低了切削力。所以56型比53型在钻削普通结构钢方面有了较大的优化.缺点就是在钻削铸钢和锻件时,由于表面的凹凸不平,在刚切入时产生定心不稳。简述群钻(一)

56型(Φ25)

58型在在钻削低强度结构钢时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圆弧刃增加了小分屑槽,可以跟好的分屑和减小切削力。但是加工合金结构材料时就会出现钻尖耐用度不够之后改进了58A型,虽然内刃的后部也磨出螺旋面,但刃磨就难的多了。

简述群钻(一) 简述群钻(一)

58型和58A型(Φ25)

64型也是在58型上改进,加宽了横刃长度,强化钻尖减小圆弧半径,从而改善分屑。

简述群钻(一)

64型(Φ25)

最后的67型就是大家后来最常见的群钻,又称之为标准群钻,同时群钻的直径不同,刃磨也不同,毕竟Φ10钻头的磨出两条月牙槽,手工是基本不现实的。

简述群钻(一)

67型(Φ25)

群钻主要参数对比(Φ25)

简述群钻(一)

*表格来自网络

个人认为,群钻最大的好处就是在生产个别特殊性能材料时,能够充分发挥高速钢材质的麻花钻的最大作用,特别是在粗加工时。我们知道钻头除了高速钢还有粉末合金和硬质合金等其他材质,但从经济(成本)和刃磨(重磨)的角度看,高速钢钻头现在仍然无法完全取代。毕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有使用刃磨机的条件。掌握群钻的要点,手工刃磨还是更为现实,把纸上的东西转化为实物才是目的,也才有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让机械同仁们共同努力把好东西分享出来!

摘自2018年3月26日《新闻办就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情况举行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汤涛 的讲话

本文参考:

1.《群钻的实践与认识》 北京永定机械厂群钻小组 1972年

2.《机械加工工艺辞典》 丁年雄

3. 《传奇劳模画传-倪志福》 2013年6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